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看不见的敌人读后感1000字

看不见的敌人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9-05-05 13:27:30

相关推荐

看不见的敌人读后感1000字

《看不见的敌人》是一本由[英] 多萝西•克劳福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不见的敌人》读后感(一):病毒就在我们身边

最近所在的城市厦门爆发了新一轮新冠疫情,短短几天时间,感染人数就飙升到几百人。第一次离疫情那么近,第一次中秋国庆难以回家团聚,但个人的团聚还是小的,无数医护工作者不仅难以回家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抗疫,作为小人物的我能够做到的很有限,只能做到减少外出,尽量窝家里。

居家期间,闲着无事,顺便将英国著名女病毒学家多萝西·克劳福德(Dorothy Crawford)的《看不见的敌人:病毒的自然史》(The Invisible Enemy : A Natural History of Viruses,章菁菁译,译林出版社8月第一版)一书给看完了。

作者多萝西·克劳福德是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两院院士”了,曾任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院长。专研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对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和病毒感染的研究工作享有国际声誉,拥有多个“首次发现”级别的成就。,凭借在医学及高等教育上的成就,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此外,克劳福德多年来致力于向大众传递关于微生物、病毒和流行病的知识,写出了诸多备受好评的科普著作,也是牛津通识读本、牛津地标科学等权威丛书的作者之一。这本《看不见的敌人》就是其中一种。在书中她用生花的妙笔,为读者娓娓道出病毒的故事:病毒这一人类肉眼看不见的敌手的特征,与细菌的差异,传播的途径,传播的历史,所造成的危害,以及人类如何战胜病毒的方法等等。引人入胜,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300来页的科普作品,让人了解了不少关于病毒学方面的常识,清楚地解释了一个个常常被无知者曲解的科学领域,使得在面临由病毒等引起的疫情时能更理性的去应对,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有些遗憾的是,在书中对病毒的起源讲的不多,只给出了几种猜想,估计是学界还没有较为统一的结论吧。

自人类诞生以来,死亡的威胁始终困扰着我们,但同时也激励着我们。面对疫情,有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行动,有众多民间组织的志愿加入。有医药界的全力救治和疫苗及药物的研发,人类终将凭借集体智慧战胜疫情。但是我们也必须警钟长鸣,进行更多的战略投资和储备,健全及时的多重预警系统,才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的全球性健康威胁;各国人民应该携手起来,实现公共卫生资源与信息的共享,来应对疫病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

《看不见的敌人》读后感(二):心怀敬畏,是时候恢复人与自然的平衡了

新冠病毒的持续肆虐令人们开始对病毒这个看不见的敌人予以特别关注:是什么样的敌人如此深远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看不见的敌人——病毒的自然史》恰逢其时的提供了一个观察了解病毒的窗口,它既从大量案例出发,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介绍了病毒的发展,又深刻反思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作者按照自然发展的过程介绍了病毒的历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对我们看不见的敌人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到取胜的方法。病毒是从什么时代产生的?病毒有哪些种类?他们又是采用什么方式生存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从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的文笔轻松俏皮,为这一严肃的课题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每个章节均从一个故事入手,贴近生活,又敲到好处的引发读者的疑问。“牵线搭桥的猪”解释了禽流感在人类中大流行的中间宿主作用;“睡美人”形象的指出了部分病毒潜伏周期的特性;“死亡之吻”则残酷的揭示了肿瘤病毒与非肿瘤病毒抵抗凋亡的方法。

在这一轻松笔触的背后探讨的问题却是引人深省的,也就是人类究竟在病毒的发展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又是如何引发了对病毒对自身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阿根廷人口增长使草原遭大面积砍伐,以玉米为食的啮噬动物数量上升,进而在农业实践的改变中导致了由胡宁病毒引起的阿根廷出血热流行;人类的迁徙和工业化齐头并进对艾滋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牛喂牛”的肉骨粉使得本不可能产生危害的疯牛病病原体获得新生,在引发全球对牛肉恐慌的同时,也给人类是否被肉食传染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人类自身的行为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生存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变了原始的生态平衡,从而带来隐患;人类在对病毒的研究中的操作失当和如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等违反伦理的做法带来巨大的风险。

进化是必然的趋势,不仅是动物和人,病毒也是一样。但是,引发新感染的病毒未必是新的,他们可能已经存在数百万年,但以某种方式改变了习性。而如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入侵成为导致这一状况的最关键因素。为了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人类始终致力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以及生物技术的进步,疫苗的发明、预防意识的提高,都成为相当有用的成果。然而病毒的进化尚处于无法参透的迷雾中,反思当下,或许只有我们与自然环境回复平衡,才能重新获得与病毒和谐相处的机会,情况才会好转吧。

《看不见的敌人》读后感(三):写给普通人的病毒史

在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的今天,传染病带来的恐慌笼罩着形色匆匆的人们。理性地看待病毒,正确地认识病毒,做好对疾病的预防是消除恐惧的必要方法。英国医学科学院多萝西·克劳福德院士在科学研究之外,一直致力于向大众普及有关微生物、病毒和传染病的知识,《看不见的敌人:病毒的自然史》是她的科普类著作。这本科普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病毒的概念、病毒与细菌的区别,病毒是如何入侵细胞、发生变异的等等,揭开了病毒这类看不见的生物的神秘面纱。

作为灵长类生物,人类何以被微小的看不见的病毒如此摆布?病毒是什么东西?如何传播的?病毒存活在什么地方?人类可以消灭病毒吗?这些大家想问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多萝西·克劳福德院士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病毒,清晰、富含逻辑性地展示了病毒的运行机制和生命周期,以及人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对付这种可怕的微生物。每一章都是从一个故事讲起,读起来没有生硬的感觉。

这本书图文并茂,通过插图将病毒入侵细胞、在宿主之间传播的复杂过程展现出来,将讲述变得鲜活不枯燥,打破了非专业人士与专业知识之间的隔阂。

通过一个个案例故事,多萝西·克劳福德在书中全面地介绍了出现过的各种疾病:天花、疟疾、霍乱、流感、疱疹、肺炎、艾滋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等等。这些疾病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阐述病毒引发疾病的过程以及运行机制是本书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对于大家关心的疫苗以及疫苗安全性的问题,本书也有清晰而科学的讲解。

在当前的形势下,很多人关心新冠病毒能不能被消灭?我们还要与之斗争多久?多萝西·克劳福德院士在书中写道:

说到消灭,每一种病毒都有其特定的防御措施,等待我们攻克;有些病毒潜伏于动物宿主体内,有些则建立一种难于清除的持续性感染,而对于其他病毒,我们还没研制出万无一失的疫苗。无论如何,从经济和健康的角度来看,根除病毒的好处显而易见,因此,尽管获得成功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光景,但这无疑是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另一条进攻路线是开发抗病毒药物,以杀死已建立的感染,在这一点上,前景是乐观的。在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里,我们可能会见证这类药物的爆炸性增长。这两种方法携手并进,将对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为所有人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看不见的敌人》读后感(四):化敌为友,想说爱你不容易

世间万物,不只在宏观的尺度上很美很大,在微观的尺度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进化过程也同样很有趣。细胞的协同形成了器官,器官的协同塑造了生物。那些“看不见”的存在与变化,正是我们愿意穷其一生去探究的。 英国著名病毒学家多萝西*克劳福德的科普书《看不见的敌人》陪伴了我度过了近一周的夜晚。当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在黑暗中有了片刻的孤独与宁静。在同一个时空中,无数生物在发生自己的故事,没有“导演”,没有“编剧”,但在“顺其自然”的节奏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其中少不了病毒的兴风作浪、横冲直撞。

在医药界,病毒是有名的“隐形物质”。在未能识别其真实面目时,人类屡屡受到不明攻击,丢盔弃甲、望风而逃乃是“常态”。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在病毒面前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病毒利用人类与动植物的密集接触,实现了跨地区、跨物种、跨时间的传播与感染。 病毒的寿命要比人类的历史要长得多。在科学并不发达的过去,我们并不知道病毒的“底细”,只是将一些无可解释的事情归因于神的旨意。不过,科学对神的“否定”在这个时代绝对占了上风。有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行动,有众多民间组织的志愿加入,有医药界的全力救治以及疫苗、药物研发,病毒的神秘面具缓缓被揭开。相比于千年、百年、十年前,人类在战胜病毒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更加强大,在技术的推陈出新的大趋势下,即使最顽固的病毒,也不能让人类在短时间灭绝。

病毒代表着最原始的生命形式,本质是遗传物质,由蛋白质外壳所包裹。切记不要小看病毒,它已经无数次在人类历史上引起混乱,比如天花、麻疹、黑死病。病毒、细胞同为微生物,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完全不同的,只不过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白,而是经历“吃一堑、长一智”后才拥有了“发言权”。每分每秒,不管是健康人,还是病人,病毒都在与宿主之间发生剧烈的战斗,病毒为了生存与繁殖,它必须侵入活细胞。一旦进入活细胞,它就从细胞中获得养分,把一切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外表强大、内心柔弱的人类远离健康,忍受疾病。

《看不见的敌人》的创新之处,并不在于科普病毒的致病原理,而是启发人类能否换一个角度去观察与思考病毒。在一次次与病毒的交手中,错失先机的为什么是悲惨无助的人类呢?能否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让病毒成为我们的伙伴与助手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病毒作为一种擅自闯入细胞的小且相当简单的遗传物质,可以为基因治疗提供参照。一旦克隆出一种疾病的相关性基因,就能轻易地发现正常基因,以正常基因去取代异常基因或缺失基因,它拓展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更多的是让我们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更幸福,这一点在人类治疗终极疾病——癌症的实践中已经有所验证。

《看不见的敌人》读后感(五):病毒,看不见的敌人

今天你扫健康码了吗? 每次打开手机扫健康码,就像开盲盒一样,憋着一口气,直到看到熟悉的绿色才敢把悬着的那颗心放下来。 并炫耀似地摇晃着手机,仿佛在告诉对面检查的,“看,绿色的,总该让我进门了吧。” 自12月发现第一例感染者至今,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拉扯战,已经持续了22个月左右。 在此期间,我们听得最多,念叨的最多的,就是病毒什么时候才会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从前不带口罩的日子。 病毒,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让我们防不胜防。 暗箭虽然难防,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它,以此减少对它的恐惧,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场与病毒斗争的持久战。 由英国作家多萝西·克劳福德所著的《看不见的敌人》,刚好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了解病毒,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病毒的感染模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看不见的敌人。 1、 在非洲雨林,一只宠物后被抓,随后,他被卖到了洛杉矶。 这只猴子在主人身上吐了唾沫,又用爪子抓伤了一名潜在的买主,之后,它被放生到了加州松林。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只猴子早在雨林时就已经感染了莫塔巴谷病毒,这种病毒只有24小时的潜伏期,而那些与它接触过的人自然也难逃一劫。 更可怕的是,首位感染者亲吻了他的伴侣,并来到了波士顿。接着又来到了剧院,期间他打了一个喷嚏,飞沫感染了整个剧院的观众。紧接着,这些观众走出剧场,走向了波士顿的各个角落。 此时,病毒就像野火一样,四处蔓延。 这是1995年上映的电影《极度恐慌》中的开头,在电影的开始,还用到了诺贝尔获奖者乔舒亚·莱德伯格的一句话,"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时病毒"。 如果在两年前看到这个电影,也许会感叹导演的脑洞大开,把病毒拍得像洪水猛兽一样威力惊人。 但在新冠病毒的肆虐后,让人不得不对这毫不起眼的病毒有了重新的认识。 那么,到底什么是病毒呢?它有哪些传播途径呢? 2、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甚至是我们身上,有着数不清的微生物。而大部分微生物对人体是没有伤害的,他们依附在我们身上,汲取所需养分,同时又为我们清理身体里的垃圾,或者是调理身体不适的地方。 比如有些酸奶里面加入的乳酸杆菌,就能够很好的促进我们的肠蠕动,可以很好地帮助消化。 这样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共生关系。 而病毒不同,它无法与人类和平共处,它需要进入活细胞汲取养分才能生存。就像寄生虫一样,贪婪自私地吸食宿主。 那么,什么是病毒呢? 在《看不见的敌人》一书中,作者解释道,"病毒是迄今为止最小的病原体。它仅仅是一小段由蛋白外壳保护的遗传物质。" 大多在细胞外的病毒只能存活1-2天,在此期间,如果它没有找到新的宿主,就会变干,失去活性,最后死亡。而一旦找到宿主,就会不惜余力地进行入侵。 作者在书中也介绍了它的传播方式,包括: 人与人之间相互握手 蚊虫叮咬 人为传播,比如现代医疗手段中的输血、针头、手术刀等 母婴传播 病毒的存在,让人厌恶,消灭它是每个人的愿望。 3 从人类文明伊始,病毒就已经存在,这些古老的病毒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至今,早已与人类的身体达成了相互包容的状态。对我们的身体不再构成严重的威胁。 而一些年轻的病毒,则会出现周期性感染。他们通过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染,以及与人类的密切接触,来完成入侵。一旦爆发起来,对人类将会是致命的打击。 而让人类最需要担心的,则是新生的病毒。但这些病毒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在旧病毒的基础上,定期变异,从而产生新的病毒。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我们人类自己。 作者在书中指出,凡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都会扰乱其自然生态系统,并对周围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带来长期的连锁反应。并对呀会迅速利用这种不平衡,结果往往是引发新的人类疾病。 想到了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当人类在伤害其他生物的时候,它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还给人类。 病毒,固然可怕,但我们不能退缩。应怀着积极的心态与之抗衡。 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