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印度次大陆经典读后感有感

印度次大陆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18-12-06 20:28:11

相关推荐

印度次大陆经典读后感有感

《印度次大陆》是一本由[美]托马斯·特劳特曼著作,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次大陆》读后感(一):印度文明简史——定义、边界及衍生

一本耐人寻味的小册子。 最令人欢心的是,他不以国家为单位进行叙事,而是以文明为切入点。当然,这么做的缺点是印度文明的边界是无法定义的。于是,整本书都在讲述印度文明往外部渗透和被渗透的过程。读这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解决任何,而在于引出更多线索,为更深入了解这个文明做铺垫。

拿印度和中国做横向比较就特别有意思了: 1、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和,与中国同样发源于一条大河的中游区域并且独立演化 2、印度文明原创思想百花齐放时代,也伴随着“礼崩乐坏”,遁世思想是对于吠陀传统思想的反叛(耆那教、佛教),相对应诸子百家对于周礼的反叛; 3、印度每隔500年遭遇一次游牧民族的入侵,像极了南北朝之后的中国; 4、近代同样有过被殖民的历史,只是程度不同,独立运动思想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现代印度共和国的多民族属性。

《印度次大陆》读后感(二):印度文明的前世今生

提到印度,我们首先会想到她有着与中国一样悠久的历史,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这大河文明,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 百度百科中对印度的解释是这样的:“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गणराज्य,英语:TheRepublicofIndia,India),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而当我们看了托马斯·特劳特曼的书后,想必对印度的认知不会只停留于此时,我们从中更深入地了解印度。本书所说的“印度”不是指的今天的国家——印度,而是一个与印度文明同时产生,疆界随印度文明的生长而移动和扩大的空间。因此,印度应是今日证实地图中的7个民族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以及马尔代夫。 书籍分为12章,前8章说的是印度前4000年的历史,后4章说的是印度后一千年的历史。书籍主要以时间线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了每个时期印度的变化。第一章主要是对印度、印度人及印度文明的解释,只有知道了这些名词的真正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印度。 第二章写的是印度文明的起源。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雨恒河两大河,在这里,印度文明得到滋养,温暖的季风让农业得到发展。在这里,公元前3000年到2000年的城市摩亨佐-哈罗与哈拉帕便坐落在这里,农业文明从这里开始诞生。经过考古学家的探索,从哈拉帕遗址的下层可以发现,这里曾遭受入侵,也许这是印度河;流域文明毁灭的原因,但也有气象学家认为毁灭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化。这时期过后,印度文明进入了吠陀时期。我们知道《吠陀》是文学上的术语,为什么将这个时期叫做吠陀呢?原因在于这时候的印度文明留下痕迹很少,无法通过物质遗迹来解决,好在有宗教文献吠陀,因此我们可以从文献中进行了解。《梨俱吠陀》是吠陀文学中最古老的一部,在其中讲到了大量宗教礼仪,例如祭祀。吠陀祭祀有两种,家庭祭祀和天启祭。除了宗教文学以外,这是还诞生了备受欢迎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后来由于新的社会形态与国家形态的发展,吠陀文明本身遭遇到危机,走向了衰亡。而这时候摩揭陀崛起了,但由于战争,摩揭陀也逐渐化为烟云,孔雀王朝登上历史的舞台。孔雀王朝后又进入了古典印度时期,民族国家及新国家…… 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总是起起伏伏,印度文明也是如此,在五千年的历史中,虽然有一段时间的消失,但印度文明依然是我们人类史上璀璨的明珠之一。托马斯·特劳特曼的这本书从专业课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印度的前世今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等等方面,是了解印度文明专业且细致的书籍。因此,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对印度文明感兴趣的话,不妨在闲暇之余,坐下来细细品读印度文明之韵吧。

《印度次大陆》读后感(三):不错的南亚文明通俗读物

算不上书评,简单说几句。

有关印度的通史类读物,国内也算有一些了,相较之下(不论是译介还是国内学者撰写)这本都要好不少。通俗、专业、全面,关键是:新。

这里说一些小问题:

1、缺少对锡克教的简介。只在讲奥朗则布时一笔带过了锡克教。锡克教可是建立过自己的政权,直到印度独立为止。英属印度军队中也有不少锡克教士兵,而且作者连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也谈到了,感觉可以稍微讲一讲锡克教。倒是伊斯兰教,作者着笔略多了点。

2、没有论及帕西人,即流亡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伊朗人。作者提到了印度第一大企业塔塔集团,理应提一嘴,这是一家帕西人创建的产业。

3、只字未提锡金(被印度吞并的喜马拉雅小国)。作者可是把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尼泊尔、不丹都论及了哦。

还有一些译名问题:

译名的统一问题

1、页17:河间地 v.s. 页213:陀波。原文:doab,陀波的译法不妥。

2、页62:天启祭 v.s. 页173:公祭。

3、页84:国界 v.s. 页144:国家循环。原文:circle of states(国家圈),所以后一个译法明显错了。

4、页105:穆卢干 v.s. 页160:穆如干。

5、页105:难近母 v.s. 页160:杜尔伽。

6、页118:瞿折罗-普拉蒂哈腊 v.s. 页209:瞿折罗-普拉蒂哈拉。

7、页120:遮娄其,同一页又出现“东遮娄”“西遮娄”的译法,感觉不太严谨。

页190:Baveru Jataka 译作《波遮梨本生经》这个译法没见过页不准确,Baveru即巴比伦,译作《巴毗卢本生经》似乎好些。

页190:Suvarnabhmi没有翻译,可意译“金州”,或音译“苏瓦拉卜弥”,“素万那普”也行。

页191:junk译作“戎克大帆船”有点不明所以,译作“中式远洋帆船”会不会好一些。

其他还有一些现代学者的名字,国内多有通行译法,也有译作,也可以尽量统一下。

顺便说下设计,看到有书友提到封面用了藏红花色与孔雀蓝,其实内页还有印度橙哦。

《印度次大陆》读后感(四):揭开“邻居”印度的神秘面纱

《印度次大陆》是美国美国历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托马斯.特劳特曼的历史学通识著作,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历史等领域,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由于是根据课程讲义整理而成,所以在阅读感受方面比较通俗易懂,虽然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但是作者还是能够用平实的文字表达清楚,让读者感受到其深厚的印度历史研究的功底。

印度次大陆,也叫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在地缘上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马尔代夫等七个南亚国家。印度是七个国家里面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政治影响力最强的国家,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因此作者在书中主要围绕印度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进行讲解,通过印度的全方位解析,呈现南亚次大陆的整体发展历程。

全书分十二章,涵盖印度从远古到近代的整改发展历程,比如从印度的历史上有名的王朝孔雀王朝、莫卧儿王朝等朝代更替,从到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再到印巴分治、印度共和国诞生等,全方位帮助读者了解印度的前世今生;还有我们很熟悉的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通过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可以从罗摩、悉多、阿周那、迦尔纳等史诗人物感受印度的文化底蕴,也可以寻迹了解当代印度文化性格的形成;还有印度和中亚、东亚、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的关系;印度的政体、经济、家庭、社会、宗教、法律和科学等各领域的概况;南亚七国的建立、发展和外交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印度非常全面的通识读本,不过站在整个南亚的角度,介绍其他几个国家还是偏少一点,不过针对大众读者这一块基本上内容也够充实了。

总的来说,本书作为印度文明、南亚文明的通识读本是非常合适的,尤其是当前印度频频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毕竟印度这个不安分的邻居频频在国际社会挑起事端、制造矛盾,不管是中印边境冲突还是在方面抹黑中国,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也向印度方面提供了关于疫情的有关防控经验。特别是在今年印度国内疫情面临井喷式爆发的情况之下,中国竭尽所能地向印度方面提供医疗物资。但是,中国的倾囊相授和无私帮助并没有换来印度方面的善意。哪怕是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还不忘和中国的竞争,这让我们对这个邻居的所作所为感到不耻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是怎样的历史文化政治因素导致印度的种种行径,历史到底赋予了印度怎样的属性和特质。在《印度次大陆》这本书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解答。推荐对印度文化很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出于对印度的好奇而想追溯探究印度历史的读者,或是对南亚各国有兴趣的读者也不妨阅读一下,能够更容易、更全面了解南亚各国的历史和人文。作为一个大众读者,个人还有一个小小的观点就是,如果把印度的饮食文化的比重适当增加,单列一章或者一节来专门讲解那就更加完美了。

《印度次大陆》读后感(五):印度文明知多少?美国历史学家,带你重新认识我们的老邻居!

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玄奘去往西天取经的目的地——天竺,指的就是如今我们熟悉的印度以及其他印度次大陆国家。

从地图上来看,印度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陆地。由于天然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单元格,又因其小于传统意义上的大陆,且整个区域内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最大。因此,这片大陆就被赋予了南亚次大陆、印度次大陆这样的称呼。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印度文明说的并不是印度(印度共和国的简称)这个国家的发展史,而是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发展史。为了避免将印度文明与印度共和国混为一谈,研究人类历史的学者们,开始用“印度次大陆文明”或者“南亚次大陆文明”代指印度文明。

在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特劳特曼的著作《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中,就通过讲述印度次大陆从古典文明的发祥到现代文明的构建历程,向读者再一次阐述印度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遍及整个印度次大陆的文明。

文明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一套复杂的社会体系的出现。在印度次大陆,宗教、经济、政治、语言系谱、贸易和战争,都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书中,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作者给出的印度文明史发展脉络进行知识梳理,即印度文明起源-吠陀时期-新宗教与帝国时期-古典时期-突厥人与莫卧儿帝国时期-英国统治时期-民族国家形成时期。

简单来说,印度宗教是遵循着三个阶段出现的:第一个宗教阶段开始于吠陀时期,透过婆罗门的吠陀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它所展现了宗教生活的核心是祭祀;第二个宗教阶段是遁世,包括佛教和耆那教,偏向于哲学化、非仪式性;第三个宗教阶段是虔爱,主张一神信仰,将个人的命运寄托于神。

在宗教信仰的发展和传播中,文明的其他元素也跟着也跟着宗教一起影响世界,比如文字、语法、天文学、数学、法典、神话、雕塑、舞蹈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宗教的传播让印度文明得以继续传承。

另外,民族的分裂与融合也是一种时代趋势。当突厥人、莫卧儿帝国和英国人先后通过贸易或者战争,在这片大陆建立国家后,它们所带来的新思想也在影响印度次大陆,为其注入新的能量。最终,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七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诞生了。

在我看来,《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印度文明通史,有深度,又通俗易懂。虽然它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是写给密歇根大学本科生的课程讲义,并经过一定的简化,但是却可以让我们系统地了解印度文明,了解我们的老邻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