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喜多川歌麿UTAMARO读后感锦集

喜多川歌麿UTAMARO读后感锦集

时间:2019-12-05 17:38:40

相关推荐

喜多川歌麿UTAMARO读后感锦集

《喜多川歌麿UTAMARO》是一本由HIGHTONE著作,香港高色調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6,页数:2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多川歌麿UTAMARO》读后感(一):被嫌弃的喜多川歌麿的一生

喜多川歌麿算不算一个小众艺术家?这是一个值得辩驳的问题。虽然他是日本浮世绘最著名的大师之一,但他的名气却远不如同为浮世绘画师的葛饰北斋。

但如果说他是一个小众,不为人知的画家,似乎也不行。毕竟他的艺术地位极高,在日本也算是国宝级的艺术家了。而且他的美人画极具个人风格,还独创了“大首绘”的画法,也就是有脸部特写的半身胸像,相信许多人肯定都看过。

喜多川歌麿出身于平民家庭,据说他原姓北川,幼名市太郎。但也正是因为出身平民,对于他的成长经历,学画初心,史料中都很少有确切的记载。我们只知道他的第一位老师,是鸟山石燕。

书里写他的画业几度波折,读来感到有些唏嘘,初期喜多川歌麿只是一个挣扎在贫困线上默默无闻的小画师,有幸被一名出版商发现了才华,一朝成名,组成了浮世绘史上一对非常出名的CP,开启了自己的辉煌之路。

到了中年时,歌麿似乎是被德川幕府时期,那种挥霍、游荡的末世一般的生活气息所触动,以一种沉沦在姿态长期厮混花柳街,过着日夜笙歌的生活。这段时期,他除了寻欢作乐,就是画画,创作出划时代的「大首绘」美人画。

在极致的创作巅峰之后,又迎来暗淡的创作晚期,那时候,他事业频繁遭遇打击,伯乐逝世,作品突然触犯了禁令,噩运接连而至,没有给他留一点喘息的机会,最后他被判刑,所创作的版画印版被销毁,最后,年仅五十几岁便郁郁而终了。

喜多川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浮世绘美人画,艳丽的色彩、妖娆的女子,都逼真地呈现了江户时代那种华丽而哀惘的时代风貌。但读到最后,联想到一个画家命运多舛的一生,再去看那两幅最打动我的《品川之月》和《吉原之花》,只能感觉到无尽的哀伤。

艺术家的人生悲欢被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好在还有艺术作品留存下来,使我们心不蒙尘,使我们在干涸的人生之中,保持一点鲜活。

《喜多川歌麿UTAMARO》读后感(二):大艺术家!原来“浮世绘”是这个意思!

活在当下, 尽情享受月光、 白雪、 樱花和鲜红的枫叶,纵情歌唱, 畅饮清酒, 忘却现实的困扰,摆脱眼前的烦忧, 不再灰心沮丧, 就像一只空心的南瓜, 漂浮于涓涓细流中。 这就是所谓浮世~

惭愧~一直知道“浮世绘”三个字,但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以上,是日本江户前期作家浅井了意对“浮世”的定义。

然后说“浮世绘”:

就是指表现不断变幻的浮动世界的绘画,兴起于江户时代。

看这个定义,就发现有些消极,有点人生短暂,浮萍一世的感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看这些绘画总有点脆弱和悲哀的感觉。

手上这本《喜多川歌麿》是大艺术家系列之一,除了这本还有高更、莫奈、 葛飾北齋、慕夏等。

如果想了解浮世绘,这本很适合(建议再加葛飾北齋那本)都是浮世绘的代表人物。

说说这本书~

如果不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可以当做传记来读!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个系列的原因之一,从艺术家的出生到拜师,再到成名,无论是家境还是日后遭遇,都写得很详细。

又一一对应配了各个时期的画作,看书就像看一部电影。

还有,这本书是繁体字写的,读得时候有种特殊的感觉。

说实话,我对日本人像一直很一般,但也许是了解了“浮世”的解释再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绘画,竟然觉得淡淡的颜色赏心悦目了许多。

有时候觉得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书籍真的是要放到历史中去看,才能理解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才理解那些字句、这些颜色里代表了什么。

想到这不禁又想回去看历史书了~

《喜多川歌麿UTAMARO》读后感(三):日本浮世绘美人巨匠喜多川歌麿

「『塑性』的笔墨是美的,『赋神』的颜料是雅的,无论我画的是『粗糙的破布』还是『简单的裸体』,呈现出来的女子都会像中国西施那样美。」 喜多川歌麿

喜多川歌麿,日本国宝级浮世绘大师画家,他的绘画作品识别度非常高,是江户时代女性的灵魂画师,与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并称为日本“浮世绘三杰”。他既是以半身像的构图,结合版画的豪华工艺,创作出“大首绘”美人画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位被系统介绍到欧洲的日本画家,还是印象派崇拜的偶像,更是画尽风情时尚的浮世绘美人巨匠!

香港高色调出版有限公司、高色调文化推出的大艺术家系列丛书,于今年6月再次重磅推出了大艺术家系列之《喜多川歌麿UTAMARO》,旨在用这部纸上纪录片式的传记画册,还原一个真实的歌麿。

全书按搜集翻阅的关于歌麿的古老文献以及学者著作中呈现出的时间点,将歌麿从出生到去世,一生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划分出四大创作时期,学画时期、黄表纸时期、狂歌绘本时期、美人画时期。并根据歌麿的创作轨迹,结合时代背景、风土人情、歌麿自述及其老师回忆、权威学者评论为基础,将四大创作时期的作品创作历程,撰写成四篇纪录片式的文章,用以展现歌麿的真实人生。

书籍首页歌麿人生脉络图清晰地呈现出歌麿从出生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创作历程,并以时间点详细介绍每个时期的西方艺术情势、中国情势、日本情势和浮世绘情势。在脉络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770年歌麿在老师岛山石燕的图书《千代之春》中,初次发表插图作品后,自此便正式开启了歌麿的创作人生。

世人皆称一幅浮世绘中蕴藏着一个小宇宙,而歌麿的浮世绘画作就像是将江户时代各阶层女性的曼妙姿态与神情之美全部置于其中,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时代浮世绘的巅峰,带我们看遍江户时代多姿多彩的女性时尚百态。

歌麿的浮世绘画作多以强调女性面部、表情和发型细节为特色,比如宽政四年至五年所画《阅读中的女子》:画中女子读着一封情信,眉毛剃光,牙齿涂黑,很明显已婚。她的眼睛凑得很近才能看得清信中的文字,可能是当时的光线并不充足。信纸的褶皱透露出女子紧张的心情。

再如宽政四年至五年的《资见七人化妆》,歌麿以镜子为道具,在画中同时呈现女子的面部细节和上半身。书中提到以画名“七人”可推测,此画可能属于某个美人画系列,但现存却仅此一幅,这让人在惊奇之余倍感遗憾。如果能以美人画系列推出,或将拥有更大的收藏价值。

歌麿的这些画作呈现出不同的美人图景,像镜前梳妆的俏皮女子,坐着抽烟的随性女子,把玩玻璃玩具的妙龄少女,一手持扇、一手撑阳伞的女子,阅读情信的女子等等。从他的作品中你会发现,歌麿的画作更善于捕捉细节,他常以描绘服饰、妆容神色的差异化,来表达不同人物的身份以及性格,同时在作品中展现出江户时期经济、文化、思想的繁荣景象。

就像大英博物馆馆长罗伯特·安德森说的那样:历史上『日本主义』运动中,浮世绘画家受到了极高的推崇,而在他们当中,没有人比歌麿的影响力更大。

《喜多川歌麿UTAMARO》读后感(四):浮世如梦,还好,我们还有歌麿

浮世绘,顾名思义,浮世指的是转瞬即逝的漂浮现世,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是日本江户时代(即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的生活场景、风景和戏剧人物的画像,其中又以风俗画、美人图最为常见,色彩鲜明地展现了江户时代的世间百态。

江户时期社会等级森严,市井画工身份相对低微,往往不受世人重视,在那个连受刑都会根据出身分成三六九等的封建体制里,日本普通市民阶层在政治上几无出路,他们索性将内心的压抑、反叛转向娱乐生活,浮生若梦不如纸醉金迷,他们可以千金买笑,浮浪轻狂,这就使作为享乐主义产物的浮世绘应时而生。

经过历史的更迭演变、文化的交融并进,尤其出自“浮世绘三杰”之手的一些体态丰盈、衣着暴露的美人图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愈发受人追捧,呈现其特殊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喜多川歌麿与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并称为日本“浮世绘三杰”,三人中笔者尤为钟爱歌麿,不仅因为他首创了“大首绘”这种写实风格浓郁的头部特写绘像,更在于他的作品中总是能够强烈映射出自然主义的艺术基调。

长期混迹于江户吉原勾栏瓦舍的歌麿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游女(幕府时代对于风尘女子的统称)生存状态自是熟悉不过,源源不断的素材加之日后成就了其十多年高光生涯的金主、出版商茑屋重三郎的助力,今人才得以从歌麿大量的传世作品中,一窥江户时代的冰山一角。

在高色调文化出版的高清传记画册、大艺术家系列之《喜多川歌麿》一书中,实地走访收藏歌麿作品真迹的多家美术馆,搜集了大量以歌麿为题材的文献著作,并以纪录片撰文的形式将歌麿的生平创作划分为学画时期、黄表纸时期、狂歌绘本时期、美人画时期,辅以300多幅其各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与作品赏析,尽可能还原了歌麿生平完整的创作历程。

作为“大首绘”(一种将全身美人像构图拉近至半身乃至头像的特写)创始人,歌麿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游女充满同情怜悯,孜孜不倦探究、研习不同的女性之美,并将这种美融入到其各时期的画作中。

他的浮世绘被誉为美人画的高峰,笔下人物多为江户花街吉原的游女,其画风在铃木春信、岛居清长原有的基础上,人物更为饱满丰盈,近乎大唐宫廷仕女图的描绘手法。

不仅如此,其作品的主要特色在于如行云流水般明畅的线条及深刻的纹理,人物呈现出程式化的唯美,通过人物的不同角度、妆容、发饰、着装,加之留白处理,使得画作本身凸显出一定的质感与性感,在各种色彩鲜明的和服之上,点缀以梳子、扇子等物品,更会产生一种超越当前时代的现代感,令人赏心悦目。

书中指出,由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在性观念上普遍持开放而包容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诞生于平安时代的春画(枕绘)的发展,春画的描绘手法一直延续至浮世绘时期。

事实上,正是享保年间幕府颁布的春画出版禁令这一事件才催生了作为平民文化的浮世绘这一行当。

由公开出版物转为地下出版物的最大好处就在于从此不必受制于幕府,也无需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客观上给当时一些不得志的画工提供了较为自由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土壤,这其中就包括本书主人公喜多川歌麿。

绘于天明八年(1788)、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歌枕》是当之无愧的日本浮世绘春画的巅峰之作,该系列画作被日本美术史论学者称为是“锦绘春画的浪漫主义最高杰作”,代表了成熟时期的歌麿最高创作水平。

《歌枕》系列画面完整、构图饱满、线条流畅,人物服饰优雅而华丽,就连衣饰上的纹路都描绘得分外细腻,这与大面积裸露的肌肤线条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叹为观止。

18世纪末期,歌麿相继发布《妇人相学十体》《妇女人相十品》两部系列作品,画中女子婀娜多姿,衣饰、行止多随意,画风颇有吴带当风之感,愈发衬托出女子的雪肤花貌,并通过半身像的形式来表现女性不同的表情与性格,与当时大行其道的全身绘像大相径庭。

我们再来看歌麿另一经典作品《物思恋》,从画作主人公的发型和剃掉的半边眉毛等细节可以得知她的身份应是一名已婚女子。

如同沉思者一般,她的纤纤素手托着下巴,如雾般迷蒙的眼神显示出其此时焦灼的内心起伏,仿佛陷入了一段令其纠结不已的不伦之恋。人物表情微妙而含蓄,色调简洁明朗,线条刻画有力,这就使得整幅画简约雅致而不落俗套,虽未着一字,但在那盈盈如水的双眸中,关于她的故事已然令人浮想万千,就让我们把时间停留在这一刻,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最后,借用日本江户前期作家浅井了意在《浮世物语》一书中对于“浮世”的定义来作为结语,以飨读者:“活在当下, 尽情享受月光、 白雪、 樱花和鲜红的枫叶,纵情歌唱, 畅饮清酒, 忘却现实的困扰,摆脱眼前的烦忧, 不再灰心沮丧, 就像一只空心的南瓜, 漂浮于涓涓细流中。 这就是所谓‘ 浮世 ’!

《喜多川歌麿UTAMARO》读后感(五):豆瓣9.8分,读完只想说喜多川歌麿不愧为浮世绘美人画的巅峰!

万事不挂心头,随风飘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作浮世。---《浮世物语》

18世纪末幕府政权极度推行商业,进一步推动了江户市民文化和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也正是在此时,浮世绘开始兴起。浮世绘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也正因为如此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但其实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们可知,浮世绘也存在手绘的作品。

在高色调文化出版的高清传记画册、大艺术家系列《喜多川歌麿》一书中,我们看到了编撰者的用心和细腻,因为书中收录的300余幅作品是经过前期大量的走访调研按照歌麿创作的时间进行整理分类,更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段段专业的作品赏析,让读者最直观的了解到了歌麿创作的完整历程。

一、喜多川歌麿追求合乎理想的公平和社会风尚团结的美! 我们都知道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安藤广重三人被尊称为浮世绘三大师。而出生于江户农家的喜多川歌麿不仅是自学成才的画家,更是第一位在欧洲深受欢迎的木版画画家。 在18世纪后期美人画模式发生巨变的时期,他创作性的完善了个人“大首绘”的创作风格,以准确的线条和单独的色块儿勾勒出了女性的美,纤细高雅的笔触刻画记录了女性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大首绘”的创作风格不仅极力渲染了女性的独有魅力,更借助女性呈现的服饰、所穿戴的首饰及其它个性化细微差异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态。

在1792年至1793年间,喜多川歌麿发布了他的成名作《妇人相学十体》系列和《妇女人相十品》系列。也是在这两个系列的画作中背景上首次实用了云母拓技法,在浮世绘技术上具有深远的开创性意义。《妇人相学十体 浮气之相》中的女子看似衣着不整,心思不装,娇媚的用手帕擦手这些细节正是对这位女性身份的一个体现。 《妇人相学十品 吹“噗乒”的少女》和服花纹为两色正方形,可推断出与当时的歌舞伎演员穿着不同,画中为富家少女,正在愉快的玩耍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玩具。

这些画作中,女子的穿着打扮及身形动作多为细腻,在不同色块的组合呈现间女性的音容笑貌及婀娜身姿尽显无疑。在这些外在装饰下,歌麿所想凸显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的表情与性格也被凸显出来。而在这两个系列画作中我们也能通看出与之前全身像的鲜明对比。 而相比之下《歌撰恋之部》则进一步将构图推向了极致,人物头像开始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空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首绘“作品。《歌撰恋之部》通过夸大女性面部表情和形态,突出微妙的差异性。

通过一幅幅画作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出喜多川歌麿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是具有一些独特性的,他并非单纯的想要表现女性形态的均衡与轮廓美,而是在寻求最为真心的内心和每一位女性心灵的真挚诉求。 二、喜多川歌麿对后世影响深远! 当我们在网络冲浪看到一家不错的日料馆时,走进去会发现无一例外的装饰画便是喜多川歌麿的美人图。他的美人图描绘细腻,把传统的riben女性审美展示的淋漓尽致。 纵观喜多川歌麿的作品,我们能在他的作品中发现文学的踪影,也能看出他一笔一画下表达出的对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同情之感。

张爱玲在《忘不了的画》中谈到对浮世绘的印象,“《青楼十二时》里我只记得丑时的一张,深宵的女人换上家用的木屐,一只手握着一炷香,香头飘出细细的烟。她立在那里,像是太高,低垂的颈子太细,太长,还没踏到木屐上的小白脚又小得不适合,然而她确实知道她是被爱着的,虽然那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在那里。因为心定,夜显得更静了,也更悠久。” 从张爱玲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于《青楼十二时》的喜爱之情,也深深表达出了对于当时riben女性在权力层级下的一份心心相惜。张爱玲认同于喜多川歌麿对于女性容貌和心境上的细腻处理,更赞同于他对于这一主题的刻画。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而深究这一系列,我们看到的是当时的江户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的单一性,看到的是游女生活的工作繁琐性,以及当时富人将奢华服饰藏在暗处的一个时代特征。 喜多川歌麿是艺术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璀璨印记! 他流连于江户吉原地区,他努力记录着每一名女子的一颦一笑! 他在一个简朴的木屋里用画笔描摹着所收集到的女子的美好! 他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永不会失去的江户时代美人图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