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 善于发现美班会记录怎么写(10篇)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 善于发现美班会记录怎么写(10篇)

时间:2019-05-23 06:06:32

相关推荐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 善于发现美班会记录怎么写(10篇)

主题班会记录是指对主题班会活动内容、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它是班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了解班情、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那么班会记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善于发现美班会记录怎么写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1

一、引入(10分钟)

1.播放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和影响。

2.提问:你认为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有哪些具体体现?

二、探讨美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

1.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了解学生对美的定义和分类。

2.引导学生讨论美的多样性,如美的自然、美的人与美的艺术等。

三、美的体验(20分钟)

1.播放一段美景视频,让学生用五个感官感受其中的美。

2.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体验,如一次难忘的旅

行、一幅美丽的画作等。

四、美的力量(15分钟)

1.讲解美的正向影响,如美能让人心情愉悦、增加幸福感等。

2.分组讨论:你认为美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五、美的价值观(20分钟)

1.通过案例分享,引导学生思考美与价值观的关系。

2.展示美与责任、美与尊重等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反思美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六、美的创造(15分钟)

1.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如美的瞬间、美的细节等。

2.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能够增加美感的物品或场景。

七、美的传递(15分钟)

1.讲解美的传递和分享的重要性,如通过美的照片、美的故事

等。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或通过美的方式给他人

带来快乐和愉悦。

八、总结与展望(10分钟)

1.回顾班会内容,强调美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2.以展望未来为引导,让学生思考美如何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九、结束语(5分钟)

1.通过名人名言或诗歌,总结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发现和传递美。

方案延展:

1.可以安排学生在学校附近实地寻找美的元素,如美丽的植物、建筑、文化等。

2.组织学生进行美的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写诗等。

3.安排美的代表性活动,如艺术品展览、户外取景比赛等。

通过以上的方案,旨在引导学生重视美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影响,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传递美的能力,让美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使生活更加丰富和美好。同时也通过这样的班会,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意识,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提高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美的敏感度,为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2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和分享,让学生深入了解美的不同形式和表达方式,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立见解。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让他们能够发现美的真谛。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美的本质和价值。

四、活动过程:

班会导入

教师可以以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音乐或图片展示开始班会,营造出美的氛围。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美的定义和理解。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 你认为美是什么?

–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让你感到美的事物或场景?

– 你觉得美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案例分享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美的例子,并鼓励

他们陈述自己对这些美的感受和理解。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

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如:

– 你在哪些方面发现了美?

– 这些美对你的情绪和心情有何影响?

– 你认为这些美的元素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观察练习

给学生分发观察表格,要求他们在校园或家庭环境中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美的元素,例如颜色、形状、光线等。鼓励学生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如:

– 你选择了哪个场景进行观察?

– 你观察到了哪些美的元素?请描述一下。

– 这些美的元素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分享和讨论

请学生依次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就他们所观察到的美的元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美的元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感受和情绪的,以及为什么这些元素被认为是美的。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

– 你觉得这些美的元素是如何影响你的情绪和心情的?

– 这些美的元素在不同的人眼中是否有不同的解读?

– 你认为这些美的元素的价值在哪里?

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自然、人物、建筑等),并在给定的时间内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美的图片或照片。鼓励学生讨论和解释他们选择的图片中所体现的美的特点和价值。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

– 你们选择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 你们收集的图片中有哪些美的元素?请描述一下。

– 这些美的元素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你们觉得这些美的元素有何价值?

总结阶段

请几位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并与全班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主动地发现美,并鼓励他们继续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

– 通过本次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 你觉得发现美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

– 你打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培养对美的发现能力?

五、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过程,学生将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并激发他们对美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

力。通过观察、思考和分享,学生将更加善于发现美的真谛,

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艺术修养。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3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鉴别身边的美与丑。

2、学会内在美与外在美完美结合。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会鉴别身边的美与丑。

教学过程:

1、课前让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在全校范围内观察与搜索,把他们认为美丽的发式与服装,动作与表情以漫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或用相机拍摄下来。

2、两块展板、情景剧的排练、录像的准备。

一、漫画欣赏,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上周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大家分组在全校范围内寻找美,把你对美的感受利用笔墨或相机展示出来。不知大家做得怎么样?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组同学把作品贴在本组的展板上。

2、同学们用风格各异的手法把对美的理解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那么你对于别组同学对美的理解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呢?(回答:有。)带着我们大家对美的不同理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寻找美,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我们为了寻求美,排成一条队……”

二、万般形态,皆成印象——外在美

1、联系生活,各抒己见

一个人的仪表是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基本要素之一,个人的仪表主要由容貌、衣着、发式等构成。莎士比亚说:“衣装是人的门面。”下面我们就请两组同学分别陈述一下对美的理解,再谈谈对别组同学的作品的看法。(两组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班级气氛十分活跃。)

发式:这个同学的发式虽然很酷,但挡住了半张脸,看起来不舒服。

这个同学的刘海儿挡住了双眼,像个门帘,给人不自信的感觉。

这个同学虽然只梳了两个小辫,但很纯朴,一看就是中学生。

衣着:这个同学穿得太时尚了,就是一个帅哥形象,要是时装表演还行。这个同学虽然一身校服,但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朝气与活力。

这个同学浓装艳抹,美是挺美,但有点社会化。不像中学生。

容貌:这位同学我认识,是金校公认的歌手,虽然长得一般,矮小的个子,不过我觉得他还是挺美的。一种说不上来的美。

2、录像反思,分组总结

刚才大家的讨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美丽的世界。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校园中的不和谐美》,然后两组同学分别总结本组对美的看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我们发现,如果单从视觉的角度来看,每一种精心设计的形象都自有其美不胜收之处。但是美离不开环境。当我们模仿明星歌星在生活中扮酷作靓时,我们可能忘记我们的身份与年龄,更可能忘记了此学校而非舞台的环境。仪表是展示自己才华和修养的重要外在形态,优雅的仪表能够帮助一个人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只有当你的美与环境相协调时,才能真正地奏出美的音符。

三、秀内慧外,美之精髓——内在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美的追求就愈来愈强烈。然而当一个人过分地强调外在美,而忽视了内在素质的提高,那么他也很难拥有真正的美。所以当我们拥有了良好的外部形象时,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内在美。

1、内在的.不美影响了外在美

2、内在美弥补外在美的不足

人的仪态、表情和风度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程度及能被人信任的程度。孔子归纳出5种品德表现内在美——“恭、宽、信、敏、惠”即“谦恭、宽厚、诚实、勤敏

四、走出追求外在美的误区:

追求整洁,走任何一个极端的作法都是不正确的。

4、有的同学穿薄、亮、透的时髦衣服去上课,这都是过早成人化的表现,与环境不协调。

五、加强内在美:

活动总结:

人不是由衣冠造就的,但衣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健康、快乐、自然就是美。同学们,不要再让秀发挡住你的双眼,不要让你青春的面庞变成调色板,美不仅在外表,更在于内心。美不仅在艺术中,也可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在科学中,在各行业中,如果你能发现学习中的美,你就会享受学习,感受人生的丰富多彩。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4

为了美化环境、洁净心灵,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学校决定于十二月份进行“五美”主题教育。为使活动有序进行,并确保主题活动的质量与成效,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1、明确“五美”主题教育内容,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环境美”。

2、星期一(12月6日)第七节举行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3、活动期间,请各班结合“四美”教育主题,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或行为规范教育。

(1)心灵美—心地善良、纯洁;

(2)语言美—谈吐文雅、温和;

(3)行为美—行为规范、文明;

(4)仪表美—仪表美观、大方;

(5)环境美—环境洁净、幽雅。

4、(1)请各班班主任对自己班级认真进行一次“五美”专题教育;

(2)认真组织一次“五美”主题班会。

(3)结合主题,组织系列活动。

5、活动期间要求每个学生做好与主题相应两到三件实事或好事。

篇2:创造美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创造美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让学生懂得雷锋精神的内涵在于奉献,激发奉献精神。学会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共同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 活动准备

1 发动全班同学分小组搜集有关雷锋的事迹与名言

2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及典范人物事例

3 男女主持人各一名

4 歌曲带《学习雷锋好榜样》、《爱的奉献》

三 活动过程

男:值此“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之际,我班组织的《感受美,创造美》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女:自然景观是一种美,爱人助人也是一种美,后一种心灵的美,更能让人感动,下面请小组代表谈谈你们的观点。

男:下面请小组代表谈谈你们的观点

A:讲述《美在我身边》的故事

B:列举班级同学中的好人好事

C:讲述公共汽车上一次特殊感受

D: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动人故事

男: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们深切感受:雷锋其实并没有离开我们,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奉献精神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并被千千万万的人所学习与传递,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美,感受到三月春风般的温暖与舒适。

女:时代需要雷锋,时代需要美,如何才能为社会创造美?如何才能为社会创造美?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让我们一起来出谋划策,从美化我们的班集体开始美化我们的生活。

小竞赛:针对本班实际出点子,并请辅导员当裁判进行评比,看谁的点子最新颖最实用。

出示课前准备的’讨论题目:

(1) 早上值日迟到——其他同学不愿帮忙,班集体被扣分

(2) 同学上课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 同学的课本不见——袖手旁观“看好戏”

(4) 同学请教问题——诸多借口,不愿解答

男:讨论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

女:裁判员宣布评比结果

辅导员:这次主题班队会开得很成功,很有创意,让同学们明确“学雷锋”关键是要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在我们的身边仍存在许多活雷锋,如我班的陈鹏,宋颖同学等,都是助人为乐的榜样,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美。

男:让我们一起合唱《爱的奉献》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5

1. 拥抱美丽和艺术:探索美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了解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 品味自然之美: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了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美的保护与尊重意识。

3. 美与心灵的健康:探索美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分享个人经历和技巧,提升内在美与自信心。

4. 实践美德:美的存在不仅是外表的美,还有善良、正直、勇敢等美德的展现,鼓励树立并践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5. 创造独特的美:发掘和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鼓励去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美。

6. 心灵美食之旅:通过分享烹饪经验、美食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美食,探索食物与美的关系。

7. 童年的美好回忆:回忆和分享童年时的美好瞬间,重温那些带给我们快乐和美好回忆的人和事物。

8. 美与幸福:探讨美与幸福的关系,分享积极心态和快乐的生活方式,以塑造美好的人生。

9. 美的力量:了解各种美的力量,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探讨其对我们情绪、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10. 勇敢追求梦想的美:分享成功人士的故事,鼓励学生追逐自己的梦想,让梦想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6

导语: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会中让学生了解美育的重要性,可以让他们更加重视艺术教育,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和能力,以及学习欣赏和鉴赏艺术品的能力。本次主题班会将以“美育”为主题,给同学们带来一场艺术盛宴。以下是本次主题班会的具体内容。

一、开场白(200字)

主持人: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将会走进美丽的艺术世界,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感动。美育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育的培养,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欣赏和鉴赏艺术品。本次班会我们邀请了几位同学来演讲、表演和分享自己的艺术体验,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美的兴趣和热爱。请欢迎第一位演讲者……

二、主题演讲(800字)

1. 美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主讲人1:

大家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着很多的美育体验。美育培养了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美育也提高了我的艺术表达能力,增加了我的自信心。不仅如此,美育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因此,美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2. 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主讲人2:

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我非常喜欢画画。对我而言,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是需要不断练习和学习的。首先,我会多看一些艺术书籍和艺术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技巧和表达方式。其次,我会多参加一些美术培训班和绘画比赛,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比较,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最后,我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美术馆参观展览,学习欣赏和鉴赏艺术品。通过以上方法,我相信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三、艺术展示环节(1500字)

1. 爱好艺术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才艺

主持人: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一些爱好艺术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才艺,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展示包括:舞蹈表演、音乐演奏、绘画展示等)

2. 学生作品展示

主持人:

同时,我们还将展示一些学生在美术课上的作品,让大家欣赏并为他们的努力鼓掌。(展示包括:素描、水彩画、剪纸等)

四、美育活动分享(800字)

1. 活动1:画室参观

主讲人3:

大家好,我曾参加过学校的画室参观活动。这个活动让我见识了专业的画室设备和环境,学习到了一些绘画的技巧和知识。通过画室参观活动,我对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坚定了自己绘画的兴趣。

2. 活动

2:艺术展览参观

主讲人4:

大家好,我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艺术展览参观活动。这个活动让我欣赏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了解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参观艺术展览不仅增加了我的艺术修养,还开拓了我的艺术视野。我相信通过参观艺术展览,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艺术品。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7

“审美鉴赏”主题班会

活动班级:高一2主持人:王兰兰班主任:梁建国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正确进行穿着打扮。

2.使学生认识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貌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

3.让学生的注意力从穿着打扮转移到学习上,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1、找两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准备朗读《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2、搜集一些名人对于心灵美的看法的资料。

3、请学生写小品并找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表演小品。

活动程序:

一.主持人上场,导入正题

二、看照片,评论美

我们学生对明星很感兴趣,有的成了追星族,以明星为标准,为生活中的榜样,这应该不是坏事,但是要寻找正确的标杆,下面,看一组明星照,看看他们美吗?

1.酒井法子的剧照2.张柏芝3.林志玲

看了这些照片,同学们肯定觉得很美,确实,老师也认为很美,但是再看看这些明星所做的事:酒井法子吸毒、张柏芝的艳照门事件,林志玲逃税,你们现在还觉得她们美吗?

结论:明星≠美

三.看照片,思考美

1.看我班几组图片,谈谈对流行发型的看法。

女生们还要拿你们的刘海去挡住你们漂亮的脸蛋吗?

我们的发型是否该回到过去?

结论:流行发型≠美

2.看图片,辩论:改了窄裤脚就真变漂亮吗?

结论:窄裤脚≠美

3.想一想: 校园里同学打扮上还有哪些这样不和谐的“美”?

4.议一议:请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让你觉得不和谐?

启示:中学生要注意仪表美,装扮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身份

5.学生这样打扮最合适,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学生的衣着打扮有明确规定:

(1)要求穿着朴素、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不穿拖鞋。

(2)佩戴校徽、团员佩戴团徽。

(3)不染发,女生不披发。

(4)不戴首饰。

我校对男生发式的规定“前不遮眼,侧不掩耳,后不及衣领”

6.周总理仪表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对自己的仪容仪表的要求,值得学习借鉴。

四.看表演,辨真美

小品: 公交车上

小品简介:在一辆共交车上,坐着一位时髦漂亮的女郎,乍一看给人的感觉很美。此时,刚好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上了车,不小心踩了她一脚。于是这位“美丽”的女郎立即杏眼一瞪,满脸怒容,张口就骂:“你这老不死,怎么把我的新踩脏了。”公交车上,一位穿得土里土气的农村姑娘,主动让位给这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人们投去了赞扬的目光。

1.说一说:①你们对这两个女孩子的看法?哪里美?哪里不美?

②谁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

启示:

内在的不美影响了外在美

内在美弥补了外在美的不足

2.名人如是说:

形体之美要胜过容颜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过形体之美。

——培根(英国)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质。———马雅可夫斯基(俄国)歌德曾说过:“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

3.何谓:“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

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

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丰富的学识和修养

五.看视频,感受美

1.中国最美女孩孟佩杰:最美女孩美在哪?短片中何以体现?

2.网络诗:《致最美女孩》

六.形成共识: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朗诵《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美的呢?可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中学生深思。许多人注重外表的修饰,认为这就是美,不错,着是美,但并非美的全部,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 这句话抓住了美的本质。

本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雨露里的中学生,充满蓬勃朝气,洋溢青春活力,红扑扑的脸蛋,亮晶晶的双眸,黑黝黝的秀发,无不闪耀出迷人的光泽,给人以纯洁、清新、健康的自然美的感觉。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漂亮、时髦,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打扮、粉饰自己,结果反而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我们应该懂得,在美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心灵美更令人陶醉的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用渊博的知识充实自己,高尚的行为感染别人。立志、进取、勤学守纪、尊师爱友、举止文明、博学多才,这才是真正的美!

美不在外表,而在心灵,再美的鲜花也有凋零的时候,再美的容颜椰油衰老的时候,只有心灵美才能经久不衰,让我们不懈地奋斗与追求,使自己的心灵净

化,格调升华,创造经久不衰的、永恒的美。

七.班主任总结

八.班会结束

齐唱:《明天更美好》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8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

摘 要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 “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教学方面蕴含丰富的审美内容,大致说来主要有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语文美育是感性、形象性、非概念性的;使人愉悦;是不可抗拒的,能以情动人;能激励学生的独创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善于创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帮助学生领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多想象,培养审美创造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创造美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想象

前 言

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直觉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的,凡进入审美境界的阅读,阅读者都是持有“无所为而为”的心态的,都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绝缘的意象来看待的。正因为如此,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和文学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语文美育是感性、形象性、非概念性的;使人愉悦;是不可抗拒的,能以情动人;能激励学生的独创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善于创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帮助学生领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多想象,培养审美创造力。

一、语文美育的目的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 “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它更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审美教育就是鼓舞教育学生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因此,语文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二、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是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教学方面蕴含丰富的审美内容,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美

自然美蕴藏于大自然之中,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自从人类开始用审美的眼光来看世界以来,大自然就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到了魏晋,人的自我开始觉醒,人的本质力量开始在大自然的景物中得到延展,发现、追求、欣赏自然美成为人类自身本质力量发挥程度的认识和追求。自此以后,自然美成了陶冶性情和培育知识分子心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材中,自然美占相当一部分,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荷花》《火烧云》《望庐山瀑布》等等。在风光秀丽、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欣赏江河湖海的壮丽气势,山川云霞的奇妙变换,领悟大自然的奥妙,能给学生多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和群体的美。社会美广泛的存在着,哪里有人的生活,有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哪里就能显示人的创造力量,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社会美也是各种各样的,十分丰富和复杂。如语文教材中的《飞夺泸定桥》体现了战斗的壮烈美,《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体现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谊美,《手术台就是阵地》体现了人格之美等。社会美对于人的教育和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态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相关于这类的科普小品文在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如《太阳》《月球之迷》《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等等。这类文章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如果老师只从抽象的理性角度去介绍,往往会使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学生很快丧失了兴趣。教师应该通过语文教学使小学生理解并学会欣赏美,评价科学技术美,并运用美的动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创造。

(四)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

三、语文美育的特征

(一)感性、形象性、非概念性

语文美育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课文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是感性、形象性、非概念性的。黑格尔曾经说过:“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我们“可观照的,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 [2]。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的日月潭等;或者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负荆请罪的廉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等。

(二)愉悦性

语文美育使人“乐”的教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愉快、舒适的感受。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当学生处于快乐的状态时,他们的身心是自由的,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三)不可抗拒的,以情动人

语文美育是不可抗拒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诗歌使学生动于内,从内心情感的角度打动学生。如当我们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课文中人们痛失总理,送

别总理的悲伤场面感染了,读着读着,眼圈红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识,领悟意境。

(四)能激励学生的独创性

语文美育的愉悦性,不仅满足每个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能激励学生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好奇的心理激发人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也正是好奇的心理中产生的。当学习给学生带来快乐,而且能满足其创造欲,语文美育过程就变得更为积极、更有活力、更加丰富多彩。在学习《画风》前,我让学生画风,有些学生在苦思冥想,伤透脑筋,有部分学生只参照书本画出来。学习课文后,学生都对画风很感兴趣,能画出各种不同于课文的画风方法,如小朋友在放风筝,小朋友的帽子被风吹走了„„画得很有创意。因此语文美育能通过其愉悦性激发个人创造性。

(五)能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陶冶的本意是造型、铸造,人在被造就的过程中通常不是一块白板,人性有自身的弱点。语文审美教育能帮助学生减少、去除弱点,提高学生的品格。如学习《可贵的沉默》后,我也曾问学生:“父母知道你的生日吗?会为你祝贺吗?”答案大多是肯定的。“那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他们祝贺吗?”接着也是一片可贵的沉默,学生在沉默中反省自己。我又问:“那你以后会为父母祝贺吗?怎样祝贺?”学生又热烈地各抒己见。在学习课文后,学生懂得了不能只向父母索取爱,还要懂得回报爱、奉献爱。而“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活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 ,这就明确了语文美育在人的身心陶养中的作用,能调节身心的矛盾,使之臻于和谐。

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纵观语文教材,课文中富有凝练生动的文学

语言、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优美深邃的意境等,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而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知识的学习,内容的把握,还是语言的分析,课堂形式的设计等,审美都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真可谓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们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判断美,从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创造美的氛围

氛围,简而言之,就是气氛和情凋。教学活动中,人的活动、人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学习主体一学生身上。他们活动的主体性、情感的活跃性,又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

1.教师应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营造氛围。语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无疑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的手段,也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优美的语言再加上丰富的表情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曾说: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音调和表情属非语言行为,但在一个信息的总效果中占很重要的成分。据调查统计,课堂信息交流的效果与老师非语言的使用是否具有美感成正比。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音调,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向学生传递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开头部分,教师应用低沉的语调叙述;在人们哭泣着追赶灵车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急速的。另外,上课前教师短短的几句导入语。或诗词,名言、成语,或故事、典故的引用,或几句有感而发的充满激情、富有哲理的话语,都能渲染一种氛围,创造一种情境,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大海的歌》可用提问的形式:“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谁乘过大海轮?谁能讲讲大海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和以往的生活经历挂起勾,产生美好的遐想。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来导入《和时间赛跑》等。

2.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信息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教学《荷花》时,展示一池美丽荷花的图片,为教学增色不少,学生能知其形美,感其神美。又如教学《海底世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十分宁静”,看到“阳光照不到海底„„500米以下就全黑了„„都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的奇妙景象。让学生亲耳听到“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在打鼾。”学生的兴趣一定十分高涨,一定更好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3.简明的板书、板画也能创造美的氛围。板书是教师在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以简明、精练的文字,将课文内容提纲列举在黑板上的直观教学手段。好的板书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复习、巩固知识,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简明的板画也一样,能形象、简单地把课文内容以直观形式再现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儿童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活起来了。可见,板画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的画面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美的氛围能够使学生接受语文教育成为一种自觉活动,使语文美育的过程更活跃、主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读课文,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活动是以审美的感知为基础,并且,审美感知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始终。可以说,没有审美感知力就没有审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最直接的 7 感知材料。而朗读则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解析,能以声音增强原作品的力量,起到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作用。要领会文章的情趣,还必须多读文章,甚至熟读成诵。愈是美学价值高的作品,愈难深入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想深入理解,单单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清代学者姚鼐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熟读”、“疾读”、“缓读”之说都强调了吟诵朗读的重要性。而叶圣陶先生则创造性地提出“美读”法。所谓“美读”,其实就是强调通过音声节奏之美的感觉,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通,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朗读方法:

1.范读与领读。范读包括教师范读和播放教材录音带。范读时,教师首先要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抓住它的基调,并进入情境,让人感染,产生共鸣,这样听者在别人朗读时也成了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言。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如学习《太阳是大家的》,教师应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明快的节奏,读出人们对太阳、生命、和平的热爱。

2.有声有画朗读。借助媒体,声画并举,创造氛围,促进朗读。如教《观潮》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观看潮来时的壮丽与雄奇。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浪潮越来越近,一齐向这边涌来,声音非常响”。理解了潮来时的“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真切地体会到大潮的壮美。

3.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揣摩角色的个性,把握好语调、语速进行分角色朗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对课文人物的了解,感受到形象美,人格美,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教学《去年的树》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对话的朗读中体会小鸟与大树的真挚友谊,感受失去挚友后小鸟落寞的心情,唤起学生对保护自然的初步意识。

4.比赛诵读。在班里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评比,提高朗诵水平,展示朗诵才华,感受诗歌的魅力。组织学生通过诵读、默读、分角色读、领读、齐读、小组

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学生的情感,创造诗歌的意境,创设共鸣的氛围,使教学渐入佳境,沉浸在诗人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感知能力,改善学生的性情涵养,也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领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对客观事物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或感到美,感到愉悦;或心情不愉快,感到丑恶。作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喜、怒、哀、乐诸情感都用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了。这种情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灵魂。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们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唤起情感共鸣,使人在情感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语文和语文学科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决定可以通过情感教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每个人的审美观虽然不同,但它有正确和错误、进步和落后、高尚和卑劣的区别。因此要明辨美丑,就要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否则就有可能视丑为美,视美为丑。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理解课文和作文的观点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教师的情感灌注,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揭示美、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那么教师首先在钻研教材时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做到通理明情,“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这样,教师就具有了一种激情,然后在教学时,通过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从而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把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深化升华。让学生学习包含作者丰富情感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感受作者寄寓的美好情感,让他们的心境处于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或爱或憎,或哀或乐的美感过程中,并将其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如教学《一个降落伞包》,我先向学生讲述当时飞机遇到的危急情况,再让学生读出当时机舱中的情况,抓住小女孩的“哭”

和周总理的镇定,及周总理的言行。周总理临危不惧,为了人民的安危宁愿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受到强大情感力量的震撼,情感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通过语文审美教育,给学生以美的感化,以高尚的影响,使个体的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结合,形成了美的道德行为。由于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强迫,而是把“美”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积淀成学生的内心道德情感,领悟道理,明辨是非,分清美丑,鉴察真伪,识别善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指审美者对审美对象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和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乐趣的一种能力。语文课中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排演课本剧,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戏剧,让学生扮演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人物动作、对话的操练排演,并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场景,还可指导学生自制头饰表演。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实践,既可以激发阅读的积极性,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美的丰富内涵,同时又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语文美育光靠课内的文章来开展是有限的,要想提高审美鉴赏力就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课内是流,课外是源,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美文,让学生诵读,使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美。如利用课堂前五分钟由学生带读并讲解一首古诗。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西游记》《唐宋名家词》„„要求他们写读书心得。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品和心得,把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学中推广开来,掀起读书的热潮,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五)引导学生多想象,培养审美创造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它是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一种能力。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

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创造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 。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能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首先要有对客观事物很好的感受力,即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观察力;还要有调动起美感心理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想象力。想象是审美的翅膀,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都需要想象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

语文教材是一个培养想象力的宝库,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如《寻隐者不遇》一诗,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妙就妙在一个“绿”字。我要求学生联系经验,从各个感觉器官展开联想。学生说:“我看见到处是绿油油的小草。”“我听到春雨沙沙沙„„”“我闻到青草和泥土的气味。”“我感觉到春风拂面,看到嫩绿的柳枝随风摆动。” „„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如何利用想象力去创造美呢?可以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作中体现美的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强烈、更深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进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续写是其中一种创造美的方法。如作文题目:小明独自一个人在家,这时响起了门铃声“叮咚叮咚„„”,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情节设计合理。有些同学说:“家人回来了。”“骗子冒认他爸爸的朋友来骗钱。” „„大部分学生都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其实想象是离不开生活的,想象是对生活的审美,我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除续写以外,还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写作,听音乐作文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美、创造美,成为真正的审美者。

总之,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开阔学生

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整个教学的始终,必须做到合二为一,而要重视思想教育,又要重视审美教育。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语文课变成美育的殿堂,带领学生去探寻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9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

过去,我们在培养学生时,经常会谈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是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湖南师大杨安崙教授在《美学纲要》一书里,是这样解释”审美教育”的:“美育,是在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中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健康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操,深层次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它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条必由之路。”而且,审美教育和其它方面的教育是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的。比如,在智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入美育因素。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审美教育,不但能通过审美价值唤起人的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情感和激情,而且能通过发展人们的感觉、知觉、表象、想象和幻想等认识的直接形式和感性形式,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敏感的、丰富的情感反应,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美育对德育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比如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美丑观念和善恶观念总是交织在一起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趣味,影响着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美育能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

二、语文与审美教育

其实,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这从不同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中都能看出来。比如1986年版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对“教学目的”的说明中提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而2002年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虽然比以前有较大的变动,但它仍然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些阐述无疑都在表明语文教学中应该实施审美教育,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实际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许多语文教师也许对《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比较熟悉,但对其中的许多精神实质,可能并没有真正去深入领会,尤其是对审美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就没有到位,所以在教学实际中也就不能很好地去实施审美教育。

(一)阅读教学中审美意识、审美教育的缺失

改版后的语文教材最大的一个进步是:文学性大大增强。选入教材的文章多为历代或现当代的名篇,大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面对如此丰富的美的教学文本,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具备审美的眼光,审美的意识来实施审美的教育,从而通过师生共同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现实中沉重的考试压力,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为应付考试,初中的终极目标是应付中考,高中的终极目标是应付高考。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篇篇经典美文,被肢解为字、词、句的分析,语、修、逻、文的解剖,以及空洞、苍白的道德标鉴。而蕴含其中的丰富的审美资源被白白地流失、浪费。

例如,教柳宗元的诗《江雪》,有的教师就只停留在对诗句的解说、对柳宗元思想品格的分析、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用心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苍茫寥廓、纯洁寂静、远离尘俗的独特意境,以及在这一意境之中的凝聚着浓郁象征意蕴的“蓑笠翁”形象。这一意境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这样的意境无疑是一种极致的美。教师带领学生去揣摩这一意境,也就是一次绝佳的审美活动,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也就是一种审美感受、审美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审美认识,即通过意境的揣摩感悟到柳宗元那清高而孤傲的内心情感,而作为审美者的学生自己无疑也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它的美体现在很多方面:语言的美、结构的美、意境的美、情韵的美等,那么,我们在教学时,也就应该把它作为美文(文质兼美的散文)来赏析,带着学生走进朱自清笔下的清幽、静美的月下荷塘,去欣赏那月下荷花的别样的美,去体会荷塘之上月色与荷花相互交融的优美的意境。进而体察朱自清先生那含蓄蕴藉的内心情感。我想,如果用这样一种带着审美意识、审美眼光的教学方式来讲授《荷塘月色》,那么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受到一次美的熏陶,甚至心灵的净化。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这篇本来有着丰富的审美内蕴的美文教成了单薄的散文,将教学过程肢解为结构层次的分析、段意的概括、语言的品味(也浅化成了对修辞手法的分析)、主旨的归纳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对这篇本来优美的散文就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美,更不能深入品味其中美的内蕴,也就更谈不上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了无兴趣,误认为语文是枯燥乏味的。而更严重的后果是,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甚至包括老师自己都会形成一种审美疲劳,对美的文章,甚至美的事物感觉迟钝,从而造成审美的缺失。

(二)写作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凡是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一个很深的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越来越差,一年不如一年,好文章几乎是凤毛麟角,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感情苍白、语言贫乏,让人读之乏味。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我想首先前面分析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不能深入领会文章的美,也就不大可能写得出美的文章来。其次,写作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师往往热衷于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起、承、转、合”“总—分—总”“凤头、豹尾、猪肚”等等,但是却很少启发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尤其是没有教给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形式上很漂亮,但内容却贫乏、枯燥、空洞,有些还很牵强、做作,这样缺少实际内容,尤其缺少美的内蕴的文章,怎么能打动人呢?而相反,那种真正对生活、对事物有自己独特感受和认识的文章,即使形式上很质朴、没什么技巧,也能打动人,也是好文章,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内蕴,有美的特质,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形式,不要技巧了,而是强调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内容是主要的,起着决定作用,而形式与技巧应该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审美意识去发掘生活中美的事物。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也不会觉得写作文是一件难事了。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语文教学呼唤审美教育的参与。而且这与应试其实并不矛盾,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依据的始终是教学大纲,考的无非是基础和能力,而审美能力的考查其实在这两大考试中都有体现,比如阅读和写作这两大块。都要考察到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审美教育与应试对立起来,而应该从本质上认识到它们的一致性。越是重视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学生越会觉得考试其实很容易,效果也会更好。

善于发现美主题班会篇10

主题班会:审美与人格陶冶

班主任:吴周焕

主持:欧阳微

时间: 12月

班级:高二(10)班

一、课程设计

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审美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主题班会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的活动形式,试图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去学会分辩真、善、美,追求积极向上的审美境界,同时,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才华与集体的智慧,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趣、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二、活动目的:

1在结合《德育读本》的活动内容基础上,重组教学活动形式,探索适合本校学生自身审美活动的水平与境界,寓德育教育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关心集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3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得到提升。

三、班会活动程序:

主持人: 欧阳微

第一幕:美的探索(引言,概述祖国江山的壮观,探讨高中学生审美的要素。)第二幕:美的欣赏(体现高中学生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第三幕:美的展现(服装表演,体现青春之美)

第四幕:美的升华(配乐诗朗诵,让青春与美结伴,使每位学生的审美观得以升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