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怎么写范文(10篇)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怎么写范文(10篇)

时间:2019-03-29 06:51:36

相关推荐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怎么写范文(10篇)

是“整改措施”或“纠正行动”。它通常用于政府或组织工作,指为解决已发现的问题或缺点而采取的步骤。整改措施通常是针对审计、检查或投诉而制定的。它们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换句话说,他们应该清楚地说明需要做什么、如何衡量、实现是否现实、是否与问题相关以及何时需要完成。那么,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怎么写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1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虽然绝大多数护士均能顺利完成输液,但静脉输液实际操作的细小环节中,有许多我们日常不注意的问题,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甚至影响到输液安全。针对少部分患者输液中出现的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一次穿刺不成功、拔针后出现疼痛和滴血污染皮肤与被单等问题,结合操作规范,体会到通过输液方法的某些改进,问题均可得到解决。

一、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人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二、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最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三、微量空气进入静脉,虽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有时确实能给一些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其实护士在输液操作时稍加注意即可解决。两步排气法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即排气时当液体流至输液管下端时关闭开关,消毒皮肤后再缓慢打开开关,均匀排放液体直至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排尽,关闭开关。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排气时应用手轻轻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使贮存在此处的空气全部排除。细小的动作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理的安慰。

四、浅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的探讨改进

4.1 一次穿刺不成功及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对产生疼痛、皮肤青紫、滴血污染皮肤、被单也是临床输液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有时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精心操作,还是可以明显减少的。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是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的关键。止血带的绑扎位置应距穿刺点10cm为宜,并且保持松紧适宜,做到既能保持上肢动脉灌注,又能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对长期输液患者,可辅以轻拍静脉、热敷,以迅速扩张表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拔针前将输液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闭,拔针时不易回血,拔针后也不会滴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滴出针头,污染患者皮肤及被单,造成患者不适。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2

输血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1. 输血者身份识别不准确:由于信息登记错误或者标识不清晰等原因,输血者的身份无法准确确定,容易出现输错血型或混血等问题。

2. 输血过程中出现无菌操作不规范:输血操作人员在穿戴无菌手套、面罩等防护措施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输血时引入细菌感染的风险。

3. 输血前的血品核对不严谨:在输血前,应对血品进行核对,核对血袋标签与医嘱、输血者的血型等信息是否相符,但由于医务人员操作不细致,往往出现血品核对不严谨的情况。

4. 输血过程中监测不及时:输血过程应及时监测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情况,但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或者监测设备故障等原因,监测不及时导致输血反应等风险无法有效预防和处理。

整改措施:

1. 强化身份识别: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程度,采用多重身份核对措施,比如使用身份证等多种方式确定输血者身份,避免输错血型或混血等问题。

2. 加强无菌操作培训: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培训,提高其对无菌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意识,确保输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得以规范执行。

3. 完善血品核对流程:建立严格的血品核对制度,确保输血前对血品进行准确核对,核对血型、医嘱与血袋标签是否一致,避免因核对不严谨而导致的输血错误。

4. 提高监测效率:加强对输血过程的监测,确保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情况得到及时的监测和处理,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干预。

5. 定期进行质量管理评估:定期对输血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不断提高输血管理质量的水平。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3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科室的输血工作在治疗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输血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输血效率低、质量管理不到位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临床科室的输血效率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输血前准备工作繁琐,包括病人签字、血型鉴定、配血等环节耗时较长;抢救血品的及时性不够,造成了部分患者等待时间过长;输血过程中的操作不熟练,导致输血速度缓慢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其次,质量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输血工作涉及到的血液制品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然而,有些临床科室在血液制品的存储、发放、使用等环节上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如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使用过期血液制品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输血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和药物反应等风险加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操作规范。通过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针对输血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如血源管理、鉴定、配血、标本采集、贮存和输注等,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操作的标准化。

其次,应优化血液制品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血液采购、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加强血液制品的库存管理,合理控制血液制品的过期损失。

另外,应加强患者的血型鉴定和输血需求评估。在患者入院时,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并建立患者输血需求评估的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型特点,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提高输血效率和质量。

最后,应加强输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输血单以及输血管理系统,实现输血过程的信息化记录和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方便管理人员对输血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综上所述,临床科室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输血效率低和质量管理不到位。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操作规范,优化血液制品管理流程,加强患者的血型鉴定和输血需求评估,以及加强输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这些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输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山东省卫计委关于印发《山东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不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患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机制、依靠科技支撑等措施,适应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价廉的优质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自20xx—20xx年,用3年时间,结合我院创建三级医院的工作任务,努力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基本原则

(一)以质量为核心。始终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二)以问题为导向。对医疗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端正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改造优化诊疗布局流程,落实便民惠民措施,体现人文关怀,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四、组织保证

医院成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医院、职能科室、科室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履行考核、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职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季度督导评价一次,职能部门每周至少深入科室检查一次,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对科室医疗质量督导评价一次。

2、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查对、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治愈好转率99.3%,诊断符合率99.9%,甲级病历率95.3%;护理病历评审合格率98.1%,基础护理合格率≥99.6%,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继续保持在100%,医院感染现患率≤4.7%(国家标准为≤8%)。

3、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大力推行临床路径,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覆盖范围和入组比例,实行病种规范化诊疗。从20xx年开始,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至20xx年底,医院9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4、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全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种,常用品种控制在33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37DDDs以下,门诊患者抗菌素使用率不超过20%,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开展细菌耐药检测,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处方、医嘱点评。进一步加强细菌耐药检测,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全院临床药师不少于6人。落实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至20xx年底,医院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至20xx年底,对全院50%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

(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1、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继续在山东省立医院的对口支援下,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结成技术合作关系,持续、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继续加强科室和医疗团队建设,确保对口支援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2、优化诊室布局流程。全院推行首问负责制,在门诊大厅设置导医台,提供流动导医服务。确保患者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3分钟,大型设备检查出具检查结果时间不超过2小时,常规检查项目出具结果不超过30分钟,急诊检查随到随查随出结果。

3、改善便民服务设施。在门诊大厅、检查检验等人流密集区域为患者提供饮水、轮椅、座椅、纸笔等便民设施,诊疗区域设置舒适的候诊区供病人候诊、休息,改善手术室和ICU外家属等候区设施条件。完善POS机、移动支付、自助缴费等收费结算服务。

4、为老年、儿童、残疾、现役军人等特殊就医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在挂号、缴费、取药等环节设立专门窗口,优先照顾就诊、检查、取药。医院服务队随时为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患者、孕妇、危急重症病人及新入院病人提供陪送服务。

5、保护患者隐私。推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对患者隐私部位检查时(医患异性),要有患者家属或其他医护人员在场。6、完善住院服务。改善住院条件,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落实出院患者随访制度,逐步达到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60%。

7、改善急诊服务。加强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先救治,后缴费。落实应急救助制度。

8、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积极开展体现科室服务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增强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诊疗、预防保健、慢病管理、康复促进等方面能力。各科室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护理,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术后康复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等提供持续或长期护理服务。

9、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根据患者就诊情况,灵活调配院内医疗资源,打通影响患者看病就医体验的瓶颈环节,针对季节性疾病易发、高发的时段特点,尤其是儿童季节性疾病多发、突发时间节点,及时调配门急诊资源,确保季节性疾病高发出现就诊高峰时门急诊运行平稳有序。要加强检查、检验、药房等多部门协作,信息共享共用,缩短高峰时段窗口排队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区分轻重缓急,统一调配住院病床资源,安排住院顺序和住院床位,打破科室管理住院床位的传统观念,不断提高住院床位使用效率。

10、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全面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以“互联网+”为手段,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紧密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加快信息化改造和升级,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逐步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高诊疗效率。

11、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后勤服务管理,继续改善医院服务设施和就医环境,进一步完善医院标识,做到规范清晰;完善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在患者候诊区提供阅读报刊、医院文化宣传、健康饮食、医疗小常识等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切实改善卫生间洁净状况,配备相关卫生物品,为就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强化医疗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手术安全核查表》执行率100%,确保对正确的患者执行正确的操作。加强手卫生管理,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完善各个环节的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确保医院年度承担主要责任以上的一级医疗事故数为0,输血安全事故为0,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为0。

2、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各项医疗服务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注重心理疏导,做好宣教、解释。对手术、有创诊疗操作、重症患者等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有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术者亲自沟通。重视门(急)诊患者沟通。

3、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按照新修订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规定,客服部要认真做好接待患者和普通群众的投诉处理和反馈,按照《医院投诉管理登记表》要求,规范登记,及时处理、反馈投诉处理结果。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医院领导要亲自过问,并及时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要有督办、有整改。

4、完善医患纠纷预防机制。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建立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院内保及安防设施建设,巩固保卫科建设成效,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查处涉医伤医违法案件。

5、认真落实院务公开。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建立一日清单制度及大型检查、高值耗材告知和报批制度,便于患者放心看病、明白消费。

六、落实行动计划时间表

(一)动员部署(20xx年1月—4月)。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要求。

(二)组织实施(20xx年5月—20xx年11月)。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用三年时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便利。使全院就医环境、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达到三级医院管理要求。

(三)评估总结(20xx年12月)。通过对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总结,发现工作中的成绩和亮点,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建立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5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救治病患、手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输血操作的复杂性和一些医疗机构在输血管理方面的不完善,输血缺陷不时出现,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

首先,输血记录和识别方面的缺陷是造成输血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医疗机构在输血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正确的身份核对和数据记录,导致输血错误发生。此外,缺乏正确标记血液的方法也容易引发输血错误。

其次,输血过程中的传染病风险是另一个重要的输血缺陷。由于输血涉及到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接触,如果血液来源不可靠,会增加感染传播的风险。同时,如果没有正确执行感染预防措施,如洗手、穿戴手套、使用一次性器械等,也会导致感染传播。

此外,输血过程中的血型和血液成分匹配不准确也是一个显著的输血缺陷。正确的血型和血液成分匹配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然而,由于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善或操作失误,导致血型和血液成分的匹配错误,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输血缺陷,可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操作规范的培训与教育。这包括正确的身份核对和数据记录方法,确保输血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同时,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对输血过程中感染预防措施的培训,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系统。这包括标准化的血液供应链管理,确保血液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建立血型和血液成分匹配机制,避免因匹配错误导致的输血意外。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血液成分保存和储存的管理,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的合理控制。

最后,医疗机构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对输血质量的把控。同时,加强对输血错误和意外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输血缺陷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加强医疗机构的输血管理和操作规范,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输血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6

尊敬的领导:

根据上级要求,我对输血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并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梳理。

经过对输血科工作的全面排查,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输血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换代;2. 输血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 输血记录不够完善,存在信息不全的情况;4. 输血人员培训需进一步加强,提高专业素养。

二、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1. 更新更换输血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 加强对输血操作流程的培训和督导,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3. 对输血记录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 对输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

三、整改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们取得了以下效果,1. 输血设备得到了更新换代,确保了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2. 输血操作流程得到了规范,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3. 输血记录的完善度得到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得到了保障;4. 输血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确保了输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四、下一步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输血科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整改效果的持续稳定。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输血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加强对输血操作流程的培训和督导,确保每一位输血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加强对输血记录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对输血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

五、结语。

通过此次整改,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不断努力,持续改进,确保输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输血服务。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7

XXXX科关于输血不良事件的整改报告

我科一名患者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于20XX年X月X日收入我院我科,入院后于21:20输注悬浮红细胞2u,冰冻血浆400ml,输血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输血后X月X日00:09患者面颊部、双耳出现少量皮疹、皮肤瘙痒等情况,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皮

疹于03:00逐渐消退,未再有皮肤瘙痒情况。不良事件发生后,我科高度重视,于20XX年X月X日10:00立即召开科室质量安全与控制小组会议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1、我科立即召开科室质量安全与控制小组会议,当事人一同参加,了解病情,分析问题原因:

(1)此次不良事件等级定为未造成后果事件,不良事件发生后,通过值班医师的治疗,不良事件的程度得到了控制,未造成其他损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症状主要包括: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等,获得其中的1项以上者确诊为过敏反应。该患者此次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根据病史体征及治疗结果判断此次不良反应为输血反应中的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原因考虑有:(1)该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例如平时对某些物质如花粉、尘埃、虾蟹、鸡蛋等过敏的受血者,特别是输血时血浆中含有变性血浆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2)献血者对

某些物质过敏,并已产生抗体,随血液输注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到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输血反应;或献血者血液含有高效价的HLa抗体,如将其血液输注给受血者,也可使受血者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3)多次输血使iga缺乏的受血者对献血者血浆的iga产生类特异性抗一iga,当再次输血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

(4)过敏后治疗,对有过敏史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半小时可口服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

2、在科室内对该不良事件整个过程进行了全科汇报,及时在科内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的再培训,并督促科室医护人员严格三查七对。加强输血制度的再认识,使科室所有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输血病历书写质量的重要性,针对工作中容易出现疏漏的环节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全科内针对输血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强化工作纪律,持续增强医护人员输血意识。

以上是我科关于输血不良事件的整改报告,请医疗安全科监督指正。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8

临床用血专项检查自查及整改情况汇报

——XX医院

县卫生局领导:

为了进一步更好地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及相关临床科室联合召开会议,按照上级下发的临床用血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展开认真细致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和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1、进一步加强全院医务人员临床合理用血的思想认识,使每个医务人员对我院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利用多种形式,学习、宣传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采取各项临床干预措施,把临床用血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考核目标中去,加大临床合理用血奖罚力度,尽快使我院在短时期内达到规定要求。

3、采取处罚到人的措施,使我院临床用血更规范更合理。

4、进一步落实临床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定期分析评估临床用血适宜性,及时纠正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5、由于设备及场地等因素,我院输血科的人员结构、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离规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我院下一步需要解决和完善的工作为:(1)输血科人员结构已按

人床比例基本配全;(2)我院门诊楼正在建设中,已规划门诊楼启用后,房屋设施将按要求布局。(3):仪器设备尽量配齐。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我院将长期执行,不断的完善,积极改进,取长补短,并请上级领导给我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XX年X月X日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9

1、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制品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1单位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如暂不输入的应保存在检验科专用冰箱,科室不得自行贮血。

2、输血过程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输血开始前、输血后15分钟、输血过程至少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进行监测并记录。

3、血制品不加热、不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4、输注顺序: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红细胞或全血;血小板取回后立即输注。

5、输注速度: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血浆)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的输入。

6、准确记录输血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空血袋送检验科保存。

7、观察输血(血制品)过程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

(1) 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5)其他: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输血传染的疾病等。

8、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保留余液及输血器,并上报医务科。

晋江市中医院 输血安全护理措施

1、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2、全血及红细胞应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4小时之内完成全程输注

3、选择理想的血管或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

4、输血(血制品)前遵医嘱用药。

5、先慢速滴注15min,观察患者的反应。

6、输注顺序:几种血制品同时输注时优先输血小板和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

7、输注速度: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酶原复合物)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地输入(60-100滴/分)。1个治疗量血小板应在20分钟之内完成全程输注。20__ml病毒灭活血浆应在20分钟内完成全程输注。1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完成全程输注。

8、观察输血(血制品)过程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皮肤过敏反应

②寒战、发热

③腰痛、血尿

④四肢抽搐

⑤其他

9、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停止输血(血制品)→无菌封存血液制品→更换输液管→立即报告医生、通知输血科→根据医嘱用药、处理→按要求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上报医务质控部

10、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管。

11、准确记录输血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有无输血反应。

12、输血后24小时内将血袋及输血反应报告单送返输血科。

备注:《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输血前评估栏、知情同意书栏每次输血至少填写一次。

医务质控部 20__年3月18日

输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篇10

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过程,但在输血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1. 输血反应:有些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整改措施包括仔细筛选供血者和受血者,确保血型和配型匹配准确;注意对血液制品进行正确储存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在发生反应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 传染病感染风险:虽然现代输血过程中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但仍存在极小的传染病感染风险。整改措施包括加强对供血者的筛查,确保捐血者的健康状况符合规定标准;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检测和处理,确保其安全性。

3. 输错血型:输血过程中发生输错血型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整改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标本采集和检测流程,确保血型匹配无误;使用多人核对制度,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

4. 输血相关的药物反应:除了血液制品本身,一些输血相关的药物(如抗凝剂、抗过敏药等)也可能引发药物反应。整改措施包括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过量或错误使用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5. 输血过程中的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输血过程需要严格的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和输血后继发感染。整改措施包括提供员工培训和督导,加强对操作规范的宣传和监督;确保输血设备和器具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总体而言,预防并解决输血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与规范操作,并不断更新技术和管理手段,从而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