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写一篇故事

写一篇故事

时间:2023-01-08 18:22:20

相关推荐

写一篇故事

本站精选7篇写一篇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写一篇故事(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时光的故事

文/独立行走的蚂蚁

时间一点点过,只是我在一点点消耗,惶恐却一点作用都没有。

我曾经无数次的问自己到底在坚持着什么,好像答案就是我在坚持活着。我把自己和梦想不知埋在了哪个地方。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我当作借口,每一个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没有任何怨恨,否定现在就是否定过去的自己。每一步都是我自己在走,每一个风险和代价都是我自己的结果。

每一句话都好像是给自己找的一个理由,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这样无力的自己,这样消极的自己。如果我甘愿沦为社会的奴隶,也许就不会痛苦,这个大社会绑架的何止我自己呢?这好像又是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高学历和高学位又能怎样,好像只是把自己的监牢筑的更高,更结实,更让自己难以逃脱,我在画地为牢。

即使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我却无法改变,因为我已深陷囹圄,得到的越多,害怕失去的就越多。即使是二十几岁的年纪,也缺少从新开始的勇气。也许对于三四十岁的年纪的人来说我们简直是年轻的气人,但是对于18岁的人,更让我们生气自己的年龄。我们无法去预知我们的未来甚至是我们的喜好,我们的性格,我们一直在寻找,可是找到的时候,我们又没有从新开始的勇气,或许找到的又是一个让我们放弃现在的借口,循环往复,逃避,挣扎,痛苦。我自以为是一个洒脱的人,确实,我能相忘于江湖,却也难逃自己梦想的放逐。

昨天我的同学说她想当演员,考中戏,我鼓励她,因为毕竟我们都是戏剧化的人,我们都浮夸,也许这真的适合她。可是23岁年纪的女生,每做一个决定好像都很沉重,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专业,从新开始一个专业的选择真的很难很难,劝着劝着,我便没有再继续,不是她说服了我,而是现实说服了我。

没有来这个大城市,我不知道欲望是什么,没有上过大学,我就不知道应届毕业生为何物。如果一直在那个做梦的年纪该有多好,如果一直做那个梦女孩该有多好。我把我的梦留在我的文字上,我把我的青春留在我的文字上,剩下的留给时光,留给岁月,留给我注定苍老的脸。

老鳖的故事

文/曹含清。

我现在要说的老鳖不是被我们炖汤的老鳖,而是我的故乡的一个特殊人物。

七十多年前我的故乡盛行一种奇特诡秘的风俗,是让陌生的路人给出生的婴儿起名字。据说陌生的路人可以带走婴儿一生的灾祸邪祟,这样孩子的一生才会吉祥平安。

老鳖出生后,他的家人抱着他在马路上拦截陌生人给孩子起名字。他们等了很久拦截到一个马夫。马夫急着赶路,很不耐烦,随口说:"这个孩子就叫老鳖吧。"继而急急匆匆地驱车赶路。"老鳖"就成了这个孩子一生的代号。

老鳖的父亲是个地主,有数顷良田,还有两个老婆。老鳖的童年过得优裕舒服。解放后他的父亲被定性为土豪劣绅,游街示众后在打谷场上枪毙了。从此老鳖的生活艰难起来。他好吃懒做,不事稼穑,渐渐沦落成混子。

在那个闹饥荒的年代,家家户户数着米粒下锅,剥下树皮充饥。可是人们发现老鳖的嘴唇每天油润光亮,像是吃了什么油腻的东西。难道他吃了猪肉或者油条?吃猪肉和吃油条在当时是多么阔绰的事情啊!人们纷纷猜测。有人嫉妒而又好奇地跟踪他,发现他啃窝窝头,吃野菜,饥一顿饱一顿,但是他每次出门时都用沾着猪油的抹布擦拭嘴唇。他用猪油掩饰贫窘与饥饿,粉饰没落的地主身份,这在村里成为流传甚广的笑话。

老鳖年近四十岁时娶了桃花。桃花是个瞎子,又丑又瘦,生了两个儿子与两个女儿。到农村分田到户时,他家分到几亩薄田,可是人懒地生草,庄稼总是收成不好。一大家子需要口粮,老鳖此时已经顾不上掩饰什么,带着一家人堵在村长家的门口哭穷喊饿。村长只好领着他挨家挨户讨要粮食。张家一簸箕,李家一笸箩,才凑足口粮。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老鳖是个极其活跃的人物。村里谁家的红白喜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死者出殡时,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最前方是唢呐队,紧接着是拿着五颜六色纸活的人,然后是拖拉机拉着棺材,后面跟着一群穿着丧服的孝子贤孙,而最后肩扛扁担挑着死者遗物的便是老鳖。到通向坟地的路口,他撂下扁担,将死者的遗物焚烧。丧礼完毕后,他会用扁担从办丧事的人家担走两桶剩饭残羹,让家里人吃。

老鳖的大儿子叫大生,身材壮硕,膀阔腰圆,却天生弱智,分不清韭菜与麦苗。他经常赤身裸体在村巷行走,抢小孩子们的零食吃,或追赶奔驶的拖拉机,还用石子砸破人家的门窗玻璃。老鳖担心大生在村庄惹是生非,用绳索将他绑在院子的枣树上。桃花整日坐在旁边守着他。

老鳖的二儿子立夏总是穿着破衣烂衫,身上散发着汗臭味。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头发像是莲蓬。女同学说他身上有跳蚤。她们总是躲着她。我们男生喜欢和他玩耍,因为他爱爬到大杨树上掏鸟蛋,会凫水捉鱼,还会做木陀螺。后来立夏在镇上读初中时暗恋同班的一名女生,竟然壮着胆子给那女生写了一封情书。

那个女生战战兢兢将情书上交给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气势汹汹地去找老鳖理论。老鳖知道后骂立夏不争气,抄起木棍揍立夏,将他的屁股打得红肿。从此他辍学了。那一年他才十四岁。后来他到城市打工,在建筑工地搬砖提泥,干些苦力活。

老鳖的大女儿名叫红梅,她二十八岁时经人撮合与邻村的一个老光棍结婚。谁知道才出嫁三天她跑回娘家,抱着桃花大哭。原来那个老光棍每天晚上折磨她,把她的双手和两腿绑起来欺负她。老鳖听后大怒,抄起斧头找那个老光棍算账,老光棍早溜走了。他挥起斧头把老光棍家的家具、门窗、铁锅全砍坏了。村里人不敢上前劝阻。从那以后,红梅在娘家过日子,没有人再敢给她说媒。

老鳖的小女儿红霞出落得俊秀俏丽。村里人都说她像是仙女下凡,却投胎投错人家。她很爱美,喜欢鲜艳的衣服,喜欢化妆品,可是贫穷的家境难以满足她的奢想。她十三四岁时在裁缝店当学徒,后来到城市的一家服装厂工作。她怕朋友们知道她寒碜的家境,那是她心头的伤疤,她竟然和家庭断绝联系。

桃花天天坐在院子呜呜哭泣想念红霞,听到脚步声以为小女儿回来了,但是红霞像是一滴水从世界上蒸发了。

那年冬天老鳖病重,没有挨到春节便去世了。他的葬礼极其简单,也很冷清。没有唢呐队,没有五颜六色的纸活,更不会有一个人肩扛扁担挑着他的遗物——他的角色无人继任。

老鳖下葬一个月后,有人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他的坟墓旁,一个穿着丝袜、罩着墨镜的女人下车在坟前烧纸,停留片刻开车走了。人们猜测说那个女人就是红霞。她却始终没有回家。桃花仍然天天坐在院子呜呜哭泣想念小女儿。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忘记老鳖。他在世界上像是从来没有存在过,如同田野的野草似的在季节的轮回中湮灭。

高粱的故事

文/乔盛

村里的老年人言,向阳坡地最好,宜种谷子、糜子、高粱……尤其是土质松软的向阳地种植高粱最合适。那些年月我家的自留地就是一块向阳地。我亲眼见父亲把高粱籽撒在这块地里,再撒上肥料,而后用犁耕过。撒籽容易埋籽亦容易。只是高粱苗出土后锄草费力气,一般锄草技术差的人和体质不太强壮的人是很难支持下来的。第一遍锄草还好,破一破幼苗,砍一砍小杂草也就行了,高粱长到高至人腰,开始拔节,锄二次草。高粱的二次锄草,一是锄砍杂草,二是用锄头刨土往高粱的根部培。砍杂草,不花多少力气,而一锄头一锄头刨土往高粱根部埋是够累人的。双手握锄把要稳要轻要用力平衡。腿成弓步,腰杆直立。锄刃既不能太深伤了高粱根,也不能入土太浅划个地皮,刮一层瘦土挖到根部应付了事。有经验的庄稼人始终认为,庄稼锄一次草就有一半的收成。锄草不全是为消灭杂草与庄稼争水争肥,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墒抗旱。那时,集体统一劳动,大伙看一个人有没有吃苦精神,首先看他能不能一个上午锄完一亩拔节高粱地。若能在一上午的时间里高标准高速度锄完一亩高粱地,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个很有献身精神的男子汉。相反,则一定是个懒汉,或者是叫媳妇讨厌的无能丈夫。村里有人逗笑,在农村有四大活计干起来最累人最吃苦最熬人。一是下河游泳,二是攀高柳树,三是锄二次高粱地里的草。凡是游过泳、上过柳树、锄过高粱地草的男人,都深有体会。而第四大累人的活计,听了叫一些年轻人脸发红发烧……

高粱扬花吐蕊,花朵淡绿得迷离。有乳汁从穗子流淌。坐到地畔,一股股的香气钻入鼻腔。在高粱穗由开花到成籽的那几日,整个高粱地里显得特别紧张。全村家家户户包括集体的所有高粱地里,从早晨太阳还未露头直至傍晚太阳落山,整整一个白天,都有男女老少在轮流值班。他们灵活而且十分恼火地在追赶一种高粱的天敌——麻雀。这麻雀一旦等到秋天庄稼成熟了,就不再捕食蚊子,专挑刚成熟的庄稼糟害。麻雀最爱吃正在结籽含乳汁的高粱米粒。籽粒两个指头轻轻一捏,溢出白白的汁,不稠不稀,似女人的奶水。指头沾一滴往嘴里抿一抿,直甜人心窝。麻雀这鬼鸟真能和人类作对。争食不要命。不管人们在高粱地里装扮披着衣服的假人巡视,还是活人真人拿土块追赶,麻雀总是成群结队地从这块地里飞到那块地里叼食个没完没了。我傻问过村里的一个光棍汉,麻雀为哈爱吃不成熟的高粱?光棍汉笑着说:"高粱水水全是甜酒酒,麻雀喝了成仙鸟,变成七仙女,就能和牛郎结婚了。懂不懂?"

到了九月,高粱开始走向一片红色。吸食了高粱乳汁的麻雀已成仙女升天了,面对红红的高粱籽再也无能为力。高粱收割入仓后,村里人谁都知道高粱能酿酒,且酿出的酒浓度高,好喝,味香。可村里人几乎没有一家拿高粱去酿造美酒的。对于连温饱问题也不能解决的乡下人而言,高粱只能是粗制粗吃用来填饱肚子了。记得那时,家里把高粱磨成红面粉,有时蒸着吃红窝头,有时水拌喝红汤。有时想改一改口味,往高粱面里搅入一些榆皮面,再加少许蒿籽,用饸饹床压着吃红面条。高粱的吃法种类很多。村里有些人家把高粱放在锅里炒熟后,再磨成红面,或干吃或拌水吃。本地人叫这种炒熟的红高粱面为"炒面".意思就是说吃起来方便。就像如今商店里卖的各种"方便面"一样。也不知几时,红高粱"炒面"的内容给异变了。城里人把白面条煮熟后加上香油,用调料炒过叫"炒面"."炒面"与"炒面"不一样,质有别,味道亦有别。又后来,有些对男人女人研究颇深的人竟然把"炒面"完全给歪曲化了,"炒面"竟然成了女人的代名词,而且是特定女人的代名词。在家乡,有时候说"炒面",实际上是指上年纪男人的"儿媳妇".言下之意,一个男人一旦有了吃"炒面"的资格,也就是有了做公爹的资本。

高粱不仅能制作"炒面",能酿最美的好酒,就是那秋后枯萎了的高粱秆也大有实用价值。一根根的高粱秆排列组合好用细麻绳串起来,可当锅盖使用。高粱秆瓤还能加工饲料。高粱秆皮又能制造孩子们玩耍的乐器玩具。

小城故事

文/畋牟

离开淳化已有十几年,离开时方是一介顽童,乃今归来,故乡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是这片养育我的水土、浓重的乡音和那一碗色美香溢的荞面饸饹;陌生的却是初来乍到,小城的变化委实让我震惊、赞美与慨叹。

犹记当年,县城一座小小的六层建筑就足以让人们侧目仰望,居民们大多住在自己建造的小居所内,房屋质量差,安全系数低。在黄土高坡这种特定的地质地貌环境中,泥石流随季节性洪水来临时,往往就成为县城人谈之色变的天灾。而现在,在城镇化的大潮中,小城因地制宜,修建起片片安全性能良好、管理系统健全的城市化宜居小区。

犹记当年,县城狭小而布满坑洼的路面,每当雨雪天气,这些坑洼便积满泥泞,将行人的鞋袜弄脏。而现在,道路笔直平坦,两旁铺设了人行道,修建完善了排污系统,天气再也无法影响小城的环境卫生。

犹记当年,每当人们说起城市时,总会在眼中泛起一阵惆怅与无限向往,城市曾经是每个人的生活梦想,都市生活的文明、整洁、丰富、便捷,都遥远而陌生地诱惑着小城居民们。而现在,对仲山与爷台山的生态开发,创造出了舒适宜人的居住、办公、旅游、休闲场所。小城的经济也被带动起来,人民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首先出现在小城的身影,是身着齐整制服的环卫工人;接着,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中小学生们欢笑着,跳跃着,前往学校接受知识的传授;这之后,便是一群群稳重大方的上班族,小城的今天正是靠着他们的辛勤与努力。

正午时分,大型超市迎来每日营业首次高峰,大小店铺内陈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等候几日一次的赶集,也不用为在集市上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而懊恼。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小城一改白日的容颜,展现夜的魅力与活力。道路两侧点点街灯照亮着行人的前路,漫步在灯影与树影下呢喃的情侣双双对对。梨园广场上汇集了众多锻炼的人群,打太极、舞剑、抖空竹、健身舞,广场前方巨型LED显示屏播放着中央新闻与地方新闻。广场对面的冶峪中学开放型运动场上,篮球场与足球场上活跃着不同年龄段的身姿,外围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们进行着慢跑。若是有朋自远方来或三五好友,聚餐海侃之后,也可选一家装修典雅、环境优美的茶座或去设备先进的KTV增进彼此的情谊。

如今的小城,既保有了古城之风,又积极吸收新鲜血液,始终保持着蓬勃的活力与发展。现在,城市已不是遥远的传说,城市就在我们脚下——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城淳化。

在火车上听故事

文/静海礁石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初冬,我和一个战友到东北地区巡视接兵情况。从长春到哈尔滨是坐的硬座。那还是绿皮车,长条的座椅,对面坐着,大家一会儿就热络起来。

那个年代部队有规定,因公外出必须着军装的。军人自然就给人一种信任,大家跟我们的话题也就多了。跟我一块的战友是个特别善谈的人,以至于我都嘱咐他在外面不同于在营区,还是控制一下表达欲望。但是他就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不仅有问必答,并且每每从一个话题就引出一个故事,连对面我们六个人就这样听他讲故事,也是喜笑颜开。那个年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很简单,不觉中就有了一种亲近感。大家又没有别的方式来消磨时间,听故事,当然不失为一种娱乐消遣。用来打发单调地铿铿锵锵所带来的乏味,也正应和了大家排遣寂寞的心理,于是,大家就不断地提问题,他就不断地给大家讲。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儿的被列车甩到了后面。

我正担心他没有什么可讲的时候,对面坐着的一位男士说话了。他说,他也是当兵的出身,曾经在连队里担任过司务长,话匣子打开了,他就讲了一段他们连队过年杀猪的故事。那架势,就好像手拍醒木的说书人,声音略带沙哑,正符合火车上沉闷的节奏。就是一个连队过年杀猪的故事,被他讲得绘声绘色,一开始就有石破天惊的效果。那头猪成了主角,开始惊悚、后来反抗、再后来就是哀求,再加上连队的战士们不会杀猪,扯腿的搂脖子的还有拽耳朵的,真是活龙活现!而且,讲的过程中每每有插叙插议,比如,连队在养猪的过程中弄虚作假,在上级来检查养猪工作的时候,他们就把老乡的猪借来,可偏偏那些猪认识自己的家,在上级面前,纷纷往家里跑,闹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讲着,开始就我们几个听,后来是前后左右的听,再后来就是大半个车厢的人在听,后面的都站起来了,车厢里好不热闹!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大家笑的前仰后合。直到列车广播里发出列车就要进站的通知,那头猪还没有被杀死!这时候,有的旅客忍不住了,就在后面大声的喊,赶紧杀了吧,一会儿就下车了!直到这时,那头猪,才被杀死在故事里。

车到站了,是终点站。大家挥手道别,依然是说说笑笑着那头猪。我对我的战友说,看人家,这故事讲得,那叫精彩!看来你还要好好练啊。他说,是啊,今天遇到高手了!

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要简单得多,因为简单,彼此的信度就高,所以尽管列车的座椅是对面安装的,但大家看着对方都挺自然的。那个年代的绿皮车速度很慢,但慢着也没有急躁和不安,相反,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地听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故事的情节记不清了,但当时的氛围,总也挥之不去。

我的跑步故事

文/莫丽

跑步,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自小就伴随在我的身边,这项简单的运动,已是司空见惯的事。陌生是没料到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竟然会蕴藏着一般人所不知晓的快乐!

假如,两年前有人问我喜不喜欢跑步,我一定会告诉他:"不喜欢"!可是,两年后的今天,有人再问我这个问题时,我会肯定的告诉他:"喜欢"!因为我已中了跑步的"毒".为何在两年之间我对跑步的态度,转变的是如此之大,竟然让我对跑步如此的着迷,且深陷其中,迷跑不返?这还得从两年前发生的一件题外事说起。

记得是两年前的深秋。当时,我的一个朋友因种种原因,导致心理及情绪极度低落,与人沟通交流不畅,各种关系一团糟,闺蜜和我尝试了多种办法,想方设法帮助她,但终因其沉溺其中无力自拔而收效甚微。

一个偶然的时间,大概是10月的某一天吧,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徒步,本着试试看的复杂心情,我们死磨硬拽,硬是拉着她去徒步,结果,无意中就踏上了从徒步到跑步的转变之路。

和大多数业余并且年龄偏大的跑者第一次参加运动的经历相似,记得这次徒步,真虐心,17公里的山路,竟走了4个多小时,中途不敢坐下休息,也不敢耽误,生怕坐下去就站不起来,只好继续前进,直至在疲惫不堪中总算到达了终点。

这次徒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先到的陌生跑友们一起朝着我们微笑,友爱地鼓掌,有一个人还冲过来给我们拍照,素未谋面的他们从衣着与神态判定我们是一路人,主动把我们的包接过去背上,把温度刚刚好的茶水递到我们手里,那一瞬间,一种温暖流遍全身,感动了精疲力竭的我们,温暖掺杂着小小的自豪和信任、幸福。运动,居然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升到这么高贵的形式,那种继续走下去、跑下去的力量油然而生。

自此后,慢慢的,我尝试着开始邀人徒步、跑步。无心插柳,渐渐地,我从走到跑,在不知不觉中迷上了跑步,迷上了运动,且一发不可收拾。栽柳成荫,我的人生之路也从此迈出了非同凡响的一步,在奔跑的路上再也收不住脚,停不下来。从一二公里到几公里,十几公里,徒步、短跑、越野跑、长跑;晨跑、夜跑;本地跑、外地跑;晴天跑、雨天跑;风中跑、泥里跑;在家跑、出差跑;常规跑、参赛跑;约着跑、独自跑……跑在快乐的路上,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跑步,以它独有的魅力,势不可挡地席卷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此,不是极致的喜欢,怎么可能坚持到现在?

当然,我的朋友也在那次徒步之后,不知不觉中再也不自怨自艾了,在跑步的过程中,对于纠结的事情,她已经学会勇于面对、并想法解决它、放下它,因为运动,让她完成了一种自我的救赎。跑步,不仅仅只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它更是一种修行,因为不舍和坚持,让自己的心态发生了改变,生活就此也随之而改变;当你开始跑步,当跑步融入你的生活,这个世界向你打开了越来越多的门。

而我在跑步中,居然遇到了一个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她的先生,甚至一度怀疑我们是否同时?这么心有灵犀、这么巧合的邂逅,在茫茫人海中也属奇迹。随着接触的深入,复制的感觉、各方面的高相似度让彼此惊叹,我们之间的友谊,美丽而又珍贵,让我倍加珍惜。除此之外,跑步,常常也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会因跑步结识许多不同类型的跑友,一些进而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一起发掘生活的魅力,体验拓展生命的宽度,从此远离虚无感,做时间和人生的主人。

跑一段时间,当然要去赛场上验证一下自己的能力,这是升华和飞跃,无论是身体还是人生感悟。当我们跑在赛道上,就是一场和自己的战斗,谁都无法伸出援手,你必须一步步用双脚丈量完21.0975公里或42.1975公里,甚至更长。和昨天的自己比,你的表现和拼搏,已经完全超越结果与记录,是另一个境界。更快更高更强,"强",或许就是这个意思,跑步需要具备的强韧,在本质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是再怎么痛苦也要前进的一种力量,以及持续与自己战斗的勇气,更要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极限的毅力。跑者真的很强,你的名次也许超越我,但这并不代表,谁比谁强。"对于跑步,我并不羡慕你跑得有多快,有多远,我只敬佩,你能坚持多久。

有人和我说,要将马拉松精神贯穿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喜欢跑步,自由地尽情奔跑吧,听从身体和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跑到天涯海角!

茶与春天的故事

文/杨洋

在这个春天,平利茶闻名天下,也让平利成了网红打卡地。各地朋友纷至沓来,他们去看蒋家坪,也去看西北有名的茶叶大镇——长安镇。

长安古镇,位于陕西与湖北的交界处,南依蜡烛山,北靠道教圣地西岱顶,生产环境纤尘不染,所产绿茶含硒量达0.08%以上,汤色嫩绿清澈,闻而芳香四溢。早在明清时期就被列为贡品。上世纪90年代,高峰村、中坝村几位敢于迈出田地的茶农,在政府专业部门的引导下,开始用无性系繁殖技术引进龙井43号和福鼎大白品种规模化的改造改良品系,在原有2万余亩山茶面积基础上,通过流转承租的形式新建几千亩标准化密植茶园,从而引领平利茶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要知道在当时那是需要多么开阔的眼光和多么大的创业勇气。

如今一进入长安镇,你即刻就被一望无际的绿莜莜茶园所拥抱。漫步茶山茶园,山路蜿蜒、桃花缠绕的洪福茶山,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长安塔,长安茶城,珍藏茶马帮历史的洪家院子,以及镶嵌在青山秀水之间白墙青瓦飞檐雕琢的民居群落把他们的眼光镜头样拉的长长的,都疑惑自己是身处江南水乡吗?不忍心让大家很累,我把他们拉进了"女娲茶庄".

整个茶庄,茶餐饮经营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坐拥观光茶园景区面积4000余亩。茶庄徽派风韵建筑,古朴的前院,几簇毛竹形成的绿篱亲切自然的把游人的步履迎了进来,院内的花园继承了精致典雅的南方园林风格,几块奇石、几簇异草异花,还有几株千年紫薇的苍老身躯也让你的脚步和视觉充满了文化滋味。拾步移上二楼,透过雕格花窗,那清新的茶香早就飘荡在回廊迎候你。

朋友们刚刚围坐在巨大树根雕琢的茶几旁,茶庄洪庄主就走了进来,尽管一身西装革履,可还是那种憨憨朴实的样子,不过,神情中沉淀了一种创业成功的自信。

洪庄主,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春风唤醒的新茶农,目前拥有西北最先进绿茶生产线和安康最大现代生态观光茶业园区景区。如今,他和王秀梅,翁江春,万琴棋等新时代创业人一起,用胆量、智慧,用女娲茶旅文化传媒,电商平台,国学茶馆,打造了平利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餐饮综合产业体系。成为陕南独特的茶旅游目的地,也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大产业和展示平利茶文化的名片。

在朋友们的赞叹声中,洪庄主兴奋地说;"请朋友们看茶艺表演吧!"

茶艺,萌芽于唐,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意境,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平利茶人很懂得经营这一文化,品茗时,从古筝流淌出的音乐背景,渲染着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那型如针尖、色泽翠绿的女娲银峰茶在茶姑幽雅如水的肢体语言中,经过焚香除俗、冰心去尘、玉壶养茗、清宫迎佳人、甘露润莲心、凤凰三点头、碧玉沉清江、观音捧玉瓶、春波展旗枪、慧心悟香、淡中品至味、自酌得慧等十几道表演程序,把品茶人浸润的如痴如醉。

"千杯茶映千杯月,万里云托万里天,"也许,是朋友们从茶的微苦中品悟出了人生百味,大家都优雅起来了,竞相吟诗长歌。

品茶如品味人生,在万物生发的春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中,能奉送给朋友们这样一种人生感悟与心境,我自然很高兴了。

心中溢着满满茶香,迫切行驶向往的蒋家坪。不知是茶色熏醉了风景,还是风景醉了看茶的人。"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平利茶!"路途中,车内洒满了改动后的叶世卓绝美诗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