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领跑“现代化大农业”

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领跑“现代化大农业”

时间:2019-03-14 12:58:55

相关推荐

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领跑“现代化大农业”

近年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最大使用效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高标准建成一大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覆盖全省13个市(地)、64个县(市),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坚持集中投入、综合开发,在推进农田水利化上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把大量资金集中投向农田水利工程及灌溉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把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节水高效田。“十一五”期间,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共投入资金94.34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6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近50万亩,其中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达42.2亿元,建设排灌站27座、拦河坝28座、小型水库4座,开挖疏浚沟渠14900多公里,衬砌渠道1900多公里,建设桥涵闸等渠系建筑物28900多座,建设小型蓄排水工程127座,打机电井8700多眼,架设输电线路2300多公里。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高了项目区粮食产量。肇东市五里明镇50万亩玉米吨粮田示范区,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45亿元,建设玉米高产核心区5万亩,全部实施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区玉米亩产由600公斤增加到1000公斤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的玉米吨粮田。以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规划建设了八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同时,还在延寿、绥滨、海林、桦南、富锦等10多个县(市)相继建设了一片又一片高标准农田,引领周边5000万亩农田提档升级。

二、坚持集中打造、组装开发,在推进种植科技化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应用的投入力度,在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基础上,通过综合组装节水技术、栽培技术、农机技术、新品种应用、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和成果转化率;通过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农业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主战场;通过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做到项目区每个农户家庭都有一个科学种田的“明白人”。“十一五”期间,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用于科技措施的资金达到2.77亿元,引进优良品种118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74项,培训农民140.5万人次。新技术、新品种、新仪器、新设施在项目区得到广泛应用,项目区科技含量比非项目区高出20%以上。在甘南县兴十四村,调研组参观了“黑龙江(兴十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几年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累计向示范园区投入资金7211万元,建设了3万亩高标准农田、1万平方米智能温室、280栋设施农业大棚。示范园区推广应用栽培、施肥、植保等农业高新技术46项,推广种植14大类、269个高产新品种农作物。以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投入资金2.37亿元,在该地区建设48万亩麦豆轮作示范区,实行以麦救豆,破解了一豆十年的难题。

三、坚持集中建设、重点开发,在推进耕作机械化上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以推进大型农机装备工程为抓手,重点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0%的财政资金,通过按比例补贴方式,对农机合作社发展进行扶持,对农民购置农机进行补贴,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5.59亿元,购置各类农机具11402台(套),组建农机合作社178个。在肇东市五里明镇,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近两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组建大型农机合作社2个,购置大型农业机械48台(套),同时还配套进口整地机械,大大提高了高标准农田的机械化水平。扶持的安达市丰桥农机合作社购置农业机械126台(套),合作社年经营土地8300亩,代耕面积2500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500吨,入股农民人均年收入11400元。近几年,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致力于推广大型机械深松整地,实现了旱能保墒、涝能排水,粮食单产提高15%以上。

四、坚持集中扶持、规模开发,在推进生产合作化上充分发挥集聚作用

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不断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量扩张、机制创新、实力提升,通过市场拉动、企业牵动、能人带动和政策驱动,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切实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问题,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省所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全部实行农民自愿合作、土地规模经营,普遍采取了统一种植方案、统一提供良种、统一采购生资、统一标准作业、统一作物收割、统一产品销售的“六统一”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十一五”期间,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共投入资金5.5亿元,扶持农机、种植、养殖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252个。桦南县泓源水稻专业合作社,经过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连续多年扶持,入社农户达到273户,规模经营土地15000亩。合作社亩收益达1514元,较成立前亩收益增加596元,增长64.9%;社员人均年收入达到23343元,比同乡村非社员高出9637元。

五、坚持集中培育、深度开发,在推进经营产业化上充分发挥放大作用

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集中培育、重点推进水稻、大豆、玉米、奶牛、肉牛、生猪、马铃薯、亚麻、蔬菜、山特产品等十大优势产业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形式,做大做强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规模大、带动力强、创税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群体,促进产业集聚和要素集中,带动基地壮大规模和促进农民增收。水稻、大豆、玉米产业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重点扶持企业提档升级,促进品牌整合、产业集聚。生猪、肉牛产业以提高优质原料供应为主要目标,重点扶持养殖环节,适当扶持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项目。重点扶持的庆安县稻米产业,目前加工企业发展到204户,县内水稻加工转化率达到100%。鑫利达米业集团产品成功打入国外市场,双洁大米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专用米,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04元,高出全县12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共扶持加工企业215户,新增畜禽4210万头(只),新增肉、蛋、奶生产能力28.7万吨。其中仅,就投入资金1.18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14个,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奶牛存栏6200头,新增肉牛出栏8700头,新增生猪存栏4.2万头,新增猪肉制品加工能力7000吨,新增粮油加工能力70万吨。

六、坚持集中帮建、整村开发,在推进农村城镇化上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通过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新农村试点村和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的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86亿元,帮建新农村试点村74个,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17个,有效提升了新农村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五常市,“美裕新村”民乐朝鲜族乡富胜村远近闻名,不仅是因为美丽的拉林河依村而过,更因为它开创“村企共建”新农村的崭新模式而备受关注。以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投入资金1100万元,大力扶持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农机合作社发展和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企业投资近2000万元,按照企业牵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农民入社、房产入股模式,有效助推了富胜村新农村建设进程。全村已经修建了80栋农民新居,每栋两户,每户140平方米,农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新楼房。东宁县绥阳镇柞木村,是远近闻名的“地栽木耳生产专业村”,被列为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两年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投资890万元,建设标准化木耳示范园区、年产700万袋菌包厂和柞木村堤防工程,全面配套水、电、路、喷灌、管护等设施,积极推广黑木耳小孔栽培、春秋连作、越冬耳生产等先进栽培技术,使木耳种植从每年一季栽培达到两季生产,亩效益从过去7000元~8000元提高到1万多元。,仅黑木耳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实现了10532元。黑木耳产业在给柞木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新农村的美丽画卷也正在逐渐展现。

近年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最大使用效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高标准建成一大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覆盖全省13个市(地)、64个县(市),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坚持集中投入、综合开发,在推进农田水利化上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把大量资金集中投向农田水利工程及灌溉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把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节水高效田。“十一五”期间,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共投入资金94.34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6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近50万亩,其中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达42.2亿元,建设排灌站27座、拦河坝28座、小型水库4座,开挖疏浚沟渠14900多公里,衬砌渠道1900多公里,建设桥涵闸等渠系建筑物28900多座,建设小型蓄排水工程127座,打机电井8700多眼,架设输电线路2300多公里。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高了项目区粮食产量。肇东市五里明镇50万亩玉米吨粮田示范区,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45亿元,建设玉米高产核心区5万亩,全部实施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区玉米亩产由600公斤增加到1000公斤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的玉米吨粮田。以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规划建设了八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同时,还在延寿、绥滨、海林、桦南、富锦等10多个县(市)相继建设了一片又一片高标准农田,引领周边5000万亩农田提档升级。

二、坚持集中打造、组装开发,在推进种植科技化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应用的投入力度,在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基础上,通过综合组装节水技术、栽培技术、农机技术、新品种应用、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和成果转化率;通过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农业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主战场;通过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做到项目区每个农户家庭都有一个科学种田的“明白人”。“十一五”期间,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用于科技措施的资金达到2.77亿元,引进优良品种118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74项,培训农民140.5万人次。新技术、新品种、新仪器、新设施在项目区得到广泛应用,项目区科技含量比非项目区高出20%以上。在甘南县兴十四村,调研组参观了“黑龙江(兴十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几年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累计向示范园区投入资金7211万元,建设了3万亩高标准农田、1万平方米智能温室、280栋设施农业大棚。示范园区推广应用栽培、施肥、植保等农业高新技术46项,推广种植14大类、269个高产新品种农作物。以来,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投入资金2.37亿元,在该地区建设48万亩麦豆轮作示范区,实行以麦救豆,破解了一豆十年的难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