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农牧局关于今后农牧业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农牧局关于今后农牧业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7 15:21:33

相关推荐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农牧局关于今后农牧业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一、瓜州县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瓜州县农牧业生产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总体要求,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设施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积极发展以蜜瓜、枸杞、甘草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大力培育以温室建设为主的设施农业,并依托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及国家现代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着力发展以养殖小区建设为主的规模养殖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

止目前,全县建成以敦煌种业有限公司、禾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西域阳光番茄加工厂和惠安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52家,其中产值超1000万元的15家,产值超6000万元的1家(禾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产值超亿元的1家(敦煌种业有限公司),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0个。根据区域特征,瓜州县畜牧养殖业已初步形成城郊育肥、南片扩群增量、东片繁育增收的畜牧业发展格局,牛羊饲养量达到75.25万头(只),建成牛羊养殖小区32个,累计222个;建成种羊繁育场2个,基础母羊繁育场4个,当年可为全县提供优良种羊和基础繁育母羊1.2万只,为全县牛羊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1.85万亩,其中甘草8.66万亩,蜜瓜6.24万亩,枸杞5.2万亩,以孜然、茴香等为主的经济作物11.75万亩;新建日光温室310亩,累计达1005.6亩;发展大棚蔬菜2248.1亩,累计达2552.5亩。预计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7989元,移民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25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和30.1%。

(二)发展特点

1、领导重视程度高,农牧业发展强劲有力。

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实事求是地制定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农牧业生产发展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了《关于坚持“一特四化”方向 发展“三品两化”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和《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为瓜州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 “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及重点产业实行县领导包抓、乡镇包规模、技术部门包服务的产业承包政策和重点产业考核办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和措施保证。

2、产业政策落实好,支持发展力度大。

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在全面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认真实施退牧还草项目,整合省市现代农业扶持发展资金的同时,县财政不断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扶持资金从的800万元逐步增加到的1000万元,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选定的高效设施农业(果蔬产业)、枸杞产业及畜牧养殖业。在各项产业政策的扶持带动下,瓜州县人工种植枸杞和甘草从无到有,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已发展到现今的5.2万亩和8.66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年新建日光温室310亩,塑料大棚2248.1亩;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牛羊饲养量由的15.91万头(只)预计增加到81.75万头(只),建成养殖小区32个。通过多年努力,相继建成以棉纺、棉仁蛋白、番茄、甘草加工、枸杞制干、瓜果包装、牛羊肉生产等为代表的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农产品的快速增值。

3、区域优势凸显,产业基地基本形成。

瓜州县农牧业发展根据地理条件及自然气候特征,已初步形成东、西、南三片及移民乡镇四大片区的农牧业生产发展格局。一是东片以三道沟镇、河东乡、腰站子乡为主的老乡镇基本形成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种养结合、农牧业同步发展的生产格局,种植的甘草、茴香、孜然、玉米等秸秆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饲草料,牛羊饲养量由的15.22万头(只)增加到如今的18.17万头(只),增长了19.4%,预计农民来自种养业的收入可占到农民纯收入的81.7%。二是西片乡镇形成以瓜菜生产为主,瓜菜生产与牛羊育肥相结合的全县“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瓜类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占到全县瓜类面积的88.1%;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32万亩,占到全县蔬菜面积的79%,其中设施蔬菜3185.4亩;牛羊育肥饲养量达到21.07万头(只),育肥出栏13.7万头(只),占育肥饲养量的65%。瓜菜种植和牛羊养殖收入共达到19569.6万元,预计可占到农民纯收入的72.1%。三是以布隆吉乡、锁阳城镇为主的南片乡镇形成以甘草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牛羊扩群增量的主产区及设施规模养殖的示范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2万亩,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23.3%;牛羊饲养量达到34.66万头(只),占到全县的42.4%;种畜群扩繁场达到3个,年均提供种畜9000只,为全县牛羊品种改良提供了物质保障。畜牧业收入达到3084.4万元,预计占农民纯收入的42.9%。四是移民乡镇已初步建成以枸杞种植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67万亩(人口4.8万人),占全县的51.3%,人均种植0.5亩,根据测算,人均从枸杞种植生产中获得的经济收入为590元,预计占移民纯收入的46.9%,已成为移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4、设施农牧业起步良好,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在政府的全力推动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瓜州县设施农业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分别建成高效设施温室310亩,占全县温室总面积1005.6亩的31%,其中占地60亩,温室30座以上的集中片区3个;占地50亩,温室20座以上的集中片区3个;塑料大棚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认真落实春提早,秋延后的各项种植措施,新建大棚2248.1亩,占全县大棚总面积2552.5亩的88.1%;围绕高效节水特色农业的发展要求,认真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温室蔬菜栽培育苗基地1个,做到育苗工厂化,栽培有计划;新建养殖小区32个,占到全县养殖小区的14.4%,不断完善种畜禽标识管理制度,并强化规模养殖场管理措施的落实;农牧业技术服务部门依照参与发展重点产业的群体特征,分层次,分产业,有针对性地把培训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突出培训时效性。适时调整技术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种养技术水平,保证高效设施农牧业效益的充分体现,把设施农牧业作为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坚持不懈的常抓不放。

5、中介组织发展快,群众参与积极性高。

随着产业基地的逐步建立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蜜瓜、枸杞、甘草、草畜等产业建起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止目前,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0个,参与社员总数达到4236人,其中种植业61个,社员2867人;畜牧业15个,社员705人;加工销售业8个,社员376人;其他类型合作社6个,社员288人。他们广泛活动于农牧业生产一线,发挥着内连基地,外连市场的积极作用,解决了政府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不能解决的突出问题,把瓜州县以蜜瓜、甘草、茴香、孜然、牛羊肉等为主的农产品近30万吨销售到全国各地,为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他们依托土地流转积极创建产品生产基地,聘请省内外相关产业专家,组织产业技术指导服务队,落实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完善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止目前,共创建以金地蜜瓜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省级示范社3个;以金蜜蜜瓜专业合作社、圆梦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及仙子宴蜜瓜产销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市级示范社14个,为全县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

6、标准化生产措施落实好,品牌创建效果明显。

按照全县“一特四化”农业总体要求,由各农口部门牵头,相关乡镇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制定的蜜瓜、甘草、枸杞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得到了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批准,并颁布执行。分别建立了国家级枸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省级蜜瓜、番茄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成了市级蜜瓜、枸杞和牛羊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3个;生产的枸杞产品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瓜州蜜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认定;先后在蜜瓜、蔬菜、加工型番茄、牛羊肉、生猪生产等领域取得了农业部和甘肃省农牧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证书共12个;由专业合作社申报,通过国家进出口检疫检验局认定的蜜瓜产品进出口基地5个;相继完成了梦城牌蜜瓜、蜜可欣牌蜜瓜、锁阳牌牛羊肉、锁阳城和锁阳王牌锁阳等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市场整顿规范工作,按照政府制定出台的《瓜州县蜜瓜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办法》,强化工商、质监、农牧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了产品包装,完善了农产品标识的使用监管机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创建效益。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解放不够,发展现代农业信心不足。

面对瓜州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人均5亩耕地),农民种植作物相对单一,广种薄收,管理粗放,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现实,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思想不够解放的现象。突出表现,一是在相当一部分干部当中存在为难情绪,认为土地承包经营到户,种哪种作物由农民自己决定,种多少,收多少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过分干预,一旦出现产品难卖问题,会给自己带来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麻烦,不愿强力助推现代农业的建设;二是群众存在小富即安、过得去就行的思想,认为广种薄收,年年有个麦儿黄,现货现钱当时见,不算投入成本帐,以地多取胜,对发展现代农业认识不清,积极性不高。果蔬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都充分证明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目前瓜州县农业产业化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主要以出售原产品和原料为主,如蜜瓜、甘草、枸杞、棉花、畜产品等,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和投资建设,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加工的产品都是低端、初级产品,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上没有带来真正实惠。龙头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作为基础原料由中介组织完成销售工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升级增值目的。

(三)农民的经营素质和风险意识不强,市场风险程度加剧。

受到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影响,如:棉花、蜜瓜、甘草价格大幅度波动,对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农户种植葡萄、设施蔬菜等特色作物积极性不高,随之土地流转难度加大,基地标准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够明显。从而加大了产业的落实难度,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且农户生产决策随意性大,盲目跟风,存在潜在生产经营风险,也导致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区域特色不明显、比较效益不突出。

(四)移民乡镇农牧业发展基础条件差,移民增收速度慢。

瓜州县是个移民大县,移民群众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77.5%,就目前而言,已建成的6个移民乡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当脆弱,突出表现在水利设施破损严重,灌溉问题突出;农田林网建设滞后,农业生产的生态屏障无着落;土地贫瘠、盐渍化、板结严重,改良难度大;农牧业生产起步艰难,种植结构单一,养殖水平低;移民群众生产习惯与灌溉农业不相适应,生产技能差等都直接影响到移民群众增收脱贫的速度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

(五)移民培训难度大,掌握生产技能水平低。

一是由于移民群众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人数达2.1万人,占到移民总数的26.3%,加之部分少数民族受宗教因素影响,接受科学技术培训的主动性差。二是移民群众分布面广、量大、战线长,组织培训难度相对较大。三是农业技术干部队伍人员相对较少,专业技术干部占技术服务单位干部总数92人的67%,非专业人员占33%,培训人力资源紧缺,给一线技术培训带来一定困难。

(六)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导致产业成本增加。

一是瓜州县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棉花、枸杞、甘草等产业到收购季节用工量相对较大,产业投入成本高。以棉花为例,每亩地平均籽棉产量315公斤,采棉费用为每公斤籽棉2.2元,即每亩693元,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费用为平均每亩地1400元(不含农户自身劳动力投入)。按照8.9元/公斤的籽棉收购价格计算,每亩地棉花销售收入约2803.5元,扣除基本生产成本2093元,每亩只获利710.5元。二是由于农民存在用工行为的迫切性和思想上的盲目性,导致收获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出现抢工、拉工而哄抬用工工价而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等相对突出的问题。三是劳动用工合同不规范,造成用工纠纷突出,解决难度大。

(七)病虫害防治难度大,给作物丰产造成威胁。

一是在新型产业培育过程中,因为土地板结改良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导致农作物病害发生控制难度大,如双塔乡枸杞大面积根腐病的发生就是典型事例。二是在常规产业发展过程中,因为部分群众对病虫害识别能力差,田间管理措施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病害,及时报告,导致病害蔓延,如河东乡、三道沟镇蜜瓜蔓枯病的发生,给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失,部分地块甚至绝收。三是群众在病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对症用药,造成用药不当,不能达到预期防治效果,病害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今后农牧业发展的思路及工作重点

(一)发展思路

按照“一特四化”农业发展要求,在保持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要坚持不懈地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提高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农牧业生产的功能和作用;大力发展农民生产互助组织,努力解决好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资料浪费大,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大力发展以温室、葡萄、枸杞为主的高效设施种植业;巩固提高蜜瓜种植水平,做响品牌,建立稳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快建设养羊大县的推进力度;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目标任务

建成7万亩枸杞、8万亩蜜瓜、10万亩中药材、5万亩果蔬、10万亩棉花、10万亩粮食的产业规模,集中连片整村规划新建葡萄基地0.5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50亩以上,塑料大棚600亩以上,发展大田蔬菜3.8万亩,使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新建人畜分离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1245”养殖户850户,发展牛羊育肥大户250户,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93万头只以上。新建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

在移民乡推广新植枸杞9000亩,甘草11000亩,红花15000亩,新建日光温室50座,年内新增特色作物面积3.5万亩,达到9.4万亩,占到移民乡镇总耕地面积的64.4%,新建暖棚建设500座,年内牛羊饲养量达到13.76万头只。

到,以农业标准化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蜜瓜10万亩、中药材15万亩、果蔬5万亩,枸杞10万亩;牛羊饲养量达到120万头只,牛羊育肥大户达到2500户,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0个,流转土地累计达到10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测土配方面积达到40万亩;每年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每年新建日光温室300亩,塑料大棚1000。

(三)工作重点

1、搅活思路,为产业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好的产业发展思路决定一个产业的发展成败。针对瓜州县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要认真研究解决好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克服发展产业的为难情绪,破除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守旧思想,充分运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有利时机,开展一次“思想大解放,产业大发展”的大讨论活动,统一发展思想,激发发展积极性,让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产业发展当中。要不断运用组织产业发展骨干分子和思想先进、认识明确的普通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来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运用分析、算账、对比的方式来解决传统农业与设施农业的比较效益问题,坚定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信心;总结运用群众中产业发展好的典型来教育引导身边的群众参与发展现代农业;运用现代农业与设施农业在回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过程中的实例来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搅活干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为瓜州县农牧业发展奠定好的思想基础。

2、依托项目建设,引领城郊经济健康发展。要加快城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城市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民主体、政府服务、市场引导、科技示范”原则,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经济高效、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一是要结合实际,制定并出台相关补助政策,每年从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和万元田建设的鼓励、引导、扶持工作,尽可能调动城郊乡镇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万元田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及各类会议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将县上制定的扶持政策不折不扣向农民宣传到位,通过对比算帐等办法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万元田是有效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及抛荒地,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重大意义,并积极投身于生产建设之中;三是要整合农牧业项目建设资金,以进一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一批骨干项目牵动全局发展,为城郊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合理规划,实事求是地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面对瓜州县“一特四化”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区域特征和自然条件优势,合理确定农牧业生产布局,在突出中心区域带动效益的同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东片乡镇要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已形成的甘草、茴香、孜然、牛羊繁育扩群基地优势,以三道沟镇为中心,辐射带动七墩、河东、腰站子等乡镇,围绕产业优势,进一步强化投资额度大、规模效益好、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强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力度。西片乡镇在认真抓好蜜瓜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这一重要任务,突出高效设施农业和牛羊育肥基地建设,通过高效设施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来推动城郊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实现农产品的增产、增值,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南片乡镇以锁阳城镇和布隆吉乡为核心,加快推进集中药材种植,牛羊繁育,品种改良,规模养殖示范为一体的农牧业生产格局建设速度,不断扩大瓜州县鑫诺甘草生态种植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和瓜州县惠安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加工规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内连基地、外连市场的积极作用,带动农牧业生产基地大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增长。移民乡镇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全力落实土地改良措施,在加大土地改良力度的同时,一次性引入以温室、枸杞等为主的高效设施种植产业,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原则,大力发展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畜牧养殖业。认真研究,调查分析建立适宜的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高效设施种养殖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引导移民群众增加对土地投入的信心,坚定发展生产的决心,不断提高移民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以枸杞生产加工、保鲜贮运为主,投资规模较大,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解决鲜活农产品加工运输难的问题。

4、以服务产业为基础,强化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规范和提高工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全县蜜瓜、枸杞、甘草、畜牧养殖业等主导产业,由村组干部或农民经济人参与,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为瓜州县农牧业产业的发展和规模效益的集中体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不规范的现象,鉴于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各级组织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培训工作,尤其是乡镇和农经管理部门更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按照县委办发《关于印发 整顿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方案 的通知》([]198号)要求,从提高合作经济组织法人代表服务水平入手,进一步规范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社员及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工作机制,让全体社员参与决策,保证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全面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的运行模式,探索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路子,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工作。强化对培育的省、市级示范社的管理,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示范社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示范社的规范、健康发展和示范社带动效应的凸显。

5、以加快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按照“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流转、流转促进发展、发展维护民权”的思路,坚持“引导不强制、扶持不包办、服务不干涉”的原则,创新流转工作机制,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不失地、不失权、不失利、不失业。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为促使土地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集中,坚持从政策上予以倾斜,项目上予以扶持,资金上予以照顾,技术上予以指导的工作思路,结合省、市、县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对土地流转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同时,成立专门组织协调机构,督促相关部门在信贷支持、技术合作、人才引进、项目安排、用地用电等方面按照相关政策提供最大的便利,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经营程度。二是健全服务体系,搭建流转平台。为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搭建平台,拓宽服务空间,根据省、市有关精神成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专门负责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方案制订、业务指导、纠纷调处等工作,并在各村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点,结合县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三级服务机构。三是创新流转模式,增进流转实效。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农民受益、流转土地经营规模化的要求,落实好租赁流转规模经营,入股分红流转经营,自愿互换流转经营的流转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集约化经营。

6、以建设高效农牧业生产示范园区为手段,引领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建设高效的农牧业生产示范园区,是引领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好的经营机制是带动园区发展的关键,准确定位是园区效益凸显的核心。要根据瓜州县不同区域农牧业产业发展特征,按照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围绕重点产业建立高效农牧业生产示范园区。西片乡镇围绕蔬菜、葡萄、蜜瓜产业建设产业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南片乡镇围绕草食畜牧养殖业建设牛羊养殖示范园区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园区;东片乡镇围绕中心集镇和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移民乡镇重点围绕引入的温室、枸杞产业建设引领移民脱贫致富的示范园区。在园区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合理配置资源,财力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参与主体明确的原则,完善责、权、利统一的经营机制,把示范园区建成集培训教育、技术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农牧业科技成果孵化区,让参与者得益、参观者受益、产业发展增效,农民收入增加。

7、以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移民脱贫致富步伐。针对移民乡镇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整合相关扶贫项目资金,加大土地改良投入力度,修缮基本的灌溉水利设施,通过拉沙压碱、秸秆还田、冬鼓春泡、洗碱排碱等措施的落实,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二是加快农业生态保护屏障建设。借助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的设施,农田林网建设按照“划段到组、定植到户、承包到人、适地适树、产权明晰”的基本原则,调动全民参与农田林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产业培植速度。根据移民乡移民群众特点和土壤地力条件特性,大力发展以枸杞、甘草、红花及温室建设为主的种植业,和“小群体、大规模”种养结合的畜牧养殖业。四是加大移民群众的培训力度。在具体培训过程中,采取以村组文化室和田间地头为阵地,村组干部为纽带,移民群众为主体的培训模式,围绕产业制定培训方案,延伸科技培训触角,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实用性。

8、提高科技队伍素质,强化为农服务意识。一是认真解决好科技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瓜州县农业技术干部队伍人员相对较少,专业技术干部占技术服务单位干部总数92人的67%,非专业人员占33%。随着乡镇数量的增加、移民人口的增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技术干部数量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和服务基层的需要。二是提高技术干部整体素质。建立定期到各大专院校或省内外先进产业技术服务基地轮训,定期集中培训,开展技术交流讲座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机制,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考核办法,通过定量与定性措施的有机结合,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改善与业务素质的提高。三是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全面建立双向选择的技术承包工作机制,通过适度范围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的公布,让群众代表或产业代表自主选择所需专业技术人员,落实产业技术承包工作责任制。积极培养农民群众中有专业特长、经验丰富的农民土专家,建立以产业技术承包人为核心,农民技术土专家纽带,示范户为基础,参与群众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网络,增强技术人员的为农服务意识,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奖罚机制,对服务产业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选、公示,核实后给予一定奖励;对产业服务质量差、群众满意度低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考核,核实后在全县干部群众中予以通报。

9、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农(畜)产品检疫,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配合相关执法部门搞好农药、种子、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市场综合执法检查工作,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二是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通报制、公示公告制、抽检督查制、工作奖惩制等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示范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通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目标。

10、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继续完善动植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保证疫情快速、准确上报;二是加大免疫、消毒、无公害处理力度,切实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及疫情蔓延;三是大力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实行免疫目标治理;四是进一步完善强制扑杀疫畜禽和同群畜禽的制度,做好病畜禽和疑似病畜禽的隔离工作;五是抓好植物检疫工作,推广植保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对检疫性病害的强制防除工作,加强市场调运植物检疫,确保瓜州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为进一步加快瓜州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入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全面推进、整体提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持续稳步增收,特制定农牧产业发展相关的扶持政策。

1、扶持原则。一是坚持培育产业体系的原则,凡扶持的对象,以县上确定的重点产业后续发展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品质,打造优势品牌,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推动和促进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二是坚持规模化原则,凡扶持的农户、产业大户及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基地,必须符合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做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是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原则,凡扶持的对象,要依靠科技兴农,突出科技装备技术应用,以科技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且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坚持导向性原则,凡扶持的对象,必须是在本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点产业或产品,具有区域特色,能够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快推进瓜州县现代农业的步伐。五是坚持示范带动原则,凡扶持的对象,能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交流活动,管理科学、运行规范,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共同发展。

2、扶持对象。农牧业扶持政策的范围包括全县13个农村乡镇及其管辖的所有行政村、组、农户,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3、扶持规模及标准。

(1)特色种植。根据全县重点产业布局,各乡镇集中连片新植枸杞200亩以上、500亩以上、1000亩以上的农户,每亩一次性分别给予150元、200元、250元的补助,连片新植枸杞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2000亩以上的所在村或组,年终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奖励;集中连片新植葡萄200亩以上、500亩以上、1000亩以上的农户,每亩一次性分别给予800元、1000元、1500元的补助,连片新植葡萄面积达到500亩以上、1000亩以上的所在村或组,年终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奖励;集中连片新建日光温室(室内面积不小于0.7亩)10座以上(含10座)、50座以上、100座以上,每座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0元、12000元、15000元的资金或物资补助,采取有机质栽培和滴灌技术的另行补助资金或物资2000元,同时对集中连片新建日光温室达到50座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基础设施配套补助10万元;集中连片新建塑料大棚50亩以上、1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分别给予1500元、2000元的资金或物资补助;对于集中连片新建日光温室50座以上或塑料大棚100亩以上的村或组给予2000元的奖励。在移民乡镇新植枸杞、甘草、红花、新建日光温室的农户和企业,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参照扶贫项目补助标准予以扶持。

(2)畜牧养殖。对羊饲养量首次突破12万只或牛饲养量突破1万只的乡镇,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一次性予以3万元的奖励;对羊饲养量首次突破20万只或牛饲养量突破2万只的乡镇,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一次性予以5万元的奖励;移民乡镇每新建一座暖棚圈舍补助3000元,每调引一只基础母羊补助100元。对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乡镇、村组及农户,按照退牧还草及养羊大县有关政策予以补助扶持。

(3)节水灌溉及新能源。在特色种植过程中,配套采用节水滴灌技术的农户和企业,每亩一次性补助1000元材料费;“三沼”(沼气、沼液、沼渣)利用率达到60%以上的组,给予3000元的奖励。

(4)园区建设。鼓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与应用技术的推广。被列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对项目承担单位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助;对产业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产出效益高、县域范围内具有较高影响的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一次性给予项目承担单位2-3万元的补助,同时对市级示范区所在村给予2000元的奖励,县级示范区所在村给予1000元的奖励。

(5)标准化生产。在蜜瓜、葡萄、枸杞等特色种植方面,能够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分别给予示范区技术支持单位、所在村2000元、1500元的奖励。对县上确定的重点产业主导品种,能够积极开展良种繁育,建立育苗基地规模在200亩以上、良种纯度达到85%以上的企业或个人,给予1万元的补助;对于基地规模在500亩以上、良种纯度达到85%以上的企业或个人,给予2万元的补助;对完成良种专利保护的单位或组织,依据《瓜州县科技成果扶持奖励办法》给予扶持奖励。

(6)龙头企业。凡在瓜州县投资新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农副产品流通市场或牛羊繁育场),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按实际投资情况给予5?15万元扶持资金补助;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项目,免收县内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据国家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将龙头企业优先列入项目计划给予支持;对首次获得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分别一次性给予2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符合条件确认为县级龙头企业的予以命名,并给予1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晋升为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的奖励;对首次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生产企业和责任配合单位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首次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和责任配合单位一次性30万元的奖励;对首次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的生产企业和责任配合单位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奖励,首次获得甘肃省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和责任配合单位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

(7)土地流转。对发展县上确定的重点特色产业,连片经营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经营期限在3年以上(含3年)的产业带动大户或专业合作组织奖励1万元;对发展特色产业、连片经营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经营期限在5年以上(含5年)的产业带动大户奖励2万元。

(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各类特色种养业基地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会员规模(500户以上)、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产销对接服务率达到95%以上的专业合作社给予5万元奖励;金融部门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管理规范、信用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

(9)技术服务。由县乡畜牧、农技科技服务单位和技术人员承包产业技术服务,签订责任书,量化考核,获得优秀、合格等次的分别予以1万元、5000元的奖励;鼓励各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与标准化主管部门配合协作,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技术标准,每审定通过并发布一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对标准制定单位给予1万元的奖励。

(10)产品认证。对在本县有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的企业、组织或个人,积极创建具有瓜州特色农副产品名优品牌,并成功注册的给予0.5万元奖励;对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给予0.5万元的奖励;对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单位和组织奖励1万元,获得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单位和组织奖励2万元;对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农产品,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3万元奖励;对取得地理标志认定和地理商标注册的单位或组织给予5万元奖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