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工程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

工程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

时间:2024-06-21 22:31:42

相关推荐

工程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

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联测时,应该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1. 施工测量前,应该收集有关测量资料,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方案;

2. 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该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以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3.场区控制网,应该充分利用勘察阶段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1)原有平面控制网的边长,应投影到测区的主要施工高程面上,并进行复测检查;(首先拿已有控制网的边,投影到测区的高程面上,看看 长度差/ 长度 ≤2.5cm / km)

2) 精度满足施工要求时,可作为场区控制网使用,否则应该重新建立场区控制网。 (如果OK,就可以使用原有的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

4. 新建立的场区平面控制网,适宜布设为自由网。(如果不OK,就按照下面来新建网)

1)控制网的观测数据,不宜使用高斯投影,可将观测边长归算到测区的主施工高程面上;(虽然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不大于2.5cm / km的要求下可采用3度带的高斯投影)

2)新建场区控制网,可利用原控制网中的,3个或3个以上的点构成的点组 进行定位(后方交会)。

3)小规模的场区控制网,可选用原控制网中的一个点坐标和一个边的方位进行定位(单点定位)。

5.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该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1) 控制网的坐标轴,应该与工程设计时所采用的主副轴线一致

2) 建筑物的±0.00高程面,应该根据场区水准点测设

6. 控制网点,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并满足建筑物施工测设的要求;

工程测量中,场区平面控制网的要求:(三、四等,一、二、三级)

1. 可根据厂区的地形条件和建构建筑物的布设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形网或GPS网等形式;

2. 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

2.1对于建筑场地大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该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大于1km2选一级)

2.2对于建筑场地小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小于1km2选二级)

2.3 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该大于5cm

平面控制网要能满足1:500比例尺地形图要求,四等及以下平面控制网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1mm(人眼最少识别距离),即实地5cm

3. 控制网点位,应该选择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便于测量、便于长期保存,并应该埋设相应的标石,必要时添加强制对中标志。标石的埋设深度,根据地冻线和场地设计标高确定

工程测量中,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要求:(施工平面控制网,一般是在场区控制网布设后建的),还有施工测量的一般要求:/pylblog/p/10899507.html

1. 控制点,应该选在通视力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泛答)

2.控制点加密的指示桩,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的方向上

3.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的标桩

4.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应小于2cm;两建筑物间有联动关系时,应小于1cm,定位点大于3

5. 边长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的方法,二级网的边长测量也可采用钢尺量距

6. 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要求来确定

7.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该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

8.矩形网应该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的位置;

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调整;

点位修正后,应该进行矩形网的角度检验

工程测量中,GPS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要求(要点):

(根据情况设计;首级网布设;环,路线边数;独立基线数;加密网;考虑GPS-RTK)

1. 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进行综合设计

2.首级网布设时,应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心多边形

3. 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的闭合环附合路线,边数不应该多于6

4. 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察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1.5倍(在参数拟合的时候,观测点数应该是参数个数的1.5倍);

( 独立基线数 =C * ( k - 1 ) > n - 1,也就是每时段有些点要重复测)

5. 加密网应该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6. 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该顾及参考站的分布和位置(GPS-RTK最要紧的是参考站)

工程测量中,GPS定位测量控制点的选定要求:

1. 点位应该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该有1个通视方向

2. 点位应该设置在视野开阔,高度角15度以上无障碍;点位附近不应该有强烈干扰或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就有控制点

工程测量当中,导线网的布设要求:

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该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以采用单一附合路线、或结点路线的形式;

3. 节点间或节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伸直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4. 利用导线测量建立的工程平面控制网时,导线网结点与结点之间,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导线长度的0.7倍(考过),当导线长度少于规定等级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小于13cm

工程测量中,导线点位的选定规定:

(点位,视线障碍物,避开发热体,视线倾角,利用旧控制点)

1. 导线点应该选择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 相邻点位之间应该应该通视良好,其视线障碍物,三四等不宜少于1.5m;四等以下的应该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该避开发热体或强磁场

4. 相邻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 充分利用旧有的控制点

工程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的一般要求:

(等级划分;首级网;高程基准;控制点间距、数量;)

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没有一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以下可以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或图根)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对于四等、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采用“对向观测”方式,观测高差较差,四等限差为40√D,五等限差为60√D

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该布设成环形状加密网布设成附合路线结点网

3.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测距内,可沿用原有的;小测区测量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应该为1~3km,工业区,城镇建筑宜少于1km; 但一测区周围至少有3个高程控制点;

工程测量中,场区高程控制网的要求:

(布网形式;等级;水准点间距、位置;引测)

1. 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2. 大中型施工项目场区高程测量,不低于三等水准

3.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布设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

4. 水准点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筑物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大于15m

5. 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该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上,引测得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工程测量中,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

(闭合差等级;水准点个数;距离施工建筑物)

1.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应该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2. 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该少于2个

(跟场区的差不多)

3.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离施工建筑物少于200m时,可以直接利用

GPS拟合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联测等级,联测点数、点间距;地形变化大地区增加;分区;天线高;检查点数;)

1. GPS网应与四等或以上的水准点联测。

联测的GPS点,宜分布在测区的四周和中央。

若测区为带状地形,则联测的GPS点应分布于测区两端及中部。

2. 联测的点数,宜大于选用计算模型中未知参数个数的1.5倍,点间间距小于10km

3. 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增加联测的点数;

4. 地形趋势变化明显的大面积测区,宜采用分区拟合的方法;

5. GPS观测技术的要求,应按照规范执行;其天线高应该在观测前后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

(因为是搞高程、所以天线高要强调一下)

6. 高程拟合的成果,应该进行检验。检测点数不少于全部高程点的10%且不少于3个点

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

(高差改正;计算每千米全中误差;平差办法;成果精确位数)

1. 直返觇的高差,应该进行地球曲率和折光改正;

2. 平差前,应计算每千米全中误差,结果应满足相应等级要求;

3. 各等级高程网,应按照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全中误差;

4. 成果取值,精确至1mm;

工程控制网成果提交:

1. 技术设计书,总结(泛答)

2. 观测数据记录(泛答)

3. 概算或数据预处理资料,平差计算资料(泛答)

4. 控制网展点图,成果表,点之记(泛答)

5. 仪器检定和检定资料(泛答)

6. 检查报告,验收报告(泛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