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手游英雄杀大宛攻略 英雄杀手游大宛关羽三

手游英雄杀大宛攻略 英雄杀手游大宛关羽三

时间:2021-03-01 22:09:47

相关推荐

手游英雄杀大宛攻略 英雄杀手游大宛关羽三

前102年,汉武帝命李广利远征大宛国,李广利中途把轮台国屠城了,大宛贵族吓坏了,于是杀了大宛王,把他的头献给李广利求和,然后对李广利说,“如果你们退兵,我们的汗血宝马任你们挑选,如果不同意,那就鱼死网破”

崇尚武功的汉武帝派兵征服大宛,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爱马的私欲,而为是为了改良战马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尽快适应当时战争发展的需要。

大汉王朝马匹稀少,更是少有良驹,不久后大宛进贡的汗血宝马得到汉武帝的关注,他认为这种马很好,可以引进大汉繁殖,优化汉马品种,于是便派使者前去大宛购买引进马匹。

不久后使者带领大量的黄金到大宛,面见大宛国王表明来意,买些大宛良驹,引进大汉。但是大宛国主却认为大宛宝马是大宛国的宝物,表示并不愿意卖给汉朝。

汉朝使者一上来就要强买大宛国的宝马行为,惹怒了大宛国王。作为一国之主怎么会被面一个汉朝使者镇住。外加上大宛国距离长安上万里,并不认为汉军会跋山涉水,远战大宛。于是大宛王派军截杀了汉使。

汉武帝得知此事大怒,下令派李广利带大军出征攻打大宛国。

李广利出征大宛,队伍庞大,所至沿途各个小国无不迎接,拿出粮食供养军队。到轮台国,轮台国不降,攻战几天,血洗了他们。从此往西,平安行军到达了大宛王都,漠兵到达者三万人。宛军迎战汉军,汉军射败了他们,宛军逃到城堡内凭借城墙守卫。

贰师将军的部队本想进军先攻郁成城,恐怕军队滞留而使大宛人更生诈谋,于是就先攻大宛城,决开他们的水源,改变其流向,即使大宛坚守也甚感忧愁困窘。包围大宛的城池,共攻城四十多天。他们的高级官员相互商量道:“汉朝之所以来攻打大宛,是我们国王毋寡隐藏了好马而杀害了汉朝使者。

如果杀掉国王毋寡并拿出好马,汉军之围当可解脱;即使不解,再奋战而死,也为时不晚。”大宛的高级官员们都认为这样对,共同杀死宛王毋寡。它的外城被摧毁,俘获了大宛贵人勇将煎靡。

大宛人大为震惊,逃入中城,相互商量说:“汉来攻打宛,是因为国王毋寡。”提着他的头派人去见李广利,相约说:“汉军不要攻打我们了,我们把好马全部拿出来,任凭你们选取,并且供给你们粮食。

如若不听从,我们杀尽好马,而康居的救兵将要到达。一到达,我援兵在城内,康居的救兵在城外,共同和汉军作战。汉军仔细考虑吧,怎么办?”这时康居侦探窥伺漠兵,汉兵还很强大,不敢进兵。

贰师将军听说大宛城内最近找到了汉人,会穿井汲水,而且城内粮食还多。考虑到我们之所以来,就是为诛灭罪魁祸首宛王毋寡,毋寡的头已经到了,这样还不允许解开兵围,那么他们就会坚守,而康居等到汉军疲乏时而来援救大宛,那打败汉军是必然的了。军官们都认为对,就接受了大宛的续约。

于是大宛人就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还拿出许多粮食供养汉军。汉军挑选了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千多匹,而且立大宛高级官员中过去待汉人友好的昧蔡为大宛国王,与他订立盟约后撤兵。终于不得进入大宛内城,就结束这场战争撤兵回来了。

李广利也因此威震西域,郁成国、康居国和乌孙国无不害怕。

走读地理 | 大宛

一张地图,搞懂一个历史问题

汉武帝为什么要征服远在万里之遥的大宛呢

真是为了几匹马吗

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要知道,大宛是在华夏盆地的域外

属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盘

从长安到大宛

直线距离超过3500公里

实际行程超过12000里

撇开长安到敦煌这一路不算

即使从玉门关出发,也接近万里

这一路要穿越白龙堆沙漠、罗布泊荒漠

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数十个绿洲小国

这些小国又坚壁清野,

沿途缺粮缺水,饥一餐饱一餐

还要忍受沙尘暴,总算到了喀什

还要翻越数百公里宽的帕米尔雪山

最后抵达大宛只有几千疲卒

这个仗,还没开打,人就衰了

最后败退到玉门关不足十分之一

要知道出发时可有3万人马

作为大军统帅

李广利当然要负一定责任

有人说李广利靠裙带上位,没能力,怂!

这也是汉武帝用人唯亲导致的

哼哼!你去试试

当年汉尼拔为了出其不意攻打罗马

只是翻越3000多米的阿尔卑斯山

就被欧洲人封为战神

再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印度

直线距离虽然比长安到大宛远

超过4500公里,但路途没这么坎坷

不客气的说,这么远而复杂的路

能够做到不迷路,不哗变

不断水断粮

把剩下的人马带回来

就已经算的上名将了

要是再能取得些战果

那足以载入史册了

据太史公记载

出征大宛的精锐部队也就6000人

其余都是打酱油的

如果你要问打酱油的人什么身份

无组织,无纪律的劳改犯

犯人实边,这是武帝特色

所以也有人说

大汉的伟业是一群劳改犯写就的

事实上,李广利第二次就征服了大宛

带回天马几千匹,威震西域

我们学历史那会儿

只以为大宛就在新疆境内

完全不知道一路有多坎坷

所以说学历史,不看地理

那历史就是一个故事,跟看电影一样

英雄全靠主角光环加持

好,回到开头问题

如此这般,汉武帝图什么呢

表面上看,汉武帝真是冲冠一怒为宝马

暗地里,西域诸国都知道这是杀猴骇鸡

因为大宛、乌孙、大月氏才是中亚的强国

只要这些强国都跟大汉一条心

那些小国就再也不会在汉匈之间摇摆不定

这远比逐一征服诸国划算

犯我大汉,虽远必诛

话虽这么说,真要诛起来

也要看边际收益的

这样看来,汉武帝不仅是政治家

还是务实的经济学家

远比那些拿GDP打嘴炮的专家强

这一战至少让匈奴在很长一段时间

断了西域的念想

这样汉武帝就可以全付精力对付漠北

导致漠北最终分崩离析

于是一部分人沿着草原之路去了西方

开始挤压西欧人的生存空间

西欧人只得南下,一路挤压如同多米诺骨牌

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你看,汉武帝以马为借口,下了一盘大棋

从局部看,是中原对草原的战略比拼

而最终买单却是西罗马帝国的终结

汉武帝当然没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目光

但从他50年的汉匈之争布局来看

出五原、打东胡、下南越,定河西,却西域

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冲这一点

就称得上千古一帝

参考文献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史记》司马迁

《草原帝国》

《枢纽》施展

前105年,汉朝特使携带无数财宝和一尊金马,远赴大宛国,想换汗血马。没想到,小小的大宛国竟然拒绝。汉特使大怒,当场击碎金马,放下狠话扬长而去。

谁知,大宛国王以汉朝特使轻视自己为由,不仅派郁成王率军抢走财物,还将一众汉使全部截杀。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派特使远赴万里之外的大宛国求马?他又如何得知汗血宝马的呢?这事还得从8年前说起。

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不仅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像周穆王一样,驭八骏会见西王母;也希望凭借良马,扫灭屡次犯边的匈奴国;所以他对良马有一种偏执的喜爱。

史载:汉武帝曾因自己的马被饿瘦,而龙颜大怒,差点杀了养马人上官桀。由此可见一斑。

前1秋,一个名叫暴利长的囚徒,因机缘巧合在塞外捕得一匹马,该马不仅“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而且此马奔跑时流汗如血,称之为“汗血马”。

这种至为神奇的汗血马,完全满足了汉武帝对神骏的所有想象和期待。

于是,汉武帝不仅将其赐名“天马”,还专门撰文 “太一贡兮天马下,沽赤汗兮沫流赫。骋容与兮跄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来称赞它。

当汉武帝得知此马产于万里之外的西域小国大宛的时候,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如此神驹弄到手。

然而,此时匈奴未灭,大宛又距汉朝上万里,沿途多凶险重重,武帝只能望大宛而兴叹,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公元前 105年,天下大势已定,经过文景之治的汉朝,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于是,汉武帝命壮士车令等为特使,专门携带财物与金马,远赴大宛国求购良驹。

在汉武帝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汉的声威早已随着张骞打通的丝绸之路传遍了西域,带着诚意和财物去交换,应该十拿九稳。

哪曾想,汗血马在大宛国也被视为珍宝,奇货可居,轻易不肯与人。

同时,大宛国王认为大汉虽强盛,但要率军来攻打自己是绝对不可能的:不仅北有胡寇,南乏水草,沿途大漠黄沙就是天险。

所以,人口不过数十万的大宛国不仅拒绝了汉朝使臣的要求,还夺宝杀人,一副你拿我没办法的姿态。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前104年,武帝得知求马失败,并且自己使臣被害后,大为愤怒。

为了惩戒大宛截杀汉使之恶行,同时达到巩固汉朝在西域的国威的目的。汉武帝决定发兵大宛。

可是,这一次汉武帝轻敌了,他认为大宛乃弹丸小国,上万汉军所指,理所应该是所向披靡。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汉武帝想把远征大宛这个唾手可得的功劳给自己的小舅子李广利。

于是,号称贰师将军的李广利带领上万汉军,浩浩荡荡杀向万里之外的大宛。

结果,因为准备不充分,导致将士折损严重;沿途各小国也拒绝为汉军提供粮草补给,李广利第一次征伐大宛以败退敦煌而告终。

这一年是公元前103年,在李广利败退的同时,汉朝赵破虏打匈奴的那一战也惨败。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再次征讨大宛在朝中闹得不开交,最后,汉武帝力排众议,认为灭匈奴非一朝一夕,而小小大宛犯汉,将影响整个西域稳定,决定以讨伐大宛为主。

鉴于李广利失败的前车之鉴,汉武帝第二次征讨大宛,准备得足够充分,不仅发甲卒十八万,强弩无数,还配备了数万骡马满载粮草。

甚至还专门征召了两位相马专家——执驱马校尉同行,大有不破大宛终不还的气概。

这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之举,“天下骚动”,足见无论是人财物的准备,还是宣传,都做足了功夫。

汉军途经之处,凡是遇到抵抗的国家城池,全都予以摧毁,对于第一次拒绝提供提供粮草的小国,更是采取铁血手段。例如螳臂当车的轮台国,城破,被屠。

随后,汉军直袭大宛都城贵山城,断水源,围其城,连攻40余日,破外城,杀大宛勇将煎靡。

万里奔袭的汉军,不仅打垮了大宛国的防线和军队,更是击溃了大宛贵族们之前轻视汉使臣傲慢与偏见。

大宛国的贵族们为了避免亡国之灾,第一时间除掉了宛王毋寡,并主动献上其首级和汗血马,以换取汉军的宽恕。

汉军最后挑选了最为精良的汗血马数十匹,普通马3000余匹,并将“亲汉”的昧蔡立为新的大宛王,才撤兵凯旋,并在回归途中,将杀害汉朝使臣的郁成王,绳之以法。

至此,大宛及西域诸国,臣服西汉。“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这句话就是对这件事的时候总结。

后记:从整件事来看,寻取“汗血马”遭拒,是此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事实上,汉武帝挽回颜面和“四夷臣服”的梦想才是最主要原因。

武帝远征大宛,巩固了张骞“凿空”西域的成果,也将西域诸国蠢蠢欲动的心思彻底扼杀在摇篮中,同时促进了中亚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是,汉武帝在任用不谙军事的李广利和战前准备仓促下出兵,也反映出他用人不察和好大喜功的过失。

从百姓角度来说,正是汉武帝此举,才导致数万汉朝人马埋骨他乡的悲剧。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围绕新疆的博弈,看看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用千金和金马去换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双方没谈拢。

一怒之下,他让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统帅6000匈奴骑兵、数万恶少年出敦煌,讨伐大宛。

大宛国位于葱岭之下,大约在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和敦煌之间还间隔着大大小小的西域国家,这些西域国家当时对大汉并没有臣服。

结果李广利带着队伍出发的时候,这些西域国家都城门禁闭。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李广利还没到遥远的大宛,就缺粮少人,仗也没法打,就回到敦煌。

还给汉武帝上书:“没粮食,兵少,根本打不过,要不就算了吧?”

汉武帝那个气呀,心想李广利这个家伙简直要笨死了。所以直接给笨人李广利点明了:

“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为外国笑。”

汉武帝动员中国的战争潜力,就为了几匹马、出一口恶气?谁信谁傻。他也就不是汉武大帝了。

攻打大宛,顺带震慑西域各国 ,最终把西域各国收入自己的囊中才是汉武帝的真实意图。

接着汉武帝在全国搜捕恶少年和骑兵(恶少年就是那些平时那些街头混混,把这些货弄到边疆打仗,汉武帝也是一绝呀),然后在敦煌集结了6万人、3万匹马、10万头牛,还在在河西走廊部署18万部队,随时准备支援。

这一回李广利没有让汉武帝失望,而且那些西域国家看到出关的大汉雄军也心里吃紧,所以李广利所到之处,基本都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到了大宛,李广利3万大军断水源围困,没多久大宛人杀了自己的国君,出来投降,汉军册立亲汉的新国王,带着3000多匹汗血回国。

汉武帝当然高兴的给这些功臣们升官加工资。

四年的血战,无数战士出了玉门关就再也没回来,汉武帝换来中国战略空间的扩张。

这距离汉武帝从张骞口中第一次知道过去了。

汉武帝为啥不惜大的代价一定要把西域收入囊中?这还要从他的曾祖父刘邦说起。

秦朝末年,趁着秦始皇家内乱,让匈奴最忌惮将领蒙恬被毒死,秦军撤退,天下大乱的空挡,匈奴的冒顿单于把握时机,悄悄派兵南下,占领了河套地区,在中原的头上悬了一把刀子。

不仅如此,这位冒顿还打败了东北地区的东胡,接着占领了河西走廊,这样匈奴就对大汉形成了一个C形包围圈。

霸占了河西走廊的匈奴,就可以随时进犯中原地区,他们是游牧民族,擅长的是游击战,搞得大汉很头疼。

西汉初年,刘邦就被冒顿搞了个白登之围,差点丢了命。

刘邦刚去世,冒顿单于就给吕后写情书,想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想过日子是假,羞辱吕后是真。

当然,吕后也是被司马迁写进《本纪》的政治家,她在该忍的时候忍了,然后治理好国内。

到了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和他的老爸汉景帝,对匈奴一直都是送钱送物求太平的日子。

到汉武帝做皇帝的时候,中国还是被匈奴压得喘不过气来,汉武帝不能忍,听说大月氏和匈奴有仇,便让张骞带领使团去搞外交工作。

张骞出使,最大发现就是中国不是的世界中心,不过是天下的一个角落而已。穿过长安以西的河西走廊,再往西,翻越葱岭,还有更大的世界。

张骞说,征服匈奴的关键在河西走廊。

汉武帝把张骞的话深刻领悟,他派卫青、霍去病很快打败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立4个郡:

酒泉郡,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命名;张掖郡,张中国之掖,断匈奴之臂;敦煌郡,以“广开西域,故而大盛”为名;武威郡,彰显武功军威。

接着汉武帝动员了8万人移民河西走廊,把游牧区变成农牧混合区。这一招,基本就把河西走廊搞定了。

控制了河西走廊仅仅是解除威胁,打通西域,中国才会海阔天空。于是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发了。

在地缘政治中,西域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国人抹黑新疆棉花,就是想搞乱新疆,新疆不稳,中国和另一端世界文明交往就受干扰 。

你再结合我们的“一带一路”,美国人的用心一目了然 。

温伯陵先生在他的新书《一看就懂的史记》里指出:河西走廊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命运的地方。

而西域就是河西走廊战略空间的延伸。

温伯陵先生在书中指出:大自然给了我们“两大高原夹农耕”的地理环境——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夹住了我们的农耕文明,中国历史很多是由我们的地缘地理决定的。

东北、内蒙古、新疆和西藏是中国的天然安全疆界,把这几个地方占稳了,中国才有安全可言。

给大家推荐温伯陵先生的这本新书,在作者温伯陵笔下,《史记》不再是你平时看到的说滥了的泛泛解读,什么“刘邦能成事是因为会用人”“秦朝灭亡是因为秦二世昏庸残暴”。

温先生讲历史,擅长连通时间、贯通史料、捋清脉络,帮你看清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多个维度看历史,给历史不同的打开方式。读完让人受益匪浅。

而作者“历史段子手”式的搞笑文风,让你边笑边涨知识,轻轻松松读懂《史记》。

给大家推荐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面看一看了解。#翻阅#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公元前1,汉武帝听闻大宛国有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遂命韩不害为使者,带着大量宝物和一匹金马来到大宛国。想换一匹血马。没想到,大宛王居然拒绝了。韩不害气得把金马砸碎(秦汉以铜为金)。放下狠话就走了。不料,大宛王暗暗下令给大宛的属国郁成国,设伏竟然杀了汉朝使节,夺走了宝物。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国。直到此时,汉武帝才知道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有一种天马,神骏无比。奔跑时汗出如血,故名“汗血马”。据考证,汗血宝马应该指的是阿尔捷金马,现在极为珍贵,数量仅有1000余匹,售价十分昂贵,最顶级的身价甚至高达1000万美元。

当时,马是重要的战争资源。当武帝听闻有如此好马,顿时心生向往。然而大宛国又远离千里之遥。沿途险象环生,只能望着西北叹息。

公元前104年,汉朝击败匈奴,通往西域的路被打通,汉武帝便派使者带着大量宝物到大宛去买一匹汗血宝马回来。没想到的是大宛不但拒绝卖马,还杀害汉朝使节,抢走了宝物。

大宛王认为此地远离汉朝上千里。就算汉军再强大,也不可能跨越千里荒漠而来。他肯定没听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

汉武帝得知事情经过后,勃然大怒。

“壮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血流浮杵”

于是,他任命李广利任贰师将军,率兵三万,远征大宛国

但由于物资准备不足,沿路损失惨重,汉军终于到达大宛国时只剩下五千人。人困马乏的汉军已经无力攻城,只好全军撤退到敦煌修整

汉武帝闻报后,决定再次组织动员,准备二征大宛国!但朝中大臣们得知后,纷纷上书劝谏。他们认为虽然此前征讨匈奴,匈奴损失惨重,被迫退往北方,但其主力尚在,所以此时应全力与匈奴决战

但汉武帝坚持要先征服大宛。只有这样才能在西域诸国中立威,使其远离匈奴,臣服汉朝。

于是他吸取了第 一次仓促远征的经验教训,提前备好各种战争物资

首先,他派出里了数千戴罪少年,和5万骑兵,2万骑兵,大规模增援远征军,他还命令大批水利工匠随军出征,准备将大宛城外的河流改道,断了他们的水源,同时又命十二万士兵驻守敦煌,作为战略预备队。

汉武帝准备这次一鼓荡平大宛,提前封了两位相马师为执驱马校尉,只等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回国!

公元前101年,万事俱备后,汉武帝下令李广利再次出征大宛。由于准备充分,汉军又训练有素,所经沿途小国不敢抵抗,纷纷开放城市,给汉军提供食物和水。

只有行军至轮台国时,轮台国竟然城门紧闭,整军备战,不让汉军借路。

李广利当即命令攻城,仅三日,汉军就突入城内,然后直接屠了轮台国,此后西域各国再也无人敢挡。汉军长驱直入,将大宛国的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并断了城中的水源,而后全力猛攻,但大宛也是西域大国,城池坚固,汉军连攻月余,方才攻破外城,阵斩大宛第一勇将简倪。

大宛的贵族们看到汉军攻势如此凶猛,他们知道如果汉军破城,这里将是又一个轮台国。他们开始埋怨大宛王给大宛招来战争。

于是贵族们商议后,杀了大宛王,开门投降,奉上人头,并把所有的马都赶出去,让汉军随意挑选。

汉军就此占领了大宛国,并挑选了五十匹最好的汗血宝马,普通的马也挑选了五千余匹,重新立了一个亲汉的大宛王,才撤兵东归。至此,西域诸国争先入朝纳贡。

其实从战略上讲,跨地千里远征大宛没有错。因为虽然匈奴被汉军打垮,但在西域的影响力尚在。这两次远征与其说是为了区区一匹马,倒不如说是汉武帝拿大宛立威,迫使西域各国转向汉朝,断了匈奴人的后援。

战略虽然没问题,但汉武帝却在选将上出了大问题。武帝时期,朝中猛将如云,连李广都难封侯,但他却选择了毫无战功的李广利。

李广利是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汉武帝甚是宠爱李夫人,一直想封李家人为侯爵。但开国之初,刘邦曾规定,凡无军功者,不得封侯爵。为了让李广利封侯,两次命令他带军西政,为封侯铺路。

第一次西征虽然是准备仓促,最后几乎全军覆没,但这与李广金利军事指挥能力低下密切相关。第二次西征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由于他指挥不善,士兵同样损失严重。当他们回到大本营敦煌时,只剩下一万两千名士兵和两千匹战马,辎重装备更是丢失殆尽。

汉武帝的大舅子的确能力有限,难堪大任,就是把饭喂到嘴边,他都吃不好。

而李广利后来又奉命征讨匈奴,再次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断送了数万汉军精锐后,自己却选择了投降,从汉武帝的大舅子变成了匈奴单于的女婿……

而抢回来的五十匹汗血宝马,大部分死于水土不服,活下来的和本地马交配后,生下来的后代,也一代不如一代,完全失去了汗血宝马的神骏。

但这两次远征也并非一无所获,它使西域诸国彻底臣服汉朝,使中原王朝第一次将西域纳入版图,双方开始文化交流,为以后的西北地区融入中国奠定了基础。

虽然汉军在当时取得的战果和付出的牺牲相比之下,显然太过微不足道。但这也正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选择#历史冷知识# #汉朝#

前102年,汉武帝命李广利远征大宛国,李广利中途把轮台国屠城了,大宛贵族吓坏了,于是杀了大宛王,把他的头献给李广利求和,然后对李广利说,“如果你们退兵,我们的汗血宝马任你们挑选,如果不同意,那就鱼死网破”

我们知道汉朝缺马,刘邦时期,皇帝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拉车,宰相大将只能坐牛拉的车。“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时,之所以能跟匈奴和西域各国一战,也是因为汉朝终于有了骑兵。

“卫青将三万骑……得右贤王人众男女万五千人”、“卫青将六将军十余万人……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万”、“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十余万骑”、“粟马,发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捕斩首虏凡万九千级”、“票骑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人”

但是,汉朝养的马,终究不如西域的马,毕竟多是皇家养马和民间家养的马,肯定不如草原上放养的马能战,像家猪不如野猪一样。

所以,汉朝需要优良的马匹,汉武帝在得到大宛进贡的汗血宝马后,认为这种马很好,想带回家繁殖,优化汉马品种,于是派使者带着国礼和大量黄金,去大宛买马。

当然,儒家大师眼里,汉武帝是个人喜好才去强买马的,发动战争也是为了抢马。

使者带领大量的黄金到大宛贰师城,面见大宛国王,想买大宛良马,但是大宛国认为大宛马是大宛国的宝物,并不愿意卖给汉朝。

在寻求汗血宝马的请求被拒绝后,汉使者认为受到轻视,遂大怒,砸毁国礼金马就离开了。

汉朝使者的无礼惹怒了大宛王,大宛国距离长安一万多里,认为汉军不可能攻打自己,自然不把大汉当回事了,于是大宛王派军截杀了汉使,把宝物和黄金都抢走了,把使者和随从几百人全部杀了。

这件事也惹怒了汉武帝,于是便下令决心来讨伐大宛国。

公元前104年,任命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西域的六千胡人骑兵,还有汉朝郡国那些违法的囚徒、赘婿、商人,加起来三万人,让他带着这些兵力去攻打万里之外的大宛,大宛有个城池叫贰师城,所以叫他“贰师将军”。

这样大规模,这样远距离的行军,自然不可能自带后勤补给了,而只能以战养战,从沿途购买粮草,或者攻打小国获取,

沿路的那些小国家非常恐慌,都紧紧地守住自己的城池,也不给汉军提供粮食,而攻打城池,也不是所有的都能攻打下来,所以到达郁达城只剩下汉军几千人了。

李广利于是跟副将商量了一下,就退回敦煌,然后给汉武帝上书,“路途遥远,后勤跟不上,将士们很多都饿死了,现在我们退回来了,希望暂时退兵,多带些兵再来”

汉武帝大发雷霆,派兵守住玉门关,说李广利带的兵,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了他。李广利害怕了,因而留驻敦煌。

大臣对汉武帝说,“现在赵破奴刚刚失败,不如把李广利调回来,让他们去攻打匈奴”

汉武帝不同意,“如果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那大点的国家逐渐瞧不起汉朝,乌孙、轮台等国家也将随便难为汉朝的使者,西域必将失去。”

汉武帝于是赦免了军中囚徒,然后增派了其他囚徒三万人,承诺回来就赦免,又征调了胡人骑兵三万人给李广利。

前102年,李广利再次出征,这次带的队伍非常庞大,带有牛羊十万头,马三万匹。他们还带了很复杂粮食,兵器、弓箭等极为齐备。

沿途小国看到汉军这阵势,纷纷开城为汉军提供补给,到轮台国,轮台国不肯投降,李广利于是派兵攻打,攻下后就屠了城,然后带兵向西奔去,终于到达大宛城,

李广利派兵团团围住大宛城,大宛都城内没有水井,都要从城外引水,于是汉军就派治水的工匠改道城下水,不使流经城下。

大宛派兵出城攻打汉军,被汉军打回去了,大宛贵族一看,汉军人数比他们都城人都多,这仗没必要打了。

于是几个贵族一合计,“汉军之所以来攻打我们,是因为国王毋寡先前杀害了汉朝使者。如果我们杀掉国王毋寡并拿出好马,跟汉军讲和,就可以化解危机了”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杀死宛王毋寡,提着他的人头去见李广利。

“将军如果停止攻打我们,我们把好马全部拿出来,任凭你们选取,如果不听从,我们杀尽好马,而康居的救兵将要到达。到时候,我大宛兵在城内,康居的救兵在城外,共同和汉军作战。汉军仔细考虑吧,怎么办?”

李广利跟副将商量,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更好的,方正打仗就是为了报仇和得到好马,即使攻城打败他们,最后也不过是这样,于是就同意了。

大宛国于是就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还拿出许多粮食供养汉军。汉军挑选了上等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千多匹,然后立大宛贵族中比较亲汉的昧蔡为大宛国王,与他订立盟约后撤兵。

这场战争过后,读书人就开始喷汉武帝穷兵黩武,居然强买大宛的马匹,别人不同意就派兵去侵略他国,

唐朝诗人李颀写了一首诗,《古从军行》,有一句:“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首诗是讽刺汉武帝攻打大宛的这场战争。

前105年,汉朝特使携带无数财宝和一尊金马,远赴大宛国,想换汗血马。没想到,小小的大宛国竟然拒绝。汉特使大怒,当场击碎金马,放下狠话扬长而去。

谁知,大宛国王以汉朝特使轻视自己为由,不仅派郁成王率军抢走财物,还将一众汉使全部截杀。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派特使远赴万里之外的大宛国求马?他又如何得知汗血宝马的呢?这事还得从8年前说起。

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不仅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像周穆王一样,驭八骏会见西王母;也希望凭借良马,扫灭屡次犯边的匈奴国;所以他对良马有一种偏执的喜爱。

史载:汉武帝曾因自己的马被饿瘦,而龙颜大怒,差点杀了养马人上官桀。由此可见一斑。

前1秋,一个名叫暴利长的囚徒,因机缘巧合在塞外捕得一匹马,该马不仅“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而且此马奔跑时流汗如血,称之为“汗血马”。

这种至为神奇的汗血马,完全满足了汉武帝对神骏的所有想象和期待。

于是,汉武帝不仅将其赐名“天马”,还专门撰文 “太一贡兮天马下,沽赤汗兮沫流赫。骋容与兮跄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来称赞它。

当汉武帝得知此马产于万里之外的西域小国大宛的时候,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如此神驹弄到手。

然而,此时匈奴未灭,大宛又距汉朝上万里,沿途多凶险重重,武帝只能望大宛而兴叹,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公元前 105年,天下大势已定,经过文景之治的汉朝,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于是,汉武帝命壮士车令等为特使,专门携带财物与金马,远赴大宛国求购良驹。

在汉武帝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汉的声威早已随着张骞打通的丝绸之路传遍了西域,带着诚意和财物去交换,应该十拿九稳。

哪曾想,汗血马在大宛国也被视为珍宝,奇货可居,轻易不肯与人。

同时,大宛国王认为大汉虽强盛,但要率军来攻打自己是绝对不可能的:不仅北有胡寇,南乏水草,沿途大漠黄沙就是天险。

所以,人口不过数十万的大宛国不仅拒绝了汉朝使臣的要求,还夺宝杀人,一副你拿我没办法的姿态。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前104年,武帝得知求马失败,并且自己使臣被害后,大为愤怒。

为了惩戒大宛截杀汉使之恶行,同时达到巩固汉朝在西域的国威的目的。汉武帝决定发兵大宛。

可是,这一次汉武帝轻敌了,他认为大宛乃弹丸小国,上万汉军所指,理所应该是所向披靡。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汉武帝想把远征大宛这个唾手可得的功劳给自己的小舅子李广利。

于是,号称贰师将军的李广利带领上万汉军,浩浩荡荡杀向万里之外的大宛。

结果,因为准备不充分,导致将士折损严重;沿途各小国也拒绝为汉军提供粮草补给,李广利第一次征伐大宛以败退敦煌而告终。

这一年是公元前103年,在李广利败退的同时,汉朝赵破虏打匈奴的那一战也惨败。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再次征讨大宛在朝中闹得不开交,最后,汉武帝力排众议,认为灭匈奴非一朝一夕,而小小大宛犯汉,将影响整个西域稳定,决定以讨伐大宛为主。

鉴于李广利失败的前车之鉴,汉武帝第二次征讨大宛,准备得足够充分,不仅发甲卒十八万,强弩无数,还配备了数万骡马满载粮草。

甚至还专门征召了两位相马专家——执驱马校尉同行,大有不破大宛终不还的气概。

这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之举,“天下骚动”,足见无论是人财物的准备,还是宣传,都做足了功夫。

汉军途经之处,凡是遇到抵抗的国家城池,全都予以摧毁,对于第一次拒绝提供提供粮草的小国,更是采取铁血手段。例如螳臂当车的轮台国,城破,被屠。

随后,汉军直袭大宛都城贵山城,断水源,围其城,连攻40余日,破外城,杀大宛勇将煎靡。

万里奔袭的汉军,不仅打垮了大宛国的防线和军队,更是击溃了大宛贵族们之前轻视汉使臣傲慢与偏见。

大宛国的贵族们为了避免亡国之灾,第一时间除掉了宛王毋寡,并主动献上其首级和汗血马,以换取汉军的宽恕。

汉军最后挑选了最为精良的汗血马数十匹,普通马3000余匹,并将“亲汉”的昧蔡立为新的大宛王,才撤兵凯旋,并在回归途中,将杀害汉朝使臣的郁成王,绳之以法。

至此,大宛及西域诸国,臣服西汉。“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这句话就是对这件事的时候总结。

后记:从整件事来看,寻取“汗血马”遭拒,是此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事实上,汉武帝挽回颜面和“四夷臣服”的梦想才是最主要原因。

武帝远征大宛,巩固了张骞“凿空”西域的成果,也将西域诸国蠢蠢欲动的心思彻底扼杀在摇篮中,同时促进了中亚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是,汉武帝在任用不谙军事的李广利和战前准备仓促下出兵,也反映出他用人不察和好大喜功的过失。

从百姓角度来说,正是汉武帝此举,才导致数万汉朝人马埋骨他乡的悲剧。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因遣使者赴大宛买马被拒,先后两次发兵西征大宛,历时4年,折损约80000将士,夺得汗血宝马10匹,中等以下3千匹。

汉武帝真是这么个穷兵黩武的人吗?真的是为了“汗血宝马”?

汉朝是缺马的,刘邦时期,皇帝都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拉车,最后宰相大将只能坐牛拉的车。

《汉书·食货志》就有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到汉武帝时,汉朝终于有了骑兵,才能与匈奴和西域各国一战。

但是,汉朝养的马,终究不如西域的马,汉武帝一直想改良汉朝马的品种。当得知大宛国有一种品种优良的汗血马,怦然心动,于是派出使节团,带着黄金二十万两,以及一个用黄金铸成的马匹请求交换。

大宛皇帝不但没有同意,还把使节团的人全部屠杀,所带的黄金连同其他财物也全部夺取。

刘彻得到消息后,非常震怒,于是下令决心来讨伐大宛国。

即可任命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大宛有个城池叫贰师城,所以叫他“贰师将军”),征发匈奴兵六千人(已投降的南匈奴属地所征的兵),另征发各郡各封国的凶恶少年,总共数万人,组成远征军团,向大宛国发动攻击。

其实,大宛国距离长安有一万多里,而且途中隔着罗布泊及无数流沙,草木不生。罗布泊是咸水湖,所以水也不能喝,如果绕道走沙漠北边,就有匈奴的军队。

整个路途是遥远又艰辛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宛国有恃无恐,认为汉朝不会对他们怎么样,才敢屠杀汉朝使节团。

不过他们还是也小看了汉武帝。虽然这样大规模,远距离的行军,不可能自带后勤补给了,所以他们决定以战养战,从沿途购买粮草,或者攻打小国获取。

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总是骨感的:沿路的那些小国家知道汉军要来,非常恐慌,都紧紧地守住自己的城池,也不给汉军提供粮食。

而且就算攻打城池,也不是所有的都能攻打下来,所以大军还未到大宛,只剩下几千人了。

李广利想退回,汉武帝当然不肯,这可是关乎到汉朝颜面的问题了。

“西域大宛这尔等小国如我泱泱大汉都不可征服,那又何以扬我大汉国威?”

汉武帝又给李广利增派了囚徒和胡人骑兵各三万人。只一年的时间,前往敦煌报到的就有六万多人,还不包括志愿从军的。这次后勤补给也非常充足,有十万头牛、马三万匹、粮秣、武器等。

这次,沿途小国看到汉军这阵势,纷纷开城为汉军提供补给。当去到轮台国时,轮台国闭城反抗,李广利就派兵攻打还屠了城。血洗轮台的消息使各国震惊,也使得汉军一路向西的道路更加畅通,最终顺利到达大宛城。

李广利这次带大军直指首都贵山城,四面包围,由水利工程师破坏水源,改变河道,使城内储水渐少。

大宛的贵族们都是怂的,一看汉军阵仗这么大,为了保命,竟联合起来杀死大宛国王毋寡,还提着他的人头去见李广利。并请求汉朝不再进攻,才会献出汗血马,否则宁可杀光所有汗血马,继续死战。

李广利当然接受大宛国的求和条件。汉军挑选了汗血马中最优良的数十匹,次优良的及马母三千匹。并指定一位当初对汉朝使节较亲善的贵族为大宛国王,签订了两国和平条约,汉军才撤退。

这场战争过后,读书人就开始喷汉武帝穷兵黩武,居然强买大宛的马匹,别人不同意就派兵去侵略他国。

但是对于汉武帝及当时的汉朝来说,似乎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为什么?因为这场战争,大汉王朝从此“声威远播,扬名四海,而无人敢争其峰!”

#头号周刊##阅读的温度##以书之名#

中国古代外交以和为主,但也有一些帝王好大喜功,无故挑起国家间的的矛盾。例如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大怒,命大将军李广利率兵往讨大宛。李广利初征不利,至大宛东境郁成即战败。武帝命发兵运粮再西讨,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攻克其首都,杀大宛王毋寡,另立国王,从此大宛服属汉朝。

中国古代“和”的外交思想建立在文化外交的基础之上,辅之以实力外交。认为一个国家只要处理好自己的内部事务,不去过多干涉别国的事情,与民休息,就会在外交上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在道义上处于优势地位。再以道义的力量感召别的国家追随自己,以充实的国力来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话语权。这和国内不同势力间的竞争方式是相吻合的。只有得到民众的拥护,才能得到国家政权;只有得到本地区小国的拥护,才能成为本地区的真正霸主。其他以奸诈或者暴虐的方式获取的霸主地位终将会丧失。

#武帝时期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军事才华如何#

李广利的军事才华处于及格线。但也不算牛,他的胜仗也就那样。

一征大宛大败,西域各国不提供补给,结果连敌人都没见着,全军就饿死渴死大半——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这种事情李广利不懂的。

第二次出征大宛学乖了,先立威,得到西域各小国的支持才顺顺利利打败大宛。相比起凿穿西域、利用各国矛盾以小博大的各名将,只能说平庸得很。

如卫霍一般倾国北伐,却没有匹敌的战功,劳师动众,得不偿失。

搀和立储的事情,是汉武帝杀他全家的原因。

汉武帝骚操作很迷,不能等他还师。

得到全家被杀的消息之后,李广利的操作也很迷,举棋不定,下属对他失去信任,而他既不能表态稳定军心,又不能带兵回去负荆请罪,葬送掉全部军队才能投降。

投降之后受单于崇信,被匈奴贵族嫉妒。贵族们买通大巫,说,单于之前每次祈祷都说要拿汉大将军的头祭祀,现在得到了汉大将军,为何不祭祀?

于是可怜李广利,被杀了祭祖。

李广利就是一个庸人,既没有与卫霍匹敌的才华,也没有尽忠报国的品德,有凡人所共有的贪念,搀和立储踩晚年汉武帝的底线,不知道汉武帝连太子生母都容不得?

至于卫霍的才华,跟迷路的“飞将军”李广一比就昭然若揭。卫青大决战遭遇大风沙都能约束军队不败,跟久居大漠的匈奴死伤相当,足堪名将了。而卫青那个情商、谦逊的品德,简直是世上少有!

李陵也是个搞笑的,功利心挺重,非要独自领军。汉武帝还颇欣赏他,答以马匹不足。但李陵非说带步兵也能取胜。结果他的步兵部队出塞之后就被匈奴黏住车轮战跑不脱了,以至于全军覆没。利欲熏心,做不到知己知彼。

小国可以仗着自己远,就可以随便欺负大国吗?

今天我们跟大家讲一个小国欺负大国最后被灭国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从汉武帝说起。

伟大的汉武大帝是一个拓边狂、战争狂,欲望非常强。同样,跟很多精力过剩的帝王一样,他也想再延迟退休,再奋斗个五百年。于是,他捡起先贤秦始皇的未竞伟业,搞起了丹药。可此物本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许闻。这仙丹不是你有钱开个烧炉作坊就能练出来的。

不过,有一天汉武帝得到一个消息,据说他的仙丹将由西天的一匹神马给他送过来。难不成是仙丹快递公司?

这一下,汉武帝先生来精神了,频频向西方派出使者,寻找传说中的仙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敦煌有一个囚徒,献上了一匹宝马,称为太乙天马,是太乙大神送给汉武帝的,汉武帝一高兴,做了一首诗。诗具体是什么就不念了,水平一般,但感情很真,就期待神仙来接他。

接下来,汉武帝安静得等太乙大仙来接他。可是,等了很久,显而易见的,太乙真人并没有显灵。汉武帝被忽悠了。其实献马人早就明说了,他的名字叫暴利长。就是一个追求暴利的骗子嘛。

这一下,汉武宝宝有点不开心了。

正当这个时候,他派出去踩点,当然,官方叫去凿空的张骞回来了,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在西域的西边,有一个叫大宛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一种神马,马会出血一样的汗,能够日行千里,绝对的神马。

汉武帝大喜过望,众里寻你千百度,原来你在西域散步,赶紧给我去大宛国要马去。

当然,汉武帝也不是强盗,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是很讲究的,为了得到这个宝马,他派使者带着黄金二十万两跟一匹黄金打造的马前往大宛城,要求换人家两匹神马。

你家马就算用金子做的,我用金子来换,够讲究了吧。

大汉使者也认为这是一趟无压力活动,吃吃喝喝,拿点礼,带着宝马回来,打完收工,等着加薪升职。可没想到,大宛国王断然拒绝了大汉使者的要求。

我大汉帝国小小要求,你丫的竟然敢拒绝?!

汉使问对方,你丫知道我们大汉帝国有多强吗?

对话丢出一句话,你们离我远……

你知道我们大汉军队有多少吗?

对话丢出一句话,你们离我远……

你知道我大汉军队灭了多少不服气的主吗?

对话丢出一句话,你们离我远……

去你丫的,油盐不进啊!

汉使大骂,气极之下,当场把金马给砸了。

这一下,大宛王不干了。据说这个大宛是希腊人的后代,曾经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留下来的,也是流着一腔好热血,当下就发了飚。

把汉使给我砍了!

砍完不过瘾,大宛国王还下了一个命令,串联西域各国,看到汉使就给我抓起来。说起来,这个大宛国还是比较强的,据记载有三十万人口,七十座城。传说中的楼兰国不过才一万人口。可见,也是西域的一方霸主了。

还真有倒霉的,有两拔汉朝的使者对印度各国进行友好的访问,带着印度人民的友好祝福回国,途经大宛,还没搞清楚原因,就被大宛国抓起来砍了。你看,带宛字的,都有点那个不怕死的劲。

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大帝怒了。

这特么反了他!怼他!给我狠狠的怼他!

汉武帝派出了名将李广利,先是调动边境的二十万大军,猛地对匈奴发动奇袭,搞了一个千团大战,数百路的大军分头并进,深入敌境千里,然后就地修堡垒,做出了跟匈奴决战的架式。

大汉帝国全境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啥都没有,你吃着瓜喊个加油行不行?

为了一个马,搞这么大动静,有必要吗?

事后来看,这不是马的事,这是大汉跟匈奴真正的较量。只是这个棋盘摆在了大宛而已。

最终,李广利攻进大宛贵山城,逼大宛贵族杀大宛国王,然后把大宛国的马群赶出来,挑了神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三千匹回国。

此后,大宛国每年进攻汉朝二匹汗血宝马。

再以后,大宛国,这个原本有潜力成为一个帝国的大国被小国莎车征服……

哎,其实真的只是一匹马的事情。

对了,汉武帝得到神马,最后坐着神马变神仙了吗?

这就不是我们可以知道的了。

所以,不要以为离得远,就可以随便欺负人,中国的哲学家韩非子早就警告过,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大国亡于内,小国亡于外,小宛国看来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教训。

郅支单于在匈奴的内斗中胜出后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他不断侵虐西域诸小国。

他杀死自己的女人—康居王的女儿和百姓数百人。

他又派人威胁阖苏和大宛等国年年给他进贡。

他杀死大汉国的使者谷吉等人,大汉朝没拿他开刀,只派人索要谷吉等人遗体,他居然又出言侮辱。

此时,大汉猛人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出现了。

陈汤说:郅支那厮不能让他继续做大,否则后患无穷。我们纵兵攻杀他,他没有坚固城池守卫,退无出路,守无依靠,必束手就擒。

甘延寿说:此计牛逼!但是还是请示一下朝廷吧!

陈汤说:朝堂上那帮庸人,你指望他们决策,黄花菜都凉了。

甘延寿犹豫不决。陈汤乘他病倒时,私自发兵出征了。

甘延寿大惊失色,阻拦陈汤。陈汤拔剑吼叫:现在军队整装待发,你狗日的敢阻拦吗?

要说陈汤这家伙真是猛,甘延寿可是他上司呢。再说矫诏发兵,是大逆不道之罪额。

陈甘二人带着四万多人,分兵两路,杀入郅支单于老巢,将其团团围住。

郅支单于开始准备逃跑,后来又回来了。他知道没地方可逃。一番激战,郅支单于大败。他先是被射中鼻子,后被攻入城内的汉军杀死。军侯假丞杜勋割下他的脑袋。

郅支单于的脑袋于第二年春天被送往京师。甘延寿和陈汤给汉元帝上了一道热血沸腾的奏疏,其辞曰:

臣闻天下之大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多么霸气,多么解气!

今天,蕞尔小国,纤芥丑类,妄想欺辱我于家门,不诛何待?

前104年,大宛王拒绝了武帝拿金马换宝马的请求。汉使当场发飙,大骂国王给脸不要脸,然后用铁椎打烂金马,愤而离席。这大宛王也不是个善茬,他指使东邻的郁成国截杀汉使,抢走了他们的财物。

消息传回长安,武帝暴跳如雷,他立即调来6000骑兵,又从各郡国征发数万流氓恶少,由国舅爷李广利率领,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大宛。

武帝本以为大宛不堪一击,这才把重任交给没什么经验的李广利。这么干也是为了取悦李广利的妹妹——宠姬李夫人。问题是,李广利不是卫青、霍去病,而是草包。军队给到他手上,基本上就有去无回了。

因为不适应西域的干旱气候,在经过沙漠和盐泽的时,汉军就已疲惫不堪。加之沿途上的小国拒不配合,汉军给养非常困难,基本上是边走减员。好不容易到达郁成国时,士兵只剩几千,紧接着又被敌军“杀伤甚众”。残兵们撤回敦煌时,只有一两千人了。

汉武帝闻讯大怒,他派人在玉门关拦住了李广利,并向他传话:“都给我回去接着打,谁敢进关,寡人斩了你们!”如此,李广利进退不由,只好屯兵敦煌,等待下一步指示。

之后,休战的言论在朝廷占了上风。然而,在葡萄酒、汗血马、成仙、威震西域等多重目的刺激下,武帝乾刚独断,决定继续对大宛用兵。

于是,他先把主张罢兵的邓光治罪,并释放了更多的囚徒、征发了更多的恶棍、调集了更多的骑兵,总算又凑齐了六万远征军。而且,为了让大军能在路上吃上饭,他又征调了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和骆驼各数万头,以资军粮!

带着这支豪华的大军,轻车熟路的李广利于前101年再次出征。这一回,由于宣传工作搞的好,阵势又太大,沿途小国无不惊悚,争先迎送汉军。只有一个叫“轮台”的不识抬举,被汉军攻破“屠之”,之后便一路绿灯。即便如此,到达大宛时,汉军也只剩三万人了。

在大宛城下,汉军遭遇了激烈的抵抗,猛攻40余日不下。最后,还是因为城中贵族杀掉了国王毋寡求和,汉军才得取胜。不久后,汉军中的一支偏师也攻下了郁成国,并杀掉了其国王。

大宛投降后,汉军挑选了几十匹上等马,3000多匹中等马,还立了一个亲汉的将军昧蔡为王,这才浩浩荡荡的回国。

李广利得胜归来后,得到了武帝无以复加的赞美,并受封海西侯,食邑八千户。然而,这次胜利乃是武帝倾全国之力,“损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才换来的。

李广利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后,这个有名无实的“贰师将军”,终于被匈奴打回了原型。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人铸造金马,派出使臣去大宛买汗血宝马。谁知,大宛不仅杀掉了使臣,还抢走了金马。汉武帝震怒,派出40万大兵讨伐,全军覆没后,换回3000匹马。

汉武帝听闻遥远的大宛生产汗血宝马,是马中极品,汉武帝想买,于是命能工巧匠铸造一匹黄金马,备上了足足的金银珠宝去买马,千里迢迢,诚意十足,谁知汉朝使臣到了大宛,一提买马,大宛国王立刻变脸,说这是大宛的国宝,说什么也不可能卖。

汉朝使臣到了大宛历经万里,路途遥远,加上礼物厚重,也没少吃苦头,谁知大宛国王竟然如此傲慢,让使臣非常气愤,怒气之下竟然当场砸了金马,此事洽谈闹翻。

使臣命人抬着破损的金马和金银财宝无功而返,可大宛国王也心里窝火,你们汉朝的人来我的地盘,还要给我脸色看,于是汉朝使臣已没走出多远,就被大宛士兵追上斩杀了。最绝的是还把汉朝带来的金马及金银财宝都抢了回去。

消息传回到汉武帝的耳朵里,汉武帝雷霆震怒,买卖不成仁义在,你个小小的大宛国竟杀我使臣,抢我财富,这要是传出去,汉朝的面子往哪搁。

其实大宛当时敢这么做也料定了,大宛和洛阳相隔遥远,总不可能为了这匹马就兴师动众的派兵吧。可是大宛国王毋寡怎么也想不到,他偏偏碰到了汉朝最火爆的败家子。

汉武帝当即派出李广利出兵讨伐。然而第一次出兵,总归是轻敌了。汉武帝想,大宛一共也没多大,六千精兵足矣。加之汉武帝集结的五万多囚徒、恶少,凑够了6万人,给李广利派了出去。

6万大兵,浩浩荡荡,可是汉武帝忽略了路途遥远,粮草不足这件事,途径的各国城门紧闭,李广利的大军没有供给,只能到一个城攻一个城。说句难听的,李广利相当于一路要饭一路打仗,难度可想而知。一路兵马损耗过大,还没到大宛,人剩了一成。

《晋书·列传六十七》里记载:大宛过去洛阳万三千万百五十里,南至大月氏,北接康居,大小七十余城。土宜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

也就是说洛阳离长安有一万两千里,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当时的运输力。一个壮男每天最多能背着75斤的东西最多走80里路。且最少消耗1斤粮食。

而李广利的远征,超过了这个限度的四倍。这仗实在是打不下去了,李广利带兵折返,而这一折一返,两年过去了。李广利给汉武帝写信,希望能够整顿过后再战。

可汉武帝勃然大怒,6万人剩了不到1万,简直是废物点心。于是派兵驻守玉门关,下出死令:只要李广利的人有一个闯过玉门关,杀无赦!

李广利不敢回洛阳,只好准备再战。

而这次,汉武帝喝出了血本,势必要在大宛一战中立威。于是为李广利筹集6万精兵,8万地方辅助部队,还有18万兵在附近随时准备增援。这次李广利再战,沿途小国不敢再抵抗,纷纷提供粮草,虽然自然消耗不少,可是李广利总算到了大宛城门口。

大宛城城门紧闭,城墙高耸,还未等李广利出兵,大宛重臣竟献出了国王的人头,并掏出了议和条件。

知道汉朝两次征战,为的就是出一口气,且奔着汗血宝马来的。于是大宛高层商讨,只要杀了汉王生气的源头,献出毋寡国王的项上人口,便可消气,另外,汗血宝马虽然是宝贝,可宝贝也没活命重要,想要多少要多少,谈钱太伤感情,白给!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李广利想用长久战消耗大宛来取胜,而大宛的邻国援助部队即将抵达,如若真到那个时候,必定一番血战,李广利心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更划算,于是接受了谈何条件。

李广利带着几十匹上等汗血宝马。三千匹中等母马回朝。此事才算平息。虽然李广利的大部队人马免于了此次厮杀,但是为了这些马,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后世,有很多史学家对于汉武帝的这次出兵强烈批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其中却不乏有向汉武帝这样的霸气帝王的谋略和任性。汉武帝到了晚年,回想自己一生的很多行为,忏悔不已,甚至向全天下颁布了自责的诏书《轮台罪己诏》。

诏书最后一句令人深思:“朕即位以来,所谓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白象,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关注@大桔大力说 每天为您讲一个好故事。

文化渊源(二)

史前遗址

鹦歌嘴(虎头崖)遗址在安宁区沙井驿乡南坡坪村西1000米处,南距黄河30米。曾出土彩陶 。

上洼子遗址位于沙井驿村西北50米上洼子山根,北依凤凰山。该遗址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400米,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陶窑遗址及彩陶。

十里店遗址按发现顺序及分布地理位置,大致划分为四个地点。一是师大礼堂东边的土岗,二是师大北东校门西连着的土丘,三是培黎石油学校东部(现兰州城市学院培黎校区),四是山坪子。第一地点出土的文物是一些彩陶片和石斧等物,还有几只多口双耳罐和多口细颈膨腹双耳瓮。第二地点出土文物有多口双耳小罐、椭圆形双耳瓮、素陶钵、小盆、网格纹陶碗及十字纹陶纺轮等10件古器。第三地点无纪录。第四地点挖掘出一批陶片,一陶窑内有陶土、灰油等物。在其东部一梯田断面中,发现了一批形状不等表面有寸许白色粉粒的薄石片,经师大生物系孔宪武教授鉴定是一些碎木屑。薄石片,是古人类刮削之器具。从各点陶器特征看,十里店遗址为马家窑文化晚期遗址。陶器质地类属马厂类型。

十里店、焦家庄、南坡坪古墓群

安宁境内发现的古墓群有三处。一处是十里店古墓群,地址在今十里店山坪子,属新石器时代半山类型,西北师大水塔区古墓中发现交肢葬和屈肢葬;另一处古墓群位于沙井驿焦家庄村东,属新石器时代半山类型;第三处古墓群在沙井驿南坡坪村东南,属新石器时代半山类型。

王莽钱币、北周钱币

安宁堡村民挖得面模铸篆文“大泉五十”的红铜古币一枚,直径2.7厘米,厚0.2厘米,重9克。按“大泉五十”始铸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为王莽辅政和执政期间进行的第一币制改革中所造,与五铢并行。“五十”即值五铢五十。

沙井驿村民在上洼子打墓时,于五尺深处捡得古币一枚,直径约3厘米,正面有篆书“永通万国”4字,经鉴定,是南北朝时代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年)铸造。制作精巧,篆法绝工,有一定收藏价值。

白家铺子候马亭

沙井驿西白家铺子昔有候马亭,系汉武帝时专为迎候西域“天马”而建。天马,是古人对骏良马的美称,反映了人对良马的渴求和崇拜。据《史记•大宛传》载,西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奏称: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武帝素信纤纬之说:“神马当从西北来”。一听张骞对大宛马的渲染,更加急于要得。乃命使臣携带大批财物,以物换马。不料遭拒绝,还杀汉使。武帝诏令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属国骑兵6000及郡国恶少数万人,西击大宛。李广利军因沿途各小国不肯供给粮食,士卒饥疲,至大宛东的郁城大败、退还敦煌,士卒仅存十之一二。武帝大怒,令其屯田敦煌。太初三年,复遣李广利率边骑、恶少年及被赦囚徒6万人,并携牛10万,马3万, 驴、骆驼以万数,出敦煌,西征大宛。汉军临大宛,大宛贵人杀其王毋寡而降。汉立昧蔡为大宛王,得善马(汉血马)数十匹,中马以下3000余匹,与盟而还。入玉门者万余人,马千余匹。由于将吏贪虐,士卒死亡甚众。李广利军回师过金城时,须经白家铺子,再向钟家河渡口南渡河。汉武帝特遗使臣在河北迎候,并在白家铺子建亭曰《侯马亭》。候马亭虽早已不存,但留下许多关于候马亭的传说和诗作。

明长城遗址

安宁明长城(边墙),系明孝宗弘治年间为防御蒙元残余侵扰而修筑,在黄河北岸一带。东起盐场堡,经十里店、刘家堡、安宁堡至沙井堡,西去苦水到乌鞘岭界碑止。其高连女墙一丈九尺,底阔一丈二尺,收顶六尺。在安宁区境内约长20余公里。1952年前,这段长城大部分存留。尤以十里店至刘家堡一段完好,1953年修公路时被拆除。

大汉使者带着一只黄金铸成的马和很多财宝出使大宛,遵照汉武帝的旨意来换汗血马。没想到,小小的大宛不仅拒绝了,还杀了大汉使臣者,私吞了财宝。

公元前1,一个叫“暴利长”的囚徒,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向汉武帝进献了一匹马。此马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流汗好像血液一般,被称为“汗血马”。

汉武帝看到汗血马身姿矫健、快如闪电,真是难得的千里马。汉武帝无比兴奋,心想如果大汉军队装备此马,驰骋天下必将所向无敌,谁敢不服?

汉武帝称汗血马为“天马”,并写诗歌颂:

太一贡兮天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汉武帝得知此马产自偏远小国大宛,于是就派遣使者,带着一只黄金铸成的马和财宝出使大宛,想换些汗血马回来。

使者到达了大宛国,大汉当时正值鼎盛时期,把西北的匈奴打的落花流水,自然不会把小小的大宛国放在眼里。当傲慢的使者告诉大宛国王,汉武帝要用金马和财宝来换汗血马,没想到被大宛国王拒绝了。

大宛国王拒绝的理由呢?

一是因为汗血马是大宛的国宝,不可轻易予人;二是因为大汉使者态度傲慢,瞧不起大宛国;三是因为大汉离大宛万里之遥,大汉鞭长莫及,对大宛构不成威胁。

大汉使者非常气愤,怒气冲冲的就离开了。可万万没想到,大宛国王财迷心窍,小小大宛国哪里见过那么多财宝,于是拦截并杀了大汉使者,私吞了财宝。

大宛国王自以为山高皇帝远,你大汉再强大,也不能跨越千万里来攻打自己。一时的贪念将惹来大祸,因为他不知道大汉有句话叫“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使者被杀的消息传到了大汉,汉武帝得知后,大怒。小小大宛竟然敢惹我大汉?我大汉消灭你们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汉武帝想,打个小国会很轻松,不如把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给大舅哥,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汉高祖曾规定无战功者不得封侯,这样等李广利得胜归来就可以给他封侯。

于是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兵2万,讨伐大宛。按理说小小的一个大宛国,2万大汉军队消灭它绰绰有余。

可是李广利哪里会带兵打仗,李广利那得意忘形,想当然的以为对付区区芝麻粒的小国,必当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广利别说粮草先行了,粮草都没带够就兴奋的开拔进军了。

大宛国也不算很遥远,但是旅途经过的都是一些荒漠戈壁,而且还是寒冬季节,补给又不到位。李广利完全不管士兵死活,在行军路上,士兵们水土不服,再加上粮食缺乏,很多士兵饿死、病死,连行军的马匹也杀了吃掉。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大宛国,大汉2万军队就只剩下不到1万人了。

在大军疲惫不堪的情况下,立功心切的李广利又仓促跟敌人叫阵,大宛军队以逸待劳,李广利溃败东逃。大宛骑兵乘胜追击,最后只剩下李广利等几百人逃回了敦煌。

汉武帝正等着李广利胜利的消息,没想到是李广利兵败的消息传来。汉武帝向李广利下旨,禁止他入玉门关,违令者斩。一来入关李广利就是败军之将,以后封侯之事就得夭折;二来让李广利进行自我反思;三来汉武帝将再给李广利人马,重新征讨大宛。

为了保险起见,汉武帝竟调集了20万原本讨伐匈奴的军队给李广利,并令桑弘羊筹备好粮草,10万匹马、10万头牛和骆驼运输物资,50万只羊为随军口食,并带了两名资深相马师,等攻破大宛后挑选汗血马带回大汉。

汉武帝这回可是下了血本,并为李广利制定好了作战计划。

就这样6万军队做前锋,14万大军做后备,浩浩荡荡的向大宛进发。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完全震慑住了沿途的国家。

那些国家生怕怠慢了大汉军队会遭到灭顶之灾,纷纷送粮送水犒劳大汉军队,大汉国威一时威震西域!

当然也有不长眼的,大军行至轮台国,轮台国以为之前大汉被大宛国打败,所以轻视大汉军队。李广利大怒,一声令下,把轮台国给灭了。大汉军威再次名震天下!

军队到达大宛,按照作战计划,切断大宛国都水源,包围40多天,顺利攻破大宛国都的外城。

内城顿时惊慌,破城之日只在朝夕,大宛贵族害怕了,于是杀掉大宛国王毋寡,向大汉投诚。

大宛所有汗血马让大汉随便挑选,大汉把大宛贵族昧蔡立为国王,大宛从此臣服汉朝。

李广利也顺利晋封为了海西候。

此次征讨大宛,对展现大汉国威,威慑西域各国有着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此,西域各国都以大汉马首是瞻,不敢有一丝不敬。

汉武帝获得汗血马,不过很遗憾,汗血马中看不中用。虽然跑的快,但是耐力不够,负重能力差,跑一段路就跑不动了,不适用于行军打仗。

据现代考古发现,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拥有汗血马,没有被应用于军队,可见汗血马的军事价值不高。

另外,匈奴长久经营西域,也没有用汗血马四处征战,反而是矮小的蒙古马,粗壮结实,耐力好,负重能力高,更适合行军打仗。成吉思汗就靠着这种蒙古马,横扫亚欧大陆。

汉武帝得到汗血马以后,想杂交培育出优良马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1981年,陕西咸阳农民老高锄地时,无意中挖出一个52斤重的大金马。他见四下无人,就地掩埋,而这一发现揭开了2000多年前的一段秘史!

那天,高军田挖地时感觉到锄头好像碰到了一块硬物,蹲下身一看,土里好像有一块覆着泥土的金色的东西,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点点金光。

他好奇地用手刨开泥土一看,原来是一个金色的马头!内心一阵激动:“难不成挖到宝贝啦?”他见四下无人,想想财不外露,就偷偷将土埋了回去。

还有心地将一根干树枝插在土上做了一个标记,然后若无其事继续干活,好不容易捱到收工,他就急不可耐地往家赶。

回到家,他赶紧关上门,兴奋地对媳妇说:“老婆,你猜我今天在地里挖到了什么宝贝?”

媳妇忙着做饭,对他煞有介事的样子并不感兴趣,就撇了他一眼,打趣道:“挖到金子啦?”

“哎呀,老婆,你真神了!我真挖到一个金马头!”老高一边说,一边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见媳妇仍然忙着择菜,他干脆夺下她手里的菜,一五一十地把发现金马头的事告诉了媳妇。

媳妇见他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合计晚饭后去地里将宝贝挖出来,两人吃完饭后就焦急地等待夜色降临。

等天色完全黑透,两人就拿起锄头,背起背篓,悄悄来到了地里,在老高做标记的地方挖了起来。

不料,这一挖,吓了一大跳!原来那不仅是个马头,而是一整匹马!媳妇兴奋得抱住老高就亲。

于是两人一鼓作气,将整匹金马都挖了出来。这匹金马体型硕大,老高特地抱起来估了下,说至少有50斤重。

但是,面对重见天日的大金马,两人却没有了之前的兴奋劲,反而不安起来。老高对媳妇道:“天上真会掉馅饼吗?我咋心里没底呢?”

媳妇也说:“是啊,我听人说离咱这不远有一座汉武帝的茂陵,这宝贝不会是古墓里的文物吧?”

这时,老高反应过来了,他们所站的位置离汉武帝的茂陵不到1.5公里!这大金马很可能是茂陵陪葬陵里的东西。

于是回答媳妇:“如果古墓里的文物,那咱就不能抱回去了,盗取文物可是违法的,搞不好还得吃牢饭!”

媳妇一听,心里更慌了,开始责怪老高,没事瞎挖什么宝贝。两人商量,决定把金马重新埋回去,当啥事都没发生过。

两人摸索着将金马埋了回去,然后回家睡下了。但两人怎么都睡不着了,担心晚上的行为会被人发现而被人举报他们。

第二天一早,一夜没睡的两人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赶紧跑到当地文物部门,将发现金马的事一五一十地汇报了,当然没提两人挖宝的事。

工作人员一听,赶紧跟着老两口来到埋金马的地方,将金马挖了出来。老两口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

经专家鉴定,这匹马正是西汉时期的“鎏金铜马”!而发现马的地方正是离汉武帝茂陵最近的一座墓葬,即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墓葬,她是大将军卫青的妻子。

当年皇太后将鎏金铜马赐给平阳公主做嫁妆,平阳公主死后,铜马就成了她的陪葬物。专家们还在公主墓里发现了很多鎏金御器,它们因老高的发现而重见天日。

因此,鎏金铜马并不是纯金打造的,而是用铜做的,只是在外面裹了一层金,成了鎏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追溯到2000年前的一段关于汉武帝的秘史了。

公元前2,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来到大宛国,就被该国特有的马-汗血宝马吸引了,它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日行五六百里,因出汗后颜色鲜艳而得名。

而当时西汉与匈奴作战正缺战马,加之汉武帝爱马,张骞就将汗血宝马之事写信告知了武帝,武帝遂派使臣携大量金银珠宝及一匹纯金打造的马,前往大宛国买马。

不料,这期间发生了一个插曲。使臣对金马起了贪欲,就用一匹表面裹了层金的铜马换下了金马。

大宛国王早听说汉朝富庶,当使者拿出金银珠宝时,他就痛快地答应了交易。可是将大金马拿回去时,竟发现重量不对劲,刮开一看,里面全是铜!

大宛国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终止了交易。使臣吓坏了,他担心武帝知道自己私吞了金马而杀了自己,就以大汉威名恐吓大宛国王。谁知,大宛国王一怒之下,就将使臣给斩了。

双方交战,都不斩来使,何况汉朝是来做交易。汉武帝得知后,勃然大怒,于公元前104派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战争打了4年之久,最终大宛国被打败,臣服于大汉。

自此,汗血宝马传入我国一直到元朝,兴盛了千余年,但后来不知为何就消失了。而从这段历史看,所谓的大金马其实就是铜马,因它外面包裹了一层金,又叫“鎏金铜马”。

它体长76厘米,高62厘米,重26公斤,呈站立姿态,体态俊秀雄健,头部造型生动,惟妙惟肖,做工精致,总之是以大宛国汗血宝马为原型打造的。

而使用在青铜上的鎏金技术,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鎏金技术的国家,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鎏金技术可谓源远流长。

如今,“鎏金铜马”被收藏在陕西茂陵博物馆,成为了镇馆之宝,感兴趣的朋友可去欣赏它的风采。对于发现铜马且大公无私的老高,博物馆特地奖励了他100块钱和一张奖状。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前138年,29岁的张骞主动请命出使西域,却被匈奴扣留,这一留就是十年。

公元前128年,他终于找到机会逃离西匈奴,进入大宛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

大宛国君问他们要去什么地方,张骞说:“我们被匈奴封锁道路,现在我们逃了出来,希望大王派人引路,护送我们。如能到达月氏,等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将送给大王你想要的数不尽的财物。”

大宛国君认为他说得很对。张骞就这样利用高情商说服大宛,帮助他们完成了出使月氏的使命。

张骞一直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从他主动请缨出使西域开始,就说明了这一点。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基。17岁的皇帝雄心勃勃,决心对屡屡进犯大汉王朝边境的匈奴进行主动反击。

恰在此时,汉武帝从受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匈奴最近灭了月氏族,并且把大月氏首领的头颅做成酒器盛酒喝。

值此血海深仇,大月氏人想报仇,却苦于找不着帮手。

汉武帝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大汉可以联合大月氏人共同对付匈奴。但是派谁去完成这联合大计呢?

汉武帝在全国贴告示,招募当使者之人。

因为当时大汉王朝作为中央集权主要集中在今陕西,甘肃一带,但是对于京城以西的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情况则完全不了解。作为使者前去,必定凶多吉少,危险处处,甚至有可能掉脑袋。

此时,张骞只是个小官,但他以他敏锐的眼光,意识到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虽然前路危险重重,但是大丈夫一生为人,当建功社稷,青史留名,何惧生死?岂能庸庸碌碌苟活一世?

于是,他满怀豪情地报了名。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着100人的队伍,以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父作为向导,浩浩荡荡向西进发。

要去大月氏人的领地,必将经过匈奴人的地盘。张骞他们刚一进入匈奴人的领地,即不幸被捕。

匈奴单于问张骞:“你们想通过我这里去大月氏处,我怎么可能给你们放行呢?就好比如果我们派使者去南越,你们肯放行吗?”

匈奴人威逼利诱,想方设法劝张骞投降,张骞坚决不投降。

匈奴人于是使用怀柔政策,给他配了匈奴妻子,后来还生了儿子。在匈奴一呆就是十年!

张骞在匈奴的戈壁滩上放羊,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却““不辱使命”、“持汉节不失”(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总在找机会逃走。

随着时间的过去,张骞穿上胡服,并下功夫学会了驯奴的语言,使匈奴人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张骞则乘机在匈奴的领地四处走动。他每到一处,都仔细查看那儿的地势、道路、水源、布兵、人口情况,为以后的打仗做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骞终于找到了机会。

公元前128年,张骞抓住机会终于从匈奴部的西边逃了出来。他们沿塔里木河,翻越海拔四五千米终年积雪寒风刺骨的葱岭,穿过飞沙走石热浪滚滚的大戈壁滩,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一行匆匆出逃,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几经生死终于到达了前面说的大宛国。

张骞用他的高情商说服了大宛国君,一路护送他们,先是到了康居,然后才到大月氏国。

然而十年过去了,大月氏国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匈奴人杀了大月氏的夫人以后,新立大月氏的夫人为王。后来大月氏人征服了大夏,做了大月氏的君主。这里土地丰饶,又没有强盗,大月氏人安居乐业,认为距离汉朝太遥远,不想亲近汉朝,并且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意思了。

张骞一行在大夏呆了一年多,数次试图说服大月氏人,重拾联合的计划。无奈大月氏人已斗志全失。他们决定返程。

不幸的是,在返程的路上,在经过匈奴人的领地时,他们又被捕。张骞他们在匈奴又呆了一年多。

公元前125年,匈奴的老单于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王位,对政事疏于管理。张骞趁机逃走,带着胡妻孩子和堂邑父亲,终于回到了汉朝。皇帝授给张骞太中大夫的官职,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在西域一待,遍尝了各种艰难困苦。他为人既坚且刚,待人宽厚而守信用,西域人都喜爱他。堂邑父本是匈奴人,善于射猎,自从给他当向导以后就对他忠心耿耿,在他穷困窘迫时则捕食禽兽来给他充饥。他们走的时候有100多人,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他和堂邑父子两人。

张骞回到汉朝以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写出了《西域传》。这是一本关于西域的非常珍贵的资料,后来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是以这本书为地图征战并打通了河西走廊,为大汉王朝最后实现对西域的全面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张骞不畏艰险,用高情商度过难,你怎么看?欢迎给柴叔留言。#历史上高情商的人物#

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宛损兵折将,上书汉武帝请求撤兵。武帝见了奏章,大发雷霆,派使者拦守玉门关:军人敢有入关者格杀勿论!

汉武帝时,一批一批的使者被派往西域各国。有些年轻的回国后就讨好皇上说:“大宛的贰师城产有好马,他们藏起来不肯给汉使看。”

武帝早已爱好大宛的马,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一心想得到好马,派壮士车令等人带着千金和金马出使大宛,同他们交换贰师城良马。

大宛国已经有不少汉朝的财物了,这次他们互相商议道:“汉朝离我国很远,他们的部队从盐水的北面来,有胡人侵扰;从盐水的南面来,就缺乏水草。汉朝即使是派几百人成批来,也会因为缺少食物而死去大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会派大部队来呢?他们拿我们没办法。况且贰师城的马,是我们宛家的宝马,不可轻易让汉人得到。”

商议了半天,众人一致决定不将贰师的良马给汉使、汉使大怒,痛哭了一顿,把金马摔碎在地上。大宛的高级官员也很生气地说:“汉使也未免过于侮辱我国了!”就打发汉使回去。汉使行至东边的郁成国,郁成国兵马在大宛的指使下攻击了汉使,把他们的财物抢个精光。

汉武帝勃然大怒,召集群臣议事。那位曾经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慷慨陈辞,说大宛兵力薄弱,不堪一击。只要派去三千汉军,用强弓劲弩射他们,就可以一举打败大宛。汉武帝曾派将攻打楼兰,以七百骑兵奇袭,俘获了楼兰的国王,所以认为姚定汉说的并非言过其实。当时武帝正宠幸爱姬李夫人,就想乘机封赏她的家人,就任命她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六千骑兵和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好几万人,到贰师城夺取良马,这一年是公元前104年。

贰师将军率部西过盐水,沿路的小国家各各着慌,紧紧地守住他们的城堡,不向汉军供粮。汉军能攻下来的就有饭吃,攻不下来的只好离开。到达郁成时,兵士只剩下几千人,一个个饥肠辘辘,疲惫不堪,被郁成打得大败。贰师将军忙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说:“连个小小的郁成尚且攻不破,攻下大宛就更不可能啦。”于是带兵撤退,往返花了两年时间,士兵不过剩下1/10。贰师将军派使上书皇帝说:“路途遥远,粮食缺乏,部队难以支持下去了。战士们不怕打仗;只怕挨饿。希望允许暂且撤兵,多派兵后再去。”

武帝见了奏章,大发雷霆,派使者拦守玉门关说,军人敢有入关者格杀勿论!贰师将军害怕了,就留驻在敦煌。

那年夏天,汉军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损失了二万多士兵,汉廷高级官员都希望暂停攻打大宛,好腾出兵力来集中对付匈奴。武帝却认为,像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岂不让天下人耻笑?于是,武帝下令赦免了那些囚徒步卒,增发了那些侠少和骑兵,一年之后从敦煌出兵六万人,私人志愿参加的还不在计算之内。这支部队配有十万头牛,三万余匹马,还有驴,骆驼等数以万计。他们带了足够的粮食、兵器、弓箭等,闹得全国上下都骚扰动荡起来。这一次驱车载运军需的人众就络绎相连到敦煌。军中还特别设置了两名执驱校尉,由两名会相马的人担任,准备在攻破大宛后选取良马。

这时贰师将军再度出征,声势浩大,所至沿途各个小国无不开门迎接,拿出粮食供给军队。汉军一路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就到达大宛王都,汉军约有三万。宛军迎战,被汉军射回城内。汉军围住大宛城池,攻了40多天,摧毁了它的外城,大宛人惊恐万状,逃跑入守中城。他们中的高级官员商议说:“汉朝之所以来攻打我们,是由于国王隐藏了好马,杀害了汉使。我们现在要解围,就必须杀掉国王毋寡,拿出好马。那时汉军如仍然不与我们和解,我们再血战到底,也为时不晚。”大宛的高官们一致同意这个提议,就共同杀死宛王,提着他的头去见贰师将军说:“将军可以停止进攻了,我们情愿交出全部好马,任你们挑选,并且供给你们粮食。如果不听从我们的这个提议,我们将把好马全部杀死,那康居的救兵也要到达。届时内外夹击,胜负也未可知。请你们慎重考虑一下。”

汉军权衡了一下利弊,就接受了和约。大宛人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它们,还供给汉军许多粮食。汉军挑选了几十匹好马,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千多匹,与他们订立盟约后微兵。汉军到最后也没有进入大宛内城,就收兵回去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