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时间:2020-02-14 20:06:19

相关推荐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1.乌头通痹汤药物组成: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功效:温经散寒,驱风除

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1.乌头通痹汤

药物组成: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功效:温经散寒,驱风除湿,通络扶正。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2.蚂蚁丸

药物组成:蚂蚁30g,何首乌30g,熟地黄30g,人参30g,五味子30g。

功效:补肾健脾,壮筋骨,益气血。

主治: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上药碾碎过筛,以水调和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为1疗程,共2个疗程。

3.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便秘。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独活各30g,为末,每服6g,白汤下。

4.白虎风痛走注,两膝热肿,用血竭、硫黄末各30g,每次温酒服3g。

5.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止。没药15g,虎胫骨(酥炙为末)90g。每服6g,温酒调下。

2常见抗风湿药及应用原则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

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对肌肉、关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疼痛和肿胀有一定缓解作用,是风湿病中常用的对症药物。据药物化学结构分为若干类,现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严重的出现胃黏膜溃疡、出血、穿孔。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肾、肝受损、皮疹、头晕等。

(二)糖皮质激素是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等的首选治疗药物,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临床应用时应掌握适应证及各个病所需的药物剂量与用法(见各论),以发挥其最大疗效,尽可能减少其不良反应。

(三)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

本类药物起效较慢,故名。又因SAARD具有缓解和阻止关节炎和结缔组织病进展的作用,故又名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在治疗关节炎时必须及早应用这类药物,各个风湿病所选用SAARD很不相同,如RA病人宜选用甲氨蝶呤和/或柳氮磺吡啶。

不同SAARD具有对不同免疫成分的抑制作用,故又名免疫抑制剂。SAARD的不良反应除一般共有的胃肠道反应外,各有其突出的严重不良反应。

常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如下:1.甲氨蝶呤(MTX):本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同时具抗炎作用。每周剂量为7.5mg~20mg,以口服为主,亦可静注或肌注。4~6周起效,疗程至少半年。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停药后多能恢复,是目前治疗RA的首选DMARD,它有修复骨破坏的作用。

2.柳氮磺吡啶:剂量为每日2g,分两次服用,由小剂量开始。不良反应少,但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3.来氟米特:主要抑制合成嘧啶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使活化淋巴细胞的生长受抑。

4.羟氯喹和氯喹:两者的不良反应较少。长期服用可出现视物盲点,眼底有"牛眼"样改变。因此每6~12个月宜作眼底检测,少数患者服用氯喹后出现心肌损害。

5.金制剂:口服片剂名为金诺芬,每日剂量6mg,分两次口服,3个月后起效。口服金制剂不良反应少,适于早期或轻型患者。

6.青霉胺: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疹、口异味、肝肾损害等。

7.雷公藤总苷:有抑制淋巴、单核细胞及抗炎作用。其不良反应为对性腺的毒性,出现月经减少、停经、精子活力及数目降低、皮肤色素沉着、指甲变薄软、肝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8.硫唑嘌呤:抑制细胞的合成和功能。每日口服剂量为100mg,病情稳定后可改为50mg维持,服药期间需监测血象及肝肾功能。

9.环孢素:每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5mg,分l~2次口服。其突出的不良反应为血肌酐和血压上升,服药期间宜严密监测。

10.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每次剂量l0~16mg/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内,静脉缓慢滴注,时间要超过l小时。CTX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脱发、肝损害、血白细胞减少等,应定期作检查。当血白细胞<3×109/L时,暂停使用。

11.麦考酚吗乙酯:其活性代谢物为霉酚酸酯。剂量为0.75~1.0g,每日2次口服。本药可与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它对白细胞、肝肾功能影响很小。

(四)生物制剂生物治疗:包括针对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等的靶分子免疫治疗,如TNFα抑制剂、IL-1受体拮抗剂等。副作用:皮疹,恶心,腹泻和感染(如结核复发)。

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抗菌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疾病,对女性的影响要大于男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在LA-DR1/4分子上有EQK/RRAA共享表位氨基酸序列的患者,情况更是如此。

已有研究表明奇异变形菌携带的序列与共享表位分子结构及透明软骨Ⅺ型胶原蛋白的分子结构相似。有报告表明在14个不同国家的1375名RA患者中抗奇异变形菌抗体滴度升高,并且在这些患者的尿液中已经培养出这种细菌。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Ebringer A.博士认为,RA的发展是由于奇异变形菌在上尿路的反复感染造成的。抗生素、大量饮水和果汁(如酸果蔓汁)都对尿路感染有效。这些措施都可能成为NSAIDs和DMARDs标准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

4治疗类风关抓住“黄金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刚起病的半年内,往往是病情进展最快的一段时间。研究表明,类风关患者关节损伤,50%在起病后半年内发生。如不抓住这半年时间及时诊治,任凭损伤发展,将大大影响今后的治疗效果。如果关节发生了不可逆畸形,药物治疗往往无法奏效,惟有手术置换关节一条路。

到目前为止,类风关病因还不甚明了,尚难根治,但通过合理治疗,缓解关节疼痛、延缓关节损伤、减少关节畸形还是可以做到的。目前治疗类风关的药物很多,如缓解疼痛的非甾体类消炎药、减轻炎症反应的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药物等。早期类风关只要到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多数患者可获满意疗效。

5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①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一)一般疗法 发热及关节肿痛、全身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强直。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要充足,贫血显着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1)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g,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2)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

(3)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和芬布芬(fenbufen)作用与阿斯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惹等。

(4)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仿。抗炎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2.金制剂 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 sodium thiomalate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50mg。总量达300~700mg时多数病人即开始见效,总量达600--1000mg时病情可获稳定改善。维持量每月50mg。因停药后有复发可能,国外有用维持量多年,直至终身者。金制剂用药愈早,效果愈着。金制剂的作用慢,3--6个月始见效,不宜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并用。若治疗过程中总量已达1000mg,而病情无改善时,应停药。口服金制剂效果与金注射剂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多,皮疹,口腔炎,肾损害等,停药后可恢复。

口服金制tulaoshi剂金诺芬(Auranofin)是一种磷化氢金的羟基化合物。剂量为6mg每日一次,2--3月后开始见效。对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疗效较好。副作用比注射剂轻,常见为腹泻,但为一过性,缓解显效率62.8%。

3.青霉胺 是一种含疏基的氨基酸药物,治疗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选择性抑制某些免疫细胞使IgG及IgM减少。副作用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过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视神经炎,肌无力,转氨酶增高等。用法第一个月每天口服250mg,第二个月每次250mg,每日2次。无明显效果第三个月每次250mg,每日三次。每次总剂量达750mg为最大剂量。多数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可改善,症状改善后用小量维持,疗程约一年。

4.氯喹 有一定抗风湿作用,但显效甚慢,常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可作为水杨酸制剂或递减皮质类固醇剂量时的辅助药物。每次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疗程中常有较多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长期应用须注意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和视神经萎缩等。

[1] [2] 下一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