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小学美术诗情画意教案 诗情画意 教案

小学美术诗情画意教案 诗情画意 教案

时间:2019-02-09 10:09:03

相关推荐

小学美术诗情画意教案 诗情画意 教案

检查作业何时了,

教案知多少。

学校深夜又通知,

微信接力调查别忘了。

诗意远方应犹在,

只是不敢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教育微头条# #自然生长教育# #广州#

能不能既往不咎?估计没办法。今年河南中小学老师晋升一级(不含)以上职称,新增了一项家校共育条件,要求要有近五年的家校共育教案和现场照片。破法儿 ,对策还是有的吧。

学期教研在行动

为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五月中旬阳光学校开展了春季学期教研周活动。

这次教研活动主讲老师从一、三、五年级中推出,所选科目有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

教研课中呈现出一幕幕的精彩。一年级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李青老师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中收获友谊。

三年级儿童诗指导课《问号里的诗》,钟祥伟老师借助智利诗人聂鲁达的《疑问集》,由浅入深给学生搭建诗意的支架,让学生由说一句话诗到写一首完整的诗。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擦亮诗意的火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年级《杨氏之子》和道德与法治《班委会的职责》由辜小英老师上。辜老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以及讨论班委会职责时,做到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同学在课堂中想说、大胆说。

数学教研课有一年级胡莲老师的《找规律》,三年级卿腾康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五年级张瑛老师的《圆形的旋转》。老师们抓住内容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重点。

课后,听课领导、教师采用“2+2”的形式评课。评课者给听过的课指出两条优点,提两点建议。这,既是对评课者业务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讲课教师的肯定与鞭策。

教师最核心的能力是教学设计与课堂融入,这次教研活动,对所有参与的领导、教师都有不少启发。

撰稿:张瑛 钟祥伟

初审:王 荣

总审:何 平

#语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分享】孙秋备老师《梅岭三章》

【课堂类型】诵读型整合教学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炽热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2.整合比读,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句的情趣和理趣。

3.拓展联读,学习为崇高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小序,了解创作背景。

二、诵读,体悟情怀

1.齐读。读出节奏,读好韵脚。

“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旧体,是相对于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新诗而言的。绝句、律诗、词曲都属于旧体诗。《梅岭三章》是七言绝句。

指导朗读:四三停顿,平长仄短,韵脚读音拖长。第一章押uo韵,音调高亢开阔。第二章押an韵,音调高平昂扬。第三章押a韵,音调沉稳坚定。

(再读三首诗,试着读出情感。个人展示读。)

2.对读。统整诗意,初感形象。

这三首诗,三章一意,第一句总领全篇。在自料难免牺牲的境况下,陈毅想的是什么呢?请用三章中的原句回答。

(屏显)断头今日意如何?

……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

师生、生生反复对读,带着动作读,充满感情读。

指导学生读诗句,说意象,悟形象:

绝境中的所思所想,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心灵、情感和胸怀。梳理意象,结合具体意象和诗句,说说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或形象?

泉台-旌旗-阎罗 / 捷报-纸钱 / 血雨腥风-自由花……

用“我读出一个_______的形象”说话。

(至死不渝、血战到底的革命者形象;坚定乐观的战士形象;视死如归的革命家形象;献身革命、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形象;叱咤风云、气魄非凡的红军统帅形象……)

3.统整词语,再悟情怀。

这三首诗都是写面临死亡的所思所想,说到“死”,陈毅在三首诗中分别用哪些词来表达?(断头,此头须向国门悬,取义成仁)为什么不用“牺牲”“献身”?你从中又读出陈毅怎样的情怀?

补充相关典故,领会几个词语的内涵意蕴: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

(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史记·伍子胥列传》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小结:“断头”二字,让人联想到神话故事中虽死犹战的刑天,“头悬国门”让人想到忠于国家至死不渝的伍子胥,“取义成仁”让人想起孔孟两圣人的在生命与仁义冲突时坚守仁义的思想。

说话:“从这些词语中,我读出陈毅__________”

(死而不已、坚决斗争的信念;忠诚于解放民族的革命事业、坚信革命必胜的情怀;甘愿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上马打仗,下马赋诗的儒将形象;临危不惧、乐观从容的诗人情怀……)

三、比读,领悟写法

1. 比读三首诗歌,你觉得哪一首更有感染力、震撼力?如果据此为三首诗排序,你会怎么排?按照你的排序设计三首诗歌的连诵。

可以从用词、修辞等方面自由解说、排序。小组内交流、合作,设计朗诵。分小组展示。

补充:清朝诗歌理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以“无理而妙”来解说抒情的规律,合理的往往是缺乏情感的,感情强烈的往往是不合理的。若以抒情性和感染力排序,课本中的顺序即是从强到弱、从高到低的顺序。(讲解点到为止,重在学生设计朗诵。)

2.在《革命诗抄》中,有很多像《梅岭三章》一样的绝命诗,读一读,和《梅岭三章》比一比,有哪些异同?哪一首更能打动你?

就义诗(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就义诗(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就义诗(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诀别(邓恩铭)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引导学生在朗读比较中说说写法上的异同。

同:这些诗歌立意相同,都体现了革命先烈们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至死不渝的革命信念和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后两首与《梅岭三章》一二章的意象和意境相似。

异:《梅岭三章》因无理而妙、无理有情的想象和凝练含蓄的用词更胜一筹。

四、小结

他没过过教师节,谨以此篇纪念我的父亲——

我的诗意的父亲

过完年,母亲带着收拾好的东西,搀扶着走路很吃力的父亲,要坐火车进京去看病。已经病入膏肓的父亲,此刻心里应该是很明白的,这一去,就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了。

父亲环视了一下这个让他无限眷恋着的家,看了看年迈的奶奶,看了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三岁的小弟跑过来,紧紧抱住了父亲的大腿。父亲的眼里早已噙满泪水,伸手拍拍老大瘦弱的肩膀,摸摸老二的脸……什么也没有说,在母亲的搀扶下,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开的霎那间,我看见父亲两行泪水落到了衣衫上;我看见,奶奶望着那渐行渐远瘦削的背影,无助地瘫倒在地……

这一别,竟是永远。

那一年,43岁的父亲进京治疗20多天后,紧紧闭上了双眼。

那一年,我13岁。

岁月流逝,深深浅浅的往事逐渐模糊,惟有父亲的诗意,惟有父亲最后一个背影,深深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上个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到边远地区的支边支教号召,父亲作为当年内蒙古大学一名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主动请缨,带着全家六口人,从省城来到偏远举目无亲的小城,通辽师范学院支边支教。

定居通辽后,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生活一度非常拮据,母亲用勤劳的双手维持着陷入困境的家,可是到了月底,还是有两天没有粮米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着发育不良的两个哥哥等米下锅,母亲开始借粮……那个年代,一个大学讲师月薪六十二块五,加上母亲的工资也不足百元,得养活一家六口人。

母亲讲,自从有了两姐妹,尤其是我,前面的两位哥哥在父亲那里已经明显失宠,我成为他最宠爱的掌上明珠。父亲备课写教案都把我抱在怀里,不让别人抱,害得奶奶常常骂她这个唯一的儿子,说他太偏心了。其实谁都看得出来,奶奶是心疼自己的儿子,备课本就辛苦,还要抱娃、哄娃。

父亲主要教授古代汉语。我曾多次听他的学生说,在课堂教学中,父亲深入浅出,诙谐幽默,有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深受学生欢迎。为了让学生方便运用文言虚词,父亲牵头主编了《中学生古汉语释义》。这本书展示了父亲的才识,凝聚了他的心血,也是他留下的唯一著作。

深受师生喜爱和敬重的父亲,生活是富有诗意的,那种浸到骨子里的诗意,让工资不高的父亲陆陆续续买下了喜欢的京胡、二胡、口琴、笛子,还有电子管收音机……

有一次,家里的电子管收音机有两天没有发出声了,小小的我好奇地拿出一把螺丝刀,把后面的盖给拆开了。打开开关,只见一个个管子闪闪发亮,可有一只不亮。我正准备捣鼓时,有小伙伴找我去玩,便扔下收音机跑了。晚上刚回到家,听父亲喊了一声:“冬儿!”吓得我心惊肉跳,以为会挨训。没想到父亲笑咪咪地摸着我的头,把我领到收音机旁,打开开关,播音员清澈的声音飘了出来。原来我出去玩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五金店把配件买来修好了。

我喜欢听父亲拉琴、唱歌。周末时,父亲就一手牵一个,领着我们姐妹俩到师范学院,给我们拉手风琴、唱歌。每当有活动时,父亲参加表演,我们也是最忠实的观众,使劲给父亲鼓掌。

父亲闲暇的时候,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从学院图书馆借来一些图书,哥哥们读完了,绘声绘色地讲给我们听。我们渐渐长大,就和哥哥共同看一本小说。

那是哪一年了,学院里忽然驻扎了部队,部队文工团员经常在大礼堂演京剧。我们高兴坏了。大院里的孩子们与演沙家浜里的阿庆嫂、胡传魁,红灯记里的李玉和、小铁梅等演员们打成一片,演员们经常教我们唱京剧,做演出造型。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们也不怎么上课了,每天都在写大字报,教学大楼里被贴得铺天盖地,老师们紧蹙眉头,只能躲在家里。

而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不发愁。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父亲总是保持一份诗意的情怀。

30多岁的父亲常常带着我们去看剧,回家后自己边拉边唱,还自编自导给我们排练。那段时间,我们家很热闹,父母领着我们吹拉弹唱、咏颂诗歌。也经常组织家庭演出,四个娃是主力,自娱自乐地生活着。

7岁时我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班主任时常会找我让父亲帮忙,帮班里或学校写毛笔大字,每天我都背着红纸和墨汁回家,帮父亲把纸摊开,把墨汁拿来,有时也会研磨,然后歪着小脑袋站在旁边看父亲认真书写,心里满满的自豪感。哥哥妹妹班里的毛笔大字块,父亲也都包了下来。

在那艰苦的年月,我们一家老少三辈住在一起,和和睦睦、快快乐乐地过着清贫的书香人家的生活。

但童年快乐的时光,在我不满13岁时画上了句号。

父亲是在乡下“开门办学”过程中患上的疾病,但他依然坚持教学,像往常一样起居,像往常一样讲课,直到病重,上课板书时粉笔掉在三尺讲台上……

父亲生前没有教师节,自从国家将每年的9月10日设立为教师节后,我们会在这一天以不同的方式纪念父亲。

42年过去了,当年的通辽师范学院,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0多个学院的省级综合性重点民族大学,我们家也有多人从事教师职业。若父亲泉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的。

开学了,真想给老师说几句话

开学了,老师,我真想给你说几句(首先声明我也是老师,也包括我本人),首先,一定要记住,爱心是老师必须具有的美好品质,没有爱,何以叫老师?第二,别动辄抱怨当今的学生,也别抱怨家长不管孩子的学习,家长也许有不得已的苦衷(如: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或是工作无法分身而不在孩子身边),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尽我们的良知,古代为什么“天地君亲师”的把老师那么看重,皆因诲人不倦,爱生如子。如今我们是否全身心投入工作,把爱给学生?“人非草木 ,谁能无情?”如果我们做好了,没有哪一个家长会无缘无故批评指责我们的。我们不要抱怨,反思好自己就好了。如果我们事事做好了,我们还怕什么?第三,老师必须大量读书,与时俱进,不能只满足于大学所学的那点东西,不能只满足教案参考资料,而应广泛涉猎,学养深厚,何怕不能胜任?僵化与停留不前,是做教师最可怕的地方!教师,凭良心说,自己一年业余时间读了多少本书?第四,教师,你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品质好?如果想,那请以同样的想去对待学生!第五,教师,真的要有点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别羡慕别的单位人工作量轻而待遇好,你已经进入这个行业,就应该提前知道这个行业不可能大富大贵,不可能轻松。如果老是羡慕别人拿高薪,为什么当教师之前不进人家那一个单位去工作呢?“知足常乐”,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我们生活简单点,精神愉快点,全身心投入工作些,生活也可以诗意而阳光呀!人生的许多烦恼是过度比较而产生的!

如果我说的不对,也请教师同行海涵!

华师大教授戴建业在一次讲课中,有一名学生问道:如今,结婚的人一天比一天少,离婚率却一天比一天高,正常吗?戴建业说:我的感觉,还是“原装的好”!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人对什么都非常“实际”,唯独对婚姻特别充满诗情画意!

这种情况,要么是中了爱情小说的邪,要么是中了婚恋影视的毒,如果拿这种演戏的场景,来硬套我们日常的柴米油盐,那样不管男人女人,都会后悔抱怨,当时自己看走了眼,或者自己嫁错了人!

越过越憋气,越过越苦闷,那就只好离婚“从头再来”了。但当真正走出去之后,不少人会碰得头破血流,这时才如梦方醒:婚姻原来就像电器——还是“原装”得好。

关于这一问题,戴建业曾评价刘备为“虚情假意”,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了笼络关羽和张飞二人,发了一通“高论”,而且还流传至今:兄弟正如人的手足,老婆只是人的衣服,我们的手足不可断,而衣服则可以随便脱随便穿!

戴建业对刘备的虚伪非常反感,他给关、张灌迷魂汤,虚情假意地说“情同手足”,无非要他们两人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正为如此,张飞为他丧命,关羽为他断头,而说这话的刘备,身边却早已是妻妾成群。

戴老师还打了个比方,我们平时办公,常用的是Windows 7,但突然让你改用Windows 10,许多人不乐意换,换了也不适应。适应一个软件都有诸多困难,也想适应一个新人又谈何容易?

这时有女学生站起来问到:“老师,你们男人是不是都喜欢老牛吃嫩草啊?”

台下一阵哄笑,戴建业摆摆手说:对女同胞我不便胡言乱语,但男人见到年轻漂亮的女性,任谁都会怦然心动,我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并不是所有男人都“老牛吃嫩草”,有的可能吃不到嫩草,有的根本不想去吃,因为和老妻在一起知根知底,和美女在一起心中无底。

为此,他还特意举了两个有名的例子,说唐朝就有不少大诗人对爱情很忠贞。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蒙蒙雾气,沾湿她的鬓角,月光照在她白嫩的玉臂上。很多人咋一听会觉得杜甫喜欢嫩草,因为他的妻子已经四十多岁。其实杜甫写下这两句,正是想表达他对远方妻子的思念。”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李白总觉得自己自带一股仙气,愤世嫉俗。他的很多诗显得他活得很潇洒,其实他是个妻管严。有次他想出去玩,结果还没等出门,妻子就拉着衣服问他啥时候回来!”

当然也有例外,渣男元稹,曾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经典诗句。元稹说自己这辈子自从遇见她以后,此生再也看不上其他女人,这句情话女人听了乐开了花。可当他写完这首诗后,还没过半个月就爱上十七八岁的花魁。

同学听到戴老师的讲解后,笑得前俯后仰。

戴建业又讲到自己,说老婆是典型的白富美,岳父嫌弃他是农村人。可女友不顾父母反对,非要嫁给自己。新婚不久,太太便“洗手作羹汤”,戴老师一下筷子心里就发凉,暗暗感叹“自己的命好苦”。

因为妻子的厨艺太差,她做的每道菜,不仅模样“惨不忍睹”,味道更是不敢恭维。每餐一吃到她做的菜,戴老师就想起妈妈。十几年就这样过去,戴老师不习惯也得忍着!他引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关于幸福,人们只记得“娶日本的太太,住美国的房子”,偏偏忘了还有“吃妈妈做的菜,睡在自己家的床上”。

这就是戴老师,一口“麻普”,风趣幽默,网上线下深受学生欢迎。

,戴建业突然消失了,没有走穴,没有在网上发布课程,一夜之间不见踪影。粉丝到处打听戴老师去哪了,这才惊闻噩耗,他的妻子因为肺癌医治无效走了。此后戴建业重回课堂,不再抛头露面。

早些时候,人们曾经质疑戴建业“缺少文人风骨,只顾着走穴赚钱”,这时网友们才知道戴建业的难处,他月薪其实没多少,可是他妻子一年光吃药就要60多万。戴建业年纪很大了,只能利用自己的知识赚钱。

那天,戴建业给学生上课,读到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学生们发现老师的声音突然变得哽咽,泛着泪光的戴老师肯定想到他的妻子。

如今,戴建业偶尔会更新动态,他在评论里看到很多初高中家长的问题,他们希望戴老师能传授孩子们学习秘诀。他深思熟虑后,把自己几十年的课程教案和笔记整理成书,将它取名为《戴老师魔性诗词课》和《漫画历史线 轻松学古文》。

这套书延续戴建业一贯的幽默风趣,用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晦涩难懂的古文诗词,变得引人入胜、好看有趣。

戴建业在这套书中,对100多篇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进行专门分析,还加入300多条趣味典故,加深学生们的印象。这本书自从上架后,粉丝纷纷抢购,销量都超过五百万册。

目前这两本书还被评为“终身最佳五星级图书、中小学生必读的十本好书之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看一看”下单:

她17岁时,就成了慈禧的贴身翻译,慈禧册封她为清朝的公主。她拒绝慈禧赐婚,后与美国人结婚。没过多久,她的老公因孩子的早夭,对她越来越冷淡,最后竟堂而皇之的出轨。她堂堂大清的公主,岂能忍受这样的羞辱!

裕德龄,笔名德龄公主,汉族,1886年出生于武昌,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其父裕庚为清朝贵 族、外交官。1895年起,先后随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父回到北京。

1903年,此时清朝正遭受列强入侵,慈禧太后急欲讨好各国使节和他们的夫人,她从庆亲王口中得知裕庚的女儿通晓外文及西方礼仪,便下旨召裕庚夫人带同德龄、容龄姊妹入宫觐见。

深宫里,人人神色肃穆,因为她们都很畏惧慈禧,但唯独德龄雍容华贵,不卑不亢,所以慈禧对她颇有好感。

俄 国使臣说了一大串英文,慈禧听得一头雾水,只得将视线转向了德龄。德龄不慌不忙的将英文翻译成中文讲给慈禧听,慈禧见此女处变不惊,才华横溢,便要留下她做翻译官。

德龄从此步入宫廷,担任慈禧的专属翻译。

一转眼已经过了两年,这段宫廷生活,令德龄看清了宫闱之中冷漠、阴森、险恶的一面,“高处不胜寒”的颤栗感,也使她每每心怀余悸。于是,她就有了逃离的想法。

一日,慈禧打算将德龄指婚给荣禄的儿子巴龙,这可把德龄吓坏了。

在外国生活那么长时间的她,如何能够接受这种安排?

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医,电召德龄赴沪,于是,她乘父亲病重之机,向慈禧请求去上海,获准后当即脱离宫廷。

她17岁时,就成了慈禧的贴身翻译,慈禧册封她

不久,她的父亲去世了,正当她还处在悲伤中的时候,她结识了一位美国人,怀特。

怀特是美国驻沪的一名副领事,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有着美国人特 有的热情和浪漫。在照相馆里,怀特一眼就爱上了美貌无 双的德龄,并开始了他的热情追求。

怀特充满激 情,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她的生活。德龄并不是一个呆板的人,怀特的热情,打动了她。他会把鲜花送给德玲,把炽热的爱情展现在德龄的眼前。

怀特的狂热追求深深地触动了德龄的心灵,她已经习惯了中国人的矜持,而美国人对他的热诚也确实深深地感动了她。

1907年,怀特和德龄在上海举 行了一场隆重的结婚典礼.德龄放下过往,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德龄结婚后,和怀特一起去了美国。德龄对西方人的文化很熟悉,而且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她在这个国家过着舒 适的日子。

但是,岁月会带走青春,生活也带来柴米油盐的琐事。数年后,德龄公主已与寻常女子无异,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妥妥的一个黄 脸 婆。曾经那个诗情画意的姑娘,早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德龄怀孕后,生了孩子,看上去容颜衰老,身材臃肿,怀特对她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薄了。更糟糕的是,他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患上了肺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纽带就这样破裂了。

渐渐的怀特生活习惯改变了,变得早出晚归,甚至夜不归宿,而且身上还残留着女人的香水味。怀特的公然出 轨,让德龄这个新时代女性的自尊备受侮辱,她果断离开了丈夫,选择一个人生活,后来,德龄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虽大不如前,倒也算过得安稳。

过了两年,怀特都没有来找过她,就像是她已经不存在了一样。德龄已经习惯了自给自足,并已做好将毕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准备。

抗战期间,宋 庆 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发动海外华人、华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在保卫中国同盟举办的“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中,德龄曾追随于左右,为了给抗 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

1944年11月22日,德龄带着教案照常前往学校上班,突然一辆汽车飞驰而至,将德龄狠狠的撞飞了出去。教案漫天飞舞,她重重地摔到地上,鲜血奔涌而出。匆忙去世这一年,德龄58岁。在她去世时,甚至没有人来为她收尸。

@历史众观 临死前,她会想到什么呢?究竟是慈禧的宠幸,抑或是父亲的关怀?是儿子的牙牙学语,还是丈夫怀特轰轰烈烈的追求?

但这一切都无关紧要了,她已经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情,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感受到了丈夫的爱,感受到了孩子的依恋,或许,她还在为自己还没有做好告别而感到惋惜吧!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头条历史# #历史# #历史故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