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医详解面肌痉挛的形成原因

中医详解面肌痉挛的形成原因

时间:2024-06-23 21:05:35

相关推荐

中医详解面肌痉挛的形成原因

提到面肌痉挛疾病,很多的人们都是熟知的,因为患者们的症状都表现在自己的脸上的,脸上会不停的抽搐,让人们都感到非常的好奇的。那么,面肌痉挛疾病还有那些的症状呢?怎样和其他的疾病鉴别呢?下面这篇文章

1面肌痉挛该怎样正确的鉴别出

提到面肌痉挛疾病,很多的人们都是熟知的,因为患者们的症状都表现在自己的脸上的,脸上会不停的抽搐,让人们都感到非常的好奇的。那么,面肌痉挛疾病还有那些的症状呢?怎样和其他的疾病鉴别呢?下面这篇文章专家就给大家带来面肌痉挛的症状介绍。

面肌痉挛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几个月至几年内逐渐加重。严重者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眼轮匝肌严重痉挛时使眼睛不能睁开。安静时减轻,情绪紧张、疲劳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面肌痉挛表现为电击样、抽搐发作,有间歇期,自己不能控制。发作时,病人半侧面肌强劲地、阵发性抽搐,眼睑紧闭,口角歪斜,抽搐时间短则数秒,长则10余分钟。从而严重影响视力、语言、饮食和工作。有时可和三叉神经痛同时发作。晚期患侧面肌无力萎缩,舌前2/3味觉可能丧失。

本病是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当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或件有肢体不自主动作时,应考虑颅内病变,需去医院诊治。

以上就是面肌痉挛的症状介绍了,相信大家一定了解清楚了。患者们及时的鉴别出这种疾病,才能够抓住治疗的好时机,让疾病的治疗时间更加的快的。

2中医详解面肌痉挛的形成原因

面对面肌痉挛疾病,很多的患者们都非常的灰心,为什么这种疾病非常的难以治愈呢?而且因为疾病是发生于人们的面部的,让患者们都不想外出了。所以了解好面肌痉挛的形成原因是非常的必要的。下面专家就给大家带来中医详解面肌痉挛的形成原因。

面肌痉挛多数是当时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复感风寒,并有病毒参与,在此基础上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中风;最终导致神经水肿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改变;神经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支配相应肌肉运动而瘫痪.

按照中医理论,以单侧型为例,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口歪眼斜.治宜祛风痰,逐淤血,止痉挛,通经络,则病可愈.如果病情迁延多年未愈,血栓没有完全软化,又没有完全机化,则可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静脉内形成质地坚硬的静脉结石.

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耳廓带状疱疹),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特别的,面肌痉挛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生气,劳累,冲风或受凉.

以上就是面肌痉挛的形成原因的介绍了,相信大家一定了解清楚了。在了解清楚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后,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预防这些因素,防止面肌痉挛的出现。

3中医是如何进行面肌痉挛的治疗

面肌痉挛疾病的发生,让众多的患者们都羞于见人的,因为这种疾病让患者们面部不停的抽搐,让他们外出都受到其他人异样的眼光的,所以一定要把这种疾病快速的治愈。那么,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如何呢?下面专家们就给大家详解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各种刺灸之法治疗本病,有效率一般在80%左右。有人曾比较针灸行气法与一般针灸法或其他中西医药疗法,发现无论近远期疗效,均以行气法为优[2]。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面肌痉挛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疾病,要求患者耐心治疗,而医者也应在一种方法未取效时,及时改用另一种穴位刺激法。

神经干刺法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合谷,眼轮匝肌痉挛加鱼腰、四白,面肌痉挛加迎香、夹承浆。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前耳轮切迹与耳垂根连线之中点,或乳突尖前缘下5毫米处。其下为面神经交义点最近处,约在下颌支后缘后约0.5厘米。

(二)治法每次仅取主穴和合谷穴,馀穴据症酌选。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普鲁卡因局麻,取号~厘米左右长的毫针(~寸)根,分别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经干。当刺中时,患者有强烈的触电感或耳深部疼痛,术者手中有轫性感。此时,将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电针仪,开始时电流不宜过大,频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现规律性抽动为宜。当采用提插手法或电针刺激使面神经损伤后,表情肌可出现松弛(面瘫)。其余配穴应使针下有酸胀或麻电感。每次针~分钟,每隔~日针刺次。一般针~次。如损伤浅表血管,针后可能出现肿胀,数日消退。针后如出现眩晕,呕吐等并发症,休息~小时即恢复。

(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显效:患侧面肌轻度无力,抽搐停止;无效:抽搐次数或程度略有改善或无改变。

共治110例,显效107例(97.3%),无效3例(2.7%),总有效率为97.3%。通过随访发现,平均有效时间约在10月左右,最长有达28月的[4~6]。

穴位埋植(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为面肌痉挛之板机点。

(二)治法先将患侧面部作常规消毒,然后用皮肤针轻轻叩打该侧面部,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反复仔细弹刺。当叩打至某部位,出现针尖一触,立发痉挛现象时,即在该处埋揿针1支。3日后取掉所埋揿针,继用前法,寻得阿是穴后再埋针。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三)疗效评价按类似以上标准评定,共治45例,控制35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10]。

丛刺法(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四白、鱼腰、攒竹、迎香、颊车。

阿是穴位置:面部痉挛之起动点。

以上就是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介绍了,相信大家一定了解清楚了。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患者们,一定要试一试这种疗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