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东莞企业银行大额贷款 东莞公司贷款政策

东莞企业银行大额贷款 东莞公司贷款政策

时间:2019-09-03 21:07:46

相关推荐

东莞企业银行大额贷款 东莞公司贷款政策

我去年9月存大额存单,5年期4.05年利息,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今年6月存3年期,年利息3.35,这个银行很安全

界面快讯

中国农业银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遇到这种防员工像防贼似的老板,真累啊!老朱花了一晚上(两三个小时)时间,终于教广东东莞的一个小哥收集到了劳动仲裁的核心证据:工资数额。

这个东莞的老板可谓是狡猾大大的,公司近五六十号员工,劳动合同上的工资签的是东莞最低工资标准,每月工资分两部分发放,其中1900元通过公司账户打到工资卡上,剩下的5000-6000每月发现金。

每个月发工资就跟打游击似的,员工逐个进到财务室,不准带手机,签两份工资条,给到员工手上的,就是那一份1900打卡工资,现金部分的员工签好字就被财务收走了。

更重要的是,公司在员工入职时,都让员工签了一份放弃社保的承诺。

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老朱的猎枪!

今晚,老朱花了两三个小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最为关键的证据:工资数额。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等国庆节过完,就正式开盘!

老朱听说,目前在广东,现金发工资的公司、工厂还非常多,老朱想要提醒各位老铁的是,事出反常必有妖,老板每月肯费时费力去银行大额取现,再费时费力逐一发现金,就一定有所图。

所以,如果你的公司还在用现金发工资,那就多长个心眼吧,不然等到哪一天要仲裁了,手足无措!

累死了,洗洗睡吧!

#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东莞头条#

今天再次因为催供应商开发票的事情,被领导责怪了,说实话,我心里很委屈,但也只能“打断牙齿活血吞”!

我们公司是一家贸易性质的公司,国外客户下单后,我们再把订单下给东莞、中山等地的工厂,工厂生产完、我们给工厂支付货款、然后从工厂直接发货给国外客户。

按照正常流程,我们给工厂支付了货款后,就得催促工厂开出发票给我们这边用于退税。

但因为国外的订单量一般都是几十个集装箱,都是走海运、边生产边出货,不是一水船就能出货完成,都是分批出货,每星期都出货的。

也因此,工厂不会每出一个集装箱或者每走一水船的货,就给我们开一次发票,都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开一次发票。

今天24号,马上2月底了,今天统计还有2家工厂从2月15号后出货的发票几张都还没有给我们开出,我就在群里催促工厂尽快开出发票。

领导看到了我在群里发的消息,就跑来问我:“都这个时候了,为什么工厂的发票还没有收齐?为什么不尽早让工厂开发票?”

“我催了,但工厂上星期过几天,跟昨天走的这1票一起开…”我小声辩解。

“我不是给了你国外客户要求的出货计划吗?你按照那个出货计划来催促工厂生产,要求工厂一定按照客户要求的船期准时出货……你完全可以在月初就把这个月所有的开票资料都给到工厂,催促工厂月初把这个月所有的发票给开了…要不然等到了月底,工厂都没有开票的额度了,还怎么搞…没有发票就退不了税,又得拖一个月…”领导劈里啪啦的说了一大通.

虽然道理我都懂,但听完心里觉得很郁闷!

相信在工厂呆过或者做过跟单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工厂的生产进度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随时可能出现状况的。

比如,停电了、机器坏了、材料回不来等各种原因都可能会影响生产进度,所以工厂压根就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出货计划出货的,只能要求工厂尽量配合。

比如,我们定了一水船,最迟是2月21号的驳船,按照国外要求走六个集装箱.

但因为工厂机器坏或者停电,到21号那天工厂只能做出4个柜的货,但又已经装柜了,为了不产生高额的码头费用,在国外又允许分批出货的情况下,公司一般都会要求这4个柜子也先走船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提前让工厂按照六个柜的数量开了发票,最后只走了4个柜,就会导致工厂已开的发票上的数量和金额,跟最终的报关数量和金额不一样…

这样一来,我们又得让工厂把月初已开出的发票给冲红了,作废重开。

虽然领导说了可以这么干(提前开出来,如果最后数量错了,让工厂作废重开就可以),但是做过跟单的都知道:偶尔一次,说几句好听话,解释一下,工厂或许还能理解,会配合,但如果每次都这样搞,工厂肯定烦死你,心里把你骂了八百遍,甚至不肯配合了…

而且不懂财务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工厂发票总是那么难催,有时催了N次都不开…#头号解忧馆#

大厂辞退员工可以N+1赔偿,东莞的外企电子厂可以N+1之外再多赔点儿,甚至富士康也是按照劳动法来赔你钱,而现在更多的国内企业是连工资都付不出去了,辞退员工也是穷尽各种办法来规避赔偿。他们是天生的和故意的坏吗?肯定不是。没有契约精神,很可能是因为你没到那个程度,你不配,你创办着企业,纳着高额税收、顶着低端制造的微薄毛利、承担着各个管理部门对你的严格要求(要知道很多小企业一旦所有事项全部严格要求就是立即无法承担关门歇业的节奏)、还有各种确定的费用和不确定性的社会成本,于是你学会了偷奸耍滑、投机取巧,你不再愿意做百年企业,你就是捞一把就走。你说你的难,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的难,你无法超越这一切,你无法理想主义,你根本不可能真正的诗和远方,即使那些有钱人,也一样,也是在为安全、生存绞尽脑汁。明白了这个,你就明白了电动车企业雷丁们的孤注一掷,也明白了这种打着新能源概念普遍骗取国家补贴的做法无法赢得市场尊重但又不得不干,因为利益双方参与其中,权力可以通过行业政策寻租、相关企业则已经无法通过正常市场规律来获得生存权、而只能捆绑补贴和贷款续命了。

1994年,我在东莞一鞋材加工厂做生管,对外承接鞋厂底厂送货出货进度及品质诸多事宜,对内负责控制工厂内部生产效率、进度及产量。每天我虽然忙但不乱,当天的帐目必须弄完弄清楚才下班,坚持当天事当天毕,再晚亦如此。

当时工厂订单最多的一个型体是品牌FⅠLA,日产量近2万双,每天按照进度生产结单出货,有条不紊进行着,一月后因为底厂品质问题退货,鞋厂退给我们公司,我们公司再退回底厂,东退西退,数据混乱,进度跟不上,订单不能准时oK,严重影响出口,国外那边发来大额扣款通知!于是鞋厂,底厂,我们厂,三方老板出面调整,首当其冲就是查帐,弄清楚问题在谁家!

当年各企业刚开始电脑做帐,当时我因为不太熟悉用电脑,所以除了电脑做帐外,手工帐本也继续着!几家老板发起查帐很突然,当晚八点左右通知,第二天三方一早就要去深圳鞋厂开会。我接到通知马上整理帐目,因为我每笔货物出入,仓库库存,现场每日流动量都有手工做帐,所以只花了半个小时整理好开会用的数据给老板,就三个表,每日收货明细,出货明细,库存明细,总结出现场每日生产的一个安全库存量!老板第二天一早去深圳鞋厂开会,下午回来一脸笑容,给我们开会时说:"开会时,鞋厂底厂的生管拿了一大堆收货出货电脑单据,我呢,只拿出你做的三份报表,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责任不在咱们厂,他们两个厂的老板看着自己工厂生管拿出的一堆电脑单据不明所以,他们老板鼻子都气歪了!赔款与咱们无关"!老板一高兴,当月发工资时给我加了一仟元的奖金!1994年的时候,在东莞,工厂工人月平均工资不过三四百元,每天还要加班到晚上十点。一仟元在当年,对我来说是好大的一笔巨款!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我的职场高光时刻#

东莞两家公司同一天宣布停产结业,三镕公司和捷盈精密五金制品公司这么多员工,又要面临失业重新找工作了。我们做跨境物流公司也正按计划步骤遂步裁员,做好结业准备,撑不住了。

现在的老板都在扛着,哪天扛不住就倒下了,到哪天工作不好找了就知道老板少了,打工的多了。现在还能有一份工作的就别抱怨了,你吐槽老板给的待遇差,殊不知老板也是为了你们在撑着。

我弟弟在厂里做工程师,厂里六月份就没单了,一直在做库存,老板说先休假三个月,只发基础工资720块钱,今年大家都难哦。

再这样搞下去,老板都走了,找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要说承担高额的房贷车贷,就是管好一日三餐都不容易。

感觉东莞制造业开始都在走下坡路了,疫情又加剧了这个速度,老板们走了,最终苦的还是员工,地主家好歹还有点余粮,打工仔们还剩下啥呢。

我常年在观察佛山东莞家具产业带,现在很多厂的老板都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管理没有接班人,生产人口红利也快尽了,急切需要用机械代替人力,转型升级,不然上涨工资会直接把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利润都吃掉了。

我举个例子,一个投资规模4000万、年营业额1亿的线染厂,大约需要200个左右的工人,一年去税后的纯利是400万左右。如果他把每个工人工资每月涨1000,大约一年要多出240万的成本,纯利就只剩下160万。可是,在他们眼里,对比下,如果把投资的4000万存到银行,一年利息是多少呢?按照广东那边大额存单利率4.2%,那就有168万。于是,他们就会想,还开厂干嘛,存银行不就好了。

要知道,转型肯定是好事,但是如果一味地脱实向虚,肯定不太好的。

我再举个行业案例,宜家品牌大家都知道的,宜家的生产是怎么做的呢?全部代工制,一个工厂可能只下餐桌的订单,一次就有20万的订单,然后宜家还会派跟单人员,来查看每个环节,比如每个餐桌要用多少工时,利润会有多少等,每个环节都是卡得死死的。而且宜家对你的要求是工时还要不断缩短,比如正常每天生产500单,一个月以后,它又要求你每天生产达到550单,产能要求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

我们在宜家能够看到的那些平价的家具品牌,其实基本都是这个模式,胶东半岛就有160家企业在做代工。今天我们能享受的低价,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他们工厂也是被逼不断转型升级,然后才能都做到这个平价的,而其他厂的落后产能还能卖高价吗?肯定不能!

所以,那边的家具产业带的老板们,一边迫切希望消费升级赶紧起来,这样我就不用做便宜货,不用那么累;但一边又是对转型升级有心无力,自然困难重重,前途渺茫,干脆把赚的钱拿去投资炒房或炒地皮等,那就会陷入死循环了。

我并不想站在什么角度,我就是单纯理性的提供一个侧面,以点带面让大家看一下中国轻工业的现状,带给大家一点思考,抛砖引玉而已。

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业正在艰难转型,但是有些工厂老板不愿直面现实,面对不断抬高的人力成本束手无策,只求转型速成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刚实现全民脱贫,很多环节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大家踏踏实实踏的干实业,不管老板也好,打工也好,都不要整那些虚头晃脑的。老板们要好好带头投入做产业转型升级,打工好好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将来转型做老板或做技术核心都是不错的。撸起袖子加油干,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了。

这年头,创业太难了,守业太难了,想把企业做大,难上加难!

刚看到一条说说:不要轻易把公司做大,

但一定要把公司做强。

很多公司本来是很赚钱的,但死在了做大做强的路上。

很有同感啊,一个朋友,在深圳,用的时间,将公司做到了十几个人,年利润100万左右,基本稳定。2年前,心中有了计划,想将企业做大做强。启动了扩大办公室,扩大厂房,厂房搬到东莞。或是时运不济,年初的疫情,厂房被封控,工地被延期…

一年的时间,将多年的积蓄一亏而光。,又重新调整战略,活下去,做精做强不做大。一切又回到了从前。

一个公司10几个人,年销售额1500万–2500万,是最舒服的状态,人不多,事就少,

成本也好控制。人均效率100万,老板一年能赚个二三百万。但如果想做到一个亿,那就要扩张到100个人,这时候就要管理团队。

各种成本内耗就会激增,营业额上去了,

利润率反而下降了。大额的人工成本会拖垮公司。

最危险的是,企业做大了,一旦决策者决策错误,很难调整方向,会在一个错的道路一错再错,然后无法修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