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网站栏目设置 网站栏目设置的方法有()

网站栏目设置 网站栏目设置的方法有()

时间:2023-08-23 00:01:14

相关推荐

网站栏目设置 网站栏目设置的方法有()

【文化的力量——北京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栏目简介

本栏目关注区域、学校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重在发现基于问题的好经验。

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世界因我更美好!

——北京中学育人理念

走进北京中学,我们迅速被这里的教师感染。

他们更像是一个创业团队,无论老中青,都走路昂扬,脸上带着笑,眼里闪着光。

校长夏青峰说“是这群优秀教师成就了北京中学”,老师们却说“北京中学让我们的生命如此舒展”。

汇聚“理念相近”的教师

5年前,卢菁搁下与另一所名校签约的笔,来到北京中学,成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卢菁坦言:“北京中学的教育理念吸引了我。”

已有20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李燕巧来到了这里,在大学工作了的生物教师方海红来到了这里……都是因为北京中学的育人理念——“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世界因我更美好!”

这理念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不空洞,真实地体现在教育生活的细微处:即便只有一个学生选修,也想方设法克服师资困难开好课;学校会痛快地批准学生们照顾流浪猫的经费申请;拍大合照领导从来不站中间;学生可以在会议室里自习……最触动卢菁的是,校名的牌匾竟是由学生题写的!

“只谈教育,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儿。”李燕巧觉得,在北京中学做教育很纯粹。

夏青峰在有意识地寻找这些“理念相近”的人加入,确切点儿说是“吸引具有相同文化基因的人汇聚到一起”。

他“面试”每一位应聘者时,问得最多的是两个问题:“如果有机会站在北京中学的课堂上,不给你任何限制,你准备怎么教?”“如果给你一个班,怎么把学生带好?”

他要探出两点:“第一,他是否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是否真正爱孩子。第二,他是否有教育追求和创新精神。”

新教师一进来,他会不停地引导教师确立共同的教育志趣——教育教学要有心、有根。“有心”是说,教育必须在孩子内心起作用;“有根”是说,要培养学生成长为“有根的人、自主发展的人、能创造的人”。

为此,北京中学对教师提出了两条底线要求:一,别伤害孩子,别折腾孩子;二,让孩子越来越喜欢这门课。

“在这样的导向下,教师不仅注重教知识,还在极力研究学生在品德、思维、视野等方面的发展。”副校长范小江说。

在“吸引力法则”之下,一群有教育理想的人一起用心做教育,后来的教师会很快被同化。

当所有教师都把培养“有根的人、自主发展的人、能创造的人”作为目标,围墙就消失了。教师间紧密合作的好项目,在北京中学很常见。

比如,“师带徒”这种互助型关系在北京中学落实得特别暖、特别实。学校为很多入职3年以内的新教师配两个师傅:一个指导教学,一个指导德育。国际部经济学教师梁潇跟过两届师傅:“每次我不知道怎么办时,德育师傅或教学师傅都会特别神奇地及时出现,他们的现场解决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示范。”

在这里,跨学科合作式教学有很多,都是为了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式学习。比如,小学部科学教师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共同开发的“观鸟课程”等。

信任文化培育“舒展”教师

“我们有时候做实验做到晚上10点后,还做得贼兴奋。”据初中化学教师杨晓敏介绍,这是北京中学教师的普遍状态。每天早上7点半前,很多教师已在学校安静地批改作业、备课、做课题,有些教师甚至周末也会到学校……

但事实上,北京中学从来不要求坐班。为什么会这样?

所有受访教师给出的是同一个答案:因为学校的信任!

在北京中学,对教师没有任何机械检查和约束性制度,唯一的评价就是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

“学校是以心灵影响心灵的,必须在制度、机制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夏青峰指出,“只有教师被信任了,他们才会信任学生。”

在校园文化的营造上,北京中学在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平等、自由、宽松的环境。学校设置了帮教师修理物品的“嗨尔铺”、哺乳室,还有教工之家、按摩椅、咖啡屋,让教师在学校体验到家的温馨。

“我们经常在朋友圈发创意活动,一发出来夏校就点赞。”48岁的陈颖文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让每个教师都能被看见,北京中学的领导一直在做这件事。”

“当领导特别信任我、处处为我着想时,我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把活儿干好,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51岁的小学数学老教师王来田挥舞着双手笑得开怀,“来到北京中学后,我摆脱了假期综合征,每天背着双肩包高兴地走进学校。真没想到,教学时光可以这么舒展!”

高中思政课教师余国志深有同感,他把这种氛围比作“物理加速器”:“人在这个场里面就会自动加速。”详见原文:/rmtzgjyb/04/t0430_556108.html#教育微头条##教育##教师#

作者:本报记者 贾文艺 冀晓萍 杜京虹 李孜

《中国教育报》04月30日第8版

华湾书屋新闻

@人民网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看看新闻 @中国政府网 @光明日报

华湾书屋新闻@东方卫视 @湖南卫视 @光明日报 @人民网 @央视新闻 @中国政府网 @人民日报

#便利新冠疫苗异地接种#【#国家卫健委拟发布跨省疫苗接种信息查询接口#】据“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你的留言,部委有回应”栏目22日消息,针对网友反映的部分省份无法查询跨省新冠疫苗接种信息问题,国家卫健委表示,前期部分省份建设的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查询系统,可查询省内疫苗接种信息,不能查询跨省份接种信息。国家卫健委正在汇总全国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拟于近期发布相关数据查询服务接口,供各地调用并纳入健康码管理,解决健康码显示跨省份新冠疫苗接种信息问题。国家层面已建立核酸检测结果信息库,并提供给各地调阅。核酸检测机构把核酸检测结果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传到国家数据库,个人可通过健康码查询到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信息。(新华社)

津南区国家会展经济片区规划六横六纵道路网

《政民零距离》栏目网民“李**”留言:想了解津南区“片区内六横六纵的主要道路网基本建成”都是哪条路?

津南区政府回复:经区规资局核实,根据《天津国家会展经济片区规划》,“六横”为海河南道、国展大道、天津大道、津沽路、发港南路-同德路、微山南路-津南大道。“六纵”为外环线、梨双路、机场大道-南边界路、宁静高速公路及会展海河通道、东文南路-东沽路、双桥河路。

【青年学生当善以公共表达关注社会】

从表达空间的意义上讲,《中国教育报》“青年说”栏目专门调配资源为学生提供表达空间,是难能可贵的举措。况且,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年又一年坚持下来,真是件不易之事。我曾经在报社做过评论部主编,现在也坚持写评论专栏,非常清楚在版面资源上如此坚持,一定是有培养青年学生的理念支撑,才有这么大的定力。

对于青年学子来讲,这个公共表达的空间实在难能可贵,大家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以公共表达来关注社会,将个人关注与公共生活相连接。从表达的分类讲,一是私人表达,比如写日记、在朋友圈发布感想等等,这些属于自言自语,没想让别人阅读,不产生溢出效应;二是公共表达,即在公共平台撰写评论或其他文本,将自己的生活、知识或理念或观点进行发表,这是一种分享或对话行为,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就价值判断而言,两者没有高低之分。选择私人表达,还是公共表达,是个人的自由。不过,从我自身作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带学生的经验,以及作为新闻评论课程的教师来讲,我一直鼓励学生要积极参与公共表达,这对个人成长、知识内化和思想成熟,都非常重要。

首先,公共表达会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公共议题。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既需要正向褒奖真善美的内容,也需要鞭挞假恶丑的内容。就像本年度“青年说”十佳作品中的《仪式感?别被消费主义洗脑》《童装企业不能丢了审美底线》《提高安全意识,拒绝“盲盒式租房”》,都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我在课堂上经常跟学生讲,明星们背一个标价五十元的包或者一个五十万元的包,跟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关注。但是一项政策的出台、一则公共新闻的出现,将对个人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影响,其中牵涉的公平、正义等价值和理念才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的。

社会的进步需要持续不断的言说,需要不断地褒奖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也需要有人不断地指出其中的问题。“用词做事”是学生在没有走向社会之前参与社会的重要形式。鲁迅先生曾呼吁,“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这段鼓舞人心的言语,固然我们不能每个人都做到,但可以将其作为目标。这不仅能培育自己的公共表达意识,也能提升社会责任感。

公共表达与私人表达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私人表达是自言自语,在被公开发表之前不需要也可能没有他人的反馈,但公共表达不管是大众传播的时代,还是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关于一个议题的公共发声,人与人相互之间或直接或间接的反馈,将会促使人更深入地思考。面对跟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或者面对跟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但论证更深刻的观点,表达者都会有再思考。这对个人的成长而言,就是一种无形的进步。

比如,这次“青年说”十佳作品中,有人关注跨年晚会内容的去流量化、“逆向考研”背后的问题、社会上依然存在的“第一学历”歧视等。这些都是特别容易引起热议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言论都有,相信每位写作者在动笔之前以及完笔之后,都有看过别人的不同看法。我在新闻评论课上,每节课都会让学生们阅读“同题评论”,即关于同一个话题的五篇以上的评论,让大家看到不同的观点,并分析其中的逻辑过程。

当然,鼓励乃至褒奖青年学生参与公共表达,既有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公共一面,也有提高说理技巧、提升表达技术的一面。公共表达属于“丑媳妇也要见公婆”,自然会促使学生在文字上更讲究、在文本上更精进、在论据上更优化、在说理上更富有逻辑,而这些都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从事任何工作都将受益无限的内容。

总而言之,不论是作为一名讲授新闻评论课程的教师,还是作为一名培养研究生的导师,以及作为一名研究生教育的职能部门管理者,我愿意再次表达对“青年说”的感谢与敬意。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

作者:任孟山

《中国教育报》12月30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