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呢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呢

时间:2024-05-20 21:23:48

相关推荐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呢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治疗的偏方都有哪些吗?2、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

1慢性中耳炎治疗的偏方都有哪些呢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治疗的偏方都有哪些吗?2、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连用5—10日。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治疗的偏方都有哪些吗?慢性中耳炎在发病时有较为明显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不舒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听力急剧下降,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是很多人对慢性中耳炎并不是很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慢性中耳炎治疗的偏方都有哪些吧。

1、露蜂房30克,黄柏15克,枯矾6克,冰片3克。

前二味放瓦上焙黄,研末,再加后二味,共研细末,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或用麻油调匀,滴入耳内3—5滴,均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2—3天可痊愈,慢性者5—10天治愈。

2、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

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连用5—10日。

3、黄连10克,冰片1克。

先研黄连,然后加冰再研匀,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和药痂,并用清洁药棉擦干)。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一般3—5天见效。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重复验证15例,治愈13例,2例(慢性者)用药5天无效后,于本方中加青黛5克,获良效。或用黄连15克(打碎),冰片1克,乙醇(75%)100毫升。先将黄连用适量乙醇浸泡1周后,用纱布过滤,冰片加入滤液中,溶解,再加乙醇至足量,摇匀即可。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然后将本液滴耳,每次2滴,每日2次。

4、枯矾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

共研细末。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后,再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3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例,大部分治愈,疗程较短,未愈者,也有好转。

煮熟,将蛋黄放入铁锅(勺)内,用文火熬至油出,备用。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将蛋黄油滴入,耳中(如凝固可加温溶化),每次3—4滴,每日2—3次,一般连用4—6症状减轻,7—16天痊愈。本方具有清热消肿之功,适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看了以上关于慢性中耳炎治疗的偏方的介绍,相信广大患者一定会提起对慢性中耳炎的重视程度,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也对慢性中耳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发现具有以上症状,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以防范疾病的恶化或者并发症的发生。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希望广大的患者尽早的采取措施防范或治疗。

2慢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吗?不当挖耳——平时有经常挖耳屎的坏习惯,可能会因为用力过猛而导致耳膜受到损伤,细菌就会侵入中耳繁殖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吗?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炎比较严重的一种,它的出现,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慢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从而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那么慢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下面专家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①、游泳——在不干净的游泳池里游泳,很容易就由细菌通过污水进入中耳,而且会蔓延繁殖,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②、感冒——人在感冒的时候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病菌就会从鼻咽部的炎症经过咽鼓管向中耳扩散、繁殖,从而引发中耳炎。

③、不当挖耳——平时有经常挖耳屎的坏习惯,可能会因为用力过猛而导致耳膜受到损伤,细菌就会侵入中耳繁殖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④、呛奶—— 母亲在给婴儿喂奶时,有时会不小心让婴儿呛奶,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相当直而且短,容易导致奶汁进入中耳,成为繁殖细菌的“营养品”,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⑤、此外,吸烟,包括二手烟,也可导致中耳炎。香烟里的尼古丁如果通过中耳粘膜进入血管,就会使小血管痉挛,粘度增加,到内耳的血液供应微动脉硬化,引起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慢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所以我们只有早点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才能明确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对于慢性中耳炎的治疗,千万不要自己随意的胡乱治疗,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3慢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呢

你了解慢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吗?耳鸣。慢性中耳炎患者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你了解慢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吗?一些人对中耳炎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因此,在治疗和对待自身疾病方面态度也欠缺。一旦中耳炎严重起来,甚至会导致患者耳聋的严重性。所以说,提前做好了解中耳炎的知识特别重要,更有利于大家平时做好预防。那么究竟慢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呢?

一、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慢性中耳炎症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二、耳流脓。耳流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脓液的性质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三、耳痛。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隐隐耳痛,耳痛常为慢性中耳炎患者的首发症状,疼痛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四、耳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

五、耳鸣。慢性中耳炎患者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相信大家在通过上述的概述后,对慢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慢性中耳炎的初期症状虽然不太明显,但是我们应需要保持警惕,当听力长期下降时,耳朵发痛以及耳鸣时,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4慢性中耳炎有哪些检查方法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有哪些检查方法吗?鼓膜弥漫性充血,伴肿胀,向外膨出,初见于后上部,后渐全部外凸,正常标志难以辩认。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有哪些检查方法吗?生活中慢性中耳炎的患者是非常多的,它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的采取治疗,患上这种疾病的话,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我们在发现了,慢性中耳炎的时候,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下面我们来看看慢性中耳炎有哪些检查方法吧!

1、早期检查

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2、中期检查

鼓膜弥漫性充血,伴肿胀,向外膨出,初见于后上部,后渐全部外凸,正常标志难以辩认。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

3、晚期检查

鼓膜穿孔前,局部先出现小黄点。穿孔开始一般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方可见到鼓膜穿孔处有闪烁搏动的亮点,有脓液自该处涌出(耳部)。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恢复期检查可见鼓膜紧张部小穿孔,外耳道内有脓性分泌物或干燥。

慢性中耳炎有哪些检查方法有哪些,我们都很清楚了吧,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让我们的维多受到严重的伤害,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让耳朵进水,在生活中学会预防,祝患者们身体健康,早日康复!

5慢性中耳炎如何预防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如何预防吗?在生活中要引起重视,加强疾病的护理,在饮食上尽量不要吃上火的食物,在洗澡的时候,不要让水进入到我们的耳朵里面,及时的做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疾病才会渐渐康复。

你知道慢性中耳炎如何预防吗?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在生活中要引起重视才行,只要积极的配合,相信不久的将来慢性中耳炎就会渐渐康复了,耳朵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器官,我们要注意预防才行,看看慢性中耳炎如何预防呢?请看看下面的讲解吧。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慢性中耳炎如何预防呢?在生活中要引起重视,加强疾病的护理,在饮食上尽量不要吃上火的食物,在洗澡的时候,不要让水进入到我们的耳朵里面,及时的做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疾病才会渐渐康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