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息州驾校科目二在哪里考 息县考驾照

息州驾校科目二在哪里考 息县考驾照

时间:2023-12-18 00:24:23

相关推荐

息州驾校科目二在哪里考 息县考驾照

今天开着自改的房车开启山东威海乳山避暑之旅,中午从武汉出发 ,现在已经行驶到河南息州,现在停车做饭,吃完晚饭还要再开2小时,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停车休息。

今年武汉的天气还是不错的,最高气温也就35℃,与全国其它城市40℃高温算凉快的,不过七月十日以后气温会慢慢热起来。武汉的热最怕那种低温很高的湿热,搞得你浑身不舒服。

息州这里好像刚下过雨,天气有些湿热,但晚上给人的感觉还算舒服,不吹风扇也不冒汗,比武汉的温度还是低点。

#能分享一下你相册里的风景照片吗# 这是我出从出生到现在生活了三十年的小县城 息县 或许你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小县城息县。息县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892.46平方千米。息县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县辖21个乡镇(街道)及濮公山管理区,县政府驻谯楼街道。截至末,息县户籍总人口为112.5952万人。

周,始建息侯国。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楚国置息县。周武王十三年,分封息侯国。周庄王十五年,楚灭息国置息县。1998年,改属信阳市。北京—广州公路、230国道、宁西铁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息邢高速、安罗高速、濮潢铁路穿过息县境内。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信阳地区,改设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之。息县境内有国道G106、G230和省道S336、S337,宁西铁路横穿东西,大广高速纵贯南北。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截至,息县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县境内有息州森林公园、濮公山矿山公园、淮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风景名胜。

公元1344年,黄河在曹州、汴梁(开封)等处三次决口,给人民造成巨大损害。“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这首歌曲,生动地刻画了元末政治腐败,人民怨恨的情景。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这是在浙江台、温等州村落上人民立的造反大旗。起义的烽火在全国燃烧起来了。赵丑厮、郭菩萨和棒胡、彭和尚的起义公元1325年(泰定二年),河南息州民赵丑厮,郭菩萨倡言“弥勒佛当有天下”,号召人民起义,被元政府逮捕处死。

663年突遇大雪酷寒,战事不利。62岁的刘仁轨接到唐高宗一道圣谕“班师回朝,放弃百济”。没想到,刘氏直接随手一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恰恰此举动,让日本在此后的1000年间不敢进犯中国。

刘仁轨出生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从小家境贫苦,性格耿直,喜爱读书。

成年后的刘氏因无意间提笔修改一封奏折,被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赏识,奉命任职息州参军。

不到一年的时间,刘仁轨表现优异,提升到陈仓县尉,后因看不惯当地折冲都尉鲁宁骄纵违法而直接命人杖杀。

李世民听说后,大为赞赏,随后连升两级。

对于刘仁轨来说,前半辈子都是任职文官,从来没有从事过武官。往往命运的转折从这里才正式开始。

在与百济抗战中,将军刘仁愿节节败退,当朝皇上迫不得已命刘仁轨率军解救。

而此时的刘仁轨62岁,仍有一腔杀敌建功立业之心。

刘仁轨即刻征调新罗7000人,一战就击溃了百济人。对于此刻的刘氏来说只是一道开胃菜。

663年遇大雪酷寒,由于孤军深入,当朝皇上即刻颁布圣谕,命刘仁轨“班师回朝,放弃百济””。

不料,刘将军随手一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当晚,仁轨立马修书一封向唐高宗表明不回去的原因并恳请派兵支援。

皇上接到信后,深深为其感动。回信中说到:“刘将军年事已高,请务必保重个人身体,朕愿全力支持”。

得到皇上的首肯后,同年8月,刘仁轨率1.3万人,战舰170余艘。日本率领4万余人,战船1000余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由于刘仁轨充分发挥自身水上优势,将兵力、船舰多于自己几倍的日本士兵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白江口之战。

从此,刘仁轨一战成名。

而此时战役最深的影响就是:让日本在此后的1000年间不敢侵犯中国,为建立外交派人向中国学习文化。

公元685年,刘仁轨病逝。当时的刘仁轨已经是位高权重,逝世后,当朝皇帝为其空朝三天。

刘仁轨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从步入文官后一直默默无闻,最终在晚年提升为武官后一战成名,期间他没有放弃,只有一心想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当然这些也离不开他的智慧,自幼读书,学得一身本领,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终大器晚成。

再回到白江口战役来说,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国和日本对战的场景。中国的伟大一直在历史的浩瀚宇宙中连绵不息,望后人警戒耻辱,不要做什么祭奉牌位之事。

你所认为的刘仁轨是什么样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关注点赞砖头哥爱跑步,让你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历史

665年七月,百济白江口海面,倭国海军千余战船与唐军数百战船对峙,唐代方州刺史刘仁轨振臂高呼:“放!”顷刻间万箭齐发,倭国战船被绑着火把的利箭射中,一时火光冲天,水面赤红,四百余艘倭国战船烧毁沉没。刘仁轨祖籍开封尉氏,幼时虽逢隋末乱世,但他坚持刻苦学习,渐以学识渊博而闻名。武德年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论国事,刘仁轨看到草稿后修改几句关键之语。任瑰惊异于他的才学,遂任其为息州参军。之后不久,劉仁軌調任陳倉縣尉。當時折沖都尉魯寧驕縱違法,歷任地方官對此無能為力。劉仁軌上任后,警告魯寧說:“將軍乃國之重臣,理當率先垂范,今后如有再犯,當以國法严惩!”但魯寧仍残暴蛮横如故,劉仁軌遂用刑杖將其杖斃。副縣級從八品官員杖斃正四品上的州府軍分區司令,扶風郡官員覺得茲事體大,遂將此事稟告朝廷。唐太宗果然異常憤怒,親自提審劉仁軌:“縣尉殺折沖都尉,誰給的膽子?”劉仁軌據理力爭:“臣膽魄為朝廷法度所給,魯寧當眾辱罵朝廷官員,故殺之!”

劉仁軌因殺都尉被太宗責問,命懸一線,但這千載難逢的面圣機會,卻成就其出將入相跌宕起伏的一生。提審后,太宗認為劉仁軌剛毅正直,不僅不加惩處,反而提拔他。后因上表勸阻太宗圍獵,再被嘉賞并迁為新安縣令。高宗朝劉仁軌任給事中時,有洛州婦人淳于氏有顏色,因罪被收大理獄,李義府贪其美色,嘱咐畢正義枉法將其放出并納之為妾。大理寺官員將此事上報高宗,高宗命劉仁軌審理。李義府擔心正直的劉仁軌秉公執法而使事情敗露,遂逼畢正義獄中自縊。高宗獲知后,并未追究李義府罪责。李義府卻因此怨恨劉仁軌,贬其為青州刺史。

660年,高宗發兵征討百濟,劉仁軌奉命督海運。李義府明知時機不當,卻強行督促劉仁軌出海,船隊于途中遇風沉沒,死傷嚴重。李義府對高宗說:“不斬劉仁軌,無以謝天下。”舍人源直心進言說:“海風暴起,非人力所能預料。”高宗遂將劉仁軌免職,以平民身份隨軍。蘇定方平定百濟后,其部將劉仁愿任都護,與已故新羅王金春秋少子金仁泰共守百濟都城泗沘城。百濟舊將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豐為王,興起百濟復國運動,起兵反抗唐軍,圍攻劉仁愿于泗沘城。唐廷于是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任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帶兵前往百濟統治其地并救援劉仁愿,其時劉仁軌以布衣之身在王文度軍中。王文度渡海時不幸病亡,高宗乃授劉仁軌代理帶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統軍。此后文臣劉仁軌開始帶兵作戰的武將生涯。劉仁軌帶領唐軍與新羅軍組成的聯軍,一起援救劉仁愿,并擊退围攻的百濟軍,與劉仁愿會合。百濟軍見唐軍勢猛,遂遣使往高句麗及倭國求援,劉仁軌見此也上表請求援軍。唐廷派右威卫将軍孫仁師率兵支援。

孫仁師、劉仁愿及新立新羅王金法敏率陸軍東進,劉仁軌率水軍自熊津江前往白江,會合陸軍攻打周留城。劉仁軌所率水軍于白江口遭遇倭國水軍,發生史上著名的白江口之戰,此戰直接影響中原王朝與倭國關系近千年。663年七月,倭國水軍三萬二千人,大小戰船千余艘,與劉仁軌所率二萬唐軍在白江口展開激烈海戰。雖然唐軍戰船數量上處于劣勢,但因船壁高堅,設計精良,日本戰船與之相較比較落后。劉仁軌所率唐軍四戰皆捷,四百多艘倭國戰船被唐軍火箭擊中燒毀沉沒。此戰倭軍或溺斃,或被斬,損失上千人,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海軍大敗,陸地上百濟與倭國陸軍也抗不住唐軍與新羅聯軍進攻。匪首扶余豐逃亡高句麗,周留城內的百濟王室和守城兵士不得已举城投降。

戰后劉仁軌留治百濟,后作為唐廷征高句麗主帥李績副手,與李績一道,帶領唐新聯軍攻陷平壤,滅亡存续七百零五年的高句麗。之后直到670年,被攻陷的高句麗地方各項政策和治理情況均基本穩定后,劉仁軌以古稀之齡回到唐廷中枢任職。劉仁軌于武后臨朝的垂拱元年逝世,享年八十四歲。其一生從地方到中枢,既是文臣亦是武將,文能盡忠直諫宰執朝堂,武能兵開四夷威震敵膽,是功名相符的文武兼備之大才。但終其一生,最讓后世記住的,無疑仍是熠熠生輝的白江口之戰。白江口之戰對于倭國來說,戰爭失利之慘痛教訓,迫使天智天皇改變以擴張緩解內部壓力的國策,轉而恢復與強大的唐帝國之交往,并于701年改國號為日本。此后數百年間日本不斷派使臣向唐朝學習,逐漸形成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幾乎是一個小一號的唐朝。

對于唐廷乃至后世中原王朝來說,白江口之戰及后續的灭高句麗戰爭,使唐朝在東亞之中心地位得以確立,且基本奠定此后一千余年間東北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格局。對日本及東面周邊國家形成震慑和吸引。大唐盛世,既有數代君王開拓進取、選贤任能之功,也有文韬武略如劉仁軌般無數文臣武將的不凡功绩。

元末乱世,群雄逐鹿,有一个很有意思但也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地方,无论是反元的红巾军军阀还是拥元军阀都是来自——河南江北行省。

北派红巾军的刘福通、韩山童是颖州人,郭子兴、朱元璋是濠州人。

南派红巾军的徐寿辉是蕲州人,陈友谅是沔阳人,割据四川建立夏政权的明玉珍是随州人。

张士诚不是红巾军,他是泰州人。

而拥护效忠元朝的军阀,察罕帖木儿是颍州人,王保保是光州人,李思齐是信阳州人,张良弼是息州人。

总之,元末群雄们包括他们手下的将领都是河南江北行省的。

另外,孛罗贴木儿父子虽然不是河南江北行省人,但他们父子是在河南平红巾的过程中积攒出势力成为军阀的。

倒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军阀,而是其他地方的军阀实力不大、对时局的影响不大、也没什么名气,比如根割据浙江的方国珍、广东的何真、辽东的纳哈出。相信如果不是仔细了解元末历史的人,肯定都没听过有这些人。

河南江北行省,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中南部、湖北大部、江苏中北部,安徽中北部。

元朝时,黄河汇入淮河,由淮河入海,所以山东在黄河以北,和现在不一样。

当然,河南江北行省的范围极大,但元末所有英雄都出在这个地方不是因为这个行省范围大。除了南派红巾军主要是现在的湖北人之外,其他人都是现在豫、皖、苏三省交界地方的人,离得非常近,算起来都是老乡。

只不过因为后来行政区划的变动,分成了三份,比如察罕、王保保义父子以现在论,分别算是安徽人和河南人,但在当时他们都是汝宁府人,一个府的。

元末争霸天下的英雄们都出在河南江北行省,不是因为此处人杰地灵,专出英雄,而是因为此处太穷太苦了。

把河南江北行省换个名字就能明白怎么回事了,这里就是元朝的黄泛区。实际上,所谓黄泛区的名词和概念,就是在金元时期,尤其是元朝时形成的。

当然追溯起来,起源应该是北宋的“三易回河”的治河失败,以及杜充了黄河大堤。金国是非常努力的治河的,但因为主客观各方面原因,治理的不怎么好。

到了元朝治天下时候,就干脆不管黄河这摊子事了,一开始蒙元贵族们是打算在中原毁田改牧的,自然没必要治黄河。后来,发现不能真把农田都毁了,所以就稍微重视了一下治河的工程,但实际上还是不怎么管,随他。

多说一句,蒙元贵族说毁田改牧,不是说说而已,是玩真的的,各地兴建了大量的草场。

中古时代天下第一名城开封,在元朝时是可以放牧牛马的。后来明军有大量的战马能够持续不断的北伐,就得益于大元留下的大量放牧的草场,有大量的战马可用。

总之,天下苦大元,久矣!

而其中最苦的,就是河南江北行省了。

所以到了元末时,要饭和尚、私盐贩子、打渔的、卖布的包括地方富户各色人等全反了。

大元治天下百余年间,唯一一次真正重视黄河水患,真的决定要治理,就是元末的那次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的那次治黄河。

原因有二,第一黄河水患真的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了;第二,脱脱是个好人,是大元少有的有长远眼光的贵族。

脱脱决心治河的时候,不是因为黄河突然溃堤泛滥了,而是早就泛滥几十年了,因为突然的暴雨导致情况更加严重了。

对于突然严重的黄河水患,元廷有两派意见,第一是已经泛滥几十年了,那里早就民不聊生快要造反了,现在突然聚集人手治河,这不是方便百姓们聚集造反嘛,所以坚决不治。

第二就是脱脱,坚决要治,不治不行,最终脱脱力排众议,任命贾鲁治河。

结果红巾军大起义,真的就在治河时爆发了,最终导致了大元的覆灭。

这不是脱脱的决策失误,实在积弊太深,就算脱脱不治河,红巾军大起义最多晚两年爆发,不会有什么区别的。

多说一句,因为大元长期不治理黄河,导致河南江北行省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所以养成了此地的人们极为彪悍的战斗力。

红巾军大起义一爆发,聚集起来的农民军就敢追着大元骑马的官军打,而且官军骑着马都逃不过两条腿的农民军的追杀。

大元的精锐官军,遇到农民军,常常连接战都不敢,直接半路溃逃了,但依旧难逃被歼灭的命运。

同样的,察罕帖木儿等人组建的地主武装,立马就形成了战斗力。

PS:

脱脱任命贾鲁治河,本身是治理成功的。当地人为了纪念贾鲁治河之功,将蔡河、汴水等河流更名为贾鲁河。

察罕贴木尔和朱元璋同年,岁数一样,二人又都是安徽皖北老乡,这事其实挺有意思的。

1981年,洛阳文物队在龙门东山北麓,西距伊水1公里处,考古发掘了唐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合葬墓。#古史传奇#

此墓自北向南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门用青石构成。门楣、门框、门槛均为长条石,线描阴刻对称鸳鸯鸟、对称狮形兽、三朵大牡丹、卷草花纹,其上凿榫卯以相互联接。两扇石门上浮雕有门吏、花草,轴枢各置于两门墩和门楣两端的臼窝内,故能闭启自如。

墓室依山挖成土窑式,呈长方形,长2.95、宽3.55、后壁高1.90米,顶作弧形。墓室东西两边各有一棺床,两棺床分别一面靠墓壁,另三面用平雕十二辰画案石条包砌,各长2.4、宽1.3、高0.35米。棺床上各置一棺,棺木已朽,人骨架已朽成黄白色粉末,可辨其头向南。

墓中随葬品丰富多彩。在甬道内靠近墓门的中间置一黄釉小碗,两侧由北向南置文俑、武俑、镇墓兽,其间置墓志一合。二棺床之间由北向南对称地依次放置牵马俑、大白马、牵驼俑、大骆驼、牵马俑、大马,其间还置有很多小马、小骆驼、鸡、鸭等器物。余下的多置于两棺床之上。

随葬品共计129件,依其质料可分为三彩50件、单釉61件,陶2件、瓷11件和金1件、铜3件、玛瑙1件。后经文物工作者粘对修整后,全部复原。

墓中出土的三彩器,数量颇多,形制较大,造型精美。其中2件文吏俑通高在113厘米、2件天王俑通高在113厘米、2件镇墓兽通高在104厘米、4件马通高在75厘米、2件骆驼通高在89厘米、6件牵马、牵驼俑通高在67厘米、另有2件七星盘内置三彩小杯和白瓷小盂。

墓中还出土制作精细的瓷瓶、瓷灯、瓷罐、瓷碗等实用瓷器。

尤其珍贵的是在西棺床上死者右手中(即安菩手中)发现一枚东罗马帝国金币。这是洛阳出土的第一枚丝路外国金币,洛阳文物队专程请当时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夏鼐先生鉴定,此金币系东罗马皇帝福克斯的铸币,其年代为公元602~6。它与1955年在洛阳北郊发现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同为丝绸之路的遗物。

那么安菩其人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事迹,能如此厚葬?他的儿子安金藏为什么被誉为忠孝两全的楷模?#历史冷知识#

从历史文献和安菩墓志,我们得知:安菩系西域安国人,即两汉时期的安息国,唐高宗时在西域设康居都督府,置安息州于安国,其地在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当时任安国王为刺史。其民原为匈奴别种,隋末唐初时期建立突厥国,强盛一时,东至室韦,西尽高昌、吐谷浑及北方割据政权皆拱手称臣,唐待突厥甚恭。

贞观三年(629),突厥政乱,连年饥谨。唐太宗以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率兵十余万,皆受李靖指挥,分兵4路进攻东突厥。

李靖统帅唐军连续击溃东突厥骑兵,突利可汗率部归唐,颉利可汗伪装求和。李靖、李世勣率精骑1万至阴山,发动突袭,突厥溃,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口,其大酋长皆降,颉利欲渡大漠,被俘,送长安,东突厥亡。

安菩就是在李靖破突厥这次战争中随其父系利来到大唐京师长安。其父因原突厥首领之一,而被唐朝封为五品京官和定远将军。北狄人发兵南侵,安菩奉命出征,"以一当千,独扫蜂飞之众,领衙帐部落,献职西京。"

高宗麟德元年(664)安菩六十四岁时病死于长安,葬于西京的龙首原。事隔四十年后,安菩妻何氏在八十三岁才病故。其子安金藏时在东都洛阳宫中为太常寺乐工,他为了孝敬父亲,遂徒其父尸骨与其母合葬在洛阳龙门东山敬善寺以东,西去伊水二里的山麓之下。

安金藏是安菩的孤子。武则天执政时,魏王武承嗣诬告皇嗣李旦异谋,则天命来俊臣审汛东宫之左右,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承反,身在东宫的安金藏,剖腹以示皇嗣李旦清白,五脏俱出,血流遍地。圣神皇帝令医金藏,经宿始苏,则天亲视之,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命来俊臣停审,李旦由是得免。

693年在神都洛阳宫廷发生的安金藏剖腹救主就是他的忠义,他以死来劝谏武则天,才使皇嗣李旦,即后世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这个家族而获释。

安金藏的母亲何氏活了八十三岁,比武则天还长寿一年,这在中国古代可称寿星。她的晚年应该是根儿子安金藏生活在神都洛阳。中宗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也称东都玄武门之变,迎中宗李显复辟。四年后,即中宗景龙三年(709),安金藏于东都洛阳安葬其父母,这就是他的孝。

小结:安菩夫妇墓出土众多珍贵文物,墓葬保存完整,且有确切的下葬年代,为唐代墓葬断代的一个标尺。该墓出的艺术价值极高的三彩器为唐三彩断代的标准器。其东罗马金币、三彩器中的各种胡人形象及身负囊橐、肉食、水壶和丝绸的骆驼俑,可进一步断定唐代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洛阳身边儿事#

为了更好保护这座完整墓葬,1984年筹建洛阳古墓博物馆时,将安菩夫妇墓整体搬迁复原。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数十件唐三彩被列为国宝一级文物。

荣建绪是北周旧臣,品行学识都很好,在杨坚做定州总管的时候,两个人成为好朋友。杨坚当了大丞相,就加封他为开府、息州剌史。

这个时候,杨坚已经在暗地里准备禅代的计划了,就对即将赴任的荣建绪说:“暂且等一等吧,你我应当共享富贵。”

荣建绪当然听出来杨坚的弦外之音,在拉自己入伙呢,可自己拿的是北周的俸禄,就很生气,愤然作色地回答说:“明公这种意思,可不是我想听到的。”

听了这话,杨坚也非常生气。荣建绪不为所动,就走马上任去了。

杨坚当了皇帝以后,荣建绪回朝觐见。杨坚对他说:“卿后悔不?”

荣建绪叩头回答说:“臣所处的位置不是徐广,但是感情与杨彪相同。”

徐广是晋朝大臣,不满刘裕篡位建宋,就不愿意再做官了;杨彪在汉献帝时遍历三公之职,不满董卓迁都被免官,董卓死后复职。后来他尽节护主,曹操曾经把他抓进监狱。再后来魏文帝想拜他为太尉,他坚决拒绝了。

荣建绪明显是话里带刺,但杨坚也没有计较,哈哈一笑说:“朕虽然不懂卿说的典故,但也知道卿说的不是什么好话。”

荣建绪先后做了始、洪二州的刺史,干得都不错。

流水的朝廷铁打的官,荣建绪只想做个好官,他在乎节操不贪功名利禄,不愿意参与杨坚的谋反,而杨坚任用前朝的忠义之士,也是有肚量的。

主要史料见《隋书》。

1351年,170000劳工修河堤,从河道里挖出一个一只眼睛、背部有字的石人。

其背部刻的字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突然发现这是他们劳动时传唱了几十年的歌词,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过,他们在忐忑不安之后也似乎咂摸出了那12字的味道。于是人心思动。

几天后,韩山童和刘福通决定起义,当然他们的仪式感还是有的:起义前搞了一个宗教组织白莲教。韩山童改姓赵,成了宋朝的皇室;而刘福通摇身一变,成了刘光世大将的后人。

起义前夕,他们杀白马宰黑牛,祭祀天地。想不到走漏了风声,起义者遭官军突袭围捕,韩山童被抓遇难,刘福通逃回颍州。

韩山童的遇难,没有吓退刘福通。五月份,刘福通在颍州率众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克颍州城,又进军河南。几个月后刘福通又挥师南进,相继攻占汝宁府、光州、息州,起义队伍不断壮大,迅速达到20万人。

从这次起义的背景、起义前的准备以及起义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等方面来看,是不是和秦末的大泽乡起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呢?

1.从起义背景上说,这次起义发生在元朝末年,当时元朝气数已尽,那一年又遭遇天灾,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大泽乡起义,也是秦朝统治残暴,民不聊生,“天下苦秦久矣”,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高度概括。

压迫深反抗重,无论是元末,还是更早的秦末,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向腐朽的统治阶级高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2.从起义的舆论准备来说,元末起义

是发动者先把独眼石人埋在民工劳动的地方,故意让他们发现,再让他们看到写在石人背后的那两句带有鼓动性的话,使他们在思想上有所触动。

大泽乡起义的发动者陈胜、吴广,先是把写着“大楚兴,陈胜王”的稠条藏到鱼肚子里让士卒买走,然后到附近祠堂的寺庙里点火学狐狸叫。

然后两次起义打的旗号相似,起义领袖或者假装成帝王之胄,或者伪装成名将之后,以唤起人民的同情,得到人民的支持。

3.从起义军迅速壮大这一点来说,两次起义也是相似的。因为起义的目的是企图推翻腐朽残酷的统治,所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纷纷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

看来,元末这次起义是效仿了秦末大泽乡起义的一些做法,也就是说,陈胜和吴广是韩山童和刘福通的好老师。

今天读到《明朝那些事》中有关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的故事,就想到了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

朋友,你觉得这两次起义还有那些相似之处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