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北大历史考研 知乎 北大研究生知乎

北大历史考研 知乎 北大研究生知乎

时间:2021-06-27 08:48:24

相关推荐

北大历史考研 知乎 北大研究生知乎

中华文明拥有5000多年历史无可置疑

有人对中华民族5千年的历史,采取不服、不屑、我屌的态度,还要把这种信息公开发表出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

有一种网络力量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大加追捧,有人否定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反而成了红人,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止5000年哦。

经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多年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有一个梗概式描述。

——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

——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说,“这个丛体内部,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发展。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并于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核心,我们将之概括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多元一体”也奠定了日后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远因和源头。

探源工程的工作也揭示了大量有趣的文明细节,佐证着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征:利用DNA技术得知,今日常见的小麦、黄牛、绵羊皆是“移民”而来;从多处早期矿冶遗址推断,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为了其长期生长的起点,从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关强说。

照亮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辉煌之路

8月,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为探源工程刊出专号,吸引了国际学术界的目光。

“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考古学远远低估的时期。”国际考古学泰斗科林·伦福儒评价说,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是中国学术界为丰富发展人类历史的整体认识所作出的应有贡献。

没有多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实力,就没有探源工程的世界性成果。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看来,探源工程取得的成绩与我国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近年的长足进展密切相关。测年技术、遥感技术和DNA技术在探源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为探源工程中的关键结论提供了重要支撑。

探源工程4期业已结项,华夏儿女探寻5000年历史源流的目光依然热切。

专家们的工作并未完结。在赵辉看来,中华文明探源这个课题将是一个非常长期、需要继续付出努力的研究任务。

在河南二里头遗址所在地,老乡们期盼着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几十年来在此发掘出土的遗物,将向世人展现这片土地曾经的恢弘景象。

在浙江良渚遗址核心区,瓶窑镇长命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好奇地向讲解员发问,感受着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奇妙样态,惊叹于祖先高超的智慧。

在未来,伴随着探源工程的成果陆续写入中小学生教材,中华文明5000年灿烂的星光,将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历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增强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表示,将及时增补教材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历史考古和研究成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它于2001年被正式提出,经历了预研究等数个阶段的工作后,于完成第四期结项。

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在发布会上说:“探源工程实施的十几年里,我们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几个重要的、距今5500年至3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这些遗址是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以上有关中华民族文明探源工程的内容,特别是中华文明5800年历史的相关内容,为加强其权威性,均引自新华社通稿。

对父母孝不孝顺,不是看骨灰盒多少钱。7000块钱的骨灰盒是“孝敬”了殡仪馆卖骨灰盒的人,不是孝敬了父亲。

翻开历史书

北大教授的儿子拒绝买骨灰盒,用塑料袋装走父亲骨灰,你怎么看?

今晚和一个十多年的老友闲聊,他问起我文化方面最想做什么?我说:我最想以学子身份,去北大历史学院听一天的课,因为我太喜欢北大,太喜欢历史了。

差不多十年前,我有幸受邀暑假时,去借用北大法学院的教室给在北大求学的老板们讲过一些课程,有幸在北大的土地上被人称呼为老师。

而我更想,纯粹的,以学子身份,去感受北大的教学,那里,也曾经是鲁迅先生讲学过的地方。

很遗憾,我们国内的知名高校的教学不对外开放,对比世界四大美院——巴黎美术学院的开放性来讲,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塞纳河左岸喝了咖啡后,步行去巴黎美院,没有经过任何关卡,顺利混进阶梯教室,混了一堂听不懂的艺术课程

我们的大学,还不够“大”,这也说明我们并没有做到蔡元培先生为北大树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我们没有“教堂”,我们也没有“大学”,因为没有精神寄托,所以,我们都去追逐财神

这两天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者辛德勇教授最近在网上发帖子求职,搞得沸沸扬扬。

辛德勇教授1959年出生,今年63岁,他的目标是工作到70岁。元旦辛教授发文自曝感觉受到北大不公正对待,没有被聘为北京大学博雅讲习教授,原因是资历不够,所以发文希望找到合适的学校,当然要待遇年薪百万。

说实话,他很优秀,也很敬业,讲课深受学生们喜爱。但是,大家知道的,在体制内,僧多粥少,也是二八甚至是一九原则,只有极少数可以爬到领导干部的岗位,大多数都是平常人,就是办事员,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在工作中也是内卷,也很压抑,焦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圈子,你在这个位置上,就得承受相应的压力和责任。

我有朋友,做到省厅正处级干部,后来下海了,做到风生水起,他说比在体制内,外面付出了有回报,当然回报大多了,一年赚个上百万。这说明什么,有能力的人,不甘一辈子困在体制内,外面的世界广阔的很,不拼搏一下心有不甘。

有些人适合待在体制内,觉得衣食无忧,不求大富大贵,但求稳定。

命运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穿鞋,合不合脚自己知道。至于北大辛教授,祝他好运,找到合适的学校,我看很难[微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