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笔筒树 笔筒树简笔画

笔筒树 笔筒树简笔画

时间:2019-06-10 22:20:14

相关推荐

笔筒树 笔筒树简笔画

【每日美器186】清17/18世纪 木雕树椿形笔筒

14.4cm

香港苏富比,4月,春季拍卖会,聚——当代文人艺术专场,估价30-50万港币,成交价43.75万港币。

看看这笔筒树,还有这些特别的叶子…植物园里有趣的东西可不少[呲牙]

#光明生物圈#【#蕨类植物有多美#?】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日前,@上海辰山植物园 收集保育的80种蕨类植物精品首次集中亮相,其中包括荷叶铁线蕨、笔筒树、金毛狗蕨、桫椤、七指蕨、中华水韭、密穗蕨等珍稀品种。一起去看看吧~(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梦爽)

【每日美器182】清 紫檀整挖笔筒

高14,直径10.5厘米

浙江钱塘,6月,春季文房杂项艺术品拍卖会,案头清供——文房杂项专场,估价10-28万元,成交价34.72万元。

紫檀独木为材,规格适中。利用紫檀的自然形态,随形雕琢而成。笔筒内挖中空,外壁保留紫檀天然的树瘤、树洞、树纹,仅局部精心打磨处理。天真质朴,入手敦厚,为案头珍贵而清雅的文房用品。

【每日美器174】明末清初 竹雕易安居士庭院填词图笔筒

高15.5厘米

华艺国际,11月,秋季拍卖会,物外——文人书房专场,无底价起拍,成交价36.8万元。

来源:

董桥旧藏。

著录:

董桥《记得》,牛津大学出版社。

此笔筒口部近似椭圆形,圆体,三矮足,材坚质实,色泽棕褐略黄,包浆细润,外壁浮雕与线刻相结合,雕刻易安居士在庭院内作词的画面,画中一人一桌,人物呈沉思状,衣衫随风飘动,桌上文人用具齐全,庭院内几颗大树枝叶茂盛,与天上云朵相互辉映、动静结合。树旁奇石耸立,文人气息甚浓。笔筒凹凸变化精微,玲珑剔透,意趣横生,刀法精绝,造型古朴,雕凿自然,浑然自成,颇见功力,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与雅致的格调。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三国时期已出现因其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本品整体雕琢朴素无华,古朴清雅,体态不落俗套,润泽明朗,质感浓重,名人宝用,价值极高。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出版文集《双城杂笔》《这一代的事》等30余部,深受读者欢迎。

【每日美器213】清代 黄花梨雕树瘤大笔筒

高19,直径22厘米

荣宝斋上海,7月,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幽赏未已—古董珍玩、名酒佳酿、陈年普洱专场,估价12-18万元,成交价32.2万元。

以一截黄花梨大材,独木雕挖而成。规格硕大,庄重大气。内壁呈圆筒形。口沿及底板平。外壁尊树木之原始形状,稍事雕刀,又琢出一些树瘤、树结,巧夺天工。品相完美,包浆润泽。

【每日美器027】清乾隆 周芷岩制竹刻山水笔筒

直径13.6厘米

北京保利,6月,春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估价35-45万元,成交价63.25万元。

来源:

日本关西茶道家族旧藏

款识:

“芷岩制”款

圆形笔筒,下承四足,外壁以通景形式刻山水画一幅,落款“芷岩制”。笔筒包浆浓厚,色泽光润。作者于外壁以竹节为纸,竹刀为笔,阴刻山石树木,似不用稿本,一气呵成,刀法变化多端。“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自然流畅,既显清高竹意,又极富笔情墨趣。当为周芷岩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极富南宗画意和文人气质。

周芷岩,为周灏号,字晋瞻,号雪樵,又作芷款,尧峰山人、芷道人、芷叟、樵叟,因他有一副美须,风度潇洒,又自号“髯痴”。为嘉定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出生,卒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周芷岩是嘉定派与吴之璠齐名的竹刻家。他在朱氏画法刻竹的基础上,更出新意,一变前法,通常以浅浮雕及平刻为主,不借画稿,以刀代笔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这种技法即后世所称的“平地花纹刻法”。他这种以南宗画法直接刻竹的途径,在当时竹刻界首屈一指。《竹人录》中以汉唐诗派比喻清代竹刻,又把周芷岩比作盛唐的杜甫,认为他是清代竹刻开创新法的第一人。

【每日美器109】清早期 顾宗玉款竹雕踏雪寻梅图笔筒

高14.3,口径10.5厘米

西泠印社,7月,春季拍卖会,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一)专场,估价35-50万元,成交价48.3万元。

铭文:

丙戌仲夏。顾宗玉制。

笔筒以“踏雪寻梅”之典故作为题材,经妙手神工,使主题人物与情景相融,构造出了一幅远近相宜,动静相合的艺术画面。笔筒择取竹节一段雕成,竹节横膜为底,隐起三矮足。外壁浮雕“踏雪寻梅”图,山石嵯峨,冬林交错,云接天外,意境清幽。于画面留白处留款。整体构图参差有致,意境深邃。竹雕高手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的水墨语言,讲究局部、气韵,利用水墨技巧统筹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主次的布局安排,无不契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水墨韵致,使作品在人文层面更具有张扬的穿透力和亲和力。该件作品以写实手法展开情节,刀法高度凝练,比例精准。举凡树木、山石、人物等洋洋大观融数千万刀于一器,实为一件难得的竹刻精品之作。

顾宗玉(清),名珏,嘉定人。工竹刻。据《竹人录》记载,则刻露精深,细入毫发,一器必经一二载始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