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赵姓宝宝起名诗意 赵姓宝宝名字大全

赵姓宝宝起名诗意 赵姓宝宝名字大全

时间:2021-06-02 13:49:54

相关推荐

赵姓宝宝起名诗意 赵姓宝宝名字大全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正在热映,票房飙升。一家三口今晚观影,儿子问我观后感如何。一时竟答不上来。沉思片刻,说真的,故事讲的精彩,情节设计的扣人心弦,我们看得尽心,但不投入。较真于历史的人,在这荒诞的情节里,找不到一种真实的情感。尽管全军复诵《满江红》词何其壮怀激烈,尽管瑶琴吟诵“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何其感人肺腑,但改变不了岳飞的“空悲切”,改变不了宋室飘零的历史。

记得某年雨季,游西湖,从风波亭到岳王庙,体味了一段千古奇冤,让人沉抑于家国之悲。恍悟,历史的西湖以悲为美。尽管西湖歌舞几时休,可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孤山避雨,本可从从容容,细品一下西泠印社的金石艺术。不知怎的,大雨中更为心神不定,惦念着下一站,想看一看风雨中的岳王庙。于是,撑伞赶路,拾级而上,至山巅亭台,眺望西湖,已是雨雾连天,一片苍茫,眼前只见翠绿的阮公墩、湖心亭二岛,胸中更像是堵塞了什么……

梅子黄时雨,缠缠绵绵地打湿了西湖,打湿了岳王庙,打湿了宋室南迁的历史。这一路的烽火,一路的惶恐,到了杭州便烟消云散了,或许是大难不死的康王赵构及大臣们早已消磨掉了锐气,再也不敢回眸一下那段不堪的日子,只愿沉醉在西湖的暖风中。于是,千年的风雨中,岳王庙成了西湖边另类的风景——与太平盛世莺歌燕舞格格不入的怨与忧。“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岳飞信奉的是与其苟且的活不如壮烈的死,只是还我河山的长啸淹没在了一片和议声中。和,并不惧,可悲的是皇帝大臣们早已没有了一丝骨气,甘愿对金国屈膝称臣、跪受诏书,孟子倡导的“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早已被秦桧一帮士大夫们阉割掉了。

岳飞的彩像端坐在大殿内,威武高大的只能让人仰视。“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前望柱上的这副对联算是对岳鄂王的一丝告慰吧。可我还是不甘心,小时候听《说岳全传》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十二道金牌又如何,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为什么不去直捣黄龙府?长大了就明白,这样的想法是何等的幼稚。

且看投降派们的表演:

绍兴八年(1138年)十月,金使张通古、萧哲来到宋境,开始了与南宋的和谈。金人和谈附有苛刻的条件:称臣的宋朝天子必须跪接金人诏书。“若使百姓免于兵革之苦,得其安生,朕亦何爱一己之屈?”最终,聪明的秦桧以天子正为先帝徽宗守丧的借口,代替高宗皇帝在金使张通古的面前跪受诏书,秦桧以下的从官,则是些披绯着紫装扮着朝廷大员的低级官吏。这一出戏既维护了天子的尊严,又照顾了士大夫们的颜面,却丑陋地映照出了怯懦的人格和残缺的国格。

绍兴十年五月,金国撕毁和约,进攻南宋,刚刚到手的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等地复告沦陷,和谈的欢喜瞬间化为乌有。六月,岳家军连接河朔,连战连捷,从头收拾旧山河。然而淮西一翼的张俊、王德部奉命不断后撤,岳飞在连章请求增援而不得的情况下,不得不班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绍兴十一年,金宋重启和谈,条件更是赤裸裸的了:“不杀岳飞,和议必不坚久。”十一月,天子不等金朝一方的誓书签返,就正式告祭天地宗庙,宣布和议完成。十二月,宋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云、张宪。这是宋朝开国以来对文臣武将首开杀戒,可悲的是杀死的竟是一个有功于江山社稷的人,更可悲的是岳飞之死竟没有引起朝堂之上的任何反应,只有韩世忠一人到秦桧府上去质问:“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王庙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谁提?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西子湖畔,千年一悲。赵姓王朝的后人赵子昂赋诗感怀,悲的是未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遗憾。但是,大胆假设一下,如果岳飞北伐成功了呢?于国是幸事,于己怕还是逃脱不了宿命般的结局?

西湖边的于谦祠寂然中提供了另一个答案。游客们记得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节,记得他抗击瓦剌大军的战功,却记不起他最后被诬以“谋反罪”而杀害的悲惨结局。甚至记不起西湖边竟然还有这样一位英雄,问游客,十有八九不知于谦祠。我却在西湖边转悠了一个小时,执着地寻找于谦祠,只是为了一段被遗忘的悲剧。终于在黄昏前,在三台山上找到了掩于松林之中的于谦祠,静寂无人间,松鼠来作伴……“社稷为重君为轻。”隐约间从碑文的介绍中看到了这一句话。这不是朱元璋所痛恨的思想——所以才去删改《孟子》,却是于谦信奉的真理。“土木之变”后,记得“宋室南渡”悲剧的于谦力挽狂澜,另立皇帝,成功保卫京城,然而明英宗一朝复辟,于谦当即下狱,六天后问斩。

所以,真正可悲的是岳飞和于谦的精忠报国感动不了皇帝,家天下的时代他们只是一颗棋子,危难的时候叱咤疆场,绊脚的时候只能不明不白地含冤而死:一为赵姓王朝而死,死于皇帝的偏安之梦;一为朱姓王朝而死,死于兄弟的皇位之争。那是忠臣良将的宿命!

#满江红# #岳飞#

赵家河洼村,位于肥城牛山脚下,属于杨庄行政村。相传明朝洪武年间,赵氏始祖赵牛随燕王扫北后,因年事已高,被定居于此。这个村三面环河,地势低洼,因而把这个村得名"赵家河洼"。进入这个村映入眼帘的是几颗梧桐树,这几颗梧桐树存活了三百年,到现在还很茂盛,俗话说种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这个村依山傍水,村里的房屋排列的很整齐,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偶尔还能看到断壁残垣和土墙土屋。这个村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的房屋已经人去楼空,但是景色依然很美丽,每处景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人行新年诗意旺,好字美词连响亮,语句通顺:遇美景,恭喜兔年德安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祝友新年好。

进取饼干L2

#天南地北大拜年# 万 丈高楼多璀璨, 户 内品茶半阑珊。 千 峰叠嶂一杯酒, 门 外时光有语言。 看 罢四海聚六艺

1194年, 55岁的辛弃疾准备辞官回乡。36岁的儿子立马反对:“爹,您还没给我们置办田产,怎么能退休呢?”辛弃疾很生气,直接写诗怒骂,拒绝儿子“啃老”。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1140年出生于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出生时他的家乡已被金军占领。于是,胸怀复国大志的辛弃疾21岁便加入抗金起义军,踏入战场,并立下赫赫战功;22岁时更是在万人敌营中生擒叛徒张安国。

1163年,辛弃疾带着抗金起义军回归南宋。但在此后的几年里,南宋朝廷只是让他在地方任职,还被频繁换岗。但不管辛弃疾调到哪里,他都勤勤恳恳,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当地经济。

即便任职期间官位低微,辛弃疾仍然坚持上书御敌之策(《美芹十论》、《九议》),提出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大计。

只是他的一腔爱国热情一直未被朝廷认可,甚至还遭到了其他官员的排挤、陷害与控告。后来更是长期在家中闲待,过着远离朝廷的“自在生活”。

工作失利,辛弃疾遂将自己的一腔热血转移到诗词的写作上来。同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教育儿子们。

辛弃疾这一生娶了三位妻子。首任妻子赵氏是在回归南宋之前,在金国娶的,赵氏为他生了2个儿子。后来赵氏去世,辛弃疾娶了抗金人士范邦彦的女儿范氏,生下了历史有名的三儿子“铁柱”。

辛弃疾是非常疼爱孩子的,闲来无事时他喜欢用诗词来表达对孩子们的宠爱,咱们熟悉的《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就是很好的见证。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村落,闲看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心里全是对孩子们满满的爱。

在孩子们参加考试的时候,他也会用写诗的方式来为他们打气:“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但是辛弃疾也不惯着孩子,孩子们犯错,他会严肃地提出批评,给出自己的见解。其中辛弃疾这一首骂儿子的诗《最高楼·吾衰矣》,更是骂出了高度,给中国的诗词添加了一笔亮丽的颜色。

1194年,55岁的辛弃疾在福州任职,经过他大刀阔斧地调整改进,当地经济已平稳发展。但他深谙朝廷的黑暗,知道自己很快就会麻烦缠身,同时加上身体不适,于是有了辞官回乡的想法。

当他告诉家人自己的想法时,他那已经36岁的儿子却站出来反对:“爹,你这官位不高,工资也低,也没多少积蓄,连田产都没有给我们置办,怎么能这么早退休呢?这不是让我们喝西北风嘛。”

辛弃疾听后,大怒:“逆子,你这是在嫌弃你爹没给你挣够钱,让你败家吗!”说完,操起家伙,就想追着儿子揍一顿。

事后,辛弃疾仍觉得不过瘾,拿起笔墨,挥笔就写了一首骂子诗《最高楼·吾衰矣》,拒绝儿子的“啃老”行为。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标题点明自己想退休,儿子以田产未置,不让退,所以写诗骂他。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指出儿子目光短浅,自己老了,等不到富贵时,更何况富贵本身就是危险的东西。

“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然后用穆生和陶渊明的故事,写明自己的决心,远离职场,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憧憬退休后的生活,修个佚老园,建个亦好亭,在那里饮酒、作诗,好不自在。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反问儿子,上千年的田,不知道要换多少个主人,一个人只有一张嘴,哪需要那么多勺子吃饭啊?自己说退就退,你说那么多的废话也没用。

其实这也不能怪辛弃疾的儿子们反对他退休。他们因为辛弃疾的原因一直无法走上仕途,自然手头也存不了几个钱。而在大宋时期,置办田产、经营府宅是身份的象征,他们也想过上好日子。

不过辛弃疾骂归骂,但终究不舍得让他们过那么清贫的生活。这不,骂完之后,依然给他们置办了田产,把管家的责任完全丢给儿子们,自己只管“游山玩水”去了。

有诗为证《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豆妈聊文史

辛弃疾这一生只想忠贞报国、恢复大宋王朝。不管是在战场杀敌,还是在地方任职,他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为大宋百姓谋福利。但正因为他的刚正不阿,皇帝不待见他,朝廷和地方官员们也都忌恨他。

于是,辛弃疾不断地被调往各地任职,甚至还遭到了官员们的排挤、陷害及控告。他这一生,被调动工作近40次、被控告7次,还有被罢官闲置。

虽然辛弃疾历经坎坷,但他的志气从未磨灭。他从不贪恋钱财与权力,视富贵如浮云。这次辞官回乡,也是因为了解朝廷内部的黑暗,不满当下官员们的作风。

这一首骂子诗,辛弃疾多处引用典故,以此来教育儿子们要看淡富贵,告诫他们富贵是危机,希望儿子们警醒。

你们觉得呢?欢迎来评!

这个护墙板有个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