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秋佳节的诗句 中秋的诗句

中秋佳节的诗句 中秋的诗句

时间:2021-01-19 11:27:45

相关推荐

中秋佳节的诗句 中秋的诗句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月月月圆,今又月圆。今天是传统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祝各位友友节日快乐,阖家幸福,顺心如意!

中秋,又叫仲秋。因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一季分孟仲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八月是秋之中季之仲,也即是中秋或仲秋了。月半月圆,月半即是月中的十五,月月月半即是月圆,而仲秋秋高气爽,所见之月感觉更美更圆。每逢中秋夜,人盼人月共圆,在外的游子,看着如玉如盘的朗朗圆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归心似箭。也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民间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月神。据传,古代齐国姑娘丑女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随后被选入宫,某年八月十五在宫里赏月,天子在月光里见她,觉得她美丽动人,就册封她为皇后,中秋拜月习俗由此而来。传说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所以许多女拜月,是想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春天祭日,秋天拜月,我国人对日月的崇敬崇拜无有能比。中秋月圆夜,望月、赏月、拜月,吃月饼,家盼团圆成了习俗。

月到中秋分外明,这不单是心理感觉,更是自然天象。十五月亮十六圆,那是历法所造的差异。每逢中秋,我脑海中总会闪现一些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9月10日——9月12日共放假3天。

中秋因为和周末相连,并不需要调休,大家依法直接享有三天的假期。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在9月10日,星期六。法定上中秋节假日只有一天,所以,9月10日这天是放假的,但因为和周末公休日重合,会还一个公休日给群众。中秋节放假时间是9月10日——12日(周一)。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9月10号,星期六,不过放假时间是9月10日到9月12日共3天。因为法定上中秋节假日只有一天,所以9月10日这天是放假的,但因为和周末公休日重合了,会还一个公休日给群众,因此,年中秋节放假时间是9月10日—12日(周一)。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夜的习俗

1、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3、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之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4、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金秋佳节话家常#

秋高气爽,老天很给面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晴好!中秋佳节,千家万户团聚,吃月饼赏月,可别忘了吟诗哟[呲牙],先来两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真是佩服古人有如此美妙诗句!

希望各位朋友中秋节快乐!平平安安!

中秋晚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代大诗人苏轼八月十五留下的名句,我辈朗朗上口!再过一个星期,中秋佳节到了!人月团圆,赏月拜月和吃月饼,各地习俗文雅共赏,喜庆热闹,不亦乐乎!华夏大地,龙的传人把农历四节,即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节为秋节,冬至为冬节,立为大节曰。为藉时令节耕种,也为民以食为天,演变成我们华夏大地龙的子孙的节曰!中秋节亲人像高挂天穹上圆圆的明月一样大团圆!归家的亲人们,尝月饼,赏明月,望着皓月诉说着思念之情,互诉衷肠!这正是中秋节之精神,佳节之向往之处!中秋节的故事和诗句留存很多,但我们最为关注的月饼款式已是曰新月异,清淡宜人,由古代简单的甜饼转变到现在的千奇百姿,咸甜可口;由简单一筒薄油纸到高贵可人的品质包装,月饼也代表了古代到现时的人们的思想转变的时光之差,到现代人类的追求享受的成熟理念!下面盒子的月饼你认为怎样?是不是有点大不同呢?

1076年的中秋节,苏轼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此被历代人推崇备至,认为是相思诗的佳作。可你知道吗?就在一年后,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写了一篇《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绝 对不逊色 哥哥,堪称佳作。

1076年,苏轼刚刚39岁,当时的中秋节,他一人独在外地,多希望能看到弟弟一面。可到底不能如愿,尤其是在中秋节这样一个本来就应该圆 满团聚的日子,他也没有和弟弟相遇。虽然他也曾到达山东密州,但是也碍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前往济南,和弟弟相遇。

从密州到济南,这段在我们今天看来非常近的距离,但是在当时,却困住了这对兄弟整整七年。于是在中秋佳节,苏轼仰望夜空,对着明月的光辉,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充满了对弟弟的怀念,尤其最 后几句更是点睛之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看到月亮也有圆缺,想到人自然也有分离聚会,所以也就想开了,希望兄弟二人同看一轮新月,可以互相倾诉衷肠吧。

不过,上天还是眷顾苏轼的,就在一年后,苏轼调任徐州。弟弟苏辙也下定决心,和大哥见上一面。于是,他也收拾行装,前去徐州。而且,正好赶上了中秋节,兄弟二人终于可以把酒言欢,团圆一次了。但即便是这样难得的团圆,也是时间宝贵。

苏辙仅仅待了三个月,就要和哥哥分别,也就是在这次中秋节时,苏辙在临行前,也写下了一篇《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在我看来,这首诗的写作感情并不逊色苏轼的水平。只是写作过于伤感,开头用了回忆的写法,写出自己和哥哥曾经没有分别时的快乐与温暖,中间用了很多对比写法,写出多年生活的艰难;结尾处用了王粲登楼的典故来描写在外漂泊人们的辛苦,难以和亲人团聚的痛苦。写作风格鲜明,令人闻之落泪。

可能正是因为这首诗写作过于伤感,而不像苏轼写作给人以希望和动力,所以没有被大众熟知。但是这首诗传递给我们的思乡感情是深刻且真挚的。

读诗的魅力可能就在这里,你能在诗句中找到一种力量,这是一种美的力量。我们欣赏李白的豪情与侠气: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欣赏杜甫的悲悯与真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欣赏杨万 里的田园风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欣赏李清照的随性与洒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古诗词里,说不完的明月美酒,讲不尽的岁月山河。长读诗词,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功底,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更能让他们在文字中学习到新的力量。几年前,爆火的《诗词大会》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喜欢文学,喜欢诗词的朋友在舞台上进行展示自己的风采。

如果你也喜欢诗词,那么这套《枕上诗书》请不要错过,这套书选择了唐宋时代非常出 色的很多诗篇汇聚成册,其中还包含了诗人故事,成语典故,文学常识注解。可以说是一本学习古代诗词知识的百科全书。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看一看,参与购买吧。让孩子们在诗词的世界里,看到更加壮美的明天。

一本书读懂古诗词

一本书读懂古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诗句如此经典,欢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中秋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已经成为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团员的符号,衷心祝福朋友圈所有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又到“教师节”

今天是中秋佳节,又是教师节。挺难得的!我查了一下,本世纪一共才有三次。

我又查了一下教师节的历史,感谢百度!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并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设立教师节非常必要!

最近听到许多关于老师的故事。感觉当一名老师,当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不容易啦!有些老师,每天得在学生家长群里安排作业,在教导学生的同时,学生家长也得到了第二次学习,机会难得啊!平时还得挤出时间来考查各种学习教材,推荐给学生和家长,务必要求全班人人都有,只有有了老师推荐的教材,学生的成绩才能得到提高!老师

每到教师节来临之际就更忙啦!生怕学生和学生家长来送礼。总是在学生家长群里再三的说不要给老师送礼,又生怕个别家长看不到,就不辞辛苦的个个私信,生怕落下一个人。老师对待送礼五百元以下的同学,总是进行严厉的批评:老师的职业是一种高尚!怎么可以送礼哪?

这老师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是一种纯粹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

曾经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觉得这诗写的还不够好!还不够深刻!可是我也刚刚脱离文盲不久,写不出更好的诗句啊!

至此道一声:“老师您们辛苦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