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临床上肝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临床上肝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时间:2019-01-26 09:03:44

相关推荐

临床上肝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临床上肝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肝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导致肝炎的原因有很多,肝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1临床上肝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在日常要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以免病症的发生。我们如何辨别肝炎呢?这个问题可能难倒了很多人,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一起通过本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关于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介绍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肝脏是入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参与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之代谢产物不能由肝脏来解毒,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故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

(2)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其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较平时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4)发热;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 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为数不少的黄疽型肝炎病人,往往在医院门诊按感冒治疗,3-5天后待黄疽出现才被确诊,这是缺乏对肝炎发热症状认识的缘故。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通过上述的症状介绍,相信各位读者都有所收获了吧!在我们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并且坚持锻炼身体有助于远离肝炎的困扰和危害。最后,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

2肝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忙碌的生活充斥着我们的时间,让我们无暇去关注自己的身体,我们是时候休息一下。关于肝炎该如何发现呢?通过医学的检查较为准确,下面让我们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肝炎的检查方法。

抽血检查

医院给肝炎患者抽血,检查项目主要是: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4)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TTT试验是肝脏蛋白代谢紊乱的一种定性试验。肝脏病患者的血清与麝香草酚巴比妥缓冲液试剂混合后即可出现混浊,通过与事先备好的标推混浊试管进行比较,可测出其浑浊程度。正常值为0-6马氏单位,大于7马氏单位为阳性。其混浊程度与肝损伤程度基本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即可出现阳性,恢复期转为阴性;持续阳性者是向慢性转化的指征。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活动期均可为阳性。静止期可下降或接近正常。目前大医院均用蛋白电泳测定取代该检验,但农村和基层医院仍有沿用该检验,作为常规肝功的指标之一。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各位读者都了解了关于肝炎的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只是看我们有没有将这些方法利用起来。一旦发现症状,应当及时的就医配合治疗。

3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

肝炎这种疾病很可能是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所导致的,我们要在生活中纠正这些不良的习惯。发现疾病要及时的治疗,让我们通过本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关于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供患者参考阅读。

治疗

肝炎患病的原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由于饮食不节、失节,损伤了脾胃而不能化湿,湿热内生,困脾伤肝,造成肝胆脾胃不和,从而加遽了对正气的损伤,导致了肝炎的发生。另外,由于正气不足,极容易感染疫毒,所以,肝炎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大众不良的饮食习惯。就是说,国家不能完全顺应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对百姓日常 生活加以正确的引导,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治愈率达90%以上。药方茵陈高15g(先煎),生山栀10g,炒黄柏5g,酒大黄3g,龙胆草5g,鸡骨草30g,赤芍药10g,桃仁泥6g,川楝子10g,广木香6g。

甲型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早春季节发病率高,可能与秋冬大量上市的水产品有关。毛蚶、醉蟹等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都发生于冬春;早春甲肝增多,可能与春节期间人口流动频繁有关。甲型肝炎的流行每7年一个循环,并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调查表明,甲型肝炎病毒在哪个季节流行与它在环境中存活能力有关。由传染源污染的一般环境中,甲肝病毒可存活1个月;98℃加热1分钟、紫外线照射,含甲醛或氯的去污剂都可将它灭活。甲肝病毒在水生贝类里能存活3个月左右,在流行季节里对本病扩散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水即使用常规氯浓度亦不能杀灭病毒;水源清洁但水管通过的地区被污染,仍可发生传播。潜伏期内的饮食 、保育、卫生人员和爱喝生水、吃生贝类的人,都是引起非季节性广泛流行的重要条件。

通过上述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关于肝炎的相关治疗方法,我们在生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喜欢才能避免疾病的困扰。如果你对肝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查阅更详细的资料来了解一下。

4肝炎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呢

请问一下各位读者了解肝炎么?它的分类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难倒了很多人。我们必须要对肝炎做一个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篇文章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肝炎的类型有哪些,帮助患者详细了解一下。

病因分类

1、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 HA);血清性肝炎(serum 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 B, 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六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遗传因子不同,除乙型肝炎遗传因子是DNA外,其余几型肝炎遗传因子均为RNA。其中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此外,病毒性肝炎还有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过去被定为己型肝炎病毒的病毒现在被确定为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属型,因此己型肝炎不存在。

在病毒肝炎的疫苗,A型、B型、D型的疫苗已研发成功;C型、E型、F型的目前无疫苗。

2、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从实验室检查看,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容积测定(MCV)大于95FL,血清胆红素增高,可达17.1μmoL/L或以上,转氨酶中度升高,常大于2.0,测定线粒体AST(mAST)及其与总AST(tAST)的比值,其升高可达12.5+5.2%。并有γ-GT,谷氨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中国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相信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各位患者对肝炎有所认识。肝炎在我们生活中多数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所导致的。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杜绝肝炎。

5丙型肝炎主要有哪些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传染性疾病,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做好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下文为大家介绍了丙型肝炎主要有哪些传播途径,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达到保护自已不被感染的目的。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外感染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主要有:

⑴ 丙型肝炎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⑵丙型肝炎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 品导致丙型肝炎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丙型肝炎的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3.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型肝炎病毒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丙肝人要积极的对这种长期跟随病人的疾病进行一下治疗,注意丙肝的治疗方法是很多的人都极度重视的,丙肝患者要积极的选择好的治疗办法,积极的预防和发现丙肝是很多的人都在认真做的工作,丙肝患者要积极的注意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