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红色旅游发展案例 | “旅游+”模式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省善洲林场红色

红色旅游发展案例 | “旅游+”模式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省善洲林场红色

时间:2018-08-28 15:27:21

相关推荐

红色旅游发展案例 | “旅游+”模式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省善洲林场红色

近年来,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依托善洲林场红色旅游、绿色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开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旅游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周边贫困地区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蜕变。

杨善洲同志和善洲林场的先进事迹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善洲精神的热潮。10月,云南省委批准成立了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12月,加挂杨善洲干部学院牌子,学院总投资1.3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131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能同时满足300人的培训、学习。

杨善洲干部学院是中央组织部公布的13个“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国家公务员局评定的8个“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之一、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央党校网络在线培训定点院校、中直机关党校学员调研基地、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度中国十佳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首批中国红色地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中组部列入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被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管委会推动红色资源、绿色生态与特色产业结合,打通了善洲林场红色文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积极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生态旅游及特色产业等,充分显示了“绿色”生态产品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旅游+红色”,提升教育培训水平

管委会紧紧围绕以党性教育为核心的办学定位,以弘扬传承杨善洲精神为主题,以“杨善洲精神+”模式拓展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环线,重点开展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方面的培训。其中干部教育培训环线以杨善洲干部学院为核心,以施甸县姚关清平洞、大柳水杨善洲故居、隆阳区板桥北汉庄等现场教学点为支撑,延伸带动保山市委党校、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同时,杨善洲干部学院还积极探索与大理、德宏、丽江等周边州市合作开展延伸培训,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为深化。

近年来,杨善洲干部学院紧紧围绕党性教育为核心的办学定位,以弘扬传承杨善洲精神为主题,突出现场教学优势,开展服务式、对话式教学,构建“现场讲解+专题讲授+实践锻炼+互动交流+延伸教学”模式,开展“缅怀篇、事迹篇、家园篇、对照篇、感悟篇”5个篇章教学,形成内容丰富、有机联系的“教育培训链”。现场教学通过解说员现场讲解,真实再现杨善洲的艰苦造林情境;专题教学通过专家学者的系统讲授,帮助学员梳理杨善洲精神形成轨迹和时代价值;访谈教学通过现场访谈杨善洲的家属、同事、亲朋好友,呈现杨善洲为民、务实、清廉的一生;激情教学通过教唱颂扬杨善洲精神的歌曲、唱响革命歌曲、观看舞台剧、诗歌朗诵等形式弘扬传承杨善洲精神;体验教学通过徒步3.8公里到达善洲林场的瞭望台(海拔2618.8米),开展送爱心水、品烤茶、做善洲餐等活动,锻炼学员们攻坚克难的决心。

“旅游+生态”,实践生态文明建设

管委会继承了杨善洲等老一辈造林人的遗志,始终坚持修复与保护并举,实现了林场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持续开展造林护林。管委会与善洲林场一同全力管好、护好5.6万亩林海,落实了保山市“绿化荒山行动”“三项清理整治行动”“森林生态资源‘守护神’行动”等多项重大生态建设和生态治理专项行动。二是广泛发动群众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管委会在林区道路设置宣传栏,广泛宣传生态文明价值观,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培育和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管委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先后投入1.3亿元资金对教学区基础设施、善洲林场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完善,完成了“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协助县乡对林区农户实施易地搬迁累计达1700户7600多人。

“旅游+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兴旺

管委会联动周边乡镇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是发展生态养殖业和林下种植业。利用林场林下空间资源优势,开展牛、羊、猪等畜禽养殖,发展胡蜂、蜜蜂、竹鼠等特色养殖,种植有机蔬菜、食用菌、中草药等,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仅雷打树村种植蔬菜年人均收入就超过1.2万元。

二是发展特色林果业。带动林区周边高海拔地区退耕还林,积极发展核桃、樱桃、冬桃、麻椒、草果、酸木瓜等特色林果。

三是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充分发挥林场和周边区域种植业、畜牧业、水资源等优势,开展火腿、肉肠、腌辣食品、核桃油、茶叶、蔗糖、山泉水加工,“万兴碧毫”“黑山银峰”“姚关火腿”等品牌享誉省内外。

四是发展电商产业。积极探索电商模式,加大周边乡镇农产品上行力度,依托游客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产品线上线下代买代卖服务,出售核桃、茶叶、蜂蜜、腌辣食品、中草药等。

五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改善了当地低海拔地区近15万亩土地灌溉条件,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和芒果、龙眼、香蕉等热带水果种植。林场周边的施甸县姚关镇、旧城乡、酒房乡、万兴乡和昌宁县湾甸乡每年的农业总产值达19亿元。

文旅融合继承红色基因,创新理想信念教育

善洲林场依托红色文化及林场资源优势,推动了红色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完善了基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于3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杨善洲干部学院紧紧围绕党性教育为核心的办学定位,以弘扬传承杨善洲精神为主题,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内容丰富、有机联系的“教育培训链”。截至年末,杨善洲干部学院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244.5万人次,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266期11.84万人,13个省部级单位、17个厅级单位在基地挂牌开展合作办学,学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机关。

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善洲林场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丰富了生态产品数量,推动构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经过30多年的建设,林区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建成森林面积3711.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7.1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活立木蓄积量达331170立方米,生物多样性逐年丰富。每年善洲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1亿元,直接受益人口涉及姚关、旧城、酒房共3个乡镇、11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共3万余人,间接受益人口10万余人。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百姓就业增收

杨善洲干部学院围绕挂钩村脱贫发展需要,共协调筹措资金86.4万元,帮助芭蕉林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其中,学院协调市、县两级财政40万元补助资金建设的村级能繁母牛养殖场已投入使用,该学院给予补助资金20万元,用于解决脱贫攻坚补短板相关工作。

善洲林场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生态养殖业和林下种植业每年总产值达7000万以上,特色林果业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当地百姓曾主要从事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553人,覆盖率100%。善洲林场为贫困户设置公益性岗位15个、生态护林岗位7个,贫困户户均年收入增长1000元,目前已有18户93人脱贫。

原标题:《红色旅游发展案例 | “旅游+”模式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省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红色旅游发展案例 | “旅游+”模式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省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