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古人的婚礼仪式一般选在哪个时段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觉得最吉利

古人的婚礼仪式一般选在哪个时段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觉得最吉利

时间:2024-03-21 11:43:06

相关推荐

古人的婚礼仪式一般选在哪个时段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觉得最吉利

婚礼究竟是应该放在上午举行,还是应该放在下午举行,究竟那一个才更具传统?现在北方的婚礼多在上午举行,南方的婚礼多在下午举行,北方说北方更传统,南方说南方更传统,究竟谁说的更在理呢?古代婚礼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分上午、下午了?

其实婚礼在下午黄昏时分举行才最具传统,“婚”就是黄昏的意思,古代的人都是黄昏时分举行婚礼,拜完堂后便“送入洞房”,然后就是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开始行合苞礼。否则,上午举行婚礼,拜完堂新郎新婚怎么入洞房呀?即使送入洞房,新娘子还要在洞房干坐一下午,等到晚上早已饿的没有新鲜劲了。

为什么要黄昏举行婚礼,这源于上古部落时期有个传统叫“抢婚”,黄昏的时候人们干了一天的活比较疲惫,思想都比较懈怠,对敌人警惕性不高,这个时候到别的部落抢女子最容易得手。所以部落里的未婚男子便会组织去其他部落里抢女人,抢回来后便接着入洞房成为自己的妻子。因此被抢的女子总是哭叫不停,不愿意离开自己的部落。后来“抢婚”这种野蛮行为被讨汰了,改成部落之间互相下聘礼迎娶,但是在黄昏举行婚礼就成为传统风俗给保留下来,《周礼》中曾说新郎迎娶新娘都是在晚上,而且还要穿黑衣服、黑轿子,与夜色相符。而新娘离家哭哭啼啼也成为礼节保留下来,后来叫离娘泪,不哭代表不孝,而且要大哭,上轿时要一哭三回头。

那么什么时候改成上午的呢?唐朝,唐朝时认为黄昏为阴,婚礼应由阳至阴,新郎代表阳,新娘代表阴,所以应该是中午举行婚礼,晚上合苞,正好合了由阳至阴。那么南方人为什么能保持在晚上举行婚礼的传统呢?原因就是西晋灭亡后的衣冠南渡,有文化的大世族大地主都跑到了南方。

永嘉之乱后北方的世家大族很多都跑到了江南,这些人大都是士族读书人,知识水平较高,受礼仪文化影响较深,所以就保持了原来的文化传统。而留在北方的汉人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这些人好多没读过书,甚至不识字,平时对礼仪文化传统就半懂非懂,执行的不全面。五胡乱华开始后北方大乱,老百姓都东躲西藏,疲于逃命,生活极不稳定,更加不会再注重文化礼仪,白天能顺顺利利娶上老婆就是好事,晚上说不定得组织抗击胡人兵匪。

而且五胡乱华开始大量胡人迁入中原,这些胡人原本就风俗不一,进来后也多学习汉人的风俗,所以等到了北魏统一北方后实行民族大融合,就渐渐形成了中午举行婚礼的风俗习惯。到了西魏北周,鲜卑人和汉人大地主在关中相结合,搞出了个关陇集团,最后建立了隋朝和唐朝,自然而然遵守中午举行婚礼拜堂成亲的礼仪风俗。

而南方则一直相对稳定,东晋虽然只有半壁江山,可内部没有战乱,南迁的也汉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南方开发较晚,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而且还需要与当地土著争土盘,因此需要整个家族团结一致,一致对敌,所以宗族就保持的比较完整,宗族礼仪文化也就继承的多,这也是广东、福建等岭南地区宗族传统保持的最完整的原因之一。

现在北方大部分是上午迎亲,11点前必须接回亲娘子,12点举行婚礼,下午送客休息。南方则分中午婚宴和晚上婚宴,中午婚宴和北方差不多,晚上婚宴则是上午去迎亲,中午要在新娘家吃告别宴(离娘宴,或者叫女方婚宴),晚上6点左右在男方家举行婚宴。中午举行婚礼的好处是下午可以送客、休息,晚上只剩下入洞房。缺点是早晨比较赶,有的跨市、跨省婚姻得半夜出发,或头一天赶到新娘家那里找个宾馆住在那,第二天接走。晚上举行婚礼则不需用,当天可以从容的安排。不过现在好多人家从简,新娘家离的太远的都不从新娘家接亲,都是从找个宾馆让新娘及家人住下,第二天从宾馆接亲,或从新娘的单位接亲,单位是娘家。

大家认为是中午举行婚礼好呢,还是晚上举行婚礼好?

甄嬛传又一细节,玉娆允禧结婚在晚上,而浣碧,孟静娴是在白天。在清朝,满人结婚,只有正妻才是晚上大婚,像浣碧,孟静娴都是侧福晋,只能在白天。

古人认为,黄昏时,昼夜交替,是结婚的最佳时刻。“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因为清满族晚上结婚,婉容皇后好像就是凌晨三点开始举行的婚礼。

还有还珠格格就说过满人大婚是晚上,紫薇,小燕子还有知画都是晚上结婚,而第一集中小燕子假扮新娘,去府里偷东西,那是汉人结婚,就是在白天。

#影视剧中令你难忘的瞬间#

夫妻结婚的第一夜,为什么叫“入洞房”?古人脑洞太大了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还有金榜题名时。这其中啊,洞房花烛夜,也就是我们这结婚的那天晚上,是一项很隆重也很热闹,也很幸福的事儿。

说结婚,他就特别讲究这个喜庆热闹,闹喜闹喜,越闹越喜。很多地方,这个婚礼流程当中会有闹新娘,还有闹新郎,当然也有伴娘跟伴郎的这个说法,但其实这个在古代就有闹洞房的讲法,你们知道这个古代的闹洞房它从何而来吗?

首先原始社会是先后经历了母系社会,还有父系社会,母系社会呢,那个时候流行的是走婚制,就是男女双方哈,只要能看对眼,这个男孩儿呢就会到女孩家里面住几天,然后离开的时候,可能女孩有孕,或者就是没有身孕,反正那个时候女孩儿生完孩子来,也不太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可能具体是谁。而到了最早的父系社会呢,男性开始占据主导了,这个时候更有意思,流行抢亲,就你看上哪个女的,你就把她强行带走,然后抢回自己家或者自己的部落。很多时候为了抢亲,可能几个部落之间会打仗。然后后来皇帝一统各大部落,为了部落和平,就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呢还专门会建造一个就是新房子,让新婚的夫妻共同的来住。说这个新的房子呢,它只留一个只留一个入口,那个时候叫洞口。所以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发生有可能抢亲的这种现象。所以你看这个可能就是最早的这个洞房的来源。

然后再后来说到了封建的社会呢,虽然就没有抢亲这种陋习了,但是入洞房的传统呢就延续了下来,并且呢也成为了我们中式婚礼当中很有趣的一个环节。嫁入洞房之前呢,这个新娘头上是吧?一直要蒙一个红盖头,然后双方这个拜天地之类之类的。然后呢入洞房呢,入洞房的时候,新郎可能要用一根这个红色的绸子,新娘戴盖着那个红盖头嘛,就牵着她走,新郎然后走到洞房里面,然后呢,再把这个红盖头掀下来。接着呢,很复杂的仪式,比如喝什么交杯酒啊,然后吃饭啊,然后还得把它的这个头发解开,再重新帮它扎起来说,反正很复杂的一套流程下来之后,这才算是夫妻关系的正式确立。

封建社会的婚姻,这个咱们都知道哈,很少是有自由恋爱的,一般都是父母包办婚姻。所以说可能两个人在入洞房之前啊,,不会有太多的交流啊,可能都没有说过几句话,所以呢,说为了避免尴尬,后来就出现了这个闹洞房的习俗了。

一种是一群人就堵在这个新房子里面,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一些俏皮话,然后呢,可能再有一种呢,就是新郎新娘要做一些游戏,这个比如说吟诗作对呀,比如说行酒令啊。然后呢,可能在这种游戏当中啊,包括这个亲朋好友的这种拥簇当中啊,一下子可能两个人就熟悉了。不过其实在古代,也会有一些比较恶俗的婚闹,比如说宋朝,因为思想开放嘛那个时候,所以当时的婚闹呢,就会有一些男性的宾客可能趁机对新娘有这种就不太文明的现象吧。

然后说还有当时呢也还有一种这个婚闹,他们呢是以仗打续为乐趣,女婿当时就有很多新郎被意外打死的例子,那闹洞房在古代呢,又有炒房的说法,甚至有三日无大小的习俗。当然我们说这个适度的婚闹其实挺有意思的啊,他能够平添很多婚礼的乐趣,然后也冲散了这种好像新婚夫妻的这种尴尬也好,紧张也好。但是流行到现在呢,这个婚闹就演变成了一些恶俗的婚闹,这个就不得不让很多人很担心了,闹过了头洞房只会让多方很尴尬,未免很低俗。

所以呢,凡事都要讲究分寸,这个婚闹也是。那你们那儿有婚闹吗?不妨讲一讲你们那儿特殊风俗。

国学考试!国学常识100题,你答对几道?[呲牙]

《诗经》里一共有多少首诗?《红楼梦》的别名叫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是什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古人是什么时候举行婚礼的?

男子行拱手礼的时候是左手在外?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收藏学习,重温经典!

#国学# #教育微头条# #0-6岁育儿经#

《白虎通义·嫁聚篇》这本书里说:“婚姻者,何调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意思是,什么叫婚姻呢?在黄昏时举行嫁娶之礼,所以叫姻。

为什么要等到黄昏时才举行嫁娶之礼呢?在周朝的《易经·交辞》书里说:乘马蹄声踏踏响,女子哭得泪汪汪,强盗来抢她作新娘。从这段话的意思;为我们解开了古代黄臂晚接亲的奥秘,原来过去是以强盗的行为去抢劫女子来做妻子,白天去恐怕被人发现,所以多在晚间进行。所以唐代孔达解释婚姻为:“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总的说是,婚姻起源于抢亲。

我国古代,女娲的传说很多。关于她用泥土造人和“职香(婚)烟,通行媒”的传说,说她开始用泥造人,后来觉得老是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手是便制婚嫁,教男女自行婚配,生儿育女,延续后代。人们尊之为神媒(或“皋媒”,高媒”)奉为母性始祖和管理婚姻之神。据后记载祭她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仲春二月,祭时间,也是青年男女娶会的盛大节日。青年们集合在供奉女娲的“葆宫”前,歌舞游乐,通宵达旦。这时男女青年就自行挑选对象,选上了就可自行结合,谁也不能妄加干涉。

传说伏羲和女娲是两兄妹,后来由于下大雨,水泡天门,地上的人都被淹死了。伏羲女娲坐在葫芦里,得以幸存,为了延续人类,兄妹成亲,是人类的始祖。山东武梁祠汉画像石上的伏羲女娲两个人身蛇尾,两尾相交的形象,就是写真。伏羲和女娲克妹成亲的婚俗,是古代族内血缘亲的传说,这类传说在好多民族中都有流传。

马来半岛塞芒人的婚礼,有在远古时代,男女在山里恶劣的环境下婚配的 遗风。塞芒人同其他族人如沙盖人结婚,成者两个支系的塞芒人结婚,或者两地的塞芒人子女结婚,必须举行隆重的婚礼,把换来的白水牛拴在场中心的屠柱上,作奉献给塞芒人崇拜的伽利神的祭品,供奉伽利神之后,大家宰割牛内拿来烧烤,新郎伴送队由其父亲带领,新郎穿红布服,戴鲜花,腰间佩带把弯尖翘的大刀,后面跟着携带喷筒、长矛、弓箭和大刀的未婚青年伙伴及新郎的亲属,伴送时吹奏乐器,新娘身穿红布衣或遮胸的披肩布,头戴鲜花,由其父母带领,相好的少女及亲属陪伴,前往婚礼的场上集中。

新郎新娘并排坐在双方父母的对面。巫师主持祭祀仪式,诵祭后即手持长矛投刺白水牛。塞芒的男子把水牛、芋类、水果等食物和酒拾到场边的大树下举行祭祀。

祭在西天的伽利神,请其降临享用祭品。祭祀后开始宴饮和跳舞。到了婚礼时间,主婚人向新郎新娘发出信号,新立即从新郎身边 跑开,围绕场地附近的白蚁家奔跑,新郎追赶,此时乐队吹奏快速的乐曲配合。新郎追着新娘十圈,便可追上抓住新娘,于是两人牵手挽臂 走到长辈面前接受祝贺。

有些塞芒人安排新郎在树林里追赶新娘,新郎在什么地方抓到新娘,不论是树下、花丛中、泉边或山上,就可以在那里同享新婚之乐。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将以树木、花朵的名称来取名字。有的塞芒人有这样的习俗:新郎要同新娘在外面单独过七天的新婚生活(有的只规定一个晚上),天黑时夫妻二人在什么地方,就在那里暂时搭棚住宿,有的则在岩下或者山洞里度过新婚之夜,白天二人共同挖竿类,到溪里捕鱼,到林中采摘野果作食物。到了规定时间,就返回大伙的住地,在岳父母的草棚旁搭新章棚。

我国广西布努瑶流传的《迎孙歌》中,折射出远古岩的遗迹。布努瑶习俗,夫妻俩到野外的山洞里去住,生小孩满一百二十天后,家公家才去把媳妇、孙子接回家。在回家的那一天.请来一位歌手在家门前祭家神,唱欢迎的歌,这就叫《迎孙歌》。然后把一个蒸笼搁在门中,由手把孙子从一端递进去,家公家婆从另一端接孙子进屋,以示脱胎换骨,消灾脱难。

苏里南嘎利比青年都是倒插的女婿,双方定亲后,未婚夫就在姑娘家旁边搭一间简易小屋,结婚之日,新郎照常外出捕鱼或特猎,新娘趁新郎不在家时,把从自已家里搬来的吊床和新郎的吊床一起系在小屋里,这就是他们的洞房。

我国广西的毛南族婚俗,有古代血缘亲的遗风。既没有“洞房花烛夜”,更没有“闹洞房”,新房不铺设双人合欢床,而用两套簇新的被褥,铺设两张单人鸳鸯床,阔富之家,甚至设有两个新房,新郎新娘各设一个新房。传说这是当初洪水没世界,盘古兄妹结婚时进留下来的。几内亚人新婚之夜,家人将夫妻捆绑在一张吊床上,然后把一把蚂蚁放在他俩身上,到清展才松绑,以考验其爱情是否坚定及能否吃苦。以上各例婚俗,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远古初期在荒野婚配的遗迹。

古代皇帝的洞房夜,会是什么样的呢?

皇帝贵为真龙天子,能被选为皇后的,正所谓“龙凤呈祥”,皇后为凤体,母仪天下。他们的“婚礼”乃是举国大事,“流程”自然也是盛大并复制,才能彰显地位和身份的独一无二。

每个朝代不同,按照明朝为例。在结婚当天,天还没亮,皇帝就要起床穿上“冕服”,皇帝的冕服不同于民间普通百姓,不仅华丽,在冕服上还有绣有十二章纹,一件件叠加往皇帝身上穿,穿上冕服不是为了去皇后娘家迎亲,而是先接受朝臣的朝拜。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要穿上朝服进宫行李,负责给皇帝迎亲的是主副使,对皇帝行大礼叩拜4次后把朝服换下来,穿上专门的服装,把“娉书”放在专8门迎娶皇后的“凤辇”,就从奉天门出发前往皇后的娘家接亲。

皇帝的“娉书”也非同一般,是皇帝祭拜天地还有祖先后,得到上天和祖宗的庇佑写下的,大征、册立仪式自然不能少。

到了皇后娘家,还有一套复杂的礼节,首先是皇后娘家的所有人都要下跪接旨,皇后在娘家也要完成一系列专属的流程后,坐上凤辇,浩浩荡荡被抬进皇宫,到达天安门后穿过午门,再到后宫。

和皇帝一样,皇后身上的冠服也是非常有份量,既定的时辰到了以后,就要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不仅要烧香祭祖,还要昭告天下,一对新人还要到奉先殿对列祖列宗进行三叩九拜,基本上走完流程,就已经半夜三更了。

因此很多人说,皇帝举行婚礼的过程,堪比国家工作成果汇报大会,还要承前启后,展望未来。

仪式走完了,终于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洞房。

洞房不仅仅是皇帝和皇后的夫妻行为,还是为江山社稷开枝散叶,洞房也不是在卧室,而是有专门的一个房间,用来洞房用,布置上跟普通老百姓一样,以大红色为主,喜字元素自然也是不能少的。

床上放的是“百子被”,床前挂的是“百子帐”,顾名思义就是在被子和帐子上分别绣有一百个不同形态的孩子,寓意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传承万世江山。

其他的床上用品分别绣着龙和凤,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与尊贵的身份。

洞房的床前面会设置很多重屏障,还有一层层的帐子,威严并得体,闹洞房自然是不能有的,就算有,谁敢在真龙天子面前胡闹。

终于到洞房环节,如果平常百姓,自然是直奔主题,开始办大事,但皇帝和皇后还有重要的仪式要完成,先要祭拜天地、神灵还有祖宗,祭拜也是有讲究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寓意和祝福。

祭拜结束后,宫人会奉上食物,由皇帝和皇后象征性地尝几口,寓意日后的一日三餐,风调雨顺。古代皇帝的饮食,有专门的宫人先代为尝一口,确保安全无毒后才入皇帝之后。

之后就是皇帝和皇后的合卺礼,终于要喝交杯酒了。

合卺酒的卺也特别,是一个葫芦制成的,制成两半为瓢,皇后和皇帝各一半也就是各一瓢,分别饮下一瓢酒,寓意夫妻之间同甘共苦和琴瑟和鸣。

礼行过了,酒也喝过了,是不是可以进入正题了呢,然而并没有。喝过合卺酒后,皇帝要到东房置换服装,把礼服换下来,患上就寝用的专属服装,之后是皇后换装,每一个礼节背后都有帝王家的高贵和期许,毕竟皇帝成亲,乃是天下大事。

换过衣服后坐到床前的皇帝和皇后,还有最后一关,由太监和宫女端来饺子分食,饺子只有5分熟,吃一口生饺子,寓意为“生”,生儿育女,为皇帝开枝散叶,到了这个环节结束,皇帝和皇后终于开始正式“洞房”,行夫妻之礼。

因此皇帝的婚姻,整个流程负责,基本上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历代的皇帝结婚和洞房的礼仪虽然各有不同,但也大同小异,尤其以明朝和清朝的最具有代表性,富丽堂皇,洞房铺张而且向后人呈现了当时的宫廷文化,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缩影。

这些中式婚俗礼节肯定你不知道:

1、古时候的婚礼不是这个“婚礼”,而是这个“昏礼”,因为古人认为黄昏为吉。

2、现在大家说的婚礼礼仪中的“三书六礼”,竟然被弄丢了一礼,是“三书七礼”,你知道第七礼是什么?答对了,你绝对是“武林”高手!知道第七礼是什么?

广州沙湾古镇岭南喜事,有好多你唔知嘅,去睇下学下啦!摄影光•影•色 #红红火火过大年# #福牛贺新岁# #广州头条#

#趣谈八卦#

《风起洛阳》中百里弘毅大婚那场戏,从三书六聘执烛前马的礼仪,到新人婚服的讲究,剧中虽未一一指出,但单凭眼睛看也知道不是凡品,有心的粉丝早就自己去查科普啦。

然后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会发现这场婚礼办得极其符合历史,质感一绝,堪称古装剧天花板。

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点,一是前面所提“执烛前马”,古代婚礼不似现代,不会从大早上就开始迎亲,男方前去女方家迎亲时,一般都在午后黄昏左右。

这就需要仆人在前掌灯照明,俗称“执烛前马”,是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之一。

结合《风起洛阳》群演爆料,剧组拍摄时为了烛火拍出来的色调好看,经常往地上洒点水,可见剧组用心程度。

二是婚礼上新人行跪拜礼时,是百里弘毅跪拜,而柳然(宋轶饰)却只站在一边,无需跪拜。

是因为当时武则天执掌大唐,女性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不用行跪拜礼。

彩礼是一种服务于婚姻的礼节性习俗,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彩礼滥觞似可追溯到“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从可靠的史料来看,至少从西周开始,彩礼成为中国传统婚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环节。该时期存在周公“六礼”之说,即一个人从议婚到完婚要经过六种礼节,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即是由男方送聘礼去女方家,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彩礼”。《礼记·坊记》中记载,“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礼记·曲礼》中亦载,“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可见,送彩礼在当时就已经是男方在婚配仪式中的“规定动作”。

西周以降,彩礼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流行的习俗了,连皇帝都要给老丈人送礼。据《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帝王秘事》所述,皇帝一般会选择身边人临时做“执事官”,即“使者”。送礼时要宣读“纳彩制书”(古人订婚时正常礼物是雁,即所谓“婚礼。下达,纳彩用雁”)。

在明代,执事官会说:“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祠之敬,协奉养之诚,所资唯重,祗遵圣母皇太后命。遣使持节,以礼采择。”

在清代,执事官会说:“皇帝钦奉皇太后懿旨,纳某氏某女为后,命卿等持节行纳彩。”

彩礼在婚配环节虽然不可或缺,但本质上是“崇尚礼仪,以礼的形式来维持和规范婚姻秩序”,而非金钱财物的攀比。在中国传统社会,更看重其礼仪价值而非经济价值。例如,根据20世纪清末民初的《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的记载,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订婚,多在幼时由男女两家亲友从中作合,如两家均愿缔婚时,即由男家具备猪酒财帛送往女家,作为定礼,其定礼之多寡并无定数,由两家亲友向两家商议办理”。

当然,彩礼价值之多寡还是会经常体现出男方的经济实力。上文所述的皇帝的彩礼,就是一份真正的“厚礼”。如在汉代,仅黄金就要送万斤以上。东汉桓帝刘志娶权臣梁冀的女儿时,“聘黄金两万斤,纳采雁壁乘马束帛,一如旧典”。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清光绪皇帝大婚,花费550万两白银,其中彩礼就是不小的数目。

但无论如何,传统文化中,还是更看重彩礼的礼仪价值,经济价值即使有,也是往后排的。就像虽然皇帝有钱,动辄黄金万斤,但普通百姓只要尽了礼数,多寡随意即可,远不像今天这样动不动就要弄出个天价彩礼来。#彩礼##皇帝的彩礼##天价彩礼##女儿出嫁一定要彩礼吗#

谈谈办婚礼这件事

办婚礼这事,一辈子只有一次,要不要认真对待?要,毕竟仪式感还是要有的,这不仅仅是双方家庭实力的见证,对于很多女主角,更多的也是需要那种强烈的被在乎感,被尊重感。因为国人的习俗传统,就算古代的皇帝,只有皇后娘娘是八抬大轿走皇宫的正门进入的。官宦人家、普通百姓,也有明媒正娶这么一说。

我也是一名婚礼跟妆师,说说个人的看法吧。所谓“仪式感”这个东西量力而行。对于女生,每个人都有一个“公主梦”,都有想过有天要穿着洁白的婚纱,漂漂亮亮嫁出去。因此,我见过太多太多(做过这个行业六七年)的客人,纠结于婚纱款式、纠结于什么样礼服、纠结于办什么样风格、纠结于婚庆场所每一个细微的布置、……正的是哪怕选好了当天的服装,也要隔三差五过来问问,有没有新款、最近是胖了还是瘦了,衣服是不是要换……

其实对于婚礼当天的整个流程下来,我只想总结8个字,“兵荒马路”,“劳民伤财”。不管你精力多旺盛,走完一天的流程,所有的男女主角都结束了之后是一副累趴下了的样子。不然你以为模特、演员这工作都是那么好当的?

至于婚礼上那些慷慨激昂、又或者让你潸然泪下哭得稀里哗啦的话。听听就好,人家司仪主持过多少婚礼了,这些台词信手捏来,都不需要经过大脑的。至于那些所谓的“告白”、“发誓”,任何一个人进入了那个氛围,你也能张口就来。这只是一场自我“感动”。至于以后,你们幸福的依旧幸福,至于该干架的一样干架,该离婚的一样离婚,丝毫不影响。随口就来的话又没有成本。不然你以为当着亲朋好友的见证,哪天你不爽了,委屈了,今天台下这帮人真会帮你把对方揍一顿?

你知道作为一个来宾,一个局外人,人家在乎的是什么吗?你家的酒席菜肴好不好吃、高不高档、你家的礼数到不到位……人家在乎的是自己能拥有的待遇。毕竟人家是上了礼金的,这是很实在的问题。至于也有地方是白吃,那人家也会把你家与他身边谁谁谁的婚礼待遇做比较,或者轮到他家了,大概用什么样的规模来招待你。这是很实在又实在的问题。除了新人,双方父母可能心情是复杂的,其他人真的只是凑热闹。

我记得有一次在帮新娘子换装的时候,换好了,新娘子有事出去了,然后几个伴娘在一起讨论,她老公家怎么没有给香烟。按我所在这个地方礼数,伴娘送亲到男方家,家里是伴娘群人手一两包中华。后来她们商量由谁带头去提这个事,最后新娘的婆婆跟她们笑着赔礼道歉,然后一人给了两包中华。

至于尤其是新娘子,你们是怎样一步步从校服走到婚纱,中间经历了多少故事,你今天造型啥样的,你今天状态好不好、……真的只是你一个人的各种内心戏。一群人的狂欢,很多的你以为,也只是你以为,当然你脑子想象力丰富。可以随意加戏。

我不是说婚礼没有意义,也不是说需要瞎凑合,理性看待就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