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高位推动统领发展 贵州旅游扬帆起航

高位推动统领发展 贵州旅游扬帆起航

时间:2019-03-27 20:48:56

相关推荐

高位推动统领发展 贵州旅游扬帆起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提要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完善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发展布局结构,整合跨区域资源要素,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项目支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按照“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推动“双千工程”在旅游业深度融合,实现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强化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基金支持、人才保障“四位一体”,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目标明确 方向坚定

记者:《意见》出台后,在各级单位、部门,以及旅游企业、旅游行业从业者中引起高度关注,在几位老师看来,这部《意见》的出台会对贵州旅游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张晓松:作为一个多年参与贵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意见》的出台确实让我感到非常激动。

这份文件首先是基于科学、准确且务实的研判制定的。贵州旅游业发展至今,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无论是产业培育还是市场培育、产品建设和品牌打造都有力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新发展条件。同时,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已经取得的成果之上,贵州省委、省政府定下了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国内一流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的目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样的历史时期,贵州旅游必然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意见》的出台可谓非常及时。

从《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重要的关键点: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化和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围绕三个关键点,《意见》制定了有理念、可实施、可操作、有抓手、有举措、有保障的指导,推动贵州旅游产业向更高水平、更大产业规模、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余骥:贵州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这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在要继续向前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出台给出了明确指导。

从过去10多年的具体工作来看,贵州针对旅游发展坚持推动了很多成效显著的工作,如已经举办了15届的省旅发大会。每次旅发大会都会隆重推出一个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精品景区和产品,这既是旅游推介,同时也是旅游建设。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见》的出台必然也为相关部门、旅游企业和行业从业者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旅游业的研究者,我们的工作重点和研究重点也有了新的依据,在人才培养上也要围绕《意见》展开。

吴亚平:《意见》的指导可谓高屋建瓴,板块归纳十分清晰,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是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第二是把旅游产业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针对这两点,贵州有很多文章可做。

在《意见》第一部分中提出的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除了在管理上要向高质量发展以外,旅游产品、游客体验都要做到高质量,甚至在游客出发前获得的宣传信息、出行方案等也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为此,我们要在形象宣传、路线设计等方面多下功夫,浓墨重彩地把贵州的旅游产品及相关配套推荐出去。在文件指导之下,各项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框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往深处走、往具体的方案走。

齐抓共管 全面推动

记者:《意见》的第一部分指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需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全省抓的理念,可见贵州旅游的发展不单单是行业部门的工作,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共同协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什么经验?未来如何发展?

张晓松:全域旅游的概念提了很多年,贵州也很早就全方位地开展相关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是有积累的。但《意见》中进一步为全域旅游发展提出了齐抓共管、全省一盘棋的详细和明确的目标,以此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动建设“中国温泉省”“山地索道省”,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产业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旅游带、民族文化旅游带等重大产品布局,就是在对贵州旅游资源内涵深度挖掘基础上,又提炼增加了科技、历史、特色等新型资源内容。同时在全省旅游总体布局中进一步强调以特取胜、差异化发展的理念。确定了各市州旅游不同的主攻方向和特色定位,以多层级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的差异化和丰富性发展,这是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战略布局上的创新。

关于齐抓共管:在过去,“九龙治水”各司其职一直是制约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难点。旅游业涉及的领域和行业既多又复杂,无论是市场、资源、产业和管理,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意见》从体制机制创新角度出发,从分工到责任都提出了协同创新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位。还应该提及的是,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必须要切实解决入境游客进入难的问题。《意见》中特别提出了加强加密国际航线,实现空中快速交通链接的目标,如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就是有力举措。

余骥:全域旅游提出时涵盖了6个“全”: 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

关于全景式打造,《意见》中对9个市州都提出了特色鲜明的规划,避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关于全季节体验,最明显的就是补齐了冬季旅游的短板,推出温泉康养、冰雪运动等产品;关于全社会参与,就是明确指出要齐抓共管;关于全产业发展,甚至专门用一个板块详细阐述了旅游产业化的目标和方向;而全方位服务,则涉及基础设施、基础服务,这个需要有相关标准进行衡量;而全区域管理,则是联动区域内各部门协同发展。

任何产业发展都需要有相关的行业标准,旅游也不例外,我们围绕乡村旅游就针对农家乐、精品客栈和旅游村寨等制定过相关标准。此外,还有智慧旅游的发展升级、综合执法在维护贵州旅游形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是齐抓共管的具体体现。

吴亚平:关于齐抓共管,贵州是有经验。例如已经召开了15届省旅发大会,就是各部门紧密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成果。又如西江苗寨管理模式,把群众发动起来参与共同管理,人们有了明确的共同目标,在旅游建设、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就有更好成效。再如文旅融合,体制的改变让文化可介入的空间更大,旅游的内涵也更丰富,从内涵到外延都有助于加快建立贵州文化自信。结合文化打造旅游产品,需要社会各界参与,挖掘文化内涵,提出好的产品理念,必然能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

旅游产业化 未来可期

记者:《意见》提出了很多“干货”,特别是旅游产业化的理念就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发展目标,这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张晓松:旅游产业化发展是贵州旅游业发展最大、最难、最复杂又最必须做到做好的工作。

《意见》给我们提出了思路和框架。贵州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以观光游为主体,现在陆续涌现了体验游、休闲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加大了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但精细化服务和质量水平等都还有待提升。

《意见》中提出,我们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要突破链条中断的现象,例如在乡村休闲游和旅游商品产业发展中推动农文工商融合发展,按照“12345”的产业链推进模式,把多样化的资源聚集在一起,把产业链条链接、延长,才能在旅游产业化中做出更新、更美的好文章。

在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方面,文件鲜明地提出了企业主体地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海量游客与海量服务人群之间的交流和交汇。旅游产业是社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既有龙头企业带动,也有各类中小企业跟上,甚至乡村旅游中的农户都会参与其中。培育和形成更广泛的、共同发展和共生发展的良好的产业生态,才是贵州旅游产业化的前景。

余骥: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首先是旅游产品的提升。过去观光型产品多,体验性产品少,粗放型的产品多,精细的产品少,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升级换代?《意见》中提出,要强化标准化提升。由文旅部门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贵州正在逐步构建山地旅游标准体系。我们在力推现有标准的同时,也制定出另外一些业态的行业标准,如温泉,目前贵州温泉大多属于沐浴温泉,可深挖的内容还非常多,省里也提出要打造一批温泉品牌,而根据一定标准来建设,能够让品牌上一个新的台阶。

吴亚平:我非常赞同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要加快完善山地旅游产品。中国过去有很多旅游产品都是观光类,度假型产品相对较少。贵州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文化资源,以及特色农产品,在此支撑下,我们应该按照《意见》要求完善山地旅游产品,做出差异化。

《意见》指明了几个发展方向,如运动、健身、康养等,这在“旅游 体育”方面开启了一个新窗口和更广阔的平台。

在疫情的影响下,贵州旅游发展在加大内循环方面不断努力。如何拉动本省消费?我认为还是要注重乡村休闲游、文化体验游等强调生活形态的产品种类,让省内游客形成某种旅游消费习惯,为此就要深度研发相关旅游产品。

记者:在当下的旅游市场来看,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以乡村旅游为例,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是否有旅游发展的潜质?多种旅游产品之间是否会产生关联,呈多向发展的形势?

张晓松:贵州是不是所有的村寨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我认为这有一个认知过程。乡村旅游不仅提供了美丽的风景,也分享了独特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游客参与到以乡风文明为主体的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中,才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内在要求。

从消费层面来看,如今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的父母会在寒暑假带着孩子进入乡村体验和住宿,他们不需要参观景点,而是跟孩子一起用心体验农村放羊、养牛、割草、插秧的田园生活,让孩子回归自然,成就人生教育和体验。显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改变。

吴亚平:如果我们基于对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到现在的需求是多元的、叠加的、碎片化的、移动的混合在一起,很难归纳出具体的需求。这些需求叠加再叠加,恰好贵州的文化和资源多样性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细分选择,在此背景下,贵州只需向着明确的目标迈进,做好自己的业态和特色即可。

在未来发展趋势中,贵州的信心在于保留了这么多山地资源的传统文化特色,现在又朝着以服务业为核心的高质量方向发展,必然能满足各种需求的无限可能性。

余骥:我们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需求层面来推动创新,但同时也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资源优势进行开发,而不是盲目跟风,才能做出特色和属于自己的市场。我认为,贵州处处是风景,就看你有没有能发现风景的眼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