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甘肃省政协委员:推动形成陕甘宁边大红色旅游圈

甘肃省政协委员:推动形成陕甘宁边大红色旅游圈

时间:2022-08-03 15:04:06

相关推荐

甘肃省政协委员:推动形成陕甘宁边大红色旅游圈

“近年来,甘肃省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旅游(包括红色旅游)业已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与丰富的资源状况和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1月28日,澎湃新闻注意到,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正平向甘肃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了题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助推甘肃经济发展》的提案。

中国共产党在甘肃走过了光辉历程,在陇原大地上积淀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刘正平提到,在甘肃省仅红色革命遗址就有682处,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5个,省级党史教育基地43个,已建有党史纪念馆57个,甘肃红色资源丰厚度位居全国前列,是红色资源大省。

刘正平强调,红色资源是甘肃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新时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小觑的重要文化软实力。

不过,刘正平认为,甘肃省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丰富的资源状况、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重视度不够、开发度不够、支撑度不够等方面,使得红色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

“(甘肃省)是资源大省,但属于产业发展小省。”刘正平总结道。

据刘正平介绍,甘肃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实现收入63亿元,带动就业4.15万人,与红色资源富集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如贵州省红色旅游综合收入高达218.48亿元。

对此,刘正平认为,差距也是潜力,甘肃省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用红色精神凝聚力量,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再上新台阶,为甘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具体建议方面,刘正平提出,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他谈到,甘肃省红色景区存在管理部门不统一、红色资源无序开发等问题,因此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统筹领导机构,对甘肃省红色资源开发工作予以统一指导,理顺体制机制,强化顶层科学规划,打好组合拳,促进红色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此外,刘正平表示要注重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陕甘宁边大红色旅游圈。

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但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利用,仍处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状态,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刘正平建议,应充分利用三省区地理空间的邻近性和红色资源的内在关联,协调建立陕甘宁边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宣传推广,高起点、高层次整体开发,推动形成陕甘宁边大红色旅游圈。

刘正平强调,要突出庆阳、南梁、照金、延安、固原等地红色资源亮点,连点成线、资源互补,区域联动,互为集散地,互相送客源,共同做大陕甘宁边红色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同时,刘正平认为要做到软硬兼施,切实提升开发利用水平。针对“进不去、出不来”、“停不下、留不住”等红色景区交通不发达、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他提到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停车场、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对于资金投入不足的实际,刘正平认为要从甘肃省级层面通盘考虑,设立红色资源开发及红色旅游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提出年度计划,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对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产品市场营销、媒体宣传进行扶持。

刘正平表示,还要借鉴外省市打造经典红色景区的经验,采取“红色+”形式,把红色景区打造成集党性锻炼、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青少年学生军事训练以及民俗体验、特色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提升两当、腊子口、哈达铺、榜罗镇、界石铺、会宁等红色景区的层次和水平。

针对甘肃省红色资源开发方式单一、宣传渠道不宽等问题,刘正平提到利用“互联网+”,打造甘肃网上红色旅游基地,建设红色旅游大数据中心,通过对交通、客源、住宿、票务、停车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升智慧旅游水平。

建设红色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APP系统,运用720度全景展示等新技术,推介红色景区、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使甘肃特色红色旅游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传出去。提供网络导览、在线购票、资讯推送等便捷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陇原”。

刘正平认为,还可以搭建红色旅游电商扶贫平台,加强优质特色农产品、民间红色手工艺品等的宣传推介,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刘正平在最后还建议延伸产业链,促进红色旅游和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甘肃是多民族聚居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刘正平认为应该抓住这一优势,大力加强红色旅游与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丝路文化等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推动红色旅游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红色旅游汇中融入地方民歌、民间手工艺、地方戏曲、民风民俗等元素,如剪纸、葫芦雕刻、泥塑、陇剧、皮影戏等,开发旅游者参与程度高、趣味性强的旅游模式,提升市场占比和经济效益的含金量,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