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摄影游记《呼伦贝尔大草原》之九: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

摄影游记《呼伦贝尔大草原》之九: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

时间:2022-04-17 01:22:31

相关推荐

摄影游记《呼伦贝尔大草原》之九: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

(文中配图均为本人原创拍摄)

【前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草木茁壮,牛羊成群,草原风景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见识过呼伦贝尔草原的辽阔,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大草原,发誓要走遍中国的所有草原。几年来,先后三次专程去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采风,两次去了锡林格勒大草原边缘的坝上草原,游览新疆天山南北时专门探访了伊犁大草原,两次穿行川北的诺尔盖草原,专程去了青海甘肃之间祁连山草原,西藏归来穿行过羌塘高寒草原。

夏天的草原有着迷人的风光,永远拍摄不完。有机会的话,还要再去草原,去看那蔚蓝的天空、辽阔的大地。】

从额尔古纳到室韦的途中,有一个保留着俄罗斯生活习俗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是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下辖的一个乡镇,隔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相望,由汉、俄、蒙等10个民族组成,整个恩和乡俄罗斯族人占50%以上,恩和村内有30%左右的俄罗斯族人,村庄建筑多俄罗斯风格。

在中国的历史古文献中,这里被称作“鞑靼”,居住着蒙古人的先祖。公元7世纪唐朝时,鞑靼人还生活在原始社会。然而到了南宋时期,这里成了成吉思汗起家的地方,恩和以及相邻的室韦迄今还保留着大大小小的蒙古城遗址10余座。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额尔古纳河被划定为中俄边界,但在这个条约签订之前,俄国人已经越过额尔古纳河在南岸放牧、开垦、淘金了。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人撤离了他们的军队,拆除了军事堡垒,但数千淘金人员依然活跃在中国的领土上。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更多的俄国人涌入中国境内,与此同时,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省份的“闯关东”者逐渐来到此地,其中的大部分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在两个民族聚居的一百多年间,许多俄罗斯姑娘成了中国淘金工人的妻子。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许多在俄国的中国移民也携带着他们的俄罗斯妻子回到国内,定居在恩和乡及其附近的土地上。

作为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境内原始林地约120万亩,草原40万亩,耕地2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风景秀丽。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经济上以农牧业为基础,初具规模的旅游业是新兴的主导产业,从事餐饮住宿的旅游经营有一百多户。当地俄罗斯民族居民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始终保持着原始的俄罗斯民俗风情,居住俄式木刻楞房子,固守俄罗斯族的饮食习惯和节庆时令,外地游客在这里就可以领略到异国风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