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上海:“一江一河”从“工业锈带”向“发展绣带”转变

上海:“一江一河”从“工业锈带”向“发展绣带”转变

时间:2019-01-10 23:02:41

相关推荐

上海:“一江一河”从“工业锈带”向“发展绣带”转变

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黄浦江和苏州河对上海有着非凡的意义。

未来,这“一江一河”会有怎样的变化?目前“一江一河”地区滨水空间的立法工作进展如何?对老百姓关心的垂钓、放风筝、搭设账篷等方面的问题又有怎样的规定?今天的这场会议给出了 答案 。

8月31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相关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一江一河”沿岸地区的未来发展被寄予了很大期待。

王为人表示,上海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以高品质公共空间为引领,推动深度开发,优化功能布局,培育核心产业,打造城市地标,努力将黄浦江沿岸打造成为彰显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黄金水岸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将苏州河沿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转变,将“一江一河”滨水地区打造成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

总体目标

在发展目标上,总体概括为“2+5”。

2个总目标:

一是黄浦江两岸地区基本建成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展示区,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和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滨水生态走廊;二是苏州河两岸地区初步建成超大城市宜居生活典型示范区,基本建成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

细化了5个分目标:

一是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黄浦江两岸实现新增滨水贯通岸线约20公里,新建滨水大型绿地及公共空间约400公顷。苏州河沿线实现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全面贯通开放,新建滨水绿地及公共空间约80公顷。

二是努力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重点推动20余处高等级公共设施建设,推动“一江一河”沿线约33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及工业遗存保护和更新利用。

三是努力打造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加快核心产业和要素集聚,“十四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地区推进总量约700万平方米商业、商办楼宇建设及核心产业功能入驻。

四是努力打造功能复合的蓝绿生态走廊。全面开展沿江沿河污染整治及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约4平方公里沿线产业区块土地收储;打造“一江一河”上游地区及主要支流生态走廊网络,重点推进苏州河上游地区约35公里及黄浦江-大治河沿线生态走廊建设。

五是努力打造滨水地区精细化治理示范区。推进“一江一河”滨水区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立法,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重要示范区。

主要任务

关于黄浦江沿岸地区:主要涉及八个方面共140余项具体任务。

一是错位协同,构建世界级滨水区基本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两核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重点区段以集群方式布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创新、文化等核心引领功能。

二是重点聚焦,加快各区段主导功能的能级提升。聚焦虹口北外滩、杨浦滨江南段、徐汇滨江、浦东陆家嘴、黄浦外滩、宝山滨江、闵行滨江等重点区块,明确不同发展导向,强化主导功能集聚和能级提升,推动各区段协调发展。

三是还江于民,拓展提升开放共享的滨水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滨江开放区域,提升滨江公共空间服务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更丰富的活动空间和活动体验。

四是特色彰显,打造具有水岸魅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并举,加快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有力推进公共文化新地标建设,强化滨江沿线文化功能和特征形象,做强文化旅游体育功能,激发滨江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五是标杆引领,增强城市核心功能集群的辐射带动力。发挥黄浦江沿岸产业集聚和生态绿色优势,聚焦金融、航运、商贸、科创、旅游、文创等主导产业,增强滨江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引领示范作用。

六是全域共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绿生态网。努力增加滨江生态空间,坚持高标准全流域治理水环境,加强生态空间互联互通,积极开展沿岸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区建设。

七是水陆联动,建设顺畅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在滨江及腹地范围构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统筹发展的复合公共交通体系。

八是共建共治,打造精细化建设与治理的滨水示范区。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建立多方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运用城市大脑和“一网统管”建设成果,打造精细化建设与治理的示范区。

关于苏州河沿岸地区: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共90余项具体任务。

一是全面统筹,优化完善各区段功能布局。分别确定内环内东段、中心城区其他区段和外环外三个区段的不同主题功能,加快沿线地区城市更新,进一步提升空间品质和商业商务发展能级。

二是因地制宜,塑造步移景异的精致滨水空间景观。采用精细化设计,优化公共空间品质,塑造步移景异的精致景观,打造标志性节点空间,形成滨水公共空间新格局。

三是提升绿量,整体改善滨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增加生态空间规模,继续开展苏州河全线及其支流水质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促进整体环境改善。

四是多元复合,丰富滨河沿岸城市功能。围绕品质生活、休闲游憩、商贸服务、科创文创等功能培育新兴业态,丰富滨河沿岸城市功能。

五是激发活力,打造具有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感的生活水岸。充分活化利用滨河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内涵,实现城市生活与人文情感回归水岸,打造展示城市活力的舞台。

六是以人为本,建设舒适宜人的滨河步行空间。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推进跨河桥梁建设,整合滨河绿地与街道空间,提升滨河步行体验。

贯通红利

“一江一河”两岸是上海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更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示范区域。随着贯通阶段成果的取得,实现了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了市民,这是上海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的起点。

王为人介绍说,黄浦江两岸要成为更加宜游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一方面要聚焦设施完善,提升市民、游客在滨江的感受度。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文化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在滨江集聚,完善杨浦大桥、徐浦大桥等体育公园,建设徐汇滨江和杨浦滨江等游船码头设施,在滨江形成体验丰富的设施格局。

另一方面要优化完善、持续打造滨江公共空间标志性节点。加快实施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浦东陆家嘴港务大厦迁建,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新地标;建设杨浦大桥公园、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等标志性的绿地公园,活化利用现有绿色空间,形成承载户外公共活动的活力与景观节点。

苏州河两岸要成为更有活力和温度的超大城市生活典型示范区。推动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提升改造,如黄浦、虹口的河口区域,静安的浙北绿地,长宁的华东政法大学,“一纺机”地块,普陀的“苏河之冠”等区域,要精心雕琢成为苏州河沿线的景观亮点和重要的功能节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要推动亲水岸线的营造,注重苏州河沿线“景观墙”“景观桥”的打造,推动M50园区、隆德路等一批新建桥梁建成,对既有桥梁、防汛墙开展景观改造,进一步整治两岸建筑立面,同步提升沿河市容环境,确保沿线市容面貌与公共空间相得益彰;全面开展跨河桥梁的桥下空间整治,开展景观改造,植入艺术、文化、体育、健身、亲子、休闲设施,将现状的消极负面空间打造为阳光活力空间;继续优化苏州河沿线的交通组织,部分区域有条件的推进沿线道路禁机、单行等措施,形成更高品质的慢行休憩空间。

同时,“一江一河”要不断活化工业历史遗产,展现城市文化底蕴。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实现滨江、滨河公共空间贯通的基础上,杨浦永安栈房、浦东民生筒仓、徐汇上粮六库、虹口河滨大楼、华东政法建筑群等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街区将被逐步修缮、功能植入,全面启动两岸城市更新,推进部分地标性老厂房、老建筑向公众开放,打造滨江滨河岸线新亮点。

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朱剑豪表示,上海将持续推动黄浦江两岸结合区域功能转型及大型绿地建设,持续推进公共空间南拓北延。推进滨江贯通岸线向核心段南北两侧延伸,新增约20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岸线。重点推进吴淞滨江示范段约5公里岸线,高桥港南片区、沪东船厂、中海三林船厂等区域约7.3公里岸线,徐浦大桥以南区域3公里岸线,杨浦滨江中北段约6公里岸线,浦江、紫竹、江川滨江约5公里岸线等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加快推进大型绿地公园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公共空间及滨江岸线,打造集自然生态、亲水互动、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活力节点。重点推进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滨江森林公园二期、杨浦大桥绿地、董家渡景观花桥、兰香湖等大型生态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实现新增公共空间及绿地约400公顷。

同时,苏州河两岸持续推进全面贯通开放,加快推进长寿路桥(静安段)等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多策并举推进沿岸住宅小区的滨水空间品质提升及开放工作,到底实现中心城段全面贯通开放。中心城区段结合滨河步道串联公园绿地,郊野段形成具有生态和休憩功能的郊区生态节点。推进浙北绿地、长安路节点绿地、岸线公园、“一纺机”公共绿地、“南四块”公共绿地等大型绿地空间的建设实施,新增公共绿地约80公顷。推进临空2号公园和滑板公园提升改造,实现全时段开放共享。加快推进上游闵行段、青浦段、嘉定段生态廊道建设,实现吴淞江苏申内港线段生态廊道及滨水空间贯通。

据朱剑豪介绍,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苏州河沿线的水陆联动。

一是要在规划上进一步梳理挖掘,应保尽保。在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相关研究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上海对苏州河沿岸的历史资源加强系统梳理,妥善做好这些历史遗存的拆留、更新、使用。

苏州河也是一条非常适合水上活动的河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会进一步注重水上活动和沿线历史文化遗存的互动,真正打造既有生活性、又有文化性,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

二是要通过活化利用实现历史建筑保护和提升。黄浦段、虹口段、静安段在本次贯通和提升改造工程中,都非常注重对沿线历史建筑遗存的修缮整治和更新利用。后续在针对河滨大楼、福新面粉厂、华东政法大学历史建筑群的整治修缮工作中,上海将更加注重底层建筑空间开放,形成陆域和水域的亲水互动,通过展示功能注入、历史元素的提炼等各种方式,向市民展示海派文化历史传承。

三是普陀区依托梦清园-浅水湾、莫干山路时尚创意街、M50等活化空间,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后续将进一步改造提升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纺织博物馆、梦清馆等文博场馆,注重资源整合。“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包括嘉定“南四块”区域,普陀长风西片区、M50园区-宜昌路特色街区,长宁“一纺机”区域、静安东斯文里、苏河湾地区,黄浦的北京东路沿线等区域的城市更新,使苏州河两岸逐步成为宜居生活示范区。

推进立法

目前“一江一河”地区滨水空间的立法工作进展如何,有哪些亮点?

对此,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市“一江一河”办主任姚凯表示:“一江一河”地区滨水空间的立法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市人大、市住建委、市司法局正在加快研究、携手推动滨水区域条例的制定工作,目前已完成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计划9月份进入审议议程。

本次“一江一河”滨水区域立法遵循的基本思路为:一是充分体现“人民性”,二是充分体现“系统性”,三是充分体现“协同性”。

“对影响公共空间社会秩序的行为、活动,实施疏堵结合,通过设定限制性和禁止性行为规则来规范。比如对遛狗、垂钓、放风筝、吸烟等有争议,但社会公众反映有客观需求的行为,通过划分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的管理措施,引导有序开展。对影响或破坏公共安全、市容环境等行为,如损坏重要设施、车辆驶入慢行通道、捕捞和放生等行为、活动,将被设定为禁止性行为。”姚凯补充道。

来源:上海发布

(除注明出处外,本文图片均由记者吴斯洁拍摄)

记者 吴斯洁

编辑 潘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