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红色好故事」高山上的45年接力——记天台县雷峰乡卫生院三任院长

「红色好故事」高山上的45年接力——记天台县雷峰乡卫生院三任院长

时间:2020-07-24 14:42:29

相关推荐

「红色好故事」高山上的45年接力——记天台县雷峰乡卫生院三任院长

荐稿:陈剑 组稿:蒋鑫富 供图:张超

第二任院长洪清江(左)、第三任院长叶挺强(右)在雷锋像前合影。

天台县雷峰乡位于台州西南部,共 5340户,1.6万人,因位于天台第一高峰大雷山脚而得名。由于谐音,这个普通的山乡,常常和雷锋联系在一起。在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雷峰乡一座小小的卫生院,见证了浙江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山区群众医疗得到保障。雷峰乡里“活雷锋”,这是陈建前、洪清江、叶挺强三任党员院长45年接力的一个“红色好故事”。

雷峰乡里“活雷峰”

陈建前,洪清江、叶挺强三名党员院长,一任接着一任干,45年一切为了全乡百姓的健康,服务的份量,在他们心中就是一座大山的份量。

天台县雷峰乡位于台州西南部,共 5340户,1.6万人,因位于天台第一高峰大雷山脚而得名。由于谐音,这个普通的山乡常常和雷锋联系在一起。

在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雷峰乡一座小小的卫生院,见证了浙江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基层百姓医疗保障越来越好的时代。这座卫生院三任院长扎根山乡45年,不计个人得失、守护村民健康,红色接力为民,让这个曾经的穷乡僻壤摆脱了缺医少药的困境,让这里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改红利,体现出勇于担当、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埋头实干、让利于民、心系乡亲、情系病患的可贵品质和高尚情操。

他们是雷峰乡里的“活雷锋”。

首任院长陈建前:每年走破3双解放鞋

当听到祖国召唤的时候,他便义无反顾进山乡。1976年,23岁的知识青年陈建前,被派到雷峰公社支援卫生工作。

当时,大部分村卫生所采用的是合作医疗站模式,陈建前到了雷峰公社才知道,村卫生所不过是一间10平方米大小。简陋到没有门窗的屋子,只有一名赤脚医生负责打针配药,电扇没有、电灯一个、医疗设备很简陋。但很快,他就适应了蚊虫咬、秩序乱、“童哭老唤病人叫”的工作环境。

头几年,到雷峰乡的公交车没什么班次,也很少遇上。陈建前总是星期天下午出发,他就从城关步行20多公里,走三四个小时到雷峰乡上班,就光是解放鞋他每年都要走破3双解放鞋。

他上门治病,在泥巴路、砂石路上滑倒后带着胳膊、腿上的血道子给乡亲看病是常有的事。一段时间后,一边看病、一边调研的陈建前发现受到疟疾等疾病困扰的村民健康意识淡薄,有点病痛就忍忍,实在熬不过去,才会找医生。他一方面普及医疗知识、及时用药,在任内把疟疾病的发病率基本归零,一方面决心为乡亲们建起一座服务周到的卫生院。

可当县政府拨出的3000元到乡里专门用于筹建卫生院时,各村竟无人响应,甚至唱起反调。陈建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一片质疑声中,陈建前找到了乡政府所在村——崔岙村的老支书崔小钱,两人一拍即合:“卫生院必须建!” 随后,两人又说服了4位村委一起干。

没过多久,全村被陈建前等人动员起来了,人人忙着砍木柴、搬砖头。短短一个月,在村卫生所基础上改造的乡卫生院速度完工了,村民们也认识了这位知青院长的勤劳善良。新的卫生院共有7间房,4名乡村医生,地方大了,村民开始习惯找医生、上医院。头几年,遇到付不起医药费的村民,陈建前总让他们“先欠着”,年末再将实在还不上的一小叠处方单悄悄垫付了……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进这个“山沟沟”,村民们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1984年6月,因工作出色,陈建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让百姓先医病”的担当为民精神传给了从军队转业回来的卫生院年轻骨干洪清江。

第二任院长洪清江:骑破4辆自行车+6辆电瓶车

医改之初,转业军人洪清江,保持军人本色,投入医改,理解改革、参与改革、带头改革。这是洪清江的一种担当。1987年,洪清江继任雷峰乡卫生院院长,30多年来,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卫生院。

乡里在崔岙溪旁盖起了一座两层水泥小楼,取名“德恩楼”,供乡卫生院使用。医生们吃住都在这座小楼里。村民一个电话打到乡政府,乡里就来喊洪清江,无论多晚他都会赶过去。骑车跑上十五六公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洪清江先后骑坏了4辆自行车、6辆电瓶车。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深夜还是凌晨,蜿蜒的山路上、湍急的溪流中,都留下了他挎着就诊包匆匆赶路的身影。数十年来,他的行程已经超出10万余里。同事、村民有时也会打趣他为什么这么积极,他总是回答说“党员就要带头干!”这是他在部队入党时的誓言。

洪清江见证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一步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从国家到地方,一项项政策接连出台,而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他这样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不少乡镇开始向村民收取30元的医疗合作筹集资金,拉开了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序幕。

很多乡亲不理解,还没生病上医院,为什么要先交钱呢?这些质疑需要有人挨家挨户耐心答复。改革的第一步,走得并不容易。洪清江和乡镇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收取几十元钱的“农保费”时,吃闭门羹是常见事。在他和同事坚持不懈的宣传下,乡亲们慢慢明白了“这是件好事”。

,全省全面实施 “农民健康工程”,各级财政每年投入3.3亿元,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这成为洪清江的心头喜事,全乡百姓免费健康体检的理想就要实现了,带着检查设备,走遍了雷峰乡的每一个村庄,一边宣传,一边为乡亲服务,逐渐积累了一份全乡上万人的私人健康档案,每名雷峰乡的患者都有一份特制的“医疗包”。村民一见到他,马上围拢过来,不管老少,无论男女,都会亲切地喊上一声“清江”,他扎根山乡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以后,获得“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洪清江把入选“感动台州人物”所得到的5000元奖金买成一批医疗专用护目镜捐给乡卫生院,他与雷峰乡的感情,像乡里的崔岙溪一样,情义悠长!

第三任院长叶挺强:用金点子打通服务“最后一纳米”

“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就要为民做更多的事”。“85后”党员叶挺强接任雷峰乡卫生院院长6年,赶上了我国“医疗事业高速路”, 在老院长精神的鼓舞下,他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开创符合了新时代要求的服务模式,促进雷峰乡医疗卫生事业新发展。

,县里财政投入500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的新卫生院。叶挺强实干实学,改变提升了服务模式,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互联互通。在硬提升上,通过上马各种新增检查设备让乡亲医疗体验满意度大幅提高,在软服务上,通过新的通讯手段微博、微信、微公众号、微视频等服务全乡百姓,在强管理上,通过划分医疗服务网格化管理,定出专责医生,打通医疗服务信息“最后一纳米”。

他把“中医最近跑一次”行动进一步深化,将天台县中医院和天台人民医院的中医药专家,请到田间村头门口,服务关口前移,让出门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如今,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雷峰乡已有6400多名村民有了签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制将医患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山乡卫生院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医疗服务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个“科室”,卫生院也因此荣获了全省优秀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荣誉称号。

叶挺强还在全县率先尝试设立“天益慈善雷锋工作站”,依托乡政府发动乡贤捐款,根据卫生院医疗大数据统计,有针对性的把全乡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买药钱以慈善公益方式报销掉,形成“乡贤捐助—公益服务——贫困受益”的良性循环。

疫情期间,埋头实干的叶挺强更是冲到一线:与洪清江老院长并肩到乡里崔一卡点执勤、自己一个人到隔离点消杀、到县卫生局“抢”医疗手套防护服口罩等防疫医疗专业物品、到每个医疗服务网格检查督促防疫相关规定的落实、通过微信每日发布“战疫”战报并宣传个人防护知识点……

在他的正能量影响下,卫生院党组织在其任内发展了3名新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党员人数由4名增加到7名,红色堡垒的战斗力得到大幅增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1976年到,雷峰乡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三代党员院长45年的责任接力红色传承。如今,卫生院硬件设施日益到位,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全民医疗信息已经全覆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也开始引进,一代人的愿景成为下一代人的现实,新一代人又萌生新的愿景。小康路上,雷峰乡卫生院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