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时间:2022-01-10 01:58:23

相关推荐

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Lead

我们还能再等吗,那些慢慢消失的符号?当非遗的需求日渐萎缩,传统的手工艺逐渐隐没......我们在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现代化?钢筋水泥与大厦,乡村生活有没有独立的价值?我们要寻找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鱼与熊掌有没有可能兼得?如果非遗中的手工艺能继续融入当下生活,非遗就不再需要特意的保护。如果妈妈们可以居家灵活就业,就不必离家背土,让自己和孩子承受情感的撕扯。选择适合当代人生活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挖掘手工艺当中的当代传承价值,通过工业设计、商业包装等途径,让非遗回归生活主流,提高非遗的当代价值。生计的问题解决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也就解决好了。我们坚信,一年又一年,妈妈制造会留下许多“母亲的艺术”,这是每个家庭的“宝藏”,更会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遗产”。

与她同行

--寻绣之旅,遇见她们--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传统手工艺爱与美的故事,从这里绵延而出。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组对贵州黔东南进行了公益探访,这趟寻绣之旅,让我们遇到了她们。

故事:把兴趣爱好变成收入来源

01

ONE

△左:邰清美 右:合作社带头人张丽妈妈

1992年出生,读完初一后就不再念书了,17岁结婚,现在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姐姐11岁,弟弟今年准备要上小学了。

在加入妈妈制造之前,邰清美家是典型的的“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在外地的建筑工地打工,她在家照顾父母长辈和两个孩子。为了两个孩子上学,邰清美带着孩子租住在县城,母子三人住在一个小单间里直到住进了政府的安置楼。

在邰清美这一代,还奉行着女子不会针线活就没办法嫁人的规矩,这是她开始学刺绣的初衷。从小跟在妈妈、阿姨的身后,看着她们做针线活,模仿大人们的针法。看着村里其他人会给孩子们做漂亮的衣服,邰清美也学着给自己的孩子做背带,做帽子。

慢慢地,她也喜欢上了针线活,喜欢上了绣花。我们问她,什么是苗绣,她沉默一会儿,指着自己绣给儿女的那些衣帽说,这就是我们苗家人的绣。

△邰清美绣的苗族盛装

但是她陪孩子在县城读书后,才发现同样是绣花,山外面有似乎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喜欢绣花,在陪孩子们在县城求学时,她也常常去买纹样和绣线,也参加过绣法的培训班,这很大程度上帮助她提高了技术。

直到上半年,妈妈制造合作社走进了邰清美的小区,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爱好是可以帮助家里增加收入的,更是通过妇联的选拔培训才知道原来自己知道的刺绣方法仅仅是一部分,更多的技法是妈妈没有教给自己的。

经过妈妈制造的选拔培训,邰清美现在已经是妈妈制造方黎湾社区的技术骨干了,一个月可以有两千四五的收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一些钱贴补家用,也马上要代表台江县去贵阳参加刺绣比赛了。对于未来,邰清美说:可以赚到3000块就太好了。因为这部分收入对于重病的婆婆,年幼的子女来说都是一笔非常大的帮助。

刺绣在邰清美的生命中,从原本是女孩子为了嫁人要学习的手艺,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到现在可以给家庭带来收入的一份职业,给了苗家女子们更多的尊严和选择。

妈妈制造帮助更多农村妇女解决居家就业的难题,让外出打工不再是唯一换取收入的渠道,减少留守儿童,让苗族大山里的妇女们可以通过祖祖辈辈的手艺,为家庭带来和谐与安居。

故事:老阿妈们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

02

TWO

从自己家里到妈妈制造工坊只要走五六分钟,对于腿脚有些不太灵活的老阿妈来说非常方便。老阿妈今年72岁了,眼睛已经不太好了,年轻人一天可以完成的绣品,她得花3天时间来完成。

妈妈制造工作坊内有专门划出区域让孩子们玩耍,对于老阿妈来说这是最方便的,不耽误照看孙子还能工作。

工坊几步远的地方就是住家,每天的工作时间的安排也很方便她们回家煮饭洗衣,将来孩子上学后,当地妇联还会组织辅导孩子们写作业,成为妈妈制造的绣娘,不但有收入还有许多工资外的福利,儿子儿媳也很支持老阿妈的工作。

7月18日,恰逢苗族吃新节,年轻人都赶回村寨过节,但是老阿妈还坚持来妈妈制造“上班”,虽然老人家不善言语,但是对于这种劳动机会的珍惜,每位来访者都看得到。

让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有之义,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之举。当地政府为大山里的苗族村民们修建了扶贫安居楼,帮助村民们举家搬迁到居住生活条件更好的城里来。

居住条件好了,但却因为没有耕地,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妈妈制造助力扶贫安居工程,把合作社开到了阿妈们的楼下,让老阿妈们任凭风吹雨打都可以随时下楼干活,有了收入,养活了家庭吃喝,在日日夜夜一针一线里,也将苗绣文化传承了下去。

故事:终于可以兼顾家庭与工作

03

THREE

28岁的绣娘,现在是台江北门湾扶贫工作坊的一名绣娘,与秀坊的其他人不同,杨晓艳是在外打工多年的苗家女子,她曾经在广东的制衣厂、制鞋厂工作多年。她也与大部分同龄人一样,17岁的时候就结婚生子,是一个儿女双全的妈妈。

△ 杨晓艳在妈妈制造工坊

孩子还小的时候,杨晓艳是把孩子托付给了家乡的父母照顾,自己和丈夫在外打拼,随着孩子进入小学,杨晓艳思虑再三,回到了家乡。

“赚再多钱,如果孩子不学好,还有什么用”这是杨晓艳的原话。在她看来孩子的教育是更加重要的,看到新闻上对于留守儿童成长中的种种报道,听到身边人关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杨晓艳就觉得,孩子要是要父母看顾管教,才会更加健康的成长。

可是如果回到家乡,家里面的收入怎么办呢?这是杨晓艳的疑问,也是所有留守儿童父母的疑问。

杨晓艳现在是妈妈制造的绣娘,与其他一直在家照顾家庭同龄妈妈相比,她的绣花技术看起来有些生疏,不过一个月也可以拿到1500-1800的薪水。

杨晓艳说,在外务工虽然每个月可以赚到三四千,但是花销相对来说也多出许多。如今在家里照顾孩子之余还能有这个水平的收入,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如果不是妈妈制造,可能杨晓艳虽身为苗家女,也会慢慢忘掉苗绣这个技术,也会在外出与回乡之间纠结万分。而这也正是妈妈制造项目带来的可能性,给了苗绣可以走向未来的可能性,也给了苗家绣娘活在当下的可能性。

扶贫安居工程帮助更多的苗族村民住上了更好的房子,孩子们来到城市里,对学习的渴望、对妈妈的渴望更加迫切。妈妈制造合作社让苗族妈妈们可以兼顾家庭与工作,不必再为了家庭收入背井离乡,更可以将苗绣手艺发扬。让传统的手工艺不仅仅是作为非遗被保护,更重要的是这门手艺可以传承下去,遍地开花,可以帮助更多大山里的女性,找到“人生的价值”。

将贫困地区经济赋能与传承文化遗产结合。通过跨界合作,让艺术深入生活,改善生活。

7月16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和@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联合主办的“约会天才妈妈—你好毕加索公益之夜”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

01:00

活动中,与会嘉宾共同发布了#你好毕加索# UCCA X妈妈制造非遗公益新品,以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为灵感,融合十种中国非遗手工艺的全新艺术衍生品。

阿妈们邀请嘉宾到现场的非遗手工艺工作坊,一起参与非遗手工艺产品的制作,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与中国非遗手工艺融合的魅力。

#约会天才妈妈#

在本次「约会天才妈妈—你好毕加索公益之夜」,贵州台江的苗绣传承人张丽阿妈,带着自己的手艺,带着苗族阿妈们的美好心愿, 来到了北京,跟毕加索的现代艺术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约会。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UCCA约会天才妈妈活动上大放异彩。

从我们的【她公益计划】一起捐榜单中,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嘉宾粉丝团对公益事业的全力支持。

为答谢粉丝们对她公益计划的支持,目前在新浪微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官方微博上正在发放粉丝福利抽奖,以答谢小伙伴们的公益之举。

尽绵薄之力,助力公益事业

帮助更多的“她”!

加入【她公益】月捐计划

诚挚邀请您的加入!

通过每个月的定期捐赠,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贫困母亲关怀、健康救助与女性发展、公益支持与创新等多个方面的行动,为项目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让弱势群体改善处境,寻求她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对您的捐赠反馈

1. 3-5个工作日会收到短信通知,获知扣款日期及后续反馈服务。

2. 每月约30号收到《她公益快讯》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及项目进展。

3. 每季度收到中国妇女基金会会刊,每年5月收到年度报告及年度捐赠收据。

4. 每年收到她公益专属公益捐赠证书及纪念品。

5. 捐赠人线上及线下活动邀请。(如:捐赠人探访、项目周年庆典等)

参与方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