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历史小故事:不知稼穑之苦 战阵之难的人没什么用——有真才实学

历史小故事:不知稼穑之苦 战阵之难的人没什么用——有真才实学

时间:2021-02-06 23:35:48

相关推荐

历史小故事:不知稼穑之苦 战阵之难的人没什么用——有真才实学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历史小故事:不知稼穑之苦、战阵之难的人没什么用——有真才实学,

南北朝时著名学者颜之推曾做《颜氏家训》,记载自己的生平、学问与见解,借鉴历史,评论时政,教导子孙如何立身处世。他曾说:“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他抨击说:“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评价)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捧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多故难可以应是经务也。”颜之推主张“涉务”,即少高谈虚论,多做些实事。左琴右书,雅则雅矣,但不知稼穑之苦,不知劳役之勤,不知战阵之难,这种人实在没什么用!不仅没什么用,甚至会贻误大事。

颜之推画像

战国时期的赵括自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学得很透彻,若指挥军事,必然天下无敌。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讲兵事,连赵奢都驳不倒他。但赵奢却看透了他,对他母亲说:“打仗是个很危险的事,赵括把这事说得太容易了。赵国若是用他指挥作战,必坏大事。”赵奢死后,蔺相如生了重病,大将廉颇也老了。这时秦国来攻,并使了个计谋散布说:秦国别的都不怕,“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还真信了这些话,以为廉颇老了,不敢与秦军作战,便任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听说后对赵王说,您只凭赵括的名气任命他,就如同“胶柱而鼓瑟耳”。赵括其实只能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赵王不听。

赵括画像

赵括当上大将之后,自认为了不起。他母亲向赵王形容他那副高傲的样子说:“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坐西向东接受部下朝拜),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不是象他父亲那样“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而赵括却“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极言赵括不可为将。赵王没有接纳这个意见。结果赵括带兵出征,兵败被杀,赵国长平一战损失45万兵马,从此一跟不振,走上衰亡道路。(见《史记·卷八十一》》由此可知,用人一定要考查他的真才实学和实际工作本领,对那些只会纸上排兵的人万不可委以重任。对那些连纸上谈兵也不会,既无政治才干,又无军事才能,只知左琴右书,发牢骚的人就更不能重用了。

长平之战

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单凭一身正气是无法立足的。搞阴谋、耍权术、尔虞我诈倒是最最普通的现象,稍有不慎便难保身家性命。例如,田仁和任安本是大将军卫青的门客,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汉武帝所赏识。田仁被提拔为丞相长史,任安被任命为益州刺史。两人在任上都有作为。尤其是田仁,不畏强暴,数次弹幼不法权贵,被拜为丞相司直,威震天下。谁也没料到,不久以后两个人都死于非命。汉武帝因怀疑卫太子行巫盅之事,逼得卫太子发兵抗拒。当时丞相率兵去攻伐卫太子,要田仁守城门。田仁以为太子是武帝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久也许又和好,不想把太于逼得太急,开城门放太子一条生路。为这事,田仁以“纵太子”的罪名被诛杀。

是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受太子节制。太子命他发兵相助。任安受命后闭门不出,没有发兵。汉武帝知道后怪他不讨伐太子,认为他太狡猾,说他“是老吏也,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二心。”任安以“怀诈,有不忠之心”的罪名也被处死。

任安画像

象这种事情,再优秀的人才也很难处置好。汉武帝父子相争主要怪武帝偏狭多疑,卫太子其实并不是好诈有野心的人,也从没想过要置武帝于死地。对卫太子万一杀错,也可能被汉武帝怪罪。所以古人叹日:“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后进者慎戒之。”这种告诚,听了令人心寒。即使有公正无私心,有运筹帷幄、攻城略地的才华,在封建君主制下也难于长久立足。难怪古人悲叹“伴君如伴虎”。

汉武帝画像

封建伦理道德又常常是矛盾的,人才要想获得完美的道德修养,具备全部的优秀素质是不可能的。石奢是战国时代楚国国相。他耿直廉正,无所阿避。有一次巡视到县里,路上遇到有人杀人,被他抓到,一看竟是自己的父亲。他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放了父亲,而让人把自己捆起来送间京城。他让人向楚王报告说:“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楚王免其罪,石奢不肯,说:“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见《史记·卷一一九》)

这件事说起来好笑,石奢忠正之态可敬,但似乎也太“迂”了。在那种封建君主视天下为私有的制度下,不可能造就完美的人才。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所有公职人员都是人民公仆,才能够堵养出大批的堪担大任的优秀人才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