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国古代故事:李清照

中国古代故事:李清照

时间:2018-07-08 23:43:40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故事: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颇有声望地位的官僚家庭,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又是一位文学家。其母是北宋时名臣王拱辰的孙女,擅长诗文。李清照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受着浓重的文学艺术空气的感染和熏陶,自幼就酷爱读书,少时即有诗名,显示出了超异的才华和文学造诣。其早年写的《语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诗,得到她同代的文学家王灼的高度赞誉,认为“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碧鸡漫志》卷2)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与徽宗朝丞相赵挺之之子、山东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越明诚好学上进,喜欢文学,著《金石录》30卷。他们结婚后,不仅感情深厚、和睦融洽,而且志同道合,诗酒唱和,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赵明诚对妻子的文学才华甚是佩服,自以为词不及妻子,曾闭门谢客,精心结构,作词50余首,杂清照所作于其中,请朋友陆德夫赏评,陆德夫读后,指出其中三句最佳,此三句正李清照所作.即李清照《醉花阴》一词的最后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侵,掳去徽宗、钦宗二帝,朝廷被迫南迁,北宋终结,南宋开始。李清照夫妇避兵江南,所携带的金石书画古器,丧失大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在赴湖州太守任时,碎然病故于建康(今南京市)。此后,李清照只身奔波于台州、温州、越州、杭州之间,家藏古物,十去七、八。她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最后终老金华。

李清照资质聪慧,多才好学,工诗、词、文,又能书、善,兼通音律。她南渡后写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为历来论家所称道的优秀散文。文中追述了她与赵明诚收藏金石的经历,并对他们两家的家世、夫妇婚后的生活情景,以及靖康之耻、两人南渡后迁徙流离的逃难生活,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国难深重、政局动乱的时代特点,此文是研究李清照、了解当时动乱时代特点的重要资料。清李慈铭称颂该文“叙致错综,笔墨疏秀,萧然出叮畦之外。予向爱诵之,谓宋以后闺阁之文,此为观止”(《越绳堂读书记》)。她的诗大都是南渡后所作,流传下来的不多,其中《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悟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以及逸句“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和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都尖锐讽刺和强烈斥责了南宋统治集团苟安半壁江山、不肯北上抗金的可耻行径,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诚然,李清照的诗、词、文都取得较高的成就,但成就最高、确定她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她的词。其前期词多写离情别绪、惜春悲秋的悠闲生活,后期词多悲叹身世,寄寓家国之思,反映她凄惨哀愁心境和痛苦感伤之情,有的词也表露了她对中原的怀念。在她晚年词作中,历来为人们高度赞誉的,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I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反映了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遭遇后的凄惨、哀伤的感情。起句连用14个叠字,极其深刻、细致地表现了寂寞、冷清的环境,以及她孤独、凄苦的心理状态。此词结构精密,内在联系极强,全篇贯穿一个愁字,意境浑然,句句均扣在愁字上。语言工巧而无雕琢痕迹,流转如珠且富音乐性。历来词论家对这首词给以极高评价,如吴顺云:“易安以词擅长,浑洒俊逸,亦能琢磨;最爱其‘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极似唐人。其《声声慢》一胭,张正夫称为公孙大娘舞剑手,以其连下十四叠字也。此却不是难处,因调名《声声慢》,而刻意播弄之耳;其佳处在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历朝名媛诗词》)

李清照是词坛婉约派的大家,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坛独树一帜,卓然一家,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作之成就,一向为论家所赞许。如宋·胡仔赞日:“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若溪渔隐》),明·杨慎云:“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词品》)。清人誉称“清照为词家大宗”(道光《济南府志·列女传》),清代著名学者王渔洋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李清照著述有文集7卷、词6卷,其中大部已失传。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重辑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