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南宋官窑划时代的特点 迁都南逃 宫廷竟然还要准备这么多东西

南宋官窑划时代的特点 迁都南逃 宫廷竟然还要准备这么多东西

时间:2018-12-07 14:29:58

相关推荐

南宋官窑划时代的特点 迁都南逃 宫廷竟然还要准备这么多东西

祝各位国庆假期开心!祝祖国69周岁生日快乐!

我们本章节是教大家认识“瓷”,瓷器精美,具有收藏价值,一件国宝级的瓷器动辄价值上亿,它们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物有价而其精神无价!

部分内容参考至范冬青女士所著《说瓷》,范冬青女士是古陶瓷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之一。

随着喜爱收藏古董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界也免不了鱼龙混杂。一份可信度较高的权威读物,透露个中玄机,其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上一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南宋官窑的特点,还有一个比较划时代的特点,就是器型仿铜器和玉器的礼器。有的仿青铜器的簋;在商周时期簋是盛装食物的,到了宋代,这类器物的功用已经发生改变,成为一种香炉的样式,我们称为“簋式炉”。

簋式炉

鼎;有两个耳和三个足,也是作为祭祀的礼器。对宋代人来说,是作为香炉供香的。

樽;是直筒形的,下面有三个矮足。汝窑器型里有官窑里也有。青铜器的器型有自名谓“酒樽”的,也就是古代人用来盛酒的。青铜樽还配套有一个托盘,樽里面放一个勺子,樽的上面有盖子。宋代人用瓷器来仿照的樽,也是作为香炉,叫“樽式炉”。

还有鬲式炉;模仿青铜鬲的造型。

鬲式炉

贯耳壶;两边各有一个直通贯耳。

贯耳壶

觚;古代一种饮酒器。

琮式瓶;仿玉的礼器,不是用来插花的。

琮式瓶

鹅颈瓶;颈比较粗一些。

鹅颈瓶

还有夹层碗。

夹层碗

这些都是仿青铜和玉礼器的器型,都不是日用器,都是南宋官窑具备的器型。

那么为什么南宋官窑里面会出现仿青铜和玉礼器的器型呢?大家需要了解这一点

如果看到一件琮式瓶瓷器或簋式炉,别人告诉你,这是汝窑器,可千万不要相信,这个就是器型学里面的道理。我们要知道一件器物的器型出现的时代,像仿铜、玉礼器的器型,在北宋的时候是不会出现的,它一定是南宋的器型。如果看到一件定窑白瓷仿铜、玉礼器的造型,那么它的时代应该是金代而不是北宋。

在中国古代,国家比较重视战争和祭祀。宋代的时候,祭典活动有十几项,包括祭天、祭地、祭社稷、祭郊坛、祭宗庙、祭明堂等等。在一年里面有好多次的祭祀活动,那是整个朝廷的活动。不过陶瓷器,特别是瓷器,在北宋朝廷的祭祀条典活动中都不是重要的祭器,当时的祭器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到了南宋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瓷器作为礼器的功能越来越突出。这个时期的南宋官窑瓷器不是作为餐具、陈设和把玩,而是成为了一种礼器的象征,瓷器的礼器功能也就从此开始影显了。

为什么南宋初期朝廷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有关。北宋末年发生靖康之变,金人攻入京师汴梁,大肆地搜掠抢夺,当时北宋的徽钦二帝都被金人掳去北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宋高宗赵构就离开汴京南下迁徙改元建炎。在建炎二年的时候,宋高宗先到了扬州,在扬州设立了一个郊坛开始祭祀,当时缺少祭祀的礼器,他就只好召集还滞留在东京汴梁的一些官员带着礼器过来,这些礼器都是宋徽宗的时候新做成的礼器,都是用青铜制作的。

到了建炎三年的时候,金人继续南下,宋高宗仓皇南渡。从汴梁带来的青铜礼器在逃难的路途中大部分都散失了。当时南宋也没有那么多财力物力像北宋一样大量制作新的铜礼器。《续资治通鉴》记载绍兴十三年“祭器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卤簿应用文绣者,皆以缬代之。”这里就明确提出了铜、玉材质的礼器,应该用陶瓷器、木器来代替,“卤簿”就是指古代帝王出驾时,扈从的仪仗队的旗帜等,本来应该用很华丽的布制成,现在都以简单的布来代替。这则文献就告诉我们,南宋宫廷由于祭祀的需求,对瓷器的需求量增加了。

《中兴礼书》卷五十九《明堂祭器》:“(绍兴元年)四月三日,太常寺言:条具到明堂合行事件下项:一、祀天并配位用匏爵陶器,乞令太常寺具数下越州制造,仍乞依见今竹木祭器样制烧造……”

根据这条记载,最早在绍兴元年,南宋宫廷祭祀的陶瓷礼器是在越州,也就是当时绍兴府余姚县烧造的。

同前书《明堂祭器》:“(绍兴四年)七月二十八日,礼部太常寺言:‘将来明堂大礼合用祭器等约九干余件,见今绍兴府烧造陶器,临安府、文思院制造竹木器等,将欲毕备,委实别无安顿去处,乞下临安府指挥所属,权令置库安顿。’诏依。”

可以看到在绍兴四年的时候,朝廷下令让绍兴府余姚县烧造9000件瓷器,可知所需祭器数量之大。越窑在唐代以来一直到北宋初期都是全国重要的窑场,其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很高的。

同前书载:“(绍兴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国朝祖宗故事,遇大礼其所用祭器并依三礼图用竹木制造,至宣和年做博古图,改造新成礼器,内磷簋尊爵站盂洗用铜铸造,余用竹木,今来若并仿博古图样制改造,内铜器约九千二百余件,竹木一千余件。其铜约用三万余。若更制造准备值两祭器,委是功力浩大,窃虑制造不及,今看详欲乞先次圆坛上正配四位合用陶器,并今来所添从祀爵并依新成礼器仿博古图,内陶器下平江府烧变,铜爵令建康府铸,其竹木祭器令临安府制造。”

到了绍兴十三年的时候,陶瓷器的制作已经从绍兴府余姚县转到了平江府,平江府就是今天的苏州地区。从以上几条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临安府设立修内司窑之前,朝廷在绍兴府和平江府都有烧造官方祭祀用的陶瓷器。所以从广义上讲,余姚官窑和平江官窑也都属于“南宋官窑”。现在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我们在宁波地区的慈溪市的低岭头已经发现了“余姚官窑”的窑址,慈溪市在南宋的时候就是属于绍兴府余姚县的,这也符合文献的记载。

绍兴十三年以后,宋高宗和大臣们对于余姚县和平江府两地所生产的祭器不太满意。于是在绍兴十四年的时候,成立了一个机构叫“礼器局”,专门负责礼器的制造。到绍兴十六年的时候,就设立了修内司官窑,后来又设置了郊坛下窑。这两个窑烧造的礼器得到了宋高宗的赞许。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一般所讲的南宋官窑。修内司和郊坛下两个窑口为朝廷烧造了绝大部分的明堂祭奠礼器以及陈设器和生活用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那么也就是说,陶瓷器中礼器这种器型是南宋官窑所独有的,如果一件天青色的汝窑器物是礼器的造型,那么这件东西肯定就是不对的,因为这不符合宋代的礼制。

还有一个情况,当时两个官窑因为产量有限,有来不及烧造的情况,因为宫廷除了祭祀用器外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器,当时浙江的龙泉窑也烧宫廷用瓷,我们现在称它为“龙泉官窑”。龙泉官窑的特点与南宋官窑类似,因此龙泉官窑也可能由修内司管理。我认为龙泉官窑中有一部分的器物是可以识别的,就是那些经过高温烧造的器物,釉面的光泽会比南宋官窑强。还有一部分器物,烧造的温度略低,那么它的釉面光泽就比较柔和,与南宋官窑就很难区别,特别是完整器。

比如鬲,龙泉窑烧造了不少,南宋官窑也有这样的器型,两者的釉色比较接近。完整器又无法看到断面胎的颜色质地,所以在窑口的判断上会比较困难。如果是标本的话,因为龙泉窑烧造的温度会高一些,所以相对的,我们从瓷器的断面上来看,龙泉官窑的开片会比南宋官窑的深一些。龙泉官窑断面有尖角如刺,而郊坛下窑瓷片的断面没有那么锋利,比较平缓,所以说龙泉官窑的开片比较深,破片时,胎、釉断裂不同步,1其断面保留了釉层的尖角,这就是区别两个窑口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