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孩子对阅读没兴趣?用“读前预测”法 为课外阅读插上兴趣的翅膀

孩子对阅读没兴趣?用“读前预测”法 为课外阅读插上兴趣的翅膀

时间:2023-08-26 00:27:07

相关推荐

孩子对阅读没兴趣?用“读前预测”法 为课外阅读插上兴趣的翅膀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奇

01:引子

“老师,我和你说,我家的孩子对课外书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兴趣,他一捧起书来就打呵欠。如果我不强逼着孩子去看书,他基本上是不可能把书从书柜中掏出来的,我买的很多书孩子都没看,几乎都是‘蟑螂’在看;就算他把书掏出来,基本上也是人在‘看书’,神游天外!读到六年级了,他写出来的作文很肤浅,一点深度都没有,每一个句子都像白开水,我该咋办?”一位家长在与我聊天的时候,说到这么一个话题。

在交谈中,我能感受到这位家长的苦闷和无奈:孩子对课外阅读没有多少兴趣,强逼着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孩子痛苦,这位家长也是相当痛苦的,用“两败俱伤”来形容这位家长和他的孩子在处理课外阅读这件事,一点也不为过。通过这位家长所说的话,我很明显能感觉出来:这位家长在“督促”孩子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把孩子当作“提线木偶”,孩子看课外书时非常被动,一旦孩子“不听话”,这位家长就相当生气;一旦孩子看到课外书就头疼,这位家长的头比孩子还要疼好多倍……这种情况,用一句大白话叫“皇帝不急太监急,孩子不急家长急”。

02:调动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孩子有多重要,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心知肚明。一个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语文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喜欢课外阅读的孩子,其心智、情商都明显会比同龄人高出很多。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孩子对课外阅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那么在写作方面基本上不会存在“无话可写”的情况。但是在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是习惯性“指指点点”,而缺少有针对性的“指点”。

当孩子对课外阅读没有什么兴趣的情况下,家长强迫孩子拿起课外书来读,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强扭的瓜不甜”。这就好比你把稻谷洒在地上,你家里的鸡会小跑过去吃;如果你抓住这只鸡,狠狠地将稻谷塞进鸡的嘴巴里,那么你手中的鸡只会拼命挣扎。故此,调动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03:孩子缺乏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

余秋雨曾经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既然课外阅读在余秋雨这样的大作家眼中是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一些孩子对课外阅读“敬而远之”呢?

一方面,家长“看中”的书,孩子不一定会喜欢。曾经看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小白兔去某一个鱼塘钓鱼,它从早上5点开始钓鱼,一直钓到夜幕降临,可是一条鱼也没钓上来。小白兔火了:“什么破鱼塘,我钓了一整天居然没有一条鱼,这个鱼塘明明没有鱼啊!”旁边的山羊看了,语重心长地对小白兔说:“你如果继续拿胡萝卜当鱼饵,那么你就算钓到石头开花马长角也不可能钓上一条鱼的,你见过那条鱼对胡萝卜感兴趣?”……

家长从书店买书,有时候也会遇到类似于上述小故事一样的情况:家长辛辛苦苦从书店买一大堆书回来,孩子却对这些书不屑一顾。举个例子,家长从书店里买回精装版的四大名著,而且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版本,如果这样的书买给五六年级的孩子,估计还能看得下去,但如果这种文言文版本的书买给一二年级的孩子,孩子还会感兴趣吗?孩子对文言文一窍不通,你如何让孩子“静下心”读文言文版本的名著?

另一方面,家长无法带孩子“来到书中”。幼儿蹒跚学步需要家长的搀扶,孩子深深爱上课外阅读,同样需要家长的“搀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这么做的:直接买一本书,或者直接“奖励”孩子一本书,然后接下去的事情全部交给孩子了。如果你看到某个人拿着10块钱让鸭子自己去店铺里购买鸭饲料,估计你会笑得前俯后仰、合不拢嘴,但是家长直接把书交给孩子之后什么事情都不做,这和“拿10块钱让鸭子自己去店铺里购买鸭饲料”是一样的道理。

怎样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用到哪种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让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家长甚至自己都没有去读这本书。当你让孩子在读着某一本书,而你自己却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玩网络游戏,你如何指望孩子在课外阅读中有比较大的收获?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可能对你手中正在被把玩的手机更感兴趣。

04:“读前预测”法,最好要这样用

孩子对阅读没兴趣,我觉得可以用“读前预测”法为课外阅读插上兴趣的翅膀。

“读前预测”法,旨在做足孩子课外阅读之前的“功课”,让孩子在接触书名或者了解一本书的目录时,就能通过“读前预测”的方式对故事的内容有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当孩子发现书中的剧情与自己所猜测的内容不同时,孩子会对书的内容产生相当浓厚的兴趣;当书中的内容“不出所料”的时候,孩子会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一份自信,在自己平时的作文撰写中,也能根据相应的思路展开写作。以预测促读书,以读书促成长,这是“读前预测”法的初衷。

⑴运用“读前预测”法,家长和孩子“共同预测”很重要。让孩子自己读自己“预测”,孩子可能觉得会索然无味;如果孩子在学校期间与自己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预测”即将要看的课外读物,回到家里和家长“共同预测”相应的课外阅读内容,那么孩子在阅读的路上就不会寂寞,在家长这种“搀扶”的过程中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一个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探讨的都是经典名著中的有趣情节,而不是某个明星的花边新闻,说明这个孩子是一个相当有品位的孩子;一个孩子,在家里和家长聊的是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说明这位家长是一个懂家庭教育的好家长。与孩子同时读一本书,与孩子“共同预测”一本好书中的具体情节,你可能还是培养不出武亦姝这样的“国民才女”,但至少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会特别浓,孩子的学业成绩(至少语文成绩)基本上是不需要家长来操心的。

⑵通过课外读物目录,“预测”每一个章节的内容。每一本书的目录,是由一个个“小标题”构成的,这些“小标题”整合在一起,就好比一本书的“骨架”。而孩子根据一本书的目录进行“预测”,就好比给这些“骨架”添加血肉,由目录中的“小标题”想开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开启,阅读兴趣自然会像老年人的血压一般往上升高。

比如孩子在读《水浒传》这本书,水浒传中的第三回的“下半回”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孩子在看到这个“小标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标题内容想开去——镇关西是谁?他为什么被鲁提辖打?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围绕这样的问题开始“预测”,或者说简单一些就是让孩子根据这个小标题编故事,如果孩子所编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差不多的话,那么孩子势必对这本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会忍不住看后续的内容;如果孩子编的内容和原著中的内容相差十万八千里,估计也会被原著中的生动情节吸引住。当一本书如磁石一般吸引着孩子,当孩子达到“人在书中”的境界时,你还有必要为孩子写不出作文、缺少文化底蕴而担心吗?

⑶看上一段的内容,“预测”下一段的故事情节。单单看小标题就能“预测”出一整章的内容,这对思维灵活度特别高的孩子而言不在话下,但对于思维能力比较有限的孩子而言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对于大部分中等生或者学困生家长而言,你可以让孩子挑战这个细节:孩子看一本书中的上一段内容,然后让孩子根据上一段的内容“预测”出下一段的相关内容,这样的“预测”方式降低了难度,也有很大的可能激发出孩子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⑷“预测”的内容和原著内容作对比。孩子读一本书,在“预测”相关内容之后再去读书,读完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自己“预测”的内容和原著中的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作者这种写法的美妙之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哪些好处?作者的这种写法对自己有哪些指导意义?当自己写作文的时候,能否把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通过不断的对比和反省,孩子对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这样写”、“我怎么看这本书的内容和写法”等方面有通透的了解,孩子的语文素养、语言感受能力自然能够“换挡提速”,“加大油门”。

⑸“预测”作者可能续写的内容,锻炼思维能力。曹雪芹写了《红楼梦》的前80回之后就没写了,后来者高鹗觉得看得不过瘾,就补缀了后40回,虽然和前80回相比,后40回续写得不够完美,但也足以让人记住高鹗这么一号人物了。一本书读完之后,很多孩子可能觉得意犹未尽,那么家长可以“趁热打铁”,对孩子说:“如果你是作者,你继续写这本书的话,你会写哪些内容呢?”家长把孩子“捧”到和作者同样的高度,让孩子展开想象“续写”或者“补缀”,那么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然,你要调动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你还要找一些家长和孩子都比较感兴趣的、比较“有营养”的课外读物,在“家长喜欢”和“孩子喜欢”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如果你采用“读前预测”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那么最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尝试。关于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如果你有更好的“金点子”,欢迎留言探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