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渐行渐远的东北民俗

渐行渐远的东北民俗

时间:2023-06-06 15:44:47

相关推荐

渐行渐远的东北民俗

生在长白山下,长子海兰江畔,对眼目前的东西习以为常,没想到在如今的日子里,都成为“文化遗产”了。如今的人们都比祖先有文化,不论什么事情,冠以“文化”二字,就仿佛刹那间成为了秀才举人。于是,我也跻身之列,使自己沾点文化人的仙气。

偶然看见一本《东北文化遗产》,真的是好喜欢好喜欢,可惜需要纹银三百多,太贵。于是,乘其售货员不备,和小妹一人负责一页将其盗窃到手机之中。

回到家中仔细欣赏,却原来好多都是自己小时候玩过的东西,可不是,考考现如今的小孩子,这里面的东西知道几个呢,难怪都成了遗产了。

一页页翻过去,好熟悉的画面,好亲切的画面,一幅幅在眼前展现:逗逗飞、歘嘎拉哈、打水漂、踢毽子、弹杏核、摔泥炮、泥大钱、扑拉杆;

逗逗飞是逗小婴儿的游戏、自己家或者是左邻右舍的姐姐大婶大娘奶奶们,哄孩子逗孩子不像现在的人们,张口唐诗闭口宋词,而是两个食指在小婴儿的眼前一张一合,随之还有一套嗑“逗逗逗飞,喜鹊老鸹一大堆”。

说好懂也好懂,一堆一群的大鸟小鸟弹指之间都飞走了,不知道小婴儿此时此刻有没有联想力和想象力,要是有,一句话描述的景象还是挺富有诗意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歘嘎拉哈: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没有没玩过的,嘎拉哈分猪嘎啦和羊嘎啦。那时候哪个女孩子要是有一副(四个)磨得圆圆润润的羊嘎啦,如同现在的小学生天天捧着个ip,足以吸引周围小伙伴的眼球了。

嘎拉哈分肚儿、坑儿、轮儿、针儿,手艺好的女孩子可以在抛起手中毽子的空档,将所有的嘎啦一次性的翻摆成统一的或肚或坑、或轮或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打水漂:男孩子玩得比较多,有一次,和几个小女孩在河边洗衣服,其中一个小女孩甩起胳膊将一块石片投到河中,石片是微波中穿行,隐隐现现了至少有二十米,一连打出了十多个水漂,连佩服带羡慕,人家怎么都那么有本事,想想自己干啥啥不行,活得实在有点多余。

以后,曾经偷偷摸摸的比量过几次,惨啊,石片到我手里,从来就是直接落到水里。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踢毽子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小女孩,没有几个没有毽子的,记得姐姐缝过一个非常漂亮的毽子,拼得五颜六色的小花布,缝制得有边有角的,把我羡慕得眼睛都发蓝,好想要过来,就是不让踢,摸一摸也行啊。好几次,看到姐姐对我带答不理的样子,到嗓子眼的话又活生生的吞了回去。

好多邻居小伙伴可会踢毽子了,有的人踢起来就不带坏的,而且能踢出各式各样的花样,好多年没有看见踢毽子的了,这可能也是频于失传的技艺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弹杏核好像是男孩子的游戏,怎么弹、什么规则,想了半天,还真是一样没想起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至于摔泥炮、泥大钱,还有扑拉杆,好像都没听说过。现在最不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因为凡是“不知道”的事情就可以咨询网络:

做泥炮是个技术活,一定要有好泥,经过反复搓捏使其具有一定的韧性,然后开始做泥炮,将泥巴做成像窝头一样的空心圆,中间的洞越大越好,表面的覆层做的越薄越好。摔前,要把做好的泥泡举起来,让对方看清楚,并大声问其他孩子:“泥泡有没有眼?”对方确认合格后,会大声回答:“没有眼!”,随之就可以开摔了。

摔泥泡也是个技术活,关键是要把握好摔的角度和力度,对摔的动作进行适当控制。否则,泥泡在摔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变形,摔在地上也不响,变成一摊“稀屎泥”,会引起小伙伴哄堂大笑。力量正好、角度适中,泥泡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洞口内的空气强力冲破上面的薄泥层,“嘭”的一声巨响,薄泥层被气流冲破,泥泡的顶端就留下一个窟窿。这个时候,就需要履行契约,窟窿多大,对方就要乖乖地用多少黄泥给填上。

难怪我不知道,这种玩法我还真没见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查到的“扑拉杆”,却是有些残忍。原来这是一种捕麻雀方法:

“扑拉杆”很有威力,处理场地和下铁夹子一样,在雪后的空地上先打一个铁桩。然后用一个笔直的细木杆,一头束上绳子,靠紧在铁桩上,另一头用石头压住。扑麻雀的人躲在暗处。傻乎乎的麻雀,见有食可吃,不一会就飞来十几只,几十只。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捕雀者猛然一拉绳,带有弹性的木杆就一下子射出去。反映快者逃之夭夭,反映慢而又贪吃的,也就一命呜呼了。

与其说是游戏,不如说是捕猎,在当年消灭“四害”的运动中,不知道多少麻雀葬身于扑拉杆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网络也不是万能的,“泥大钱”就没有查到,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游戏,哪位先生知道,还望指教一二。

现在的孩子玩得都是现代化的东西,但却是孤独得可怜,那个时候的孩子虽然什么玩具都没有,但是一天到晚不着家,左邻右舍的小伙伴自己发明、自己制作,自力更生、自我创新,也玩得兴高采烈,玩得昏天黑地,玩得灰头土脸,玩得聪明友爱。

相比之下,还是觉得现在的孩子令人怜惜,没有童年啊。

博友瑞新对于“弹杏核”的补充说明:

小时候玩得最多的就是赌博性质的赢杏核,有三种玩法:

一是砸砖头。两三个孩子约定每人出相同数目的杏核,放在砖头上。在砖头的一定距离之外划一条横线,每人选出一个杏核做马子,一般都选匀称的比较重一些的,分别投向横线。以马子距离横线的远近决定砸杏核的次序。次序定了以后,便站在横线外侧用马子投向砖头上的杏核,砸掉到地上的杏核就归砸者所有。如果砸掉一个杏核,就是全盘皆赢了。

二是扔铁篓。“铁篓”可以是铁块儿,也可以是铁链儿。也是几个人出具相同数目的杏核,放在一起,在外面划个圆圈。在圆圈十多米处画一条横线。先将铁篓分别向横线礽去,以接近横线的远近决定次序。然后站在横线外用“铁篓”冲击圈儿内的杏核,被冲出圈儿外的杏核就归己所有。接着再在“铁篓”的落地处继续冲击杏核,直到杏核被全部冲出去为止。

三是“掷骰子”。选出四枚同一棵杏树的杏核,一面涂红色,一面涂黑色,做成骰子。也是几个小伙伴出具相同数量的杏核,分成若干份,好像是中间放一份,是“心”,四面各放一份,分别是“头”,“尾”,“翅膀”。然后用“分田地”——手心手背——或石头剪子布来决定掷骰子的次序。掷骰子,如是两红两黑,就吃掉“翅膀”;三红一黑,就吃掉“头”;全是黑,就是黑心,吃掉“心”;全是红,则是满堂红,全部吃掉。

我上面说的还是不弹杏核。弹杏核我也玩过,但玩得少,现在记不太清了。和你文中的图画一样,将杏核散放在地上,设定其中的一个杏核做马子,用食指弹这个马子撞向临近的杏核,撞到了,被撞的杏核就归己了,再接着撞;撞不上,就换对手来弹。这样,有时候能连着弹杏核撞好几个,但杏核之间离得远了,就撞不上了。至于杏核是如何散在地上,谁先开始弹等,已经记不清了。

我玩过的游戏有很多,我逐一说一说。

逗逗飞。将两手的食指对碰在一起,嘴里喊着“逗、逗、逗、逗”,随着一声“飞——”,将两说食指迅速向两侧移开。几乎每个孩子在幼儿时都玩过。我女儿在小时候,我也逗她玩过。

歘嘎拉哈。用羊或猪的四个膝盖骨头做成的,放在炕上,它的四个面分别是肚儿,坑儿,耳儿,枕儿(也叫驴儿)。玩法是,将四个嘎拉哈握在手中,向炕上撒出去。要点是要撒得不远不近。近了,嘎拉哈粘连在一起,移动时互相碰了,就犯规了;远了,把它们抓起来时,就耽误时间。撒出去的嘎拉哈朝上的面如果是同一样的,是最好的牌了,这时就可以向空中抛出手中的布口袋——毽子,然后迅速地将四个嘎拉哈聚拢在一起抓起在手中,再接住下落的毽子,就赢了一局。如果嘎拉哈的面各有不同,就可以向上抛出毽子的之后,迅速用手翻动将它们变成一样的,再接住下落的毽子。也可以将面儿相同的两个嘎拉哈抓起来。这个游戏只限于在屋里的炕上玩,而且是年龄很小时的游戏,玩得不多。

打水漂。这个玩得挺多。小时候到了水边,是一定要打水漂的。捡薄片的石头,弯腰向水中平行地投过去,石子会贴着水面向前运行,像在水面上跳跃一样。

跳格子。这也是小学时的游戏。在地上划出很多格子,依照格子规定的路线依次跳过。有的地方需要单腿跳,有的格子需要双脚跳进去,有的格子还需要转身跳。复杂一点儿的,是两个脚夹着毽子跳。跳格子基本是女孩子玩的,记忆中我只玩了很短的时间,就不再玩了。

跳皮筋。两个孩子扯一根皮筋,根据难度的不同,可扯在腿上,腰上,头上等不同高度的位置。一个或两个孩子上前跳,用脚尖将皮筋勾下来,另一只脚跳过去,绊住皮筋,然后再依次松开皮筋,循环往复。这基本是女孩子的游戏,男孩子有时过去捣乱,上去蹦几下。

踢毽子。这个玩得最多,到了中学一二年纪时还玩呢,选在上课前或放学后,甚至课间的十分钟都在玩。毽子往往是袜子的袜腰做的,里面里面装上高粱米,缝成一个小口袋。玩法一般是两个人。一个人讲规则,怎么踢,然后根据确定的踢法比胜负。输的一方要给赢的一方“进贡”,即像打乒乓球的陪练一样给供球一样给赢家供毽,由赢家放大脚脚将毽子踢出去。如果赢家没有踢着,或者踢出的毽子被供者抓住了,就停止进贡,再继续比赛,由输家讲踢法了。踢毽子的方法有平踢,大脚踢,里踢,外拐,用膝盖拱,用脚尖颤,用胸,头粘等踢法。

摔泥炮。这个玩得不多,毕竟玩这个条件不多。在河边也玩过几次。将泥团成窝头状,薄薄的,稀稀的。举起来,将“窝头”的口朝下向地上摔去。平整的地面立刻封住了窝头的口儿,气体便冲破窝头的身体,破泥而出,发出很大的声响。有时也向平整的石头上摔。

泥大钱。这个没有玩过,也不知是个啥。

扑拉杆。这个没有玩过,但看别人玩过类似的,叫扣雀儿。小时候住的附近就是农村的场院。秋天时,在场院里将一个筛沙子的筛子网眼一面朝上用一根木杆斜支起来,筛子底下扔一些谷子,稻壳等粮食,在支撑的木杆的底部栓一个绳子,远远地躲在角落里。看麻雀蹦蹦跳跳地朝筛子底下过去啄食了,等它们聚拢的多了,光顾吃到时候,突然拉动绳子,木杆倾倒,筛子倒下,麻雀就被扣在筛子里面了。

作者瑶草青青

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转载请注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