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依托经典打造精品——民族歌剧《小河淌水》首演侧记

依托经典打造精品——民族歌剧《小河淌水》首演侧记

时间:2022-03-19 13:11:09

相关推荐

依托经典打造精品——民族歌剧《小河淌水》首演侧记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贵升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这一曲《小河淌水》是一首经典的云南民歌。云南民族大学创新艺术形式,历时五年打造了文艺精品民族歌剧《小河淌水》,再次将《小河淌水》搬上舞台。9月10日晚,歌剧《小河淌水》在云南省大剧院成功首演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勇攀音乐高峰

“《小河淌水》是云南音乐领域的一张名片,这一首传世的情歌,曾被改编成花灯剧、舞剧、电影、音乐剧等搬上舞台,云南民族大学勇攀音乐高峰,以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歌剧,依托经典打造民族文艺精品。”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高淑琴介绍。

据悉,云南民族大学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历时五年反复打磨筹备,打造了三幕八场的大型民族歌剧《小河淌水》。

歌剧讲述了发生在云南茶马古道上的赶马哥乌里与月亮坡姑娘依湄的动人爱情故事。

天上的月光静静流淌在小河中,诉说着夏花之绚丽、秋叶之静美,唱出了一曲传世的情歌……

“刚接到邀请我就接受了这个戏,当看到剧本第三幕的时候,我眼泪一下子掉下来,这个戏是最美的爱情故事,我用了一周时间把歌谱全背下来,因为我觉得,这是我接触到最浪漫的歌曲,是我演出的歌剧当中一个极美的音乐。”《小河淌水》男主角王凯说,相信《小河淌水》里边的咏叹调“绝对是能流传的”。

传承民族文化的新尝试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荣表示,歌剧《小河淌水》项目的实施和首演就是云南民族大学打造精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文化育人,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全新尝试。

据介绍,歌剧《小河淌水》是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资助项目、云南省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项目,是我省首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歌剧项目,也是获得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云南省项目中资助金额最高的项目。

“要拿出不出精品不罢休的精神打造这台剧目。”为了能够打造出具有云南民族特色和国际水平的精品歌剧,云南民族大学项目组做了大量的工作,集结了包括汤沐海、邹文琴、张朝、孙晋昆、颜全毅、马良华、高淑琴、王凯、阳东霖等在内的国内顶级的主创团队。

在创作中,将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与歌剧相结合,将人物形象与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结合,并运用交响化的音乐手段使少数民族音乐融汇升华,还从云南民族服饰中提取元素设计服装服饰,对自然景物进行艺术加工提炼设计舞台美术。

为民族文化插上“翅膀”

“《小河淌水》之所以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是由于演绎方法的多样化,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也吸引很多西方观众的关注,现改编成歌剧更加丰富了民族歌曲的传播渠道,也将扩大民族歌曲的影响力。”观看《小河淌水》首演的陶先生如是评价。

担任本剧作曲的张朝对歌剧《小河淌水》有这样的评价,他说:“《小河淌水》是大家都熟悉的民歌,它在歌剧里,其实是一个象征,也是一道通往云南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窗口,《小河淌水》每一个旋律都是原创,是用国际的视野、国际的高度来解读云南的民族音乐,在观看歌剧表演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里边有众多的、新的咏叹调。”

首演很成功,但高淑琴内心却感慨万千。她说:“现在,《小河淌水》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终于顺利完成,立于舞台。这要感谢台前幕后每一位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校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还要感谢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国家艺术基金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编练《小河淌水》我们用了将近五年时间,很多次想放弃,但是每一次都有支持的力量,帮助我们走到现在。”

“歌曲《小河淌水》是一部云南标志性的音乐作品,是我们精心打造的舞台文化艺术精品,以歌剧创作的形式达到民族文化和国际音乐的高度融合,我们有决心走出国门,做国际巡演,把云南文化传播出去。”高淑琴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