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跟着故事游安徽:“班门弄斧”典出安徽

跟着故事游安徽:“班门弄斧”典出安徽

时间:2020-09-29 08:48:55

相关推荐

跟着故事游安徽:“班门弄斧”典出安徽

“班门弄斧”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说的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常用于自谦。

供图: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

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巧匠。只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则关于“班门弄斧”的典故,竟然并不出自鲁国山东,而是出在安徽。这是因为这则典故的发生地,是在安徽当涂的李白墓前的缘故。这则“班门弄斧典出安徽”的故事,就出自明代笔记作家黄暐的《蓬轩别记》中

关于成语“班门弄斧”的典故是这样的:这天,明代诗人梅之焕来到当涂县的“诗仙”李白墓凭吊,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因为“往来诗人,题咏殆遍”。但见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涂鸦留有诗句。然而那些文字狗屁不通却冒充风雅,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愤怒出诗人,感慨之余,口占一首《题太白墓》:“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意思是说:李白死后变成采石江边的一堆土,而李白人虽死,他的诗名却照耀传诵千古;那些来来往往经过的人,竟也在李白的墓前乱题诗,就好像在鲁班门前卖弄大斧,实在太不自量了。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诗被后人压缩成“班门弄斧”。于是,“班门弄斧”的成语,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河东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诗序》序文中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与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郢的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的不自量力。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为什么柳宗元要将这种班门弄斧之举说成是“不要脸”的“强颜”呢?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是木匠的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扬波喷云雷落笔摇五岳,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春”(赵朴初为李白墓祠集句楹联),从此,李白墓园干干净净,再也无人行“班门弄斧”的涂鸦之举了。

作者:江志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