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哥斯拉2》:日本人和核能的故事 却让美国人给玷污了

《哥斯拉2》:日本人和核能的故事 却让美国人给玷污了

时间:2020-04-23 22:09:43

相关推荐

《哥斯拉2》:日本人和核能的故事 却让美国人给玷污了

《哥斯拉2》即将在本月底于各大影院上映,这次导演迈克尔·道赫蒂又将带来怎样的视听冲击?这部科幻大片早已让很多人充满了期待。然而本文却试图通过找寻“哥斯拉”系列电影的“前世今生”,反问一句:美国人的“哥斯拉”真的还是原来的“哥斯拉”吗?

从日本特摄片开始的特斯拉——反战反核的思考

“特摄”(日文:特撮,Tokusatsu),即“特殊摄影”。这一概念源自于日本国,广义上的特摄片是指应用一定的特效手段拍摄而成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作品。狭义上的特摄片只是表示日本的特摄电影。

1954版《哥斯拉》拍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特摄片和特技片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特技片更注重的是后期依靠电脑技术的合成,而特摄片更多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呈现而制作等比例的道具模型,好的特摄片在即使拉近景的时候也几乎看不出任何破绽。因此,特摄片对于道具的制作要求是非常高的,且需要不断重新制作。我们所熟悉的日本“奥特曼”电影就是特摄片,而“哥斯拉”早期的系列电影则更是特摄电影的代表作。

《奥特曼》电影场景

1954年,当时日本著名的特摄片导演圆谷英二在荧幕上看到了美国所拍摄的《金刚》(1933年)而大受启发,尝试着设计早期“哥斯拉”的形象。而在真正拍摄的时候,导演本多猪四郎在电影中更多融入了反战反核的主题,这其中更多是因为导演本多猪四郎曾亲眼目睹过遭受原子弹袭击过后犹如人间地狱一般的广岛。也是由此,《哥斯拉》电影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使之区别于《金刚》——即,怪兽来自于人类滥用科技而产生的后遗症,他们凶残而仇视人类。

1933版《金刚》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54年版的《哥斯拉》上映了。

在影片中,滥用科技之恶、核爆记忆之痛以及直面灾难的勇气,都是历来的日本导演们试图在“哥斯拉系列”电影中所呈现的。对日本观众而言,哥斯拉象征着这个民族对于战争的沉痛记忆以及对于核能的爱恨交加下矛盾情绪,是他们几经彷徨之后的集体式追忆。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会如同今日之日本一样,对核能如此充满着恐惧;也没有一个国家如同今日之日本一样,对核能也充满着无尽的渴望。

1954版《哥斯拉》

走向好莱坞的哥斯拉——内涵的丧失

到了1998年,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将这只巨大的怪兽“搬”到了纽约。他所执导的美版《哥斯拉》开始让更多人看到了这只庞然大物,《哥斯拉》系列电影也由此走向了“好莱坞”。

但日本哥斯拉的老东家——东宝公司,几乎不承认98美版的《哥斯拉》是“哥斯拉系列电影”中的一员。原因是当哥斯拉登陆美国好莱坞之后,完全丧失了日本本土哥斯拉的叙事和反战反核思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炫目的特技和电脑制作。可以说,98美版的《哥斯拉》已经不是一部特摄片,更是丧失了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哥斯拉变得和《侏罗纪公园》里那些面目狰狞、毫无辨识度的恐龙没有任何区别。

1998美版《哥斯拉》

更有甚者,到了版加里斯·爱德华斯的《哥斯拉》电影中,哥斯拉化身为了人类的守护者而与史前巨兽对捶,救了美国救了人类,“哥斯拉”电影终究被美国人改成了“超级英雄”电影。

美版《哥斯拉》

而在这次美版《哥斯拉2》的预告片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美国人依然延续着这样的思路,哥斯拉将于魔斯拉、拉顿以及它的死对头——三头王基多拉展开激烈对抗,特技也更加炫目。但如此的“哥斯拉”还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那个“哥斯拉”吗?

美版《哥斯拉2》

这样一味地满足快速消费的理念、充分刺激视听感官的背后是一片虚无空洞,也只能让充满科技批判和文化内涵的哥斯拉沦为视觉怪兽罢了。“哥斯拉”系列电影似乎有些被玷污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