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赵国长平之战的失利 究竟怪廉颇还是赵括?到底该谁为此负责

赵国长平之战的失利 究竟怪廉颇还是赵括?到底该谁为此负责

时间:2024-08-23 22:23:47

相关推荐

赵国长平之战的失利 究竟怪廉颇还是赵括?到底该谁为此负责

周赧王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二六二年),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乃遣使者告于赵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乐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大王。”赵王以告平阳君豹,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乐吾德,何谓无故?”对曰:“秦蚕食韩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弱小,弱小固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得谓之非无故哉?不如勿受。”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请受之。王乃使平原君往受地,以万户都三封其太守为华阳君,以千户都三封其县令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忍卖主地而食之也!”

长平之战

此时的秦昭襄王已经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了,开始加紧吞并六国的步伐,采取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之策,临近秦国的韩成为了第一个刀下亡魂。在这一年,白起将属于韩国的上党地区彻底与其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国奄奄一息,韩恒惠王派人向秦国请罪投降,但上党的太守冯亭不愿如此,想把上党献给赵国,好以此将赵国也拖入战争当中。赵国在面对这个诱惑的时候,也在分析利弊,由此内部产生了一些争执。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可,这是引火上身,韩国没安好心;平阳君赵胜则认为应该接收上党地区,即便是火中取栗,为了大义也应该这样做。

远交近攻

可能很多人认为赵王和平原君只看得到了眼前的利益,想要得到土地而没有看见秦国的大军压境,因此招来了血腥的挫败,可怜四十五万人之众,都被秦国屠戮,付出了悲惨的代价。而在韩国的立场而言,宁与友邦不予敌国,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即使韩国有祸水东引的想法,想利用赵国来对付秦国,但这只是为战争的导火索加速而已。根据当时的形势而言,不管是否接受上党,都避免不了和秦国开战。

长平之战-战略图

上党在今天的山西长治、晋城地区,自古就是兵家战略要地,如果被秦国得到,赵国立马就会暴露在秦国的攻击范围之内;如果被赵国得到,就可以以此要地拒秦,起码可以作为一个战略的缓冲地区,避免在本国范围内与秦国发生战斗。所以赵王和平原君并不是为了什么仁义道德而接受上党,实则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威胁,他们看到了接收上党地区一定会与秦军发生战斗的可能性,但却并没有看到即使没有接受上党,依旧要与秦军开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在来势汹汹的秦国面前,要么俯首称臣,要么只有死磕到底,没有其他选择。

廉颇雕像

这是一场持久战,两年后秦国卷土重来,将上党地区拿下。赵国与秦国的军队在上党长平展开了会战,当时赵国的将领是廉颇,虽然在形势上处于劣势,但廉颇老谋深算,利用地形坚守不出,这在当时无疑是最有效的战术,因为秦军远征,常年在敌国腹地进行战斗,难免疲惫,补给线拉得太长,风险也很大。实际上廉颇被撤,并不是因为他无能或者是战略战术上有问题,而是实在打不过。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当时的赵国有四十五万的军队,秦国有六十万军队,但深入分析一下,在当时连年战争的情况,两国都不可能集结如此多的士兵,兵法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多军队的补给,吃喝拉撒都管不上,况且当时赵国的实力肯定的是处于弱势的,想以少胜多,打败战斗力非常强的秦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战争进入了相持的阶段,但这对于两国的国君都是无法接受的,双方都想打破僵局,于是白起和赵括召集了军队,赶赴长平战场。

纸上谈兵-赵括

接下来就发生了咱们非常熟悉的“纸上谈兵”的故事,让赵国付出无数人生命代价的赵括,替代了廉颇。赵王以为廉颇对秦军心生畏惧,从而让赵奢的儿子赵括,出任大军的主帅。这位赵孝成王,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也应该明白这一仗得打,但却错误的预估了形势,用错了人。战后的死亡数字统计非常巨大,但这并不是赵括一个人造成的责任,应该是从秦攻韩开始,再到秦赵战争所累积的死亡数字。

赵孝成王

所以最终划分赵国失败责任,主要责任人应该是赵孝成王,但这跟决定接受上党地区与秦国开战这个决策没有关系,因为这是一场必然发生的战争,第二责任人就是大军的主帅赵括,第三则是赵国身后的其他国家了,并没有坚持合纵的战略思想,因为受限于眼前到底利益关系,而忽视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就比如求粮于齐,但齐王始终不帮,这次造就了长平之战赵国惨剧的发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