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范蠡:中国古代商人的成功典范 不仅赚尽千金 还躲避了杀身之祸

范蠡:中国古代商人的成功典范 不仅赚尽千金 还躲避了杀身之祸

时间:2020-01-24 05:41:40

相关推荐

范蠡:中国古代商人的成功典范 不仅赚尽千金 还躲避了杀身之祸

引言

《三字经》中有一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不惜搬家三次。这也是“孟母三迁”这个成语的由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底下每一个父母的共同愿望。但若没有孟母的高瞻远瞩,决意果断,孟子的成才之路或许就要曲折很多。而说到眼界开阔的历史人物,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春秋时的“最会说话”的商人——越国大夫范蠡。

▲范蠡雕像

01

卧薪尝胆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越王勾践也是我们从小便熟悉的历史人物。众所周知,越王勾践苦心经营多年,终于在最后关头打败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这成功的背后,自然少不了良臣猛将辅佐,比如后世闻名的陶朱公范蠡。

范蠡作为扶持勾践上位的重要功臣,许多影视作品都曾赞颂过他心细如发、精干聪明。而他的精明也体现在其他领域,比如经商。范蠡从朝堂退隐之后就改行做起了商人,后来还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

▲范蠡画像

但事实上,范蠡还有一个优点被大家忽视了。那就是他的话术,范蠡对于话术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不信?你看《国语》中范蠡和越王勾践的这段故事:越国和吴国一战之后越国败北,按照双方协议,越王勾践需携家带口前往吴国为奴。勾践在离开越国之前,对国内事物进行了安排。按照勾践的原计划,他要带去吴国保护自己的是谋臣文种,国内事务交由范蠡处理。

范蠡得知此事后,便表示他愿意陪同勾践前往吴国。闻言,勾践拒绝了,勾践认为他是一国之君,战败后被迫去吴国做人质,本不是什么好事儿,再带着范蠡不过是多一个人白受罪,还不如将范蠡留在家里看守门户,抵御外敌。这也能看出来范蠡和勾践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勾践丝毫不担忧范蠡会趁虚而入,谋权篡位。

▲勾践剧照

02

范蠡被拒绝之后并未放弃。而是选择继续跟勾践沟通,范蠡表示自己对疆土之内的事情,并不精通,对民事的了解更比不上文种,但疆土之外的事情,文种却远远不如我。这几句话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巧妙。一方面贬低了自己,抬高了文种,虽看似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这其实是一种话术,是为了引出后半句,表达自己的优势——越国之外,他人脉非常广,而且他还善于做决断,由他陪勾践前往敌国,可以省下不少麻烦。

与此同时,范蠡用镇守国门、主持大局这样的词来分析文种留守的职能,既不会让文种感觉自己被冒犯,更不会得罪文种。最主要的是还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文种画像

范蠡和文种都是勾践的谋臣,如果范蠡的话术不够高超,那么极有可能会得罪文种,为越国的政治和自己埋下隐患。范蠡采用这种贬己夸他的说法,让文种感觉自己才是勾践最信任的谋臣。这样一来,勾践离开之后也不必担心“后院起火”。当然,这更加显现的是范蠡的智慧和胸襟。

03

而在陪同越王住在吴国的十年里,范蠡发挥其聪明才智,帮助勾践躲避夫差猜疑,化险为夷多次。而勾践灭吴的策略就是范蠡帮其制定的,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陪同勾践前往吴国的范蠡在做人质期间就对吴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熟悉了解,所以勾践灭吴才会如此顺利,可见范蠡的深谋远虑。

▲勾践画像

范蠡的一生,可谓精彩,靠的正是他的“才”“智”二字,前期他辅佐越王,靠的是才干、口才;而他后期能全身而退,靠的则是他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

勾践东山再起之后,范蠡选择了急流勇退,离开时还劝说文种和他一起,他表示勾践只能共患难,一起享乐那是痴人说梦!文种听此言,连忙称病,不敢上朝。然而勾践岂会轻易饶他,当即赐下宝剑,令文种自刎。由此可见,范蠡识人之强。

▲范蠡泛舟游湖画像

结语

范蠡的说话技巧、识人之术以及他的眼界深远,着实令人佩服。其实不管是古代政坛,还是现代职场,甚至于家庭教育、人情往来,这些道理都是通用的。就像下棋高手,往往是走一步看百步。遇事做决断前,谨慎斟酌总是没错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国语·越语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