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探访“三毛之父”张乐平故居 “三毛”最早不是苦孩子

探访“三毛之父”张乐平故居 “三毛”最早不是苦孩子

时间:2021-08-23 06:57:54

相关推荐

探访“三毛之父”张乐平故居 “三毛”最早不是苦孩子

要说80后小时候最熟悉的动画形象,能数的上来的有孙悟空、一休和三毛等,但我最喜欢的就是三毛。《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陪伴了几代中国孩子的成长。近日慕名来到上海张乐平故居,了解三毛的前世今生。

“三毛之父”张乐平,19出生于浙江海盐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进入民国后当过小学校长;母亲擅长画画、刺绣,张乐平从小就喜欢画画,受到老师的夸奖。

在张乐平十几岁时母亲突然病故,张乐平只好辍学到上海一家印刷厂当了学徒工。名义上是学徒,其实就是老板家的佣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孩子、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后来张乐平创作《三毛流浪记》,其中的《去当学徒》《分派工作》《残羹剩饭》《照顾不周》《顾东失西》等许多故事就取材于他的这段经历。

三毛,一个身世凄凉,受尽欺辱,流浪街头,营养不良只剩下三根头发的漫画形象,是张乐平于1935年开始创作的。“三毛系列”包括其在1946年创作的《三毛从军记》《三毛外传》,以及在1947年创作的《三毛流浪记》等。

大家知道吗?最早的三毛不是苦孩子,而是生活在上海弄堂的小孩,还拥有一双慈爱的父母。一开始,三毛并无多少讽刺意味,只是用来描绘一些令人发笑的小故事。1947年的一个冬天的早晨,张乐平亲眼目睹了3个10岁左右的孩子冻死在弄堂口,身上只披着一条破麻袋,如此悲凉的情景激发了他创作《三毛流浪记》的灵感,讲述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如今,不仅有“三毛”公仔问世,还有法文版、英文版、韩文版、越南文、德文版等多个国家文字版本的三毛系列漫画陆续出版,“三毛”形象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三毛”给海外读者的印象与国人是不同的,中国人觉得三毛是个苦孩子,但欧美人却觉得,孩子在成长期吃苦是一种磨炼。

说到”三毛“,大家自然会想到台湾女作家陈懋平,她3岁时读到人生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后来她以“三毛”作为笔名,一是觉得这个名字很不起眼,二是觉得自己写的小说并不好,只值三毛钱。上世纪80年代,三毛来上海探望张乐平。张乐平送给她的礼物是一件卡其中山装,三毛送给张乐平的礼物是她的新作《我的宝贝》,她在扉页上写道:“爸爸,谢谢您创造了我的笔名。”两岸作家因“三毛”结缘,成就了一段特殊的父女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