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端午趣谈」郭沫若:《屈原》 “散发着爱国主义豪情”的历史剧

「端午趣谈」郭沫若:《屈原》 “散发着爱国主义豪情”的历史剧

时间:2022-06-22 06:38:53

相关推荐

「端午趣谈」郭沫若:《屈原》 “散发着爱国主义豪情”的历史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郭沫若笔下历史剧《屈原》的背景

1941年发生的皖南事变,直接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了国共联合抗战,成为中国抗战戏剧的转折点。受当时现实政治的影响,排演影射历史剧,成为宣传抗日与要求民主的一种现实的策略。在这一背景下,郭沫若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屈原》。

《屈原》的诞生1942年元旦夜,郭沫若为剧本《屈原》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他高兴地大叫:“真是快活,真是快活!”完全陶醉于创作成功的喜悦里。好像他自己就是屈原,在这部创作中一泄几千年间心中的愤懑。阳翰笙1月3日来看他,郭沫若朗读了《屈原》剧本的第四、第五两幕,阳翰笙听了很满意。过了几天周恩来到郭沫若家里来,郭沫若把《屈原》的全剧剧本念给他听,用了4个多小时,周恩来听了十分感动。

郭沫若纵情朗诵《屈原》中《雷电颂》,是在《屈原》上演之前主要演职员们的一次聚餐会上。几瓶酒上来后,郭沫若被大家敬酒,喝得满脸通红,眼睛灼灼发光。他自告奋勇给大家出个余兴节目——朗诵《雷电颂》,并向扮演屈原的金山说:“你听听我的感情!”开始他是席地而坐,徐缓地朗诵着。随着诗句的展开,他越来越激动,仿佛雷霆万钧的波涛从他胸中汹涌而出。到了“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这一段时,郭沫若一个箭步跳到了床上,在床上床下跳来跳去,兴奋异常。全体演员都被郭沫若那气吞山河的气势慑住了——只有郭沫若才能把《雷电颂》表达得如此深切。

《屈原》剧本脱稿后,郭沫若把它交给重庆《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孙伏园。1942年1月24日至2月27日,该报连载了《屈原》。尔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读后,看出了作者的春秋笔法,大发雷霆,狠狠指责说:“怎么搞得?我们的报纸公然登起骂我们的东西?!”立即下令撤销了孙伏园的编辑职务。

《屈原》当初中华剧艺社公演《屈原》的场场满座,金山、张瑞芳、白杨、顾而已等大牌在重庆国泰大剧院舞台上的熠熠星光,以及左右翼文化阵营的唇枪舌剑,国共间宣传阵地的明争暗斗……实在是热闹非凡。《屈原》作为激发爱国热情的艺术作品,时值抗战相持之时,人民的愤懑之情更容易通过话剧的形式抒发出来,屈原在《雷电颂》中发出的“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的怒吼声,一度响彻重庆的上空。

由于此戏的上演恰值皖南事变的第二年,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很快就被国民党认为是对政府的隐秘攻击。根据当时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的文章、郭沫若的自述,以及当时左翼文化人士关于此剧大量唱和的诗词来看,这个戏的演出也是共产党政治斗争的一种方式,周恩来甚至认为“《屈原》演出的成败关系到重庆左翼文化运动的兴衰成败”。此剧由于从一开始便涉入政治过深,当时的褒贬也都是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出发评论的,甚少从纯粹的文学角度和戏剧角度来看待此剧,甚至在人物该不该遵从历史真实的地方纠缠了很久。解放后郭沫若的文学地位仅次于鲁迅,与老舍、曹禺并称为“郭老曹”三大家,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文学基石。话剧《屈原》也被认定为“散发着爱国主义豪情”的历史剧而奉为经典。

来源:沙湾文旅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