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人民的名义》同情祁同伟?

《人民的名义》同情祁同伟?

时间:2021-06-17 07:01:10

相关推荐

《人民的名义》同情祁同伟?

有人认为这么一个贪腐公安厅长不值得同情,因此同情祁同伟是不正确的,不过这个世界从不是以正确和错误来界定人们的好恶。当剧作生成并播出之后,其中的人物也就属于受众的解读范畴。因此本文不做价值观判断,同情祁同伟是一个道德和政治问题,本文要做的是从心理学解读为什么受众为同情祁同伟(而非该不该同情祁同伟)。

悲剧性失败者易被同情

失败者向来都会受到更多的同情,不管这个失败者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成功和失败面前,好和坏已经不那么重要,特别是当我们摒弃“好”和“坏”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划分之后。也正因此,项羽纵使有再多缺点,其失败就算是自作自受,关于他的传奇也会被一再传唱。

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而这种缺憾或者说并不完美的结局却总是能引人入胜,令人唏嘘,这种不完整状态的心理感受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无数个假如当时和早知当初……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感慨。

行为的归因在外还是在内

人类行为总有其归因,总结起来无非内因和外因,外因是说由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内因是说由个体自己造成的。如果一个人的坏被归因于外,那么人们自然会同情他,因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如果是个人可自主掌握的自身原因,那么就会归因于内,我们的指责就会指向个人。

编剧在塑造祁同伟这个人物的时候,显然并没有考虑归因会导致的导向作用,所以在祁同伟变坏的过程中,过多地渲染外部原因,比如梁璐在其中的作用,比如玩着命缉毒却无法改变命运,也就是说,这些原因让我们觉得,祁同伟变坏是“有原因”的,这个人其实并不是天生坏。

但是编剧在塑造祁同伟这个人其实骨子里还有一点“善”的人性时,却忽略了外部原因,过多地刻画其内心的声音。比如当一切已无法挽回之时,他选择回到了孤鹰岭这个承载着最初梦想的地方,那首警察叔叔的儿歌也唤起他曾经的理想,甚至当他完全有机会射杀候亮平时,是他自主选择放弃并自杀,这些是由他内心自主决定的。

由此,从人物刻画来看,当祁同伟变“坏”的时候,我们被引导致向外寻找原因,当祁同伟变“善”的时候,我们被引导向内寻找原因。这样我们很难不同情祁同伟。

好和坏都需要充足理由

人非完人,人也并非全善或全恶,但人由好到坏,或者由坏到好,都需要一个原因,甚至一个完全的好人或者完全的坏人,也是需要有个原因的。从这点来说,剧中交待这种转换最充分的,当然就是祁同伟。

祁同伟是个坏人,但是整部剧下来,我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坏,甚至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坏,编剧为我们详细刻画了他从好到坏的心路历程,这让我们明白了坏人为什么这么坏,也就是说,这个坏人坏的很真实。

但好人为什么这么好,编剧没有给出令观众信服的理由,陈岩石的好大家可以理解,因为革命和信念塑造了他。但观众最反感的侯亮平为什么这么好,似乎没有一个很清晰原因,他的好显得不可理解,好的很不真实,很不现实。因此,侯亮平的角色很单薄,而祁同伟的角色很厚重。

人生知己的爱情观

人生除了官场事业和财富外,还有普通生活,还有情感爱恨。这部剧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剧中的女性角色,而女性角色中着墨最多的当属高小琴。对高小琴的同情,与祁同伟十分相似,因为外因交待的很详细。

而且剧中真正收获真挚的人生知己般爱情的,居然只有高小琴。明史专家吴老师敌不过补习《万历十五年》的高小凤,梁璐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侯亮平夫妻之间的描写也很普通,很简单,分享幸福谁都会,但没有共患难,自然难以言知己,大难来时会不会各自飞都不好说。只有高小琴与祁同伟,真是一对同甘共苦的同林鸟。

从这个角度来说,祁同伟是惟一收获知己爱情的剧中人,事业失败,人生失败,但他还有爱情,编剧甚至给他留了个儿子。就像项羽一无所有了,但他还有虞姬。由于会让人产生人生足矣之感。

社会心态的不平衡

有评论说,这部剧看下来,人民只是一个名义。

什么是中国梦?像祁同伟这样的人,毕业生从基层做起,当缉毒队长立功,被提拔继续向前,收获完善爱情,最后人生圆满:这应该就是中国梦吧。可是这样的发展轨迹真是只在梦里才会有吧。除去人生无常之外,不如意事十八九,像祁同伟这样屡屡遭遇挫折才是真实的生活,或者是对于普通观众,这么挫折感感同身受。

而剧中这些被塑造成正面或者好人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却是多数普遍观众难以企及的,你爹不是省委书记、不是政法委书记、不是检察长、不是法官,你的父母就像是祁同伟和高小琴的父母那样,是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即便你是侯亮平,你也不能像他那样娶到一个有权有势的老婆,即使你是易学习,你也遇不到一个沙瑞金。

成功者毕竟是少数,被生活打磨的普通观众,自然对祁同伟会产生更多的共鸣。

最后,一部反腐剧,却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对腐败者的同情,这当然是编剧所事先没有想到的,肯定也出乎最高检的意料,当然即便偶尔引发这样的同情,也并非说这部剧不好。只是给编剧和审查者提个醒,我们能否在塑造正面人物的时候,也要考虑人性心理和社会心理,把正面人物也能刻画地如此引人入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