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达里雅博依:被誉为“沙漠第一村”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达里雅博依:被誉为“沙漠第一村”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时间:2018-09-04 22:39:32

相关推荐

达里雅博依:被誉为“沙漠第一村”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达里雅博依,沙漠中的原始村落。

达里雅博依的众多“名称”

达里雅博依,维吾尔语,意为“大河的沿岸”,故汉语又称该地区为“大河沿”。

除了“大河沿”,达里雅布依还常常被外界誉为“沙漠第一村”、“沙漠中的原始村落”,之所以被如此称呼,是因为在1995年沙漠公路通车以前,达里雅博依,因地处沙漠腹地、交通不便,近乎与世隔绝,鲜少有人知晓它的存在,直至沙漠公路通车后,才渐渐为大众所知。

此外,达里雅博依,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直被考古学者叫做“通古斯巴孜特”(意为野猪吊死的地方)。

地理位置

达里雅布依,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端腹地的绿洲——克里雅河流域之中。

克里雅河,意为“漂浮不定的河流”,源于昆仑山融化的雪水,自南向北,深入沙漠腹地,消失于达里雅布依。

达里雅布依的范围,南北约365公里,东西约96公里。

现属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管辖,老村位于于田县北部约210公里处(位于沙漠之中,未通马路,从于田开车前往,需走100公里左右的沙漠地)。

政府后建的新村位于于田县北部约90公里处(已通柏油马路)。

人口数量

达里雅布依,约3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居住着约280户人家,人口约1300人。

达里雅布依人,居住较为分散,老村户与户之间最远达40多公里,之所以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是因为沙漠环境恶劣、水资源有限,村民一般会依水而居或居住在茂密胡杨林中。

达里雅博依人的生活

饮食:村民会在屋子中间的地上挖一个坑,在坑里烧水做饭。他们的饮食十分简单,奶茶是不可缺少的饮品,“库麦琪”是他们的主食,此外,还有清炖羊肉、烤肉、烤鱼、抓饭等。

住房:住房大多用胡杨木做房屋主体支撑,再用红柳枝编织成围墙,再把黏土里外糊一遍,看似简单,却十分坚固。

收入:村民大多放牧为生,全乡以畜牧业为主,无种植业。现在政府扶贫下,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很多村民将房屋改造,供游客居住,加起来有近200个床位。

购物:物价较高,如县城里50多元/袋的面粉,村里100元左右/袋。

出行:每个星期,乡里都会有车去县城,车费根据距离远近,一般80-120元不等。车一般塞满了人,才会出发,因为去一趟县城成本并不低,如果人坐不满,就赚不了钱。

发现的历史

1895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发现了这片绿洲,并将其以“通古斯巴孜特”的名字记录在《穿越亚洲》书中,世界第一次,知道了这片世外桃源。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间,还有英国探险家奥利尔·斯坦因、中国学者黄文弼等人来过此地。

直至50年代,于田县工作组正式考察该地区,才从村民口中得知,这个村,真正的名字叫做“达里雅博依”,汉意为河流的沿岸。

达里雅博依人的历史

关于达里雅博依人的历史,并无文字记载。

有人说,他们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也有人说他们是已消失的古楼兰人的分支,还有人说,他们就是克里雅河流域的克里雅(于田)人。

真相无人知晓,但从他们的服饰、语言、外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来看,达里雅博依人与克里雅(于田)人,极为相似。

村民的现状

由于塔克拉玛干恶劣的生态环境,考虑到牧民的生存,政府在离于田县约90公里的地方建了新村,新村通了柏油马路,水电完善,建了乡政府、卫生院、学校、兽医站等等,不少牧民已搬进新村。

而老村里,还有许多牧民在矛盾和纠结,虽然搬到新村确实可以改善居住条件,但达里雅博依人,祖祖辈辈依水而居,放牧而生,且不懂种植业,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

关于新疆,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可以在评论区或私信告诉我哦。

新疆尼雅遗址:千年来,被塔克拉玛干风沙掩埋的“精绝古国”

无与伦比的荒芜之美:自驾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广袤无垠的沙海之中

人迹罕至的“死亡之海”,新疆罗布泊,究竟有多少未解之谜

第一次来新疆怎么玩?看完你就知道了

舌尖上的新疆:“风干羊肉抓饭”,西域待客必备美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