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河南省环小浪底“三市三县四区”产业发展调研

河南省环小浪底“三市三县四区”产业发展调研

时间:2023-09-04 23:16:41

相关推荐

河南省环小浪底“三市三县四区”产业发展调研

应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邀请,为有针对性地谋划和发展当前小浪底风景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展环小浪底农林文旅康体商产业调研活动,再认识、再谋划环小浪底产业发展大格局。盛方咨询首席专家许豫宏教授带领盛方北京公司、郑州公司(河南中华风文旅集团)、西安公司的农业、康养、文化、城镇化、文旅景观、旅游营销六位一体专家团队一行12人赴环小浪底“三市三县四区”,就小浪底区域整合、产业融合发展专题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调研期间在渑池县专访了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

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

调研组:杨书记您好,调研组此次调研的“环小浪底”是一个大的区域概念,涉及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包含三门峡渑池县在内的“三市三县四区”大范围。主要是想将这些地方的沿黄河的旅游发展、地方发展现状捋清楚,用创新发展的眼光再认识环小浪底的产业格局,以便环小浪底区域文旅的重新出发,请杨书记讲讲渑池县的故事。

杨书记:许教授的团队对我们渑池非常的了解,而且对渑池的全域旅游发展也浸入了很大的心血,对我们也是一种厚爱,一种鞭策。很多人可能知道渑池的名字,对它并不陌生,大多都只是从“秦赵会盟”了解到渑池。但是呢,仰韶文化发掘于渑池,很多人不知道,包括后来的上河曙猿遗址。也有很多人,因为渑池的“渑”,它是一个生僻字,这个字作为地名,一个是三门峡市渑池县,另外山东也有一个地儿古代的水名用这个字,除此之外,这个“渑”很少用到。以前我还记得有人读成“绳池”,一会儿读“渑池”,过了一会儿又读成“绳池”,可见这个字是相当的不常用,不好读。这个字,最早年“min”,不带三点水的“黾”,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

我们南边有山,叫熊耳山,离这20公里。相传这个熊耳山,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杨戟奉命去追拿孙悟空,孙悟空搬起两座山压到二郎神头上,杨戟呢,一把接住了这两山,当地有个传说叫二郎担山,杨戟想将两山还给孙悟空,结果到这地方担着山担累了,想放着歇一歇,没想到往那一放,山扎那儿长那儿了,从山的那一头往处看,像熊的两个耳朵,当地人就叫做熊耳山。它是一个小山包,不是山系,山背后呢有个池子,池子里生了小虫子,后来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黾池,现在叫做渑池了。

仰韶文化遗址场地部分

渑池呢,是公元前279年战国七雄时的秦赵会盟之地,当年啊,“蔺相如与秦国君臣进行了有礼有节、争锋相对的斗争”的历史典故。另一个让大家知道渑池的是,19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这样,让渑池不仅在过去的历史上有了名气,而且近现代也有了知名度。在没有发现仰韶文化之前,有“中华文化西来”说,说中国文化来源于西方,那么发现了仰韶文化之后呢,把仰韶文化定位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源点,所以说,渑池仰韶文化,不仅是渑池的,还是中国的,这样,渑池就由河南走向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到了4月1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古人类研究所,在离我们这个地方正北40公里的黄河岸边、小浪底库区的尾部,也就是南村乡的任村立了一个碑,叫“渑池任村上河曙猿遗址碑”,什么概念呢?过去都说,在3500万年前,人类起源于非洲,起源于欧洲。这个碑立了之后,向世界宣告人类不仅起源于中国,渑池是人类始祖起源—类人猿的起源地之一,而且,距今是4500万年前。这样把类人猿的出现,往前推了1000万年。

那么到了近代,1938年,后来的国家主席,当时的刘少奇同志,从延安到中原局担任书记,到了渑池之后,停留了56天,然后在现在的刘少奇旧居,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手稿,首次在渑池面世。后来呢,又在延安进行了充实完善,成就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现在成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修养守则。把上河曙猿遗址、仰韶文化、秦赵会盟、《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串起来,就构成了渑池文化的一个脉络。为什么先有人类遗址的这个地方,离黄河这么近,过去我们人类逐水草而居,这个地方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因为有了人类居住,就有了文化,有了文化,当时秦国和赵国想要打仗的时候去哪儿谈判呢,在渑池这个地方,文化底蕴浓厚,可能适合于谈判,来到会盟台这个地方。因为仰韶文化的底蕴,刘少奇同志到了渑池之后,渑池这个地方的灵感启发了少奇同志这才写就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所以说,渑池是历史久远、文化厚重、意蕴深厚的一个县。这是按照仰韶文化的一个脉络来讲的。

其实呢,在这之前,还有很多可以和仰韶文化相衔接的,比如说《封神演义》,《封神演义》讲的是,当年姜子牙率西岐大军讨伐纣王的时候,一路斩官捉安到了渑池,遇到了一个渑池关,渑池关是商纣王的最后一个屏障。到了渑池关之后,首先面见了张奎,张奎武艺高强,而且对商纣王忠心耿耿。姜子牙一路高歌的最后一个屏障,张奎的夫人高兰英,能掐会算,精通道术,非常有手段,当年东岳黄飞虎、南岳崇黑虎等都战死于渑池关。后来了,这个土行孙,利用土遁之术,想夜杀张奎,张奎的夫人高兰英能掐会算,土行孙一露头,高兰英指地为纲,张奎手起刀落,把土行孙给斩杀了。现在这个地方还有个地名,叫红土坡,据说是土行孙的血。后来姜子牙就一路讨伐把商纣王灭了之后,二人身死,姜子牙感念张奎的忠心耿耿、坚毅威勇,把张奎封为灶王爷,就是我们小年祭灶的时候的灶王爷,灶王爷张奎。

渑池县百里画廊

渑池这个地方呢,还有很多典故。我们很多村子,都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我们的“不召寨村”、“礼庄寨村”。村名呢,有“德厚村”,有“苏门村”,苏门村是当年“三苏”苏轼苏辙苏洵曾在这里做学问,所以叫做苏门村。不召寨村,是当年周党隐居的村,周党在这个地方,刘秀召周党入朝当官,周党不奉召,后来就将这个村子改名为不召寨村。当时刘秀派人来请周党的时候,带了大批的礼物,礼物放到哪儿了呢?放在邻村,邻村现在叫做礼庄寨村,表示放置过礼物的。很多村子呀,都有历史底蕴。

渑池县黄河大桥

除了刚才说到的文化底蕴,渑池的特点,还有交通便利,310国道沿线,现在我们处于三门峡市三纵五横的大交通体系中,南北是209国道、三淅高速,东西是310国道、连霍高速,三门峡还有两条铁路,陇海铁路、郑西高铁都要从渑池过,“三纵五横”中的“四横”都经过我们渑池县,现在南北方向的高速路渑垣高速,到明年年底就方便从这到山西垣曲。这就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交通便利。

另一个呢,渑池资源丰富。过去我们有煤炭、铝矾土,义马煤业集团离我们几公里。我们的铝矾土占到了河南省的40%,而且铝矾土中氧化铝方面的含量、品味在全省算是比较高的。这就是曾经成就了渑池最辉煌的时候,河南省158个铝土矿,当时全省综合排名,渑池排第三。发展到了今天,到了一个关口,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到了产业转型升级非抓不可的时候。,党代会提出转型发展,由过去的资源型工业,转向智慧型高科技企业;除了工业要转型外,农业也得转,转的契机在哪儿?在文化旅游。前面讲了,我们有那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仰韶文化。河南啊,是咱们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那么,河南的根脉所在,在三门峡;三门峡的根脉,就在渑池。说到底,还是在渑池仰韶文化。最近呢,许教授和崔局来渑池,给我们提了很多好的想法,来帮助我们做文化旅游产业,相信我们这个团队,看了之后,再帮我们捋一捋,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一定能够做起来。这不仅是渑池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而且,是将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的重大使命。

渑池县黄河百里画廊水上游览

调研组:杨书记深深的热爱着这片土地,关于三门峡的情况也请杨书记介绍一下?

杨书记:三门峡对外的名片有三张:第一个就是黄河明珠。黄河明珠就是因为,1956年苏联与中国关系蜜月、交好的时候,给中国支援了156个项目,其中的唯一一个水利工程项目,放在三门峡,就是三门峡的黄河大坝。三门峡的过去,它是一个地名,不是一个城市,当年大禹治水斧劈三门,鬼门神门人门,才有了三门峡,因为修三门峡黄河大坝,才有了三门峡这座城市。三门峡黄河大坝是万里黄河第一坝,1984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解说《话说长江》,1986年解说《话说黄河》,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有了三门峡,三门峡大坝这个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地位,谁也撼动不了,那边还有“中流砥柱”,“中流砥柱”是中华文明精神的象征,这是三门峡的第一个形象定位。

第二个就是天鹅之城。因为当年修大坝,过去有大量的滩涂地,当这个大坝修起来时把水蓄起来,清水黄河,碧波荡漾。到了汛期的时候,把水放下去,水一放,大片的地露出来,老百姓在那种豆子、种玉米、种花生,歪打正着,这是白天鹅最喜欢吃的东西。在黄河两岸,那个时候还没有黄河大桥,靠这个摆渡船,在黄河两岸呼鸬鹚,这样才唤起了白天鹅的保护意识。后来呢,一方面是城市发展,一方面是环境修复,两岸人民对于白天鹅的保护意识是越来越强。这两年,中国境内有一半以上的白天鹅在三门峡库区越冬。今天你们看到的天鹅湖湿地公园,最多的时候,天鹅湖湖面上有天鹅6700多只。我们在电影电视上,包括照片上看到的那些,西伯利亚的天鹅湖呀,非常静谧的港湾,白天鹅在那儿游弋。但是在这儿,白天鹅数量极多,特别的壮观。所以说呢,三门峡有一个天鹅之城的美誉。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央首次外景拍摄,就是在天鹅湖,我们的市委书记,去年在魅力中国城演讲,说“白天鹅都来了,你还不来吗?”去年因为这一句话,三门峡成为了魅力中国城的十佳城市。这是三门峡的第二张名片,天鹅之城。

渑池县黄河丹峡红叶

第三个名片,文化圣地。中国的儒释道三教,有两教跟三门峡有关。道家的老子当年在周口郁郁不得志,想出来散心,骑着青牛出函谷关,但是函谷关的关主尹喜,善观天象,在三门峡就看到周口那边紫气祥云升起,然后他就遇到了老子骑青牛而来,向西而来,尹喜就请老子在函谷关写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写完之后,老子骑青牛西去,这是中国后来的四大迷之一啊,上哪儿去了?没人知道,成仙了。这是道教。然后就是佛教,佛教的佛祖达摩,释迦摩尼,当年他从印度,一苇渡江,先到了南京,然后又到了我们河南少林寺,面壁十年。大家做旅游的都知道,少林寺有达摩洞,在那呆了十年,创立了禅宗。呆了十年之后呢,到了我们之前说的熊耳山下弘法,最后在那里圆寂,那里有个空相寺。现在叫空相寺,当年叫定林寺,是北魏时期的,北魏的孝文帝非常推崇佛教,在佛祖圆寂的地方,按照佛家的规矩,摆了佛塔。孝文帝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达摩西行,梦见佛祖西行,佛祖一只脚没有穿鞋,达摩显圣,只履西归。后来打开棺木,发现里面就剩下一只鞋子,人已经成佛了,没了。这说明三门峡啊,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只要跟三门峡合作,没有不成功的。

调研组:非常感谢杨书记的分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除了经济学思维,就是要会讲故事,会演绎故事,杨书记很生动的把三门峡的文化和渑池的文化讲给调研组听,生动且风趣。下步,如何借助科技,音乐,艺术,时尚,研学,沉浸式体验,美食,娱乐,手工业,制造业等形式和手段把文化的故事讲好,变成游客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产品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中华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