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金华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金华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4-04-18 12:25:49

相关推荐

「金华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3月1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金华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此这座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的千年古城得以正名,并走上了一条保护与传承并重的发展之路。

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保护研究所编制的《金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35)》历时一年多经过调研、走访、座谈等系列工作已进行初步公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金华名城价值、彰显金华地域文化特色、树立金华文化自信是此次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开展的初衷,具体有以下三大规划特点:

充分丰富并完善名城保护内容

增加一个历史文化街区、

六片历史风貌片区

拟增的仙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仙桥村,距金华市区6.5公里,隶属赤松镇。村落起源南宋初年,沿赤松溪而建,背山面水,呈北斗七星状分布,整体方正,是典型的江南婺派古村。

村。

金华市历史文化街区分布图

仙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图

仙桥义质堂(左图)、仙桥黄大仙寝陵(右图)

拟增的六处历史风貌区位于历史城区及周边,其中五处在历史城区范围,分别为城隍庙历史风貌区、府上街历史风貌区、斗鸡巷历史风貌区、天宁寺历史风貌区、旌孝街历史风貌区,一处在历史城区范围西侧,为老火车站历史风貌区。

新增六片历史风貌区

扩大历史城区范围

通过历史研究、现状踏勘和专家访谈等多渠道研究,进一步明确并调整了历史城区范围,主要是将北侧已消失的护城河原址及南侧婺江三叉口风貌一并纳入。此外,为更好实现风貌协调,规划将老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纳入环境协调区范围。调整后历史城区范围达286.4公顷。

金华历史城区保护区划

金华老火车站

深入挖掘名城保护价值

价值研究作为重点和难点,是金华名城保护规划的灵魂。本轮修编基于更全面的视角和广阔的维度,总结提炼了五条价值:

万年上山——浙江万年之源

上山文化是浙江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久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期新石器”的典型代表。金华是最早发现上山文化遗址的地区,也是目前拥有最多以上山文化遗存为核心的遗址地区。

金华市域上山文化遗址分布图

钱塘江流域新时器时代遗址分布图

浙江之心——浙江区域要塞、

战略要冲

(1)金华区位显要——“南扼括苍,西控赣湘,北唇严杭,东屏台绍”,又为水路要冲——“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南宋时期,金华商贸昌盛,为重要的运输中心和造船业中心,沿江码头、商埠遍布,为发展成为地灵人杰、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区域中心奠定了基础。

宋熙宁七年(1074年),分为两浙路(治杭州)为东西路。浙东路辖越、婺、衢、明、台、处、温七州。浙西路辖临安府、平江府、镇江府、嘉兴府、建德府、安吉州、常州、江阴军。

(2)金华为浙江省重要的军事要塞,号称“铜金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宗泽抵抗金人入侵,金华为宋高宗驻跸之地;朱元璋占领金华后,把金华当做立足江南睥睨天下的核心根据地来经营;李世贤攻克婺城,金华成为太平军重要政治军事中心之一;抗战时期,金华成为东南地区的抗战中心,吸引了大批文化力量聚集于此。

金华军事要塞分析

营城杰作——山水丘陵城市营造的

典型代表

(1)依托山水丘陵风貌,形成了依水傍山、依山面水的村落布局形态,兴建了伟大的水利工程设施,是古代城市营造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

白沙溪三十六堰

中国传统村落—山头下村

(2)金华府“据东浙上游,建瓴吴越,真若天造地设然者”,古城选址堪称精妙——择山水形胜之所,据江浙喉襟之地,集天人合一之思想,创风水堪舆之典范,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水思想的布局理念。

金华古城选址分析图

(3)金华古城南临水口,垒于高台,是台地营城的典范,其自由的空间形态,因势利导的布局特征,充分彰显了古代营城的智慧。

台地营城

(4)金华古城是中国郡治营城模式演变的历史见证:经历了汉末“小城”、唐末“重城”、明清“大城”的发展演变。

金华古城演变:小城——重城——大城

(5)金华子城渐进发展形成了由东向西递进的空间序列,以金华府衙和文庙为代表构成了子城的政治文化中心。

金华子城历史空间演变*参考《古子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6)金华古城重要文化空间与周边的山水形势交相呼应,体现了“登屡知敬”、“望楼生感”的人文情怀。

八咏楼望双溪 (左)、尖峰山——金华人民的乡愁寄托(右)

人文荟萃——八婺文化融汇之地

(1)自宋元时期始,金华山成为儒释道三教融汇的典范地区,集中体现了“以道养生、以佛修心、以儒治世”的中华智慧。

黄大仙(以道养生)、刘孝标(隐逸)

(2)八婺文化包容并蓄,孕育出融合多种声腔的婺剧、闻名全国的百工技艺、陶瓷史上的奇葩—婺州窑、勤业维生的婺商等,彰显了地域传统文化的风采。

缤彩纷呈的八婺文化

(3)金华的诗词文化集中体现了八婺文化精髓,在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钱塘江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

浙学渊薮——浙江精神孕育发展的

滥觞之一

金华古城是“浙学渊藪”,吕祖谦是浙学(婺学)奠基者,在此孕育、发展出了包容、求实、进取、事功的浙江精神,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与重要的时代价值。

吕祖谦及丽泽书院变迁

(1)吕祖谦是婺学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金华古城创建丽泽书院,使金华成为名噪一时的学术圣地,被誉为小邹鲁;丽泽诸儒的学术活动贯穿于丽泽书院的历史变迁之中,自宋开始,丽泽书院见证了婺学的兴衰;

(2)婺学核心思想中的经世致用与务实作风深入人心,这种包容并蓄、求实创新的思想为浙江精神的孕育提供了土壤。

系统梳理名城保护格局

保护市域山水格局

生态空间结构:“一心、三屏、一网”

延续金华市域整体“七山半水余田园”的自然格局,以山脉、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江、田为要素,形成“一心、三屏、一网”的生态空间结构。

“一心”为丘陵生态绿心,是浙中城市群的“绿肺”。“三屏”为东部生态屏障区、西南部生态屏障区和北部生态屏障区。“一网”主要指市域重要水网体系。

金华市域自然保护格局

保护市域古道

现如今,官道大多已改成公路,山间古道网络仍有较大数量保存完好。

,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金华日报开展了“金华文化地理金华古道”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出版了《金华古道》一书,其中保存较完好古道共计26条。

金华市域主要古道分布

整体保护金华历史城区

(1)地形地势保护

充分重视对古城地貌的保护,梳理了几片重点保护区块,包括古子城台地、万佛塔原址、天宁寺、东南侧石矶岩、明月楼—环城小学城垣段一览亭原址、铁头岭、北城墙中段等,针对地形地貌提出古城竖向保护要求和相应措施。

金华重要地形地貌分析

(2)视廊保护控制

“一日不见尖峰山,两眼泪汪汪”——金华地方人的尖峰山情节

增加明月楼至尖峰山的视线通廊,降低明月楼北侧的绿化高度,控制视线通廊内的建筑高度,确保明月楼上能望尖峰山。

对原万佛塔—尖峰山视线通廊进行有效控制,对古城内外近远景的建筑层高进行合理统筹,确保尖峰山在原万佛塔视域范围以内。

历史城区视廊保护控制分析

恢复历史题名景观——八咏楼看双溪

(3)恢复历史题名景观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李清照·《武陵春》

增加八咏楼至双溪的视线通廊,对视廊中乔木林冠线进行有效控制,再现登楼咏怀的历史景象。

《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35)》是由金华市人民政府组织,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保护研究所负责具体编制。编制期间,我们深刻体会到金华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赞叹于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无愧于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的美誉,同时也为金华名城保护拥有广大而热情的群众基础感到欣慰,在此预祝金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日实现文化复兴!

【来源:腾飞文化】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