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第一次走进广西桂林全州历史文化名村大田村

第一次走进广西桂林全州历史文化名村大田村

时间:2024-01-11 06:43:48

相关推荐

第一次走进广西桂林全州历史文化名村大田村

#桂林古村#全州大田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跟随兴安县的著名学者杨迪忠先生到该村走一走吧。

12月28日,也就是兴安县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后的第二天,我和阳著文、刘泉峰、唐春娥四人应邀到全州县两河镇大田村访古。其实,这是早就有的邀约。两个多月前吧,在兴安师范学校当教师的唐春娥,她就跟我们访古群的同志们说,有空就去全州大田村看看,村里有人邀请我们去。她是全州人,负责联系安排好。大家都忙,一晃就拖至今天才成行,而且还是乘刚成立研究会的兴致!就是大会的当天下午,会员们还与桂林来的几位专家教授到了兴安镇的西山村访古调研。

我们起了一个大早,八点钟准时从兴安县城出发,没有吃早餐,就直奔全州了。一路高速,到凤凰镇下了高速,往石塘镇奔驰。到了石塘镇街上,我们吃了著名的全州红油米粉,就解决了早餐。向老乡们问了路,开启导航,就奔两河镇去了。

两河镇位于全州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南与灌阳县接壤,东南与湖南道县毗邻,是全州的“南大门”,总面积153.7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163个自然村,总人口3.8万余人,是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镇。

到了两河镇,过大桥右拐,沿着水库山边路走,过百板洞,不久就到了大田村境地。

1.古碑古桥立路边 一路访古进大田

我们十分兴奋,好奇。在路上,我们看见有重要的古迹,就停车查看,作记录,照相。这叫顺手牵羊!

在路边,一方巨石耸立于田野里,好似诰封碑。我们停车去查看,不禁喜出望外。这是一方罕见的神道碑,我们以前在兴安县还没有看见过。碑为长方形,高2.3米左右,宽约1米,厚约25厘米,青石。碑上清楚地刻着“前清国彦祖考邓公讳鸣盛字岐和老大人神道”。它的旁边,还有一方小碑,盖弧形石帽,高约1.2米,宽约0.6-0.8米,刻录着有关立碑情况。碑为邓公孙子邓楩等立于民国,记载了邓鸣盛6子10孙名字。这是我们在途中的第一件意外收获。

车至村头,路边有一新建的小庙,庙前有古碑树立。于是,我们又下车查看。原来,这是下湾土地庙,供奉着两对土地公土地婆神像,像是现代工艺塑的瓷像,微笑可亲。但是,条石框架是用老碑锯破的,保留着原有的雕花图案。两边框架石上刻有一副对联曰:“观世解音眼何其慧,厚德载福心贵留神。”庙为一间,十来个平方米,砌墙盖瓦。庙前立有一方古碑,经仔细查看,为《重修下湾大路碑记》,同治五年冬腊月中浣吉日立。据此碑记载,这里原来是石板大道,应该是湘桂古道全州至灌阳的陆路通道之官道。“此路前人修之久矣!近因春水瀑泻,路板俱为洗坏。”“昔之路,今之途矣,行者不胜崎岖,兴叹焉。”于是,邓氏家族募化修路,“高险者砌以石磴,低平者覆以重板,约计百有余丈,越一季而告竣。”在数十人的捐钱名单中,我看到了一个寺庙名字“念雷殿”,它捐钱600文。这是不是今土地庙的古名?待考。这是我们在路上的第二件收获。

进入村头,一座石拱桥又吸引了我们。车从古桥上经过,就正式走进了大田村。车在村里一块小空地停下。我们看见一位大姐在家门口,就问:“大姐,这里是大田村吗?”她说:“是呀。你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们说明了来意,她很客气,说:“只是老房子很多破旧了,倒塌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去看石拱桥。拍照,寻访古碑。此桥保存完好,长十多米,宽四五米,比较高大,跨村前一溪流之上,与一条古道相连。桥边有一古樟,枝繁叶茂。桥上一侧树立两方古碑,不是重修古桥的碑记,而是《增补修大桥边下湾公路记》,为民国所立的捐款碑,有序。石拱大桥始建于何时,因为没有修桥碑记和介绍资料,我们无从知道。听村民们说,这座桥老祖宗来时就有了,现存的古石桥也已是维修多次。从桥面青石板的磨损程度来看,应该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吧。这座全石结构的古桥,很有气势,很牢固且精美,虽然是古桥,但是在今天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大田行人车辆出入的最主要通道。

我匆匆忙忙查看了一下大桥,即进村去与全州的朋友会合。因为唐老师已经去见她的联系人,也就是她的两位老同学。

2.名门久列南阳首,甲第曾开西粤先

唐老师的两位中学同学,一个叫邓小军,一个叫邓加志,他们在柳州和桂林工作,为了我们今天的大田之行,分别从柳州与桂林赶回来并做好了有关安排。我们特别感谢他们!

我们在村里的一座有举人夹石的屋前相会了。大田的访古之行,于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我们首先拜访了村中德高望重的前辈邓崇熙老师,他已83岁高龄,曾经当过中小学校长,对村里的历史很熟悉。邓老师热情招呼我们,递烟倒茶,糖果花生瓜子样样拿出来招待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一位热情好客、和蔼可亲的长者。我们向他询问了一些情况,并翻看了邓氏家谱,拍了照。据邓老师介绍,大田村现有邓、李、廖、蒋、刘等姓氏,共1800多人,邓氏占绝大多数,其他几姓才有几十人。邓氏是宋代从河南南阳迁来湖南零陵东安,于宋代再迁居全州文桥霭岭,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始祖邓承琢移居大田,有近1000年历史了。在科举时代,曾出过43名举人(文举33人,武举10人),9位进士,这曾经是何等的辉煌啊!

匆匆离开邓老师家,我们便在邓小军和加志的带领下走村窜巷,访古探幽。

大田村自古为湘桂两地经商往来的必经之处,湘桂古道由湖南的道县过清水关、永安关经灌阳文市镇到两河镇大田过八百岭再到全州县城是一条最近的通道。往来客商都要横穿大田村老街。

宋元明清时期以来,大田村老街多为商铺和客栈,如今,还能找到几处残缺的商铺和客栈。村中有一条老街由北向南贯穿全村,以老街为中心,民居、祠堂罗列两边,老街的大路都是青石板铺成外,其余的小巷也是石板路或者用小鹅卵石铺成的钉子路。从遗存的民居和祠堂来看,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砖瓦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穿斗式构架,五柱房、三合院或四合院式。现保存有祠堂 1座,明清时期到民国的民居 120多座;有临街商铺 10多座、古迎送亭一座,还有至今仍在发挥灌溉作用的古堰坝2处,有古石板桥一座,还有古井几座。考取功名的旗杆夹石,还有一对树立在举人屋前,但已经被打断。大田村是名副其实的大,除了保存的古民居多,就是古街道多,古街古巷纵横交错,道道相通,条条相连,深邃幽长,似迷宫一般,没有村民带路,陌生人还很难走得出来!还有那些长条石砌筑的高大而长长的屋基,恰似古代的城墙,令人震撼!这绿水青山的风水宝地,这地灵人杰的千年古村,一切都是原生态,一切都如世外桃源,古风悠悠,古韵浓浓!

最吸引我们的是村中的进士楼,其木匾书“粤北一家”四字,门联曰:“名门久列南阳首,甲第曾开西粤先。”可惜,原来的匾额和门联都毁了,现在看见的是新书之木匾和联,而且简单敷衍,大失所望。但是,砖墙上的“进士”二字,却是古代的,货真价实!

沿着宽大深邃的石板街道拾级而上,就来到了邓氏宗祠。祠堂已经作了一些维修,大门一面砌了红砖墙,其他还是古老的墙砖木架构筑,祠堂十分杂乱荒凉,没有使用,里面保存着几方古碑,有雍正的,嘉庆的,道光的等,有记录重修公祠和外门楼的,有记录邓氏祭田的,有记录祭祀始祖和始祖妣的等等,似乎在诉说着大田邓氏家族的辉煌历史和修建祠堂的过程。祠堂大门前的一对巨型石鼓,雕刻麒麟和凤凰等图案,非常精美大气,为我们目前所见最大的最精致的石鼓。

在祠堂的左边,有一座漂亮的三层木楼,为民国时期所建,保存完好。在生产队时期,曾经被用于大队部办公楼。现在的户主是唐淑德老奶奶,近80岁,她来给我们打开屋门。进入此房屋院子,一楼大门额楣上,有“余庆堂”三字。地上有一古碑,被当作铺路石,下半部分文字多被踏磨不清了。我们仔细查看,原来是一方《修砌井方碑记》,立于民国,是由大田村移居杨柳井村的邓氏所立。

穿行在大田村古街古巷里,我们还被其古朴的文化氛围所迷醉。如屋上高大精美的吉祥物,墙上的鹿回头、月兔、梅花等灰塑图案,门额上的各种题词(垂裕后昆、珠圆玉润、贻谋燕翼、承上嘱下、吉庆有余等),都显现出书香门第的古韵古色。遗憾的是,经过历史的变迁,一些民居因年久失修,如散落在村中的进士大宅、举人老屋等,已经破败不堪,亟待维修保护。

3.村边古道迎送亭大田昔日好荣光

在大田村口门前江畔,有一座古亭立于石板古道上,叫迎送亭。亭为一间一层盖瓦建筑,镬耳墙,内立四条大石柱,有条石作凳。石柱上有古联语。墙上有今人用毛笔写的对联。

沿江石板路曲折而行,门前江下游离迎送亭不远处就是高大的石拱桥。我仔细观察,建亭梁上有“同治捌年”字样,得知此亭大概修建于此年。亭内还立有两方古碑,一为光绪乙酉年仲冬月的《重修下湾桥并各处路道》碑记,有序言和捐钱情况。

由此可见,不远处的古桥就是“下湾桥”。记中说,要造千万人往来之桥,修数百年崎岖之路;而村北下湾,正是千万人来往之衢,也是族人出入之道。因为被洪水冲坏了桥梁和路道,故募集资金重修。捐款者都是邓氏族人,非常积极。一为光绪二十二年孟冬月立的《重修迎送亭碑记》,也有序言和捐钱记录。序言说:要“修数百年往来之路,建千万人出入之亭”,这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啊!捐款芳名有72人,除唐姓1人外,皆为邓姓,其中就有前述神道碑主人邓岐和,他 “捐小三百四十”。功成告竣后,“来往者莫不欢然而仰,出入者莫不释然而观”!

石柱上的对联,我仔细辨认,应该是“和蔼春风堪坐我,澄清秋水可娱人”和“纵目云山开面面,关心风雨送劳劳”。

如今,百年迎送亭和古道古桥犹在,只是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和荣光,他们都归于了宁静和沧桑。自从大田村里通车后,那建于脚走肩挑时代的石拱桥又承担起了过汽车的重任,日显吃力和不堪重负。现在,村民正在石拱桥的旁边修建水泥大桥,让汽车不再过石拱桥,以减轻石拱桥的负担,保护这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来访时,村民正在施工建设之中。不久的将来,一座现代钢筋水泥大桥横跨溪流之上,承担过往汽车之责,我们为之无比高兴!

我们在村里访古探幽,看民居,进祠堂,摩认古碑文,聆听历史的辉煌,想象古人的生活,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一点多钟。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谈起了这次走访的初步感受与体会。我们认为,大田村历史很悠久,文化遗存很丰富,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历史人物众多,是值得好好保护与宣传展示和利用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不少东西处于桂林和广西前列,十分罕见,务必珍视。

杨迪忠【/4/24撰】

希望救救广西全州古村上畔塘这座濒临倒塌的老宅!

关于广西河与湘江的说法没错,关于灌阳河与灌江的说法真弄错了!

青龙山系列之18:广西全州历史文化名村青龙山功名颂

广西全州至少在宋代就设有六乡,但非常有可能在秦汉就设有了!

灌阳县文市镇红军渡口观光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探秘八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