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新疆且末:“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新疆且末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新疆且末:“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新疆且末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时间:2020-02-29 07:59:32

相关推荐

新疆且末:“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新疆且末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素以“天边小城”而著称的新疆且末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西南部,是“玉石之路”的发祥地和“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古西域三十六国的且末国、小宛国两个城邦国位于县境内。全县总面积14.2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第二大县,辖14个乡(镇)场;总人口10.2万人,由汉、维、回等二十个民族构成,少数民族占73%,汉族占27%。是巴州脱贫攻坚重点县,全州38个贫困村中且末县占15个,脱贫任务非常艰巨。

以上率下 尽锐出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能落下一个民族,不能漏掉一户人。”面对时代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且末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在“天边小城”吹响了坚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是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全县各族党员干部只有横下一条心,咬定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才能迎难而上,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新年伊始,且末县委书记徐凯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向全县各族党员干部发出了动员令。

神圣的使命,铿锵的誓言,如催阵的鼓点敲击在每位党员干部的心头。这是时间表,也是路线图;这是军令状,更是冲锋号……

然而,在沙漠深处打赢脱贫攻坚战,仅凭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立足且末自身优势,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精准出击,战而能胜。

非常阶段,非常责任,超常发力——且末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先后主持召开扶贫政策学习和工作研究会议近100次,相继出台《且末县“十三五”脱贫攻坚战规划》《推进“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且末县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责任分解方案》《且末县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且末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实操方案》等系列重要文件。同时,创新制定了“5+3+N+1”精准定策机制,夯实“精准摸底、精准分类、精准定策、精准施策”方法步骤,补齐精准定策短板,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且末县委紧紧围绕党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党委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抓好中央第六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及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方面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认真对照自治州党委交办的60条反馈问题,紧盯“六个精准”,制定《且末县脱贫攻坚挂牌主战工作实施方案》,紧盯责任落实,在全县建立“县、乡、村、队”四级脱贫攻坚体系,全县34名县级干部、65名乡(镇)班子成员、54个县直部门全覆盖主战包联11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乡(镇)、53个行政村、334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县各族党员干部全部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全面摸清有资有劳、有资无劳、有劳无资,无资无劳贫困户具体情况,制定一户多策帮扶方案,精准发力,用自己的辛苦努力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聚焦精准 攻坚克难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十一届且末县委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认为,且末绿洲区位独特,水土条件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几乎无工业污染,是难得的一块生态净土,完全具备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缺乏清晰的战略和产业引领,红枣等特色农产品的高品质优势没有转化为效益优势。谋定而后动,新年第一天,十一届县委二次全体会议确定了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

打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为贫困群众谋划一条产业脱贫之路。且末各级党政首先狠抓红枣种植第一车间,聘请一流的红枣专家指导红枣种植各个环节,对全县各族党员干部进行分批轮训,深入枣园实地举办200多期培训班,全县各族党员干部人人学技术,领着农民学带着农民干。通过开展每周一国旗下的宣讲,农牧民夜校、干部入户走访、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召开“家庭会议”等契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要苦熬” 的观念。同时,制定《红枣管理规程》和枣园投入负面清单,与南京国环有机认证中心合作,推进有机枣园认证,全面确保了红枣第一车间品质。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对贫困人口的组织作用。将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全程监督落实红枣种植“五统一”,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成立龙头企业,开拓市场销售渠道。成立小宛有机农产品公司,由政府牵头,带队组团,深入北上广、河北唐山对接市场,举办多场红枣推介会,通过展示推介且末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帮助枣农打开市场和销路,搭建起从种植到流通和消费全产业链的绿色通道,加快推动红枣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迈进。

,该县开秤收枣以来,县委、政府通过调节市价,引领红枣销售进入良性循环,让枣农吃上了定心丸。“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价值链增值收益。

三年多的实践,且末红枣成功突围,全面实现优质优价,贫困户依靠红枣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左右。

且末是半农半牧地区,深度贫困乡村多集中在牧区,为打赢牧区脱贫攻坚战,实施异地搬迁和生态补偿,从起高标准建设三个集中搬迁点,完成1650户牧民搬迁和游牧民定居,引导和鼓励搬迁人口发展山区畜牧与农区畜牧业相结合,突破低成本圈舍和低成本饲草料瓶颈,组建昆仑畜牧龙头企业,依然按照全产业链推进畜牧特色产业,逐步夯实畜牧业脱贫致富路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手工艺品制作等开展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5000余人次;开发扶贫特设岗累计安置就业2593人次,贫困劳动力4604人次实现稳定就业,3068人实现灵活就业。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将866户1637名符合条件贫困人口纳入低保。

加大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县23个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建尽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应入尽入”。三年来,累计发放贫困大中专学生交通补助10余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239人,无一人因贫困辍学。

落实健康扶贫。至累计完成全民免费体检22.3858万人次,做到应检尽检。出台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最大限度保障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加快实施水、电、路、气、讯等到农家工程,以来,组织实施扶贫项目483个,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推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援疆扶贫、社会扶贫等互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和唐山市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十三五”期间,援疆资金总投入达1.33亿元;深化定点帮扶,结合“访惠聚”驻村工作,落实州县15家单位定点帮扶15个贫困户;深化社会扶贫,助力贫困群众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唯愿苍生俱饱暖,国泰民安皆欢颜。因对脚下这片饱含深情、且充满希冀的土地爱得深沉,所以再多的付出和辛劳都充满了甜蜜和幸福,再艰辛曲折的道路也走的铿锵笃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上,该县各族党员干部用自己战天斗地,砥砺奋进的豪迈之情和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在建设民富县强美好且末的新征程中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今年49岁的艾麦尔江达吾提是该县英吾斯塘乡英吾斯塘村的村民,原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积极响应该县实施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在县、乡红枣技术专家和乡村干部的帮助鼓励下,积极申报15亩有机红枣园,当年他种植的有机红枣纯收入达到7.5万元。他家的红枣还未采收完,已被小宛公司订购一空,收入20余万元。赚到钱艾麦尔江达吾提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我要好好种红枣,用我的实际行动感恩党,回报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艾麦尔江·达吾提说。

56岁的乌布力·吐尔逊是库拉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人,也是该村第一个带头从昆仑山牧区搬迁至巴什克其克安置点的人。他家住的新房是乡里统一盖的,村民每家出资4万,政府每家补贴2.85万元,家里有宽敞的客厅、两间卧室、现代化的厨房,电视、洗衣机、冰箱一应俱全。地下铺着瓷砖,墙上挂着花毯,炕上铺着毛毯,和城里人的住房没有区别。

算起的家庭收入,乌布力·吐尔逊的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今年我买卖羊3.5万元、大蒜5500元、光伏发电1000元、草场补贴30240元、35亩苜蓿地每亩补贴300~400元,共补贴12250元,14亩玉米地每亩补贴110元、共补贴1540元,全部加起来85530元。我的三个巴郎都已结婚成家,两个巴郎子开挖掘机;大儿媳妇开美发店;二儿媳妇在家开小商店;三儿媳妇开饭店;他们的日子比我过得还好。我和老伴儿两人人均年收入42765元。我家早就不是贫困户了。”

过上了好日子的乌布力·吐尔逊还给自家买了一辆小桥车,方便自家出行。“我们一家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都是共产党给的,我家一半的收入来自于各种补贴。党和政府给我们老百姓出台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埋头苦干,把日子过得更好,否则就对不起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期盼。”乌布力·吐尔逊说。

喀吾力拜杜拉是也是该县库拉木勒克乡库拉木勒克村的贫困户,没有搬迁下山时,他家一年的收入只够一家人填饱肚子。他们一家4口人从牧区山上搬迁到库拉木勒克乡牧民定居点生活,党的扶贫政策让他家住上了漂亮宽敞明亮的抗震安居房,孩子上学有了保障。这两年乡里发展旅游产业,让他看到了致富门路,在乡干部的动员下,他发挥自己养羊会制作烤肉的特长,在昆仑古村旅游景点和村民合伙建了5个蒙古包,做起了承揽游客并售卖烤肉等美食的生意。

“以前在山上放羊,我家一年的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搬下山后,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5月开始,我在旅游景区卖烤肉,5个月纯收入2万多元,纯收入3万多元。从5月到10月,我家的纯收入已达到了6万余元。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虽然没有去年多,但我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疫情一定能够很快结束,我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发展优势特色林果产业、带领山区牧民群众依山傍水发展特色旅游业,且末县在带领各族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个群众。

乔丽潘罕亚森是阿羌镇喀特勒什村的贫困户,初,她和三个孩子从牧区山上搬到的萨尔瓦墩牧民搬迁定居点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党和政府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帮我免费解决了一间彩钢板房,让我在村委会门前开起了商店,现在我开商店每月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党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只有共产党才会把我们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

初心如磐 圆梦小康

巍巍昆仑映明月,党心民心心连心。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随着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且末这座傲然屹立在沙海之巅的璀璨明珠在时光的侵染下,也日益变得光华美丽。

如今,漫步在且末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条条干净、整洁、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沿街林立郁郁葱葱的桑榆,一座座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大气温馨怡人的居民小区住宅楼,现代人文理念与田园气息相融合的乡村安居富民房,无不诠释着“大漠之南·昆仑山下·天边小城·美丽且末”的独有神韵……

在且末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援疆工作硕果累累,兵地融合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87户13187人,贫困发生率达28.38%;-,全县各族党员干部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县累计脱贫3478户11492人脱贫,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由的28.38%降至的零。

贫困户生产资料普遍增多,致富产业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引领下的“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的脱贫致富主路,已成为老百姓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和为老百姓“造血”致富的强大引擎。群众学习红枣种植、畜牧养殖、国家通用语言等劳动技能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就业渠道更加广泛,比致富的风气越来越浓厚,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的行动更加自觉。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道行致远,不忘初心。在坚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在且末大地上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梦在这片土地上正逐步变为现实。且末县各级党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未来,且末将继续围绕总目标,把打赢脱贫攻坚、民生改善放在发展首位,贯穿改革始终,为提升全县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社会满意度而阔步前行。( 毛卫华 陈雪茹)

图说:图1、且末县人民广场全景

摄影者:金炜

图2、且末县人民广场夜景

图3、且末有机红枣熟了

摄影者:赵戈

来源:中国日报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