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由国家高新区扩容看深圳三大走廊的战略价值

由国家高新区扩容看深圳三大走廊的战略价值

时间:2024-07-23 06:02:04

相关推荐

由国家高新区扩容看深圳三大走廊的战略价值

文/宋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4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面积扩大14倍!这个消息可谓爆炸性的。深圳市国家高新区原规划面积仅为11.52平方公里,扩区后的总面积达到159.4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核多园”(“一区”指深圳市高新区,“两核”是南山园区和坪山园区,“多园”是指深圳高新区由多个园区组成)的高新区发展布局。

这次扩容后,大体形成一条由南山区、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和坪山区组成的科技创研走廊,我查了一下,这个布局与2001年9月2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复函深圳同意建设的全长100公里、规划总面积达152.62平方公里的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带)非常相似。从这点看,深圳早在前已经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大手笔的布局了。

当然,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大手笔布局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实际上并没有后续政策确保有效落实,那条高新技术产业带事实上并没有形成。今天,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已今非昔比,科技创新能力和条件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进入最强之列,这种条件下对国家高新区实施扩容已是水到渠成。

更重要的是,今天推出的扩容版的高新区与当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其担负的主要任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说,当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更多地是作为高新技术制造业基地而存在的,则今天扩容后的高新区将是以科创企业总部、智慧营运中心、创新研发中心、科技金融财务中心、科工贸产业链供应链中心、科技交流展示中心、科创教育中心、产品试验中心等等枢纽型、服务型功能集聚区为主体,真正的制造板块依据成本核算原则将大部分布局在成本更低的外部地区。

事实上,我们在今天的南山国家高新区看一看,你已经很难看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那种工厂林立的格局,基本上被大量的科技总部研发大楼所取代。

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深圳国家高新区尽管扩容了14倍,但从全球经济竞争的大格局看,从大湾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关系看,高新区仍然将逐步减少纯制造业部分,这完全符合深圳在大湾区内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的战略定位。我曾经多次指出,深圳的土地太紧张了,没有必要固执地保留30%的工业控制线,应该降至20%,这里指的就是纯制造业部分,保留20%的空间足够了,这个比例在全世界的重要国际城市中已经是不低的比例,在国内,北上广等城市的制造业占比都明显低于深圳。很难想象一个中心城市的纯制造业占比仍然能够达到深圳今天这样的仍然将近40%的比例。深圳完全可以通过扩容后的高新区科技创研走廊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研发、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科技交流、科技教育等延伸性产业,大幅增加新型科技服务业。

这是深圳的必然趋势,因为这个城市过去来一直在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一直寻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深圳之所以能在比北上广少得多的土地上创造出比北上广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更高效的经济价值,靠的就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不是土地财政。

从科技制造业向科技服务业的扩张,在城市经济增长领域的实质性贡献方面,深圳在GDP反超广州的案例上看得很清楚,当年广东省统计局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新标准重新核算,把科技研发投入计算进GDP中,结果深圳多出了600多亿,而广州只多出200多亿,导致深圳一举反超。再看南山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南山去年GDP总量已经超过5000亿,是全国经济总量第二高的城区,这显然得益于南山国家高新区大量的科技服务业的贡献。可见科技类服务业蕴含着比纯科技制造业更大的经济潜能。

可以说,深圳由于有了这条强大的科技创研走廊,才能在大湾区形成核心引擎的地位,才能在更大更长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确立自己的核心地位。

问题来了,深圳如果在扩容了的国家高新区内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研发类服务业,又在哪里发展科技制造业呢?我想到了前不久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在一次论坛上发表的引入注目的观点,他认为,深圳有朝一日会成为地球的经济中心,深圳将会超越硅谷,主要是硅谷没有一个像东莞水平的工业区。我们知道,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是全世界湾区经济中发展最好的一个,其人均GDP达到10万美元以上,远高于纽约湾区的4万多美元、东京湾区的3万多美元和大湾区的2万美元。这也印证了深圳欲超越硅谷,就必须做到两点,其一是更大力度地发展科技创新研发等高端科技服务业,其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周边东莞“什么都能制造”的制造业全产业链的优势,在大湾区城际合作的框架下完成高新科技产业从研发到试验到制造到贸易的全产业链流程。

实施深圳科技创新研发与东莞制造的衔接,是不是说深圳就不搞科技制造呢?并不是这样。深圳在扩容后的国家高新区走廊内,根据现实需要,仍然可以合理保留若干制造业,特别是对经济成长贡献较大的制造业部分。但更多的空间恐怕就如今天的南山高新区那样,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体了。此外,我们从华为“外迁”东莞松山湖也看得很清楚,华为总部并没有搬走,其搬走的是移动终端产业部分,包括手机的研发和制造。

显然,深圳在上面讲到的科技创研走廊之外,还需要一条高端智造走廊来配合。这条走廊在哪里呢?从深圳东部的坪山开始,向西延伸,经龙岗、龙华、宝安、光明北入东莞,经松山湖一路向东,延伸到惠州仲恺高科技区、南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向东延伸到深圳的新领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这是一条近乎完美的高端工业智造走廊,是“世界工厂”的核心属地。深圳科技创研走廊旁边有这么一条强大的工业智造走廊,就形成了难以匹敌的全球竞争格局,套用张五常先生所言,硅谷能被深圳超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深圳内外连体的这条强大的工业智造走廊。

科技创研走廊和高端智造走廊仍然是产业框架,不是城市框架。如何让这两条产业走廊拥有更好的城市服务保障呢?我们又看到了深圳的另外一条核心走廊:中央商务走廊。在深圳,现在已经很难讲一个中央商务区(CBD)了,若干个CBD在快速发展,并连为一体,我们从龙华北站中央商务区开始,向东南方向延伸到罗湖蔡屋围—红岭路金融带,向西至福田中心区—香蜜湖金融街,再向西到后海全球总部基地、前海蛇口自贸区—深港现代服务业试验区,再北上到沙井国际会展中心商务区等等。这条以现代金融、互联网产业为主导的走廊,就是深圳的中央商务走廊。这条金融互联网走廊显然是在大湾区的大框架内定义的,与上述科技创研走廊一样,没有这条中央商务走廊,深圳同样无法成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总结一下,在深圳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的起步阶段,我们看到了深圳的如下三大走廊(篇首图示):

——中央商务走廊;

——科技创研走廊;

——高端智造走廊。

显然,这是决定深圳未来命运的三大走廊。中央商务走廊上的广义金融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产业、国际商贸会展旅游业等等,决定了深圳的国际化服务的集散能力和辐射能力;科技创研走廊上的科技创新研发、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科技交流、科技教育等产业决定了深圳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和潜力;而体现深莞惠城际合作的高端智造走廊上的科技制造全产业链和供应链凸显了深圳科技成果快速、高质量转化的强大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在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和中心城市地位,就依赖这三大走廊的建设了。张五常先生对深圳的那些研判,听起来让一些人不舒服,因为他在挑战常规现状和固化思维。当然,深圳无需过度关注这些争执,因为40年来,深圳一直是在被“怀疑”、“排斥”和“否定”中走过来的,现在还是如此。太关注这些东西,反而影响自己的发展,深圳只需把这三大走廊真正按照国际开放式竞争规则建设好,它就一定是不折不扣的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一定是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地位的先锋城市,当然,那个时候张五常先生的观点真有可能顺便得到验证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