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倾情帮扶暖人心—邵东人社局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倾情帮扶暖人心—邵东人社局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时间:2021-11-26 12:25:45

相关推荐

倾情帮扶暖人心—邵东人社局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邵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洪永祥

邵东水东江镇澄江村村部大楼

县人社局领导、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在村部大楼门前合影

县人社局领导、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座谈

走进邵东县水东江镇澄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大楼。往里走,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延伸到每家每户门口,公路两旁都是绿油油的稻田,这里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村民家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原来,有一支“住”进群众心里的扶贫工作队,不仅美化、亮化了村庄,还带来了药材种植、加工,开办扶贫工厂,发展牲畜、蜜蜂养殖,光伏发电,村民富了,自然打心底开心起来。

建好基层领导班子 发挥整体作用

澄江村地处邵东县水东江镇北部,隶属原汪塘乡,距镇政府12公里,是一个边远山村,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28个村民小组,共558户,1865人。,全村人均纯收入4870元,贫困户48户,贫困人口167人。村民收入来源以外去务工为主,村有集体经济薄弱,曾是湖南省省级贫困村之一。一直以来,扶贫脱贫是该村的一块“心病”。

为早日摘掉贫困村帽子,按照邵东县委统一安排,指定邵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该村作为扶贫工作联系点。在县委、县政府的亲自指导和全程参与下,全面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县人社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桂元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尹小林、原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建华为副组长,潘红斌、肖丽云、朱永红为成员的驻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落实。选拔局里三名年轻、有能力和实干精神的人社局干部潘红斌、肖丽云、朱永红驻村扶贫,由经验较为丰富的副局长刘建华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县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桂元在接受邵阳电视台记者采访

局长唐桂元亲自带队,工作队一连几天,走遍贫困系统的50余户村民。组织全局业务骨干入户开展“一对一”走访座谈。先后两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秉着“应进尽进,应出尽出”的原则,依程序进行了2次动态调整,通过“动态管理”清理出贫困户1户2人,新增贫困户2户3人,确定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67人,并按照建档要求,建立了台账和档案。

该局积极与水东江镇党委政府里商议,成立了澄江村总支部委员会,配备了得力的村级领导班子,由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十分突出的曾贤华同志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佘伯友担任总支副书记、村长。申建辉任支部委员、村委会计、刘凤英为村委卫计专干、申拥军为村委治调委员的村委班子,村级组织建设和脱贫致富工作从此有了“主心骨”和“带头人”。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注入发展活力

宽广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在充分了解村情和反复研究后,扶贫工作队一致认为澄江村要“改天换地”,必须从基础设施入手。

首先,完善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县人社局和村支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135余万元,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村级服务场所,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并配备了村级卫生室和村民休闲娱乐场所。

购置增添了一批新的办公桌椅和办公设备。村部党建资料、扶贫资料全部规范上墙,村党建和扶贫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扶贫资料更加系统和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了,党建工作更要抓起来。每周一参加镇里召开的例会,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每周列席村里的例会,在会上,镇村两级干部认真分析当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会后,积极化解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并对贫困人口按程序按要求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挂图作战,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每一步的工作,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发挥党员在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认真抓好党员的冬春训培训工作,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召开主题党日活动。每一户贫困户不但有帮扶单位的结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还有村干部和党员联系。当年,就有11户贫困户通过帮扶而脱贫致富。

杂草丛生的泥泞道路,散发着异味的水缸渔塘,是此前澄江村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工作队积极与县交通部门联系,多方协调资金,先后铺设碎石路面10.2公里,并硬化1.8公里村级道路。路修好以后,农户收割的稻谷,可以用拖拉机方便地运出去;下雨天村民出门,脚上也是干干净净的。为使村民晚上出行提供方便,村庄亮化工程也得到完善。在全村主要干道安装路灯210盏,并在村里各主要路口安装了8个监控点、15个摄像头,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村民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安装监控,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认可与支持。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筹集资金110余万元完成30口山塘整修和改造,农田抗洪、抗旱能力得到极大改善。

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住房有保障的原则,经模底,全村共5户23人享受了易地搬迁,其中4户在本村易地安置,补助资金47.5万元,其中一户村民在县城集中安置。危房改造5户,补助资金15万元,切实保障了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同时,工作队联系县供水部门,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管网已覆盖全村。村民们逢人就夸:“路通了、水通了,也连通了我们和工作队的心啊!”

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增强“造血”机能

脱贫,农民增收是核心。

澄江村一无主导产业、二无村集体收入,贫困户因病、因残造成家庭负担重。若只是不断“输血”,不求“造血”无法改变贫困的状况。只有在增产增收上下功夫,才能达到真正的脱贫。工作队征求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意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确定了优化资源利用、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

县人社局在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工作队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服务,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进行指导,积极开展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养鸡、养猪、养牛、养羊、种植药材等产业扶持,及时兑现奖励补助。为18户贫困户发放鸡苗670只,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种养补贴,按1亩水稻补助300元,1亩旱地补助100元,养猪和羊每头补助300元,养鱼按水域面积每亩补助200元,养牛的贫困户自己出本金的每头补助1000元,由村代出本金的,待牛出栏后,由村里收回本金,不做奖补,共发放种养补贴63491元。

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邵东澄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以种植药材为主,面积约90亩,品种有金银花、黄栀子、吴茱萸特优8号、白芍、玉竹、玄参,其它种植为辅。目前自筹资金15万元左右,购买了耕地机、种植机、剎青机、烘培机等设备,对药材进行深加工,建立了电商销售平台,以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相结合,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工并在微商平台销售的产品有金银花、黄花、菜籽油、蜂蜜、米酒等。据合社社法人代表申伯齐介绍,到目前为止,该合作社共带动了7户贫困户就业。

邵东澄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申伯齐在接受记者采访

驻村工作队还协同村支两委干部流转荒田70亩,进行翻耕和承包,上半年全部种上水稻,冬天,播种油菜。人社局并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为村里种植松柏树2500株,银杏树1000株。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助力精准脱贫

农民增收,农民实现就业创业是关键,更是基础动能。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农民不只是学技能,更要做到精准就业。这是县人社局立足扶贫现实,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另一思路。

县人社局通过对全村贫困劳动力进行模底,对有劳动能力,无技术支持的剩余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组织参与招聘会等形式,鼓励其到周边务工,贫困户外出务工56人。为更好地让在家的村民掌握一些小技能,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集体协商,并联系县培训中心,在村里开办一期中式面点师培训班。

县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桂元(左二),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尹小林(左一)在扶贫车间与工人交谈

加大扶贫车间的建设速度。在县人社局的帮助下,5月澄江村扶贫车间正式挂牌运作。目前,已吸纳20余名当地村民和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其中5户贫困户。生产的服装产品出口东南亚等国家。该村40多岁的残疾人余丽华,由于腿脚行走不便,在家里做些简单的发箍手工产品。她高兴地对大家说:“过去,要靠我老公一人赚钱养家,自从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现在我每月也能赚一二千元钱了,为我老公减轻了家庭负担。”

残疾人余丽华在自家从事手工艺品发箍制作

驻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人社局局长唐桂元对记者说:“‘扶贫车间’是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一匹‘黑马’,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既无致富产业、又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经过培训在‘扶贫车间’就了业,挣到了钱,改变了家庭的贫困面貌。”

拓宽增收渠道,助力精准脱贫的同时,县人社局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农民给予及时有效救助。加大对慢性病、大病、重病的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启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并发放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政策告知书,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并享受购买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贴50%的优惠政策,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特惠保”,让贫困户病有所医,避免因病再次返贫的情况发生。

在教育扶贫上,,全村享受教育扶贫的学生共32户34人次,共享受教育补助49625元,没有出现因贫困失学、辍学的现象。

光伏扶贫成效显著。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充分利用村里自身条件,进行光伏发电。安装了104KW集体光伏发电基站,日均发电250度以上,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过去澄江村48户贫困户,如今已有47户脱贫,甩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村民,带领大家过上“越来越富、越来越美”的好日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